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耶魯大學校長: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的知識與技能

「教育」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 並不陌生。

人為什麼要受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

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贏得尊重?

還是, 享受樂趣……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查·萊文曾說過:

「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 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 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

以下三位不同領域的名家對教育的本質有著驚人一致的認知, 也許, 這就是教育的答案和目的……

01

教育不教知識和技能

卻能讓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

理查·萊文是享譽全球的教育家, 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魯大學校長。

他曾說:「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 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 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

因為他認為, 專業的知識和技能, 是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意願, 在大學畢業後才需要去學習和掌握的東西, 那不是耶魯大學教育的任務。

那大學教育有什麼用呢?

理查·萊文在他的演講集《大學的工作》中這樣提到:

「耶魯致力於領袖人物的培養, 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識, 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 並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

通識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 即「自由教育」, 是對心靈的自由滋養,

其核心是——

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

自由地發揮個人潛質, 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向, 不為功利所累, 為生命的成長確定方向, 為社會、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這, 才是萊文心目中耶魯教育的目的。

正如《大學的理念》的作者約翰·亨利·紐曼所說:

只有教育, 才能使一個人對自己的觀點和判斷有清醒和自覺的認識, 只有教育, 才能令他闡明觀點時有道理, 表達時有說服力, 鼓動時有力量。

教育令他看世界的本來面目, 切中要害, 解開思緒的亂麻, 識破似是而非的詭辯, 撇開無關的細節。

教育能讓人信服地勝任任何職位, 駕輕就熟地精通任何學科。

02

教育不改變生活環境

卻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

2005年, 美國已故小說家大衛·福斯特·華萊士曾在凱尼恩學院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

華萊士是在西方有卓越影響力的作家, 被譽為「近20年來最有創造力的作家」。

演講的一開頭, 他講了一個小故事:

兩條年輕的魚遇到一條老魚。 老魚打招呼道:早上好, 孩子們。 這水怎麼樣?

兩條年輕的魚繼續遊了一會兒,

終於, 其中一條忍不住問另外一條:什麼是『水』?

演講中提到, 一個成年人的生活需要早早起床, 趕赴辦公室, 應付8-10個小時充滿挑戰的工作。

然後去超市、做飯, 放鬆一會就得早早上床。 因為, 第二天又得周而復始, 再來一遍。

人很容易在這樣的生活裡, 形成無意識的慣性:無意識地翻手機、給生活加速、陷入瑣碎的柴米油鹽、忽略身邊的人和事、冷漠、憤怒、抱怨, 而不自知。

就像開頭的故事一樣, 生活在「水」中太長時間, 已經不知道水是什麼。

03

教育能讓你活得幸福

幸福取決於有意識的思維方式

泰勒·本·沙哈爾

哈佛大學的《幸福課》風靡全球,教授這門課的泰勒·本·沙哈爾教授認為:「幸福取決於你有意識的思維方式」。

並總結出了以下12點有意識地獲得幸福的思維方式:

1. 不斷問自己問題。每個問題都會開啟自我探索的門,然後,值得你信仰的東西就會顯現在你的現實生活中。

2. 相信自己。怎麼做到?通過每一次解決問題、接受挑戰,通過視覺想像告訴自己一定做得到,也相信他人。

3. 學會接受失敗。否則,你永遠不會成長。

4. 接受你是不完美的。生活不是一條一直上升的直線,而是一條上升的曲線。

5. 允許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其中,包括積極和消極的情感。

6. 記錄生活。

7. 積極思考遇到的一切問題,學會感激。感激能帶給人類最單純的快樂。

8. 簡化生活。貴精不貴多。對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學會說「NO」!

9. 幸福的第一要素是:親密關係。這是人的天性需求,所以,要為幸福長久的親密關係付出努力。

10. 充分休息和運動。

11. 做事有三個層次:工作、事業、使命。找到你在這個世界的使命。

12. 記住: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讓別人幸福。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個誠實的父母。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呢?

就像Wallace在演講中說到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

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獨立思考、時時刻刻的自我覺知、終身學習的基礎。

學會思考、選擇,擁有信念、自由,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獲得幸福的終極能力!

泰勒·本·沙哈爾

哈佛大學的《幸福課》風靡全球,教授這門課的泰勒·本·沙哈爾教授認為:「幸福取決於你有意識的思維方式」。

並總結出了以下12點有意識地獲得幸福的思維方式:

1. 不斷問自己問題。每個問題都會開啟自我探索的門,然後,值得你信仰的東西就會顯現在你的現實生活中。

2. 相信自己。怎麼做到?通過每一次解決問題、接受挑戰,通過視覺想像告訴自己一定做得到,也相信他人。

3. 學會接受失敗。否則,你永遠不會成長。

4. 接受你是不完美的。生活不是一條一直上升的直線,而是一條上升的曲線。

5. 允許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其中,包括積極和消極的情感。

6. 記錄生活。

7. 積極思考遇到的一切問題,學會感激。感激能帶給人類最單純的快樂。

8. 簡化生活。貴精不貴多。對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學會說「NO」!

9. 幸福的第一要素是:親密關係。這是人的天性需求,所以,要為幸福長久的親密關係付出努力。

10. 充分休息和運動。

11. 做事有三個層次:工作、事業、使命。找到你在這個世界的使命。

12. 記住: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讓別人幸福。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個誠實的父母。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呢?

就像Wallace在演講中說到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

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獨立思考、時時刻刻的自我覺知、終身學習的基礎。

學會思考、選擇,擁有信念、自由,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獲得幸福的終極能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