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境生情 情化意——記畫家王金鐘

認識畫家王金鐘有三年時間了, 交往不多, 只知道他是北嶽恒山腳下渾源人, 從小酷愛藝術, 每有空閒就會登臨懸空禪寺, 儒道佛共居於空中樓閣,

飛簷臨霄, 玲瓏剔透, 和恒山巍巍鑄就, 氣宇軒昂, 雄奇瑰麗於山中。 金鐘從小就生活在這塊濃郁的藝術土壤中, 雲崗石窟, 永安禪寺, 建於北魏和元初的栩栩如生的佛像, 是畫家永遠不會枯竭的藝術源泉。

這次大同行, 金鐘接待我, 就住在他的畫室, 和他聊天, 喝茶, 談藝術, 說人生, 漸漸地對他的創作思路, 未來發展, 愈來愈清晰明白了。

住在畫室, 處處感受到的是一個藝術家不斷創新追求的夢。 屋子裡立著的, 架子上躺著的, 迎面相撞迎著的, 全是他精心創作的藝術半成品, 一個個佛像微閉雙眼, 半眸中審視著我, 面露微笑, 雙手合十, 似乎在訴說著人生的真諦。 金鐘說, 沙是大自然的饋贈, 它來自遠古, 千濾萬淘始得沙, 風吹雨打磨礪方成。 用沙聚攏成畫, 潔白的宣紙上, 線條流暢凸出有力, 立體感強烈, 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立於面前, 好像在和你對話。

我忽然想起金鐘對我說的一句話“西方油畫就是照相式的, 看看東方藝術, 那是一種意念, 一種飄然而至的大美。 ”文化自信, 中國藝術的自信, 從這一尊尊佛和一幅幅畫中透露出來, 它們是生動的, 呼喚得出來的, 這深更半夜是可以和我對話的。 我想, 這才是生生不息的五千年文明的沉澱和延續。

金鐘從小學習油畫, 光和色彩的造型讓他的油畫別出一格。 他畫的白菜,

青青的葉, 白白的幹, 一顆顆壘疊碼放, 就是百姓的家常菜, 清清爽爽青青白白, 寓意著“髮菜, 發財”, 百姓生活, 躍然紙上, 讓我駐足欣賞, 遐思邇想。

金鐘特別佩服葉毓中大師的畫, 也是一個緣份吧, 我在北京聯絡了葉毓中夫婦和徐廣偉博士及《大家之路》總策劃鄭滿林。

相見那天, 葉大師仔細詢問了沙畫的創作思路和技術, 一再肯定, 強調一定要用天然沙, 沙礫本身就五彩斑斕的, 就是天然的礦物顏料。

得到了原中央美院葉毓中副院長的肯定, 金鐘更堅定了沙畫創作的藝術之路。 他給我描繪了他的《不忘初心》大型沙畫的創作思路。 他要取南湖的沙, 取井岡山的沙, 取湘江的沙, 取四渡赤水的沙, 取大渡河的沙, 取雪山草地的沙, 取延河的沙……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的萬眾之沙, 聚沙成氣, 聚沙成業, 聚集成世界強國而匯於畫中。 (本特稿系《四川廣播電視報》獨家版權所有, 如需轉載, 請注明出處。 ) (江力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