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記2017湖南紅色旅遊文化節:弘揚“半條被子”精神

11月10日, 在“半條被子”的發生地郴州汝城沙洲村, 2017中國2016年10月21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飽含深情地講述了發生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的“半條被子”紅色經典故事,

反映了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 詮釋了“半條被子”精神, 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堅持一切為了人民, 堅持一切依靠人民, 為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奮鬥。

在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重要講話一周年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之際, 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 由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省旅發委、省委黨史研究室和郴州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湖南)紅色旅遊文化節11月10日在“半條故事”發生地汝城縣沙洲村開幕。 這是從2004年開始至今連續14年成功舉辦中國(湖南)紅色旅遊文化節, 該節會已成為湖南乃至全國旅遊品牌活動。

活動精彩紛呈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偉人故里 半條被子 溫暖中國”, 宗旨是以節會活動為載體, 不忘“半條被子”故事蘊含的初心, 繼承革命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紅色精神, 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為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提供精神指引, 同時利用節會優勢, 提升革命老區知名度, 打造老區紅色旅遊品牌, 發揮紅色旅遊脫貧致富的重要作用。

本屆節會活動傳承了過往13屆“六個一”的辦節模式, 即依託一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確定一個鮮明節會主題、舉辦一個節會主體活動、召開一場黨史教育研討會、開通一條紅色自駕旅遊線路、舉辦一場旅遊招商推介會, 在此基礎上結合時代發展增加了紅色旅遊扶貧、微電影宣傳、研學旅行、山地戶外運動等新元素,

活動安排為“1+6”, 即1項主題活動, 6項配套活動。

1項主題活動, 即:11月10日上午在“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村舉行的2017中國(湖南)紅色旅遊文化節開幕式。 6項配套活動, 即新聞發佈會、“社會扶貧, 推送溫暖”暨 “千車萬人紅色汝城扶貧行”活動、“半條被子的溫暖與黨史惠民”學術研討、“紅色汝城, 綠色出遊”踩線活動、2017汝城縣經貿洽談會及中國山地戶外運動大會暨重走長征路系列活動。

發揮紅色旅遊教育功能和脫貧致富作用

本屆紅色旅遊文化節的成功舉辦, 不僅直接推動了汝城旅遊項目建設, 打造了沙洲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而且弘揚放大了《半條被子》故事蘊含的初心和精神,

得到了各級高度肯定和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節會進一步弘揚《半條被子》紅色精神, 讓更多人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半條被子”故事經過習近平總書記深情講述後, 暖人心窩, 感動全國。 汝城縣因勢利導, 在沙洲村成功承辦2016年全國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湖南會場活動。 尤其是通過這次承辦紅色旅遊文化節, 傾力建設沙洲紅色旅遊景區, 拍攝《烽火汝城》電影、《半條被子》微電影, 邀請中央省市媒體記者多次采風踩線, 讓越來越多的人深入瞭解“半條被子”的感人故事, 越來越多的遊客走進沙洲參觀, 越來越多的單位組織到沙洲開展團體活動, 接受紅色精神洗禮, 傳承紅色基因。 今年10月1日至8日國慶中秋假期,

沙洲村接待遊客2萬多人次。 此次紅色旅遊文化節後, 來沙洲村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 日接待量在5000人以上。

同時, 通過此次節會, 全新建設了沙洲紅色旅遊景區, 打造了全域旅遊引爆點。 汝城縣以承辦紅色旅遊文化節為契機, 搶抓機遇, 大力實施“大戰略意識、大景區格局、大品牌創建、大行銷模式”工作舉措, 致力以“半條被子”故事為主線, 以沙洲村為核心, 涵蓋周邊文市村、韓田村、秀水村、五一村等, 打造3.2平方公里的紅色旅遊景區。

今年3月, 按照4A級旅遊景區的標準, 總投資3億餘元的汝城沙洲紅色旅遊景區建設工程開工, 利用7個多月時間, 共實施旅遊公路、森林景觀提質、遊客服務中心、“半條被子的溫暖—紅軍長征過汝城專題”陳列室、滁水河風光帶、村內立面改造、農業生態觀光園等八大類41個項目, 創造了專案建設的“沙洲”速度,打造成全國旅遊扶貧示範村和全國知名的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汝城縣一張嶄新亮麗的名片,帶動了汝城全域旅遊。今年1至10月,汝城接待遊客578.37萬人次,同比增長31.55%;實現旅遊收入 27.3億元,同比增長 30.92%。

節會還唱響紅色汝城品牌,提升了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今年5月19日中國旅遊日期間,組織開展了中國旅遊融媒體“紅色旅遊扶貧湘東行”系列活動,來自全國近20個省市的媒體主編、記者40多人走進汝城實地採訪。10月17日至20日,組織中央駐湘媒體、省內主流媒體赴紅色旅遊重點縣汝城縣、宜章縣、桂東縣開展采風活動,10月26日長沙新聞發佈會上近50家各級新聞媒體參與報導,預熱節會活動。開幕式期間, 70多家近百名海內外媒體記前來採訪報導。初步統計,多家主流媒體共發了103條報導,觀看人數上億人次。組織客商、旅行商和媒體記者共200多人實地考察汝城,親身感受汝城的巨大變化、發展來勢和人民群眾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極大地提升了汝城縣整體品牌形象。

紅色旅遊的發展,帶動了脫貧致富,加快了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通過發展紅色旅遊,沙洲村由昔日落後山村變美麗景區,四面八方遊客接踵而來,附近的山莊、農家樂、土特產生意火爆,有力帶動了村民脫貧致富。據介紹,沙洲村共142戶51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1戶98人,目前已有11戶脫貧,其餘20戶今年底可脫貧。

節會期間,11月10日下午,配套活動“社會扶貧,推送溫暖”啟動儀式在汝城縣物流園舉行,正式成立汝城社會扶貧服務中心和開通汝城扶貧頻道,凝聚更大的脫貧攻堅合力,關注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點燃貧困戶生活希望。10日下午,同時舉行了配套活動汝城縣經貿洽談會,114家國內知名企業和協會客商參會,汝城縣共簽約重點招商專案20個,計畫總投資113.28億元,項目涵蓋文化旅遊、新型工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實現旅遊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帶動產業脫貧。

為紅色旅遊融合創新發展進行有益探索

成績令人鼓舞,經驗彌足珍貴。本屆紅色旅遊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而且為今後舉辦紅色旅遊節會活動和推動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啟示。

一是,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強化教育功能是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的首要原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紅色文化是革命文化、先進文化。紅色旅遊是政治工程,必須突出政治性,堅持正確的辦節方向,突出社會效益,強化教育功能。本屆紅色旅遊文化節在“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舉辦,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弘揚“半條被子”長征精神,不忘本來、不忘初心,唱響社會主旋律,凝聚傳遞正能量,為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提供精神食糧和精神指引。

二是,堅持黨政推動、多方參與是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的組織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杜家毫批示在汝城沙洲村舉辦本屆紅色旅遊文化節,省長許達哲實地指導沙洲紅色旅遊景區建設,副省長何報翔審定了節會活動總體方案。省旅發委主任陳獻春和副主任高揚先、郭固權先後多次帶隊到汝城實地考察,調度本屆紅色旅遊文化節。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郴州市委、郴州市人民政府積極履行職責、密切配合,為活動有序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廣大客商、旅行商和汝城在外鄉友積極參與支持,汝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全身心投入,形成了全民參與、共建共用的全域旅遊發展氛圍。

三是,堅持“紅色旅遊+”、融合發展是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融合發展是紅色旅遊發展的必由之路。紅色旅遊要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注重於脫貧攻堅、區域發展、城鄉建設相銜接。要依託地域特色資源,促進與周邊鄉村旅遊、研學旅行、生態旅遊相融合,提升紅色旅遊影響力和吸引力。汝城以“紅色旅遊”為龍頭,亮出“紅色暖心”“溫泉暖身”“理學文化暖魂”“田園暖情”“幸福暖夢”五張文化旅遊名片,全面推進汝城全域旅遊的大發展,致力將革命的“紅三角”打造成旅遊的“金三角”,以紅色旅遊引爆全域旅遊開發,帶動鄉風文明、助推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

四是,堅持紅色經典、創新利用是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紅色文化、紅色故事只有通過旅遊這個載體,寓教於樂、寓教于遊,讓群眾新聞樂見,才能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本屆紅色旅遊文化節將紅色經典講出了時代新意,將“半條被子”故事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成沙洲紅色旅遊景區,將汝城資源優勢轉化成了發展優勢。當前,湖南省旅遊系統要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破解旅遊供需不平衡矛盾,紅色旅遊大有可為、大有作為。我們要將紅色旅遊作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途徑,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努力將紅色旅遊打造成常學常新的理想信念教育課堂,打造成革命老區脫貧致富的助推器。

創造了專案建設的“沙洲”速度,打造成全國旅遊扶貧示範村和全國知名的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汝城縣一張嶄新亮麗的名片,帶動了汝城全域旅遊。今年1至10月,汝城接待遊客578.37萬人次,同比增長31.55%;實現旅遊收入 27.3億元,同比增長 30.92%。

節會還唱響紅色汝城品牌,提升了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今年5月19日中國旅遊日期間,組織開展了中國旅遊融媒體“紅色旅遊扶貧湘東行”系列活動,來自全國近20個省市的媒體主編、記者40多人走進汝城實地採訪。10月17日至20日,組織中央駐湘媒體、省內主流媒體赴紅色旅遊重點縣汝城縣、宜章縣、桂東縣開展采風活動,10月26日長沙新聞發佈會上近50家各級新聞媒體參與報導,預熱節會活動。開幕式期間, 70多家近百名海內外媒體記前來採訪報導。初步統計,多家主流媒體共發了103條報導,觀看人數上億人次。組織客商、旅行商和媒體記者共200多人實地考察汝城,親身感受汝城的巨大變化、發展來勢和人民群眾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極大地提升了汝城縣整體品牌形象。

紅色旅遊的發展,帶動了脫貧致富,加快了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通過發展紅色旅遊,沙洲村由昔日落後山村變美麗景區,四面八方遊客接踵而來,附近的山莊、農家樂、土特產生意火爆,有力帶動了村民脫貧致富。據介紹,沙洲村共142戶51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1戶98人,目前已有11戶脫貧,其餘20戶今年底可脫貧。

節會期間,11月10日下午,配套活動“社會扶貧,推送溫暖”啟動儀式在汝城縣物流園舉行,正式成立汝城社會扶貧服務中心和開通汝城扶貧頻道,凝聚更大的脫貧攻堅合力,關注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點燃貧困戶生活希望。10日下午,同時舉行了配套活動汝城縣經貿洽談會,114家國內知名企業和協會客商參會,汝城縣共簽約重點招商專案20個,計畫總投資113.28億元,項目涵蓋文化旅遊、新型工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實現旅遊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帶動產業脫貧。

為紅色旅遊融合創新發展進行有益探索

成績令人鼓舞,經驗彌足珍貴。本屆紅色旅遊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而且為今後舉辦紅色旅遊節會活動和推動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啟示。

一是,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強化教育功能是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的首要原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紅色文化是革命文化、先進文化。紅色旅遊是政治工程,必須突出政治性,堅持正確的辦節方向,突出社會效益,強化教育功能。本屆紅色旅遊文化節在“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舉辦,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弘揚“半條被子”長征精神,不忘本來、不忘初心,唱響社會主旋律,凝聚傳遞正能量,為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提供精神食糧和精神指引。

二是,堅持黨政推動、多方參與是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的組織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杜家毫批示在汝城沙洲村舉辦本屆紅色旅遊文化節,省長許達哲實地指導沙洲紅色旅遊景區建設,副省長何報翔審定了節會活動總體方案。省旅發委主任陳獻春和副主任高揚先、郭固權先後多次帶隊到汝城實地考察,調度本屆紅色旅遊文化節。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郴州市委、郴州市人民政府積極履行職責、密切配合,為活動有序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廣大客商、旅行商和汝城在外鄉友積極參與支持,汝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全身心投入,形成了全民參與、共建共用的全域旅遊發展氛圍。

三是,堅持“紅色旅遊+”、融合發展是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融合發展是紅色旅遊發展的必由之路。紅色旅遊要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注重於脫貧攻堅、區域發展、城鄉建設相銜接。要依託地域特色資源,促進與周邊鄉村旅遊、研學旅行、生態旅遊相融合,提升紅色旅遊影響力和吸引力。汝城以“紅色旅遊”為龍頭,亮出“紅色暖心”“溫泉暖身”“理學文化暖魂”“田園暖情”“幸福暖夢”五張文化旅遊名片,全面推進汝城全域旅遊的大發展,致力將革命的“紅三角”打造成旅遊的“金三角”,以紅色旅遊引爆全域旅遊開發,帶動鄉風文明、助推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

四是,堅持紅色經典、創新利用是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紅色文化、紅色故事只有通過旅遊這個載體,寓教於樂、寓教于遊,讓群眾新聞樂見,才能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本屆紅色旅遊文化節將紅色經典講出了時代新意,將“半條被子”故事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成沙洲紅色旅遊景區,將汝城資源優勢轉化成了發展優勢。當前,湖南省旅遊系統要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破解旅遊供需不平衡矛盾,紅色旅遊大有可為、大有作為。我們要將紅色旅遊作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途徑,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努力將紅色旅遊打造成常學常新的理想信念教育課堂,打造成革命老區脫貧致富的助推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