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磅解讀:魯南製藥集團靠什麼躋身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百強排行榜

11月14日, 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和經濟學院聯合主辦的《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百千萬排行榜(2017)》發佈, 魯南製藥集團名列百強排行榜第72位。

解讀:魯南製藥集團靠什麼躋身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百強排行榜?

靠的是創新基因

魯南製藥前身為山東郯南製藥廠, 1968年由幾名大學畢業的幹部在郯南勞動大學的牛棚裡創建, 專業的學術背景、技術創新的理念、艱苦的創業條件成為魯南製藥的優秀傳統, 正是因為有了文化的支撐和科技的引領, 有了創新的企業文化, 才有了今天的魯南製藥。

靠的是發展戰略

“以改革為動力, 以市場為中心, 以科技為先導”是魯南製藥的發展戰略, 從建廠初期就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創新能力, 時代楷模、原董事長趙志全同志1987年承包經營後更加重視科技創新, 確定了“以科技為先導”的發展戰略, 把科技創新放在引領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 無論在多麼困難的情況下, 持續不斷地加大人才的引進培養、資金的投入, 保證了戰略的落地。 科研出身的張貴民董事長對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 對創新的方向和未來有著明確的認識, 戰略執行更加有力。

靠的是科研平臺

科研平臺是一整套支撐科研的系統, 包括團隊分工協作, 資金、設備等物質條件支援, 技術支持、相應的激勵機制等。

目前, 魯南製藥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中藥製藥共性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手性製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哺乳動物細胞高效表達國家工程實驗室等5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和5個省級科研平臺, 從事中藥、化藥、生物製藥的研究與開發, 構建起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協同的創新體系。 企業榮獲2016年第六屆山東省省長品質獎、“2017中國醫藥研發產品線最佳工業企業”稱號。

靠的是優秀團隊

“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魯南製藥始終把培養和造就人才作為企業經營的最高目標。 目前, 已經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0000餘名, 占職工總人數的80%以上, 其中博士30多名, 碩士1200余名。

擁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 魯南製藥集團“手性藥物創新團隊”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創新團隊。

靠的是優秀成果

企業的專利數量和品質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 魯南製藥多年持續創新, 湧現出大批的科技成果, 申報國際、國內發明專利1000多項, 已獲授權專利600餘件, 注冊商標2500餘件, 商標註冊量居山東省首位, 被確定為“國家專利運營試點企業”“山東省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 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省市科技進步獎100余項。

靠的是成果轉化

優秀的科技成果, 經過工業化、市場化後, 必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目前,

魯南製藥擁有國家重點新產品17個, 以欣康、維康達、舒爾佳為代表的高科技產品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今年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平奇(孟魯司特鈉)、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瑞旨(瑞舒伐他汀鈣)保持高速增長。

佔領國際市場是證明魯南製藥創新能力、產品品質最好的檢驗。 魯南製藥集團以國際化戰略為目標, 建立了嚴謹科學的工作流程, FDA、ICH、EDQM等國際先進的品質監管理念接軌的品質保證體系, 多個原料藥產品通過了歐洲COS認證、美國FDA認證, 製劑通過了印尼、哥倫比亞等國家品質認證, 入選2017年中國醫藥國際化百強企業榜。

解密:2017中國企業創新能力100強

《2017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百千萬排行榜》是由“大宏觀•創新課題組”歷時近兩年的資料獲取與統計測算打造而成的一系列企業創新榜單,

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和經濟學院聯合發佈。

“2017中國企業創新能力100強”是在1000強的基礎上結合指標測評、專家打分與網路評選三方面綜合考量得出。 課題組邀請了相關行業的專家學者以及銀行、證券、基金等代表性金融機構的高管和行業分析師共計40餘人, 對前1000強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行評審並打分。 在光明網開設“中國企業創新能力100強”投票通道, 候選企業共計獲得有效票數425萬餘票, 綜合前期指標測評值以及專家打分與網路投票結果, 最終評選出了“2017中國企業創新能力100強”。

“中國企業創新能力100強”在該排行榜首次對國內80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行了全覆蓋、全方位的評價, 並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創新企業的前100強、前1000強和前10000強進行了專門研究。有助於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加快中國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步伐。

該排行榜的評價指標更加豐富。排行榜基於專利的數量和品質對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進行評價,從專利技術水準、權利穩定性等角度著手,通過引入經過品質加權的專利指數對專利品質進行了測度。同時涵蓋了創新價值擴散、創新網路宣傳方面的指標,從而能夠更加全面地評價企業的創新能力。

該排行榜的理念更加新穎。排行榜採用“大資料”方法,廣泛使用了網路爬蟲等大資料和文本挖掘技術,通過編寫程式和腳本快速準確地收集80000多家企業的商標和網路熱度等相關資訊,構建商標指數和網路熱度指數等新型評價指標,從而對企業創新價值擴散和創新網路宣傳進行系統的評價。

該排行榜依託的《中國企業創新能力資料庫》能夠為學術研究、政策制定和金融投資提供關於企業創新的資訊完備、品質可靠的基礎性資料,彌補了現有資料庫中企業創新資料較為匱乏的不足,意義重大。

《中國企業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7》,對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能力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

第一,從專利數量來看,專利在企業之間的分佈極不均衡,少數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佔據了絕大多數專利,絕大部分企業的專利數量較少、創新能力較弱。目前全國所有的80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多達94.1%的企業申請的專利數不足100件,申請專利數超過500的企業所占比重只有0.64%,申請專利數超過1000的企業更是只有0.24%。

第二,從專利品質來看,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明專利占比顯著低於美日歐等發達國家,表明當前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專利品質並不高。80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申請的發明專利占所有專利的比重將僅有41.2%,有效發明專利數占全部有效專利數的比重更是只有24.5%。美日歐發達國家的發明專利占比在80%甚至更高的水準,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專利品質明顯低於美日歐等發達國家。

第三,從行業分佈看,中國高新技術企業主要集中于傳統製造業,醫藥行業僅有5家入圍百強榜,與目前初步達成共識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點行業有較大差異,可見在中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跡象並不明顯。

第四,從地區分佈看,中國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集中于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山東僅有4家入圍百強。

並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創新企業的前100強、前1000強和前10000強進行了專門研究。有助於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加快中國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步伐。

該排行榜的評價指標更加豐富。排行榜基於專利的數量和品質對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進行評價,從專利技術水準、權利穩定性等角度著手,通過引入經過品質加權的專利指數對專利品質進行了測度。同時涵蓋了創新價值擴散、創新網路宣傳方面的指標,從而能夠更加全面地評價企業的創新能力。

該排行榜的理念更加新穎。排行榜採用“大資料”方法,廣泛使用了網路爬蟲等大資料和文本挖掘技術,通過編寫程式和腳本快速準確地收集80000多家企業的商標和網路熱度等相關資訊,構建商標指數和網路熱度指數等新型評價指標,從而對企業創新價值擴散和創新網路宣傳進行系統的評價。

該排行榜依託的《中國企業創新能力資料庫》能夠為學術研究、政策制定和金融投資提供關於企業創新的資訊完備、品質可靠的基礎性資料,彌補了現有資料庫中企業創新資料較為匱乏的不足,意義重大。

《中國企業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7》,對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能力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

第一,從專利數量來看,專利在企業之間的分佈極不均衡,少數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佔據了絕大多數專利,絕大部分企業的專利數量較少、創新能力較弱。目前全國所有的80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多達94.1%的企業申請的專利數不足100件,申請專利數超過500的企業所占比重只有0.64%,申請專利數超過1000的企業更是只有0.24%。

第二,從專利品質來看,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明專利占比顯著低於美日歐等發達國家,表明當前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專利品質並不高。80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申請的發明專利占所有專利的比重將僅有41.2%,有效發明專利數占全部有效專利數的比重更是只有24.5%。美日歐發達國家的發明專利占比在80%甚至更高的水準,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專利品質明顯低於美日歐等發達國家。

第三,從行業分佈看,中國高新技術企業主要集中于傳統製造業,醫藥行業僅有5家入圍百強榜,與目前初步達成共識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點行業有較大差異,可見在中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跡象並不明顯。

第四,從地區分佈看,中國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集中于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山東僅有4家入圍百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