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藏民為何每年冬天不遠萬里進藏朝聖,這些事我們可能沒有認真想過

早些時候, 83歲青海安多藏區的南久卓瑪老人進藏朝聖了。 從青海安多藏區到衛藏拉薩, 近乎2000公里的路, 三拍一叩首, 加上一輛供給的麵包車,

已經耗費她三個多月了。 對於藏族同胞來說, 一輩子能朝聖一次拉薩, 是信仰(宗教)裡最高的勤勉和榮譽。 圖為南久卓瑪朝聖大昭寺

“禮敬諸佛也磕頭, 懺悔業障也要磕頭, 消除傲慢要磕頭, 感恩父母也要磕頭……”在老人看來, 朝聖是一種身體力行的磨練,

能消除自我無知, 從而達到心寬體胖, 開心生活。

每年冬天(11月至來年3月), 拉薩朝聖人潮人湧, 比夏日遊客還多。 場面壯觀、聲勢浩大, 每個人都念著六字真言, 圍繞著八廓街(內、中、外廓)朝聖諸佛。

可能在不少人看來, 這種不遠萬里朝聖的行為有些摧殘身體, 甚至是愚蠢至極的。 其實, 我們換個角度看待朝聖, 會發現藏族人一輩子都在專注於做一件事情, 而這個是我們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朝聖是修行, 我們勤勉向善, 也是一種修行, 無關佛性。 圖為朝聖者燒煨桑

其實, 不管是信佛朝聖, 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 如果認真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會發現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做到的人, 往往是大成者, 有著深厚的造詣和社會地位。 圖為煨桑煙霧, 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會彌漫大昭寺廣場

有時候, 當我們深入接觸那些有信仰的人, 不論是宗教信仰還是社會其它信仰, 都是有著非常寬容、虛懷若谷的心態, 不爭強好勝, 不貪圖榮譽, 反而是助人為樂、實現自我勵勉和自我提升的人。 圖為中午太陽光線強烈, 朝聖者的影子印在了煨桑爐子上, 黑白兩色極為顯眼。

現在許多大學生、社會青年不遠萬里,騎行或徒步進藏,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一種身心歷練。不僅看沿途奇幻險峻的風景,也為了那份在路上的心情,追求自由自在。圖為煨桑火苗,場面壯觀

更有意志堅定的驢友,騎牛、騎小黃車、滑板進藏,行為方式稍微有點出入常理常規,但其毅力是不可磨滅的。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那麼多朝聖者不遠萬里朝聖進藏。圖為拉薩冬日清晨朝聖的人,人頭攢動

圖為拉薩煨桑煙霧中的朝聖者,不比夏日遊客少

朝聖背影。(格桑倫珠)

現在許多大學生、社會青年不遠萬里,騎行或徒步進藏,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一種身心歷練。不僅看沿途奇幻險峻的風景,也為了那份在路上的心情,追求自由自在。圖為煨桑火苗,場面壯觀

更有意志堅定的驢友,騎牛、騎小黃車、滑板進藏,行為方式稍微有點出入常理常規,但其毅力是不可磨滅的。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那麼多朝聖者不遠萬里朝聖進藏。圖為拉薩冬日清晨朝聖的人,人頭攢動

圖為拉薩煨桑煙霧中的朝聖者,不比夏日遊客少

朝聖背影。(格桑倫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