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東芝沒落實錄:日本失去的20年縮影

編輯語:當年那熟悉的廣告歌“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 終成追憶。 電視業務拋售給了海信, 電腦業務被傳與華碩商討收購事宜, 曾經被日本人視為驕傲的東芝, 是如何走到這般境地? 這或許就是日本失去的20年的一個縮影。

整理/觀察者網編輯 陳燕妮

另一個確鑿的新聞是, 本週二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在東京聯合宣佈:海信將收購東芝映射解決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95%的股權。 本次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129億日元, 交易完成後, 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

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電視業務拋售給了海信, 電腦業務被傳與華碩商討收購事宜, 曾經被日本人視為驕傲的東芝, 是如何走到這般境地?

這並非東芝的第一次“瘦身續血”。 2016年3月, 東芝以537億日元將家電業務80.1%的股權轉讓給美的;今年9月, 東芝同意將儲存晶片業務出售給貝恩資本牽頭的財團, 作價2萬億日元。

東芝電子(中國)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總經理 田中基仁

業務受挫, 然後……財務造假

創立至今143年的東芝, 曾研發出了日本第一台國產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等家電產品, 在日本製造業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而這一切, 要從十一年前說起。

東芝成立於1875年, 曾經出產過日本首台彩色電視機、全球首款筆記型電腦“Dynabook”其各項業務一度稱霸日本市場。

據東芝2005財年報告, 僅僅一年的時間裡, 營業收入增長9%, 淨利潤增長70%。 之後的3個財年, 公司業績保持增長。 在第三財年(2007財年), 東芝的業績達到了近十年來最好的成績, 實現營業收入7兆2千億日元, 淨利潤1.27千億日元(據去年9月修正後財報數據)。

然而自2008年開始, 東芝陷入了一系列負面新聞, 假賬、虧損、裁員、變賣資產、負債、破產等等。

2008年金融危機來臨, 業績增長勢頭被打破。 當時日本的電子公司幾乎全軍覆沒, 索尼、松下和夏普等國際化企業紛紛出現虧損。 在業績壓力下, 東芝於2008年開始財務造假。 據東芝2008財年報告, 當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 市場對東芝自動化應用和半導體產品的需求降低, 東芝的業績發生了急劇下滑。

2009年5月, 東芝社長職位傳給了當時核電事業部的負責人佐佐木則夫。

佐佐木是技術人員出身, 從入職東芝以來, 一直專注於核電領域。 當年並購美國西屋電氣時, 佐佐木和當時的西田社長一同進行了並購的交涉。 在09年的交接儀式上, 西田高度評價佐佐木是“讓東芝的核電業務步入全球化軌道的功臣”,

並稱其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新社長上臺後, 加大核電事業部的強化。 2009年, 東芝已經拿到了中國4基, 美國8基的核電站的建設預定, 同時還有其他國家訂單的洽談。 而東芝計畫, 在此後的6年內拿到39基核電站的建設預定。

然而沒人預料到, 2011年3月11日日本當地時間14時46分的裡氏9.0級地震, 引發了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洩露。 發生洩露的福島核電站為東芝建造, 至此也徹底震碎了東芝的核電夢。

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件後, 全球範圍內核電站業務發展速度驟減, 已經拿到的美國8基待建核電站中, 有4基中止, 而其他國家也都陸續暫停了核電站的計畫。

雪上加霜的是,

2009年簽下12單核電站建設預定中僅剩的8單, 也全部推遲了建設進度。 據日本媒體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 東芝的西屋電氣在中國建造的4座核電站工程也是大幅延誤。

東芝對日本經濟新聞透露, 正在中國浙江建造中的“三門1號機”已經比原先預定運作的時間晚了3年, 本應2013年11月開始運行的三門1號機至今未完成建設。 至於其餘的3基, 東芝內部資料顯示, 延後時間也在三年以上。

更為致命的是, 低谷過後率先復蘇的中國市場, 對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視度達到空前級別。 西屋的第三代技術已經被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旗下的央企國家核電所引進。

在之後的7年間, 東芝業績連續造假, 甚至出現了3次推遲發行財報的情況。

2015年東芝財務醜聞調查結果顯示, 在2008年至2014年間至少誇大運營利潤1518億日元(約合12億美元),受此影響,東芝兩位前CEO以及超過半數的董事會成員辭職。

斷臂求生,頻頻出售旗下業務

2015年12月東芝減持在中國家電品牌TCL的股份,持股比例從51%降至30%;同月,東芝又將其位於印尼的電視工廠以1.96億元賣給了中國公司創維。

2016年3月,東芝將其旗下的白色家電業務主體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份轉讓給了美的集團,同時以6655億日元將旗下醫療設備部門出售給佳能。

2016年底美國核電業務子公司發生巨額虧損後,東芝開始了對外出售主要盈利來源的半導體記憶體業務的交涉。2017年9月底,與美國貝恩資本主導的日美韓聯盟簽訂了出售合約,進入接受各國《反壟斷法》的審查階段。

2017年3月,其子公司西屋電氣申請破產重組,避免資不抵債的破產危機。11年前,東芝斥資54億美元收購了西屋電氣77%的股權。但在美核電項目建設嚴重拖期超支及2015年的一起高溢價收購,導致了巨額損失。西屋成為了繼阿海琺後又一家被迫重組的核電巨頭。

2017年11月,東芝宣佈將持續虧損的電視業務出售給中國海信集團。電視業務子公司的95%的股份將以129億日元的價格轉讓給海信。

除了上述業務被打包出售,昨日最新消息,東芝考慮將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臺灣華碩電腦。另一方面,中國聯想集團也表示出對東芝個人電腦業務的興趣。據統計,聯想已經佔領日本個人電腦市場的4成份額。

想要東山再起,難!

這次個人電腦業務的出售與之前出售的核心業務相比體量較小。但對於想要東山再起的東芝來說,各項業務的出售已經使它很難回血,東芝將漸漸變得“無資可賣”。

據瞭解,在東芝出售核心產業之後,東芝宣佈進行業務重組未完成的時候,東芝的筆記本電池又被曝出存在電池品質問題。去年11月,東芝發佈聲明稱,對於銷售日期從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的特定東芝筆記型電腦上的松下電池進行召回。此舉,對於東芝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此外,對於東芝出售其記憶體晶片業務發出問詢函並且力爭競購價格達到約1.5萬億日元時,東芝的總裁綱川智原本只想要出售少量股份,但卻因為財務問題不得不放棄記憶體晶片產業的控制權。苦心經驗多年的產業被別人拿走,也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情。

東芝轉型之路在何處?在業績虧損壓力和財務造假醜聞壓力下,東芝試圖通過戰略轉型、重組業務的方式來遏制其業績下滑的勢頭。東芝在今年5月發佈的年報中表示,接下來將會專注於在晶片、核能以及社會基礎設施等業務。

東芝社長綱川智表示,出售半導體記憶體業務後,東芝將變為電梯等樓宇相關業務和發電系統等“以社會基礎設施業務為主體的企業”。但是,東芝仍未找到年利潤在1000億日元的業務。開展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ICT部門的收益能擴大到何種程度也尚不透明。

(審稿:文不凡)

在2008年至2014年間至少誇大運營利潤1518億日元(約合12億美元),受此影響,東芝兩位前CEO以及超過半數的董事會成員辭職。

斷臂求生,頻頻出售旗下業務

2015年12月東芝減持在中國家電品牌TCL的股份,持股比例從51%降至30%;同月,東芝又將其位於印尼的電視工廠以1.96億元賣給了中國公司創維。

2016年3月,東芝將其旗下的白色家電業務主體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份轉讓給了美的集團,同時以6655億日元將旗下醫療設備部門出售給佳能。

2016年底美國核電業務子公司發生巨額虧損後,東芝開始了對外出售主要盈利來源的半導體記憶體業務的交涉。2017年9月底,與美國貝恩資本主導的日美韓聯盟簽訂了出售合約,進入接受各國《反壟斷法》的審查階段。

2017年3月,其子公司西屋電氣申請破產重組,避免資不抵債的破產危機。11年前,東芝斥資54億美元收購了西屋電氣77%的股權。但在美核電項目建設嚴重拖期超支及2015年的一起高溢價收購,導致了巨額損失。西屋成為了繼阿海琺後又一家被迫重組的核電巨頭。

2017年11月,東芝宣佈將持續虧損的電視業務出售給中國海信集團。電視業務子公司的95%的股份將以129億日元的價格轉讓給海信。

除了上述業務被打包出售,昨日最新消息,東芝考慮將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臺灣華碩電腦。另一方面,中國聯想集團也表示出對東芝個人電腦業務的興趣。據統計,聯想已經佔領日本個人電腦市場的4成份額。

想要東山再起,難!

這次個人電腦業務的出售與之前出售的核心業務相比體量較小。但對於想要東山再起的東芝來說,各項業務的出售已經使它很難回血,東芝將漸漸變得“無資可賣”。

據瞭解,在東芝出售核心產業之後,東芝宣佈進行業務重組未完成的時候,東芝的筆記本電池又被曝出存在電池品質問題。去年11月,東芝發佈聲明稱,對於銷售日期從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的特定東芝筆記型電腦上的松下電池進行召回。此舉,對於東芝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此外,對於東芝出售其記憶體晶片業務發出問詢函並且力爭競購價格達到約1.5萬億日元時,東芝的總裁綱川智原本只想要出售少量股份,但卻因為財務問題不得不放棄記憶體晶片產業的控制權。苦心經驗多年的產業被別人拿走,也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情。

東芝轉型之路在何處?在業績虧損壓力和財務造假醜聞壓力下,東芝試圖通過戰略轉型、重組業務的方式來遏制其業績下滑的勢頭。東芝在今年5月發佈的年報中表示,接下來將會專注於在晶片、核能以及社會基礎設施等業務。

東芝社長綱川智表示,出售半導體記憶體業務後,東芝將變為電梯等樓宇相關業務和發電系統等“以社會基礎設施業務為主體的企業”。但是,東芝仍未找到年利潤在1000億日元的業務。開展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ICT部門的收益能擴大到何種程度也尚不透明。

(審稿:文不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