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運動醫學好醫生鄭小飛:守護運動系統不只是年輕人的事

診室故事
筋骨問題, 不要只惦記“筋”

師從眾多運動專家的鄭小飛, 談起多年的從醫經是否存在讓自己印象深刻的病案故事時想了半天。 “好像每一天的工作都讓我印象深刻, 只不過每次都是在重複著相同或者類似的病案, 以至於對個例沒法有特別關注。 ”鄭小飛說道, 要說有什麼故事, 其實與病友接觸得多了, 自然會瞭解他們的心態, 所以很多時候都會更像站在一個朋友的角度去為病友解釋一些問題。

很多運動損傷的人有時會很難理解自己明明去做了理療、針灸等一些治療, 但就是好不了,

到骨科有時還會被告知自己的骨、韌帶等可能出問題了, 實在難以接受。 “其實, 運動損傷包括筋和骨的問題, 但大多數時候很多人只惦記著‘筋’的問題, 比如肩痛有可能是肩關節的損傷, 關節腫痛有可能是滑膜損傷等等。 ”鄭小飛提醒。

對於“骨”的問題置之不顧是常有的事情, 曾經有病友在鄭小飛的診室得知自己的韌帶斷裂後表示自己還能正常走路, 是不是醫生嚇唬他, 對鄭小飛的態度也變得不友好起來。 這並未讓鄭小飛失去作為一個醫生的耐心, 掏出自己以前一個與這個病友類似的案例, 一字一句地解釋其中的原理、利害關係、處理方法等等, 花了幾倍的診療時間讓病友接受治療建議。 最後病友康復出院。 “對於病友的質疑其實有時挺無奈的,

病友都是單純的, 樂於聽取醫生的建議的, 但有時可能醫生想簡單直接處理疾病, 在解答方面存在偏差, 彼此就容易存在隔閡。 ”鄭小飛說道。

病案分析韌帶斷裂, 也可正常走路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 喜歡運動鍛煉的人越來越多。

但隨之而來的各種運動損傷隨時都可能發生。 韌帶斷裂, 聽上去是一種非常嚴重的運動損傷, 但是, 你可能難以想像, 韌帶斷裂的人還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四旬的陳叔是一個足球愛好者, 每個禮拜都會約上球友在足球場揮灑汗水, 但在一次踢球時陳叔被人鏟到腳後聽到“哢嚓”的聲音。 之後的一段時間裡陳叔走路時還是跟正常人沒什麼區別, 就是上下樓梯的時候感覺到有點打晃, 還是可以照常去球場踢球, 就是無法急轉急停。

心裡略有擔憂的陳叔還是到醫院檢查了一番, 被醫生告知是前交叉韌帶斷裂, 建議手術。 但是仍能正常走路的陳叔並不接受醫生的診斷以及治療建議, 終於在一次球賽中突然發現自己腳動都動不了了。

“這位病友來的時候已經是半月板撕裂了, 這與他之前檢查出前交叉韌帶斷裂後未做治療有關, 由於損傷的前交叉韌帶被吸收, 膝關節的穩定保護就不夠了。 這就如同我們的軟骨慢慢磨光, 進而出現關節磨損、關節疼痛、運動不便等症狀。 如果在中年出現這種情況就要早處理, 待病情拖到需要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時, 就非常嚴重了。 ”鄭小飛提醒。

肩膀疼痛不要只怪肩周炎!

肩膀疼痛, 很多人都會將矛頭直指肩周炎, 難受時就做各種理療、按摩來緩解。 但疼痛往往會反復, 這可能是因為你忽略了肩關節的相關問題, 而且不是小問題。

63歲的徐阿姨一直都有肩膀痛的問題, 反反復複幾年了, 覺得年紀大了是肩周炎, 吃過消炎藥, 貼過膏藥, 做過中醫按摩、紅外燈照射, 效果時好時壞。 聽人說針灸、小針刀對治療肩膀痛有用, 也跟著去做, 但病情依然反復。 聽人說拉單杠可以改善肩周炎, 有事沒事就到社區的運動區做拉伸。 她在一次拉單杠後肩膀突然間出現了鑽心痛, 後經介紹來到了鄭小飛診室求助。

經過核磁共振以及詳細的體格檢查,鄭小飛發現,徐阿姨多年的肩膀疼痛問題其實並不是肩周炎導致,而是肩袖損傷。“由於肩袖損傷的典型症狀為肩膀疼痛,多數肩膀痛的人往往會認為自己得了肩周炎,其實在肩關節疼痛的病人中,真正的肩周炎所占比例只有15%左右。國際通用的診斷對真正的‘肩周炎’給予了更加科學準確的定義:‘凍結肩’‘粘連性關節囊炎’,其主要症狀表現為:因肩關節僵硬而導致肩部的疼痛和活動受限。”鄭小飛解釋。

經過關節鏡下的縫補手術,徐阿姨在一周後就已經出院自行活動了,疼痛也消除,重新過上了“無痛”的生活。“一般核磁共振可診斷70%~90%關節損傷的狀況,檢查診斷得當,治療自然也是手到擒來,利用關節鏡下縫補的微創手術治療肩袖損傷,效果都比較理想。”鄭小飛表示。

有些肩傷需用MRI造影

隨著醫院檢查的普及,很多人或多或少都知道核磁共振(下稱MRI)是一種很準確的檢查方式,特別覺得MRI是關節骨科疾病檢查的金標準。很多人到醫院一來就說要做MRI,但有時單一的MRI也不能夠完全確診疾病。

小肖是一個在校大學生,平時喜歡運動,特別是籃球。有一次在籃球場上打球被人蓋帽的時候被狠狠地按了一下,當場就肩痛得難受,立刻到醫院治療,稍微有好轉。但是從那以後,小肖卻十分苦惱,發現自己不敢做投籃動作了,一做就感覺肩關節要掉出來一樣。於是小肖陸續到了數個醫院尋求治療,醫生只是診斷為肩關節損傷,建議休息保守治療即可。

輾轉多處後,小肖來到了鄭小飛的科室。經驗豐富的鄭小飛立刻發現了其中的端倪,表示小肖可能是前下盂唇損傷,需要MRI的進一步檢查。這讓做過MRI檢查的小肖非常困惑,為啥之前的檢查沒有發現問題呢?“前下盂唇損傷需要MRI檢查,如果積液多的話一般MRI平掃就可以看出來,不然需要通過MRI造影才能清晰看到病因,當然也需要通過醫生對於病人病史的瞭解,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治療方面也只需要做好修補即可,半年的康復就可以恢復以前的正常身體狀態。”鄭小飛解釋。

幫你問醫生瑜伽適合中老年人做嗎?

隨著全民健身熱潮的來臨,越來越多的人都會選擇一兩種自己喜歡的運動鍛煉身體,中老年人群體也不甘落後。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瑜伽等現代年輕人熱愛的時尚運動,在中老年人當中也相當受歡迎,那麼這些運動是否適合中老年人朋友呢?

這些新興的運動或多或少都會用到肩關節,特別是一些需要上肢部分的運動專案,如游泳、乒乓球,當然也包含瑜伽。一旦運動時肩部關節所承受的負擔過重或關節動作幅度過大,肩關節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損傷。鄭小飛提醒,肩關節在處於外展外旋位時最易受到損傷。如果運動前沒有經過充分的熱身,讓關節和肌肉活動開,在打球揮拍、游泳、做高難度的瑜伽動作時,肩關節特別是肩關節的盂唇部分,是很容易受傷的,就會形成常說的“游泳肩”“杠鈴肩”等。

要讓運動適合自己,就要儘量避免肩關節的損傷,鄭小飛教授建議,運動前必須充分熱身、運動強度需從低到高、超過30歲者不應勉強做高難度的體位動作。此外,如果肩部在運動中出現不良反應,必須立刻停止鍛煉,進行適當冷敷以緩解肩部損傷。如若充足休息以及冷敷等保守治療方法不能緩解,或保守治療2個月左右症狀緩解不明顯,需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與治療。

本期專家 鄭小飛

[個人檔案]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華南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副主任醫師。師從廣東省醫協會運動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黃華揚、SuperPath微創髖關節置換的發明者James Chow教授、國際肩肘關節大師北美關節鏡協會前主席、杜蘭大學醫學院運動醫學部主任Felix Savoie教授以及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骨科主任、NBA鳳凰城太陽隊首席醫師Thomas Carter教授。

擅長關節鏡下微創治療肩周炎、肩峰撞擊症、肩袖損傷、肩關節不穩等肩關節疾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前後交叉韌帶斷裂、半月板損傷、軟骨損傷、髕骨脫位、窩囊腫、滑膜炎等膝關節疾病以及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肘關節僵硬、踝及髖關節撞擊綜合征等關節疾病。

出診時間:周日上午,週三下午,週四下午。

記 者 蔡衛楊 通訊員 張燦城

後經介紹來到了鄭小飛診室求助。

經過核磁共振以及詳細的體格檢查,鄭小飛發現,徐阿姨多年的肩膀疼痛問題其實並不是肩周炎導致,而是肩袖損傷。“由於肩袖損傷的典型症狀為肩膀疼痛,多數肩膀痛的人往往會認為自己得了肩周炎,其實在肩關節疼痛的病人中,真正的肩周炎所占比例只有15%左右。國際通用的診斷對真正的‘肩周炎’給予了更加科學準確的定義:‘凍結肩’‘粘連性關節囊炎’,其主要症狀表現為:因肩關節僵硬而導致肩部的疼痛和活動受限。”鄭小飛解釋。

經過關節鏡下的縫補手術,徐阿姨在一周後就已經出院自行活動了,疼痛也消除,重新過上了“無痛”的生活。“一般核磁共振可診斷70%~90%關節損傷的狀況,檢查診斷得當,治療自然也是手到擒來,利用關節鏡下縫補的微創手術治療肩袖損傷,效果都比較理想。”鄭小飛表示。

有些肩傷需用MRI造影

隨著醫院檢查的普及,很多人或多或少都知道核磁共振(下稱MRI)是一種很準確的檢查方式,特別覺得MRI是關節骨科疾病檢查的金標準。很多人到醫院一來就說要做MRI,但有時單一的MRI也不能夠完全確診疾病。

小肖是一個在校大學生,平時喜歡運動,特別是籃球。有一次在籃球場上打球被人蓋帽的時候被狠狠地按了一下,當場就肩痛得難受,立刻到醫院治療,稍微有好轉。但是從那以後,小肖卻十分苦惱,發現自己不敢做投籃動作了,一做就感覺肩關節要掉出來一樣。於是小肖陸續到了數個醫院尋求治療,醫生只是診斷為肩關節損傷,建議休息保守治療即可。

輾轉多處後,小肖來到了鄭小飛的科室。經驗豐富的鄭小飛立刻發現了其中的端倪,表示小肖可能是前下盂唇損傷,需要MRI的進一步檢查。這讓做過MRI檢查的小肖非常困惑,為啥之前的檢查沒有發現問題呢?“前下盂唇損傷需要MRI檢查,如果積液多的話一般MRI平掃就可以看出來,不然需要通過MRI造影才能清晰看到病因,當然也需要通過醫生對於病人病史的瞭解,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治療方面也只需要做好修補即可,半年的康復就可以恢復以前的正常身體狀態。”鄭小飛解釋。

幫你問醫生瑜伽適合中老年人做嗎?

隨著全民健身熱潮的來臨,越來越多的人都會選擇一兩種自己喜歡的運動鍛煉身體,中老年人群體也不甘落後。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瑜伽等現代年輕人熱愛的時尚運動,在中老年人當中也相當受歡迎,那麼這些運動是否適合中老年人朋友呢?

這些新興的運動或多或少都會用到肩關節,特別是一些需要上肢部分的運動專案,如游泳、乒乓球,當然也包含瑜伽。一旦運動時肩部關節所承受的負擔過重或關節動作幅度過大,肩關節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損傷。鄭小飛提醒,肩關節在處於外展外旋位時最易受到損傷。如果運動前沒有經過充分的熱身,讓關節和肌肉活動開,在打球揮拍、游泳、做高難度的瑜伽動作時,肩關節特別是肩關節的盂唇部分,是很容易受傷的,就會形成常說的“游泳肩”“杠鈴肩”等。

要讓運動適合自己,就要儘量避免肩關節的損傷,鄭小飛教授建議,運動前必須充分熱身、運動強度需從低到高、超過30歲者不應勉強做高難度的體位動作。此外,如果肩部在運動中出現不良反應,必須立刻停止鍛煉,進行適當冷敷以緩解肩部損傷。如若充足休息以及冷敷等保守治療方法不能緩解,或保守治療2個月左右症狀緩解不明顯,需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與治療。

本期專家 鄭小飛

[個人檔案]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華南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副主任醫師。師從廣東省醫協會運動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黃華揚、SuperPath微創髖關節置換的發明者James Chow教授、國際肩肘關節大師北美關節鏡協會前主席、杜蘭大學醫學院運動醫學部主任Felix Savoie教授以及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骨科主任、NBA鳳凰城太陽隊首席醫師Thomas Carter教授。

擅長關節鏡下微創治療肩周炎、肩峰撞擊症、肩袖損傷、肩關節不穩等肩關節疾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前後交叉韌帶斷裂、半月板損傷、軟骨損傷、髕骨脫位、窩囊腫、滑膜炎等膝關節疾病以及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肘關節僵硬、踝及髖關節撞擊綜合征等關節疾病。

出診時間:周日上午,週三下午,週四下午。

記 者 蔡衛楊 通訊員 張燦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