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劉海波:把帶領群眾致富為己任的村支書

今年45歲的劉海波已經在昌圖縣古榆樹鎮勞動村黨組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的崗位上已有11個年頭, 在這11年裡, 他始終以村為家, 把帶領群眾致富為己任,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把勞動村從一個貧困後進村建成一個全縣的小康樣板村。 先後被遼寧省委授予“巾幗示範村”, 鐵嶺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市、縣文明村。

2007年劉海波挑起了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的重任, 勞動村, 區域面積3.6萬畝, 耕地面積2.2萬畝, 共有11個村民組, 3178口人, 論規模在全縣也是大村, 可是在當時人均收入不足4千元, 村集體欠外債逾百萬元。

為了找到一條適合本村發展的致富路子, 劉海波訪農戶、跑市場、請專家, 團結村黨支部一班人, 帶領全村群眾凝心聚力謀發展, 苦幹實幹奔小康。 通過發展特色產業, 拓展增收管道, 現村級集體經濟年創收入100萬元, 銀行存款200多萬元, 堅持發展成果惠及全村百姓, 幾年來, 先後投入近千萬元資金興辦民生實事。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增強村級綜合實力, 產業支撐是關鍵。 劉海波堅持從本地實際出發, 把發展產業的準星定在特色種植、大力開發烤煙產業上。 2007年在村幹部的帶動下, 全村發展烤煙面積1500畝, 畝效益達到了2000元, 是種植玉米的4倍, 全村烤煙總產值實現了300萬元, 在大幅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 按照上級種植烤煙的政策規定,

烤煙總產值中的6%作為利稅分成收入歸村裡。 種煙烤煙第一年, 村集體就破天荒地創收了18萬元, 為了把烤煙產業持續發展下去, 成為強村富民的主導產業。 村裡不斷加大扶持力度, 在生產上提高科技含量。 引進新品種, 推行大壟種植, 地膜覆蓋, 膜下滴灌等新技術, 煙葉產量畝均達到了260公斤, 比以前增加了80公斤。 通過積極向上級爭取, 籌措資金300多萬元, 新建成51座自動控溫電腦操作控制的自動化烤煙房, 投資50萬元, 建成總計3000多平方米的煙葉分級室、儲存室, 將煙葉烘烤的破損率降到最低, 煙葉品質大大提高, 全村煙葉國家一級標準率達到80%, 2016年, 全村種植烤煙1450畝, 銷售均價達到了每斤14.20元, 煙葉總產值上升到870萬元, 村級創收52萬元,
加上出租烤煙房、煙葉分級室、儲存室的租金收入, 村級總收入增加到63萬元。 2017年, 全村種植烤煙1220畝, 雖然種植面積減少了, 可由於村裡扶持力度的加大, 煙葉產量、品質明顯高於上年, 產值效益進一步提升, 實現總產值920萬元, 村級收入增加到66萬元, 與此同時, 每年都有200多名剩餘勞動力為種煙戶打工, 全村的務工收入達到230萬元, 做強烤煙這一產業, 實現了煙農、村集體、村民三方共贏。

2008年劉海波跑到了瀋陽農業大學, 把農大教授直接請到了田間地頭, 面對面的向群眾傳授技術、指導生產, 在教授的幫助下, 勞動村培育出了紅薯、花生的高產品種, 普及推廣了新技術, 花生畝產由200斤增長到700斤, 紅薯由1000斤增加到3000斤。 效益上來了, 村民的生產積極性也上來了。

到現在黃煙、花生、甘薯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1.8萬畝, 成為了勞動村的三項主導展業。 種的好更要賣的好, 劉海波身在田間, 眼睛卻始終在盯著市場, 他不僅把花生和紅薯註冊了“古榆香”“古榆紅”商標, 還通過了無公害食品認證, 組建了三個專業合作社, 解決了一家一戶想辦而辦不了的問題。

如今勞動村的三大主導展業早已叫響全縣、全市, 產品也打入到瀋陽、長春等大城市超市, 成為一村一品專業村, “古榆紅”也被評為遼寧省著名商標, 但劉海波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中, 仍然能開拓進取, 主動作為, 把資源優勢變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勝勢, 村級增收的管道越走越寬廣。

勞動村木材資源比較豐富,

村裡通過對外招商, 引進城外資金, 新上木材加工專案, 建成細木工加工廠;全村種植花生面積8000畝, 花生脫粒後產生大量花生殼, 以前都白白爛掉, 為了使大量花生殼得到充分利用, 變廢為寶, 2013年, 村裡以出租土地等優惠政策, 引進瀋陽客商投資百萬元, 建成了以花生殼為原料的碳廠, 自生產以來, 產品供不應求, 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還盤活村水庫、果園等集體資產, 引進資金專案, 辦成了水上垂釣園、果蔬採摘園。 勞動村距鎮集貿中心較遠, 為了便於群眾的商業活動, 方便百姓生活, 2014年, 引進資金, 建成一處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 成為附近方圓幾十裡商品流通集散地。 幾年來, 勞動村新上5個生產加工集市商貿項目, 不僅給全村創造了百餘個就業崗位, 搞活了經濟,而且每年還給村集體帶來15萬元的收入。

勞動村多措並舉開闢村級創收門路,村集體經濟收入逐年增加,村級實力顯著增強,腰杆越來越硬,群眾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他們堅持為民發展理念,把惠民生效放在第一位,讓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成果,彙集到全村的民生事業上,體現在每位村民的幸福指數上。幾年來,村集體先後投資500萬元,新修硬化路面63.6公里,實現了屯屯通、戶戶通,全村人徹底告別了行路難。投資150萬元,整治村屯環境,清理垃圾,村路兩側栽植寒富蘋果1萬株,村屯環境大為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美麗鄉村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從2008年開始,村集體為每位村民出資30元交納新農合款,全村650戶村民免費吃上自來水。劉海波還對教育事業情有獨鍾,每年投入資金10余萬元,用於改善村小學辦學條件,聘請英語教師,2016年又投資30萬元,建成一座高標準幼稚園,全村兒童實行免費入託,投資300多萬元,建設300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和4000多平方米的村級文化廣場,栽種風景樹5000多株,豐富了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劉海波自打任黨組織書記以來,東來沒有在村上報過一分差旅費,家裡也經歷老父親去世、翻蓋新房、兒子考上大學等幾件大事,可是他從未招待過一次,從未收過一分禮金。劉海波說:“我是村黨組織書記,應該讓群眾在我身上看到正能量。”這就是劉海波給自己定下的標準,劉海波在村黨組織書記的崗位上,服務百姓,無私奉獻,贏得了百姓的擁戴和信任,每屆村兩委換屆選舉,他都滿票當選,還先後多次被評為市、縣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鐵嶺市優秀模範等。服務群眾沒有終點,造福百姓永遠在路上,一個新時期農村基層帶頭人的傑出代表,一個執著追逐百姓小康夢的共產黨人,為了群眾的期盼,他一直邁著拓荒者的步伐勇往直前。(國甯寧)

搞活了經濟,而且每年還給村集體帶來15萬元的收入。

勞動村多措並舉開闢村級創收門路,村集體經濟收入逐年增加,村級實力顯著增強,腰杆越來越硬,群眾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他們堅持為民發展理念,把惠民生效放在第一位,讓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成果,彙集到全村的民生事業上,體現在每位村民的幸福指數上。幾年來,村集體先後投資500萬元,新修硬化路面63.6公里,實現了屯屯通、戶戶通,全村人徹底告別了行路難。投資150萬元,整治村屯環境,清理垃圾,村路兩側栽植寒富蘋果1萬株,村屯環境大為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美麗鄉村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從2008年開始,村集體為每位村民出資30元交納新農合款,全村650戶村民免費吃上自來水。劉海波還對教育事業情有獨鍾,每年投入資金10余萬元,用於改善村小學辦學條件,聘請英語教師,2016年又投資30萬元,建成一座高標準幼稚園,全村兒童實行免費入託,投資300多萬元,建設300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和4000多平方米的村級文化廣場,栽種風景樹5000多株,豐富了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劉海波自打任黨組織書記以來,東來沒有在村上報過一分差旅費,家裡也經歷老父親去世、翻蓋新房、兒子考上大學等幾件大事,可是他從未招待過一次,從未收過一分禮金。劉海波說:“我是村黨組織書記,應該讓群眾在我身上看到正能量。”這就是劉海波給自己定下的標準,劉海波在村黨組織書記的崗位上,服務百姓,無私奉獻,贏得了百姓的擁戴和信任,每屆村兩委換屆選舉,他都滿票當選,還先後多次被評為市、縣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鐵嶺市優秀模範等。服務群眾沒有終點,造福百姓永遠在路上,一個新時期農村基層帶頭人的傑出代表,一個執著追逐百姓小康夢的共產黨人,為了群眾的期盼,他一直邁著拓荒者的步伐勇往直前。(國甯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