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琥珀蜜蠟到底是怎樣形成的?不是秘密的秘密

不是秘密的秘密, 琥珀蜜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在江小蜜看來一直都是一個謎。 我們都說琥珀蜜蠟的形成需要千萬年的時間, 那麼琥珀蜜蠟到底是哪個年代開始有的呢, 傳說中的蜜蠟形成於那個遍地是龍的年代。 江小蜜今天就和大家說說。

考證琥珀蜜蠟形成的年代, 說來話長, 需要先從地球的地質年代說起。

人類很早就對地球的年齡做過推測, 在東方, 中國古人推測自盤古開天闢地至西元前481年孔子絕筆於獲麟, 三百二十六萬七千年; 而在西方, 17世紀的神父稱, 地球是上帝在西元前4004年創造的。

對於地球的年齡, 古人都作了狠心的猜想, 可是這對於地球的實際年齡也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片段而已, 這是一個至今也不沒有答案的猜想。

20世紀60年代後, 從月球取得的岩石樣本測算月球年齡為44至46億年之間, 根據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 間接推測地球活了46億年, 但並沒有實際的證據可以證明。

科學家們用地質學術語來劃分地球年齡的不同階段, 稱為地質年代。 地質年代單位:宙、代、紀、世、期、時;年代地層單位:宇、界、系、統、階、帶。 例如寒武紀是地質年代單位, 寒武紀所沉積的地層就叫寒武系。

寒武紀是個分水嶺,

寒武紀以前, 地球以低等植物為主, 稱為隱生宙。 寒武紀之後, 地球上的生物演化出大量的較高級有殼無脊椎動物, 進入看得見生物的時代, 稱為顯生宙。

那麼對於琥珀蜜蠟的形成, 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一個是中生代白堊紀中晚期, 一個是新生代第三紀礦藏沉積期。

1.琥珀蜜蠟最早形成于白堊紀中晚期

世界上最早的琥珀蜜蠟大約形成於3.2億年前, 這些樹脂化石存在於石炭紀種子蕨的樹幹裡, 由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衍生而來, 在顯微鏡下可以清晰看到黑色髮絲般的纖維物質。 而蕨類植物開始向被子植物過渡時, 其樹脂化石形成於距今2.3億~2.2億年的中生代三疊紀種。

琥珀蜜蠟形成的第一個重要時期是距今1.4億~6500億年的白堊紀中晚期。 這個時期是地球非常溫暖的時期, 翼龍在天空滑翔, 各種大型恐龍主宰著陸地, 昆蟲繁衍活躍, 被子植物開始進化, 除蕨類植物分泌纖維物質外, 松柏科樹種的南洋杉樹也開始分泌樹脂。 這種樹脂雖然具備了產生琥珀蜜蠟的條件, 但還不具備松科植物的油性, 很難保存下來。

歐洲的奧地利維也納, 英國的維特島及墨斯達斯和蘇科塞斯, 法國巴黎;北美洲的美國阿拉斯加州、新澤西州、密西西比和加拿大;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泰梅爾半島、中東地區的黎巴嫩、以色列、約旦等地, 以及亞洲的日本久慈,均發現了形成于白堊紀中晚期的琥珀蜜蠟。但這個時期的琥珀蜜蠟出土後很容易風化成粉末。目前全球僅有屈指可數的博物館有這一時期的琥珀蜜蠟收藏。

2.琥珀蜜蠟大多形成於第三紀

琥珀蜜蠟形成的第二個重要時期,也是目前全球出產的琥珀蜜蠟形成的重要時期,是新生代第三紀礦藏沉澱時期。

全球出產的琥珀蜜蠟大多形成於距今6500萬~10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主要產生在始新世、漸新世和中新世。上新世形成的樹脂化石,由於年代不夠還未完全石化,所以還不能被稱為琥珀蜜蠟,只能稱作柯巴樹脂。

第三紀礦藏沉積時期,恐龍已經神秘滅絕,氣候溫暖潮濕,昆蟲繁衍更加活躍,松科植物開始大量分泌松油樹脂。有的樹脂自然降解,有的樹脂化為灰塵,只有少數的樹木和樹脂隨著地殼運動沒入水下,被河流沖刷、搬運,再和泥土等沉積物一起埋入地下深處,歷經滄海桑田,樹木變成了煤,樹脂變成了琥珀蜜蠟。這一時期形成的琥珀蜜蠟變得溫潤、顏色豐富並內含動植物包裹體。

第三紀誕生在歐洲地區的琥珀蜜蠟,多來自比地下水位更低的,深入到波羅的海底部的藍泥層。主要分佈在波羅的海沿岸以及義大利西西里島和羅馬尼亞的布澤烏區。波羅的海沿岸的琥珀蜜蠟產量占全球總量的90%以上,其特點是塊度大、顏色漂亮、品種豐富,常伴有動植物包裹體。

第三紀誕生在亞洲地區的琥珀蜜蠟,多與煤晶伴生,含有蜘蛛、螢火蟲、甲蟲、螞蟻等昆蟲。主要分佈在:中國撫順的西露天煤礦、河南西峽縣和雲南麗江等地,緬甸北部的葫坎穀中。其中撫順琥珀蜜蠟和緬甸琥珀蜜蠟備受關注,引起形成於煤層中,紫光燈下會有很強的螢光反應。而同樣形成於煤層中的馬來西亞婆羅洲的琥珀蜜蠟,因年代不夠,還沒有完全石化,仍屬於柯巴樹脂。

第三紀誕生在美洲地區的琥珀蜜蠟,主要產自南美洲的多明尼加共和國和墨西哥。藍色幻彩是多明尼加琥珀蜜蠟的主要特徵,墨西哥琥珀蜜蠟與多明尼加琥珀蜜蠟形成於相同地質時期,同形成於豆科樹種,藍色幻彩卻有不同。第三紀形成的琥珀蜜蠟在北美洲也有分佈,主要產自加拿大北冰洋區域和美國阿肯色州。

琥珀蜜蠟從一滴樹脂開始,默默經歷億萬年時光,承受無數地質運動,任河流沖刷、火山爆發,任掩埋,任擠壓,最終浴火重生,帶著遠古的資訊,穿越在你我面前,輕聲地向我們訴說著琥珀蜜蠟的故事……

以及亞洲的日本久慈,均發現了形成于白堊紀中晚期的琥珀蜜蠟。但這個時期的琥珀蜜蠟出土後很容易風化成粉末。目前全球僅有屈指可數的博物館有這一時期的琥珀蜜蠟收藏。

2.琥珀蜜蠟大多形成於第三紀

琥珀蜜蠟形成的第二個重要時期,也是目前全球出產的琥珀蜜蠟形成的重要時期,是新生代第三紀礦藏沉澱時期。

全球出產的琥珀蜜蠟大多形成於距今6500萬~10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主要產生在始新世、漸新世和中新世。上新世形成的樹脂化石,由於年代不夠還未完全石化,所以還不能被稱為琥珀蜜蠟,只能稱作柯巴樹脂。

第三紀礦藏沉積時期,恐龍已經神秘滅絕,氣候溫暖潮濕,昆蟲繁衍更加活躍,松科植物開始大量分泌松油樹脂。有的樹脂自然降解,有的樹脂化為灰塵,只有少數的樹木和樹脂隨著地殼運動沒入水下,被河流沖刷、搬運,再和泥土等沉積物一起埋入地下深處,歷經滄海桑田,樹木變成了煤,樹脂變成了琥珀蜜蠟。這一時期形成的琥珀蜜蠟變得溫潤、顏色豐富並內含動植物包裹體。

第三紀誕生在歐洲地區的琥珀蜜蠟,多來自比地下水位更低的,深入到波羅的海底部的藍泥層。主要分佈在波羅的海沿岸以及義大利西西里島和羅馬尼亞的布澤烏區。波羅的海沿岸的琥珀蜜蠟產量占全球總量的90%以上,其特點是塊度大、顏色漂亮、品種豐富,常伴有動植物包裹體。

第三紀誕生在亞洲地區的琥珀蜜蠟,多與煤晶伴生,含有蜘蛛、螢火蟲、甲蟲、螞蟻等昆蟲。主要分佈在:中國撫順的西露天煤礦、河南西峽縣和雲南麗江等地,緬甸北部的葫坎穀中。其中撫順琥珀蜜蠟和緬甸琥珀蜜蠟備受關注,引起形成於煤層中,紫光燈下會有很強的螢光反應。而同樣形成於煤層中的馬來西亞婆羅洲的琥珀蜜蠟,因年代不夠,還沒有完全石化,仍屬於柯巴樹脂。

第三紀誕生在美洲地區的琥珀蜜蠟,主要產自南美洲的多明尼加共和國和墨西哥。藍色幻彩是多明尼加琥珀蜜蠟的主要特徵,墨西哥琥珀蜜蠟與多明尼加琥珀蜜蠟形成於相同地質時期,同形成於豆科樹種,藍色幻彩卻有不同。第三紀形成的琥珀蜜蠟在北美洲也有分佈,主要產自加拿大北冰洋區域和美國阿肯色州。

琥珀蜜蠟從一滴樹脂開始,默默經歷億萬年時光,承受無數地質運動,任河流沖刷、火山爆發,任掩埋,任擠壓,最終浴火重生,帶著遠古的資訊,穿越在你我面前,輕聲地向我們訴說著琥珀蜜蠟的故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