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為何炅打call,不抄襲還好看的國產綜藝

這兩年, 國內的綜藝開闢出了一條「借鑒」的路子。

把外國的熱門綜藝搬過來, 再本土化改改, 就成了自己的了:

《中國有嘻哈》「借鑒」韓國的《Show me the money》。

《中餐廳》「借鑒」韓國的《尹食堂》。

就連頗受好評的《見字如面》, 也是借鑒了英國的《見信如唔》(Letters Live)。

《Letters live》

借鑒創意、借鑒模式、借鑒道具……

有的節目甚至連logo設計都不改一下, 赤裸裸地抄襲。

當然, 也有一些是買了版權的, 比如何炅主持的《拜託了冰箱》。

今天, 鋪子要說的是一個國產清流綜藝, 也是何炅主持。

良心、好看, 而且還是原創——

兒行千里

沒想到吧, 這是一檔來自芒果台的原創綜藝。

除了主持人何炅之外, 它沒有任何明星, 也不搞抓馬和撕逼。

但是, 在開播之後, 卻得到了網路上的一致好評。

節目名來自俗語——“兒行千里母擔憂”。

它所講述的, 正是尋常百姓家普通卻又珍貴的家風故事。

第一期, 它請來了老家在湖南甯鄉的遊子何江。

何江是一個絕對的學霸:

本科就讀于中國科技大學, 隨後去哈佛大學念了碩士和博士, 現在是麻省理工的博士後。

他曾在哈佛大學做優秀畢業生演講, 近期還入圍了2017年福布斯30歲以下30位俊傑榜單名單。

很多人都會好奇:這樣的學霸, 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實際上, 何江只是出生于一個非常普通的農村家庭——普通到沒有電視、沒有電話、甚至沒有自來水。

他所有成就的取得, 都和自己的父母密切相關。

在農村, 很多人都會選擇外出打工掙錢。

何江的父母為了陪伴他和弟弟, 卻選擇留在家裡, 種地養豬。

不止在身體上陪伴左右, 父母在精神上也極力向孩子靠攏。

他們從來不打牌, 閒暇時就和孩子一起看書。

每當何江取得好的成績, 就進行誇獎和鼓勵。

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的心情,但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營造這樣的氛圍。

等到何江外出求學之後,一家人也堅持進行視頻通話。

即便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情,但是互相聊聊近況,問問天氣,也是一種最貼心的關懷。

有這種無微不至型父母,就有完全“放養”型的父母。

比如接下來要說這個,來自浙江杭州的鄭若行一家。

鄭若行當了8年的港漂,現在回到了家人身邊。

她從小就在寬鬆的環境下長大,有一對「不走尋常路」的父母。

大多數父母都會教育小孩不要貪玩,而鄭爸爸卻帶著她一起瘋玩。

他們一起養螃蟹,做各種手工,做木質玩具

而鄭媽媽,則在背後默默地為父女倆買好木材。

帶機關的木盒、能變成凳子的拐杖、蒸螃蟹架、微縮傢俱……

你可能想不到,這些創意十足的木質手工藝,全是出自鄭爸爸之手。

幾年前,鄭若行將父親製作紙質櫃子的視頻傳上網,沒想到一下子就火了。

接下來,她又為父親拍攝了一組記錄手工製作的影片。

今天的鄭若行,已經成為了一名職業的電影製作人和插畫家。

天性中的自由浪漫、溫和舒展,是這一家人的基因中所共有的特徵。

比起鄭若行一家的溫柔,接下來這一家就比較粗獷了。

說的正是來自浙江杭州的陳序一家。

陳序的父親從前是酒店服務員,自學英語考上了浙大的英語系,畢業後進入旅行社工作。

他從不接普通的團,而是喜歡挑戰一些刺激的線路,有風險的目的地。

兒子畢業後,在新華社當記者,陳爸爸也鼓勵他挑戰自己。

於是,陳序成為了一名戰地記者。

從23歲起,陳序就輾轉於巴勒斯坦和伊拉克地區。

他被催淚瓦斯熏暈過,被高壓水槍噴射過。

甚至有一次,他親眼目睹了一起爆炸事故,差點就失去生命。

在戰火紛飛的地區,生命時刻都處於危險中。

但是,作為戰地記者,不僅要保證自身安全,還得完成本職工作。

陳序憑藉自己的專業精神,在前線堅持報導了一千三百餘天,得到了國際媒體的認可。

就連《衛報》也專門刊登新聞,對這名中國新生代戰地記者給予極大肯定。

我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風是一個家庭代代沿襲下來的準則和風氣。

從何江到鄭若行再到陳序,我們都可以看到它在代際間的遺傳和影響。

南宋教育家陸九淵曾說:“家之興替,在於禮義,不在於富貴貧賤”。

《兒行千里》就立足那些漂泊的遊子,通過講述他們不同的人生際遇,最終為我們帶來20個家庭的獨特家風。

在傳統的家庭類綜藝中,我們經常見到極力煽情,最後哭作一團的套路。

但,《兒行千里》卻並沒有刻意渲染敘事,也沒有拔高出宏大的立意。

相反,它通過紀實+採訪+交流的形式,將一個個故事客觀自然地娓娓道來。

此外,還有主持功力極強的何炅,在節目中經常化身“段子手”,適時地插入一些時下流行的娛樂梗。

這些元素的融入,讓這個本該嚴肅催淚的節目充滿笑聲,溫情而不悲情。

除了何炅在主持時的用心之外,整個節目組在「儀式感」的塑造上也誠意滿滿。

節目一開始,每位觀眾的身上就帶了一張名片,上面的數字是他們離家的距離。

每一個嘉賓入場時,現場會響起火車鳴笛,寓意著回家。

入場的路上,兩側的燈光也相應亮起,代表回家的路燈為你點亮。

當講述完自家故事後,還有一個寫信和念信的環節。

嘉賓在前面讀寫給下一代的信,而他們的父母就在後面注視著。

這是一代接一代的愛和傳承。

作為一檔文化類綜藝,又沒有明星帶流量,很容易在收視上撲街。

會太晚沒人看嗎?會沒有明星就不關注嗎?

現實確實也不太樂觀,播出後一直收視平平。

但,與收視成反比的,是無數觀眾看完後的熱烈反應。

有人說,看完節目後開始反思自己對待母親的態度。

還有人看完節目後,悄悄把家人的微信置頂了。

這些細微卻溫馨的改變,是再多收視也換不來的。

在《兒行千里》錄製之前,向來感性的何炅在心裡就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

主持這個溫情脈脈的節目時,只允許自己哭三次。

實際上,他只哭了一次,唯一一次落淚用在了孝子李愛軍身上。

這個叫李愛軍的人,連續給母親做了700多天不重樣的飯菜,被網友稱為“孝心廚神”。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之所以會這麼做,是為了彌補心中的虧欠。

父親去世的那天,由於遠在外地,他立即往回趕也沒能見到最後一面。

這一次特別的遲到,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的遺憾。

中國正處於歷史上的第十次人口遷徙浪潮之中。

目前的流動人口高達2.5億,也就是說每6個人中就有一個遊子。

有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路上,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將在路上。

但,不管我們飛得再遠,家人和親情就是將我們牢牢系住的那根弦。

就像這位網友所說——

無論何時何地

無論我們是怎樣的處境

或成功或落魄

或平淡或精彩

家都是我們牽掛和被牽掛的愛與羈絆

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的心情,但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營造這樣的氛圍。

等到何江外出求學之後,一家人也堅持進行視頻通話。

即便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情,但是互相聊聊近況,問問天氣,也是一種最貼心的關懷。

有這種無微不至型父母,就有完全“放養”型的父母。

比如接下來要說這個,來自浙江杭州的鄭若行一家。

鄭若行當了8年的港漂,現在回到了家人身邊。

她從小就在寬鬆的環境下長大,有一對「不走尋常路」的父母。

大多數父母都會教育小孩不要貪玩,而鄭爸爸卻帶著她一起瘋玩。

他們一起養螃蟹,做各種手工,做木質玩具

而鄭媽媽,則在背後默默地為父女倆買好木材。

帶機關的木盒、能變成凳子的拐杖、蒸螃蟹架、微縮傢俱……

你可能想不到,這些創意十足的木質手工藝,全是出自鄭爸爸之手。

幾年前,鄭若行將父親製作紙質櫃子的視頻傳上網,沒想到一下子就火了。

接下來,她又為父親拍攝了一組記錄手工製作的影片。

今天的鄭若行,已經成為了一名職業的電影製作人和插畫家。

天性中的自由浪漫、溫和舒展,是這一家人的基因中所共有的特徵。

比起鄭若行一家的溫柔,接下來這一家就比較粗獷了。

說的正是來自浙江杭州的陳序一家。

陳序的父親從前是酒店服務員,自學英語考上了浙大的英語系,畢業後進入旅行社工作。

他從不接普通的團,而是喜歡挑戰一些刺激的線路,有風險的目的地。

兒子畢業後,在新華社當記者,陳爸爸也鼓勵他挑戰自己。

於是,陳序成為了一名戰地記者。

從23歲起,陳序就輾轉於巴勒斯坦和伊拉克地區。

他被催淚瓦斯熏暈過,被高壓水槍噴射過。

甚至有一次,他親眼目睹了一起爆炸事故,差點就失去生命。

在戰火紛飛的地區,生命時刻都處於危險中。

但是,作為戰地記者,不僅要保證自身安全,還得完成本職工作。

陳序憑藉自己的專業精神,在前線堅持報導了一千三百餘天,得到了國際媒體的認可。

就連《衛報》也專門刊登新聞,對這名中國新生代戰地記者給予極大肯定。

我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風是一個家庭代代沿襲下來的準則和風氣。

從何江到鄭若行再到陳序,我們都可以看到它在代際間的遺傳和影響。

南宋教育家陸九淵曾說:“家之興替,在於禮義,不在於富貴貧賤”。

《兒行千里》就立足那些漂泊的遊子,通過講述他們不同的人生際遇,最終為我們帶來20個家庭的獨特家風。

在傳統的家庭類綜藝中,我們經常見到極力煽情,最後哭作一團的套路。

但,《兒行千里》卻並沒有刻意渲染敘事,也沒有拔高出宏大的立意。

相反,它通過紀實+採訪+交流的形式,將一個個故事客觀自然地娓娓道來。

此外,還有主持功力極強的何炅,在節目中經常化身“段子手”,適時地插入一些時下流行的娛樂梗。

這些元素的融入,讓這個本該嚴肅催淚的節目充滿笑聲,溫情而不悲情。

除了何炅在主持時的用心之外,整個節目組在「儀式感」的塑造上也誠意滿滿。

節目一開始,每位觀眾的身上就帶了一張名片,上面的數字是他們離家的距離。

每一個嘉賓入場時,現場會響起火車鳴笛,寓意著回家。

入場的路上,兩側的燈光也相應亮起,代表回家的路燈為你點亮。

當講述完自家故事後,還有一個寫信和念信的環節。

嘉賓在前面讀寫給下一代的信,而他們的父母就在後面注視著。

這是一代接一代的愛和傳承。

作為一檔文化類綜藝,又沒有明星帶流量,很容易在收視上撲街。

會太晚沒人看嗎?會沒有明星就不關注嗎?

現實確實也不太樂觀,播出後一直收視平平。

但,與收視成反比的,是無數觀眾看完後的熱烈反應。

有人說,看完節目後開始反思自己對待母親的態度。

還有人看完節目後,悄悄把家人的微信置頂了。

這些細微卻溫馨的改變,是再多收視也換不來的。

在《兒行千里》錄製之前,向來感性的何炅在心裡就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

主持這個溫情脈脈的節目時,只允許自己哭三次。

實際上,他只哭了一次,唯一一次落淚用在了孝子李愛軍身上。

這個叫李愛軍的人,連續給母親做了700多天不重樣的飯菜,被網友稱為“孝心廚神”。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之所以會這麼做,是為了彌補心中的虧欠。

父親去世的那天,由於遠在外地,他立即往回趕也沒能見到最後一面。

這一次特別的遲到,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的遺憾。

中國正處於歷史上的第十次人口遷徙浪潮之中。

目前的流動人口高達2.5億,也就是說每6個人中就有一個遊子。

有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路上,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將在路上。

但,不管我們飛得再遠,家人和親情就是將我們牢牢系住的那根弦。

就像這位網友所說——

無論何時何地

無論我們是怎樣的處境

或成功或落魄

或平淡或精彩

家都是我們牽掛和被牽掛的愛與羈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