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延續歷史文脈 彰顯人文特色——古城內 2017年修復的經典工程走筆

本報記者 崔莉英 攝影 戎禹仁

建築是活化的城市歷史, 是可以觸摸的時代記憶, 是城市的“生命基因”。 記者近日探訪了備受市民關注的古城內鐘樓、太平樓、代王府複建工程、開化寺修繕工程等, 在冬日裡藍天白雲的襯托下, 古城中眾多正在施工或已經竣工的經典修復工程展露出耀世之美, 彰顯出大同特有的地域元素和人文基因。

■ 探 訪

古城2017年修復的古建工程進度

鐘樓、太平樓複建工程本月全部完成

鐘樓、鼓樓、太平樓、魁星樓, 是大同古城歷史上四大街的標誌性建築, 共同構成大同獨特的歷史人文景觀。

明代創建之初, 鐘樓、鼓樓用以報時, 故有“晨鐘暮鼓”之說。 但由於種種原因, 至今除鼓樓保存完好, 其他3座樓閣在不同歷史時期被拆毀。 在我市實施名城保護工程中魁星樓率先複建完成。 鐘樓與太平樓由我市民營企業捐資複建, 複建工程於2015年11月4日、11月6日相繼動工。 記者近日在實地探訪中瞭解到, 鐘樓修復工程已於近日完成, 展露出了全貌;太平樓內, 施工人員對一些木結構的邊角正在打磨, 零星掃尾工程本月底全部完成。

修復後的鐘樓總建築面積860.67平方米, 平面正方形, 立面三層三簷, 歇山頂樓閣式建築, 總高度27.24米。 複建後的太平樓總建築面積925.9平方米, 平面正方形, 立面三層三簷, 十字歇山頂樓閣式建築, 總高度26.75米。

西城牆最後兩座望樓已於9月底完成

去年11月, 大同古城牆全面合攏, 西城牆的望樓建設加快了進程, 今年5月, 西城牆最後兩座望樓——清遠門南側7號、8號望樓完成了木結構工程, 到9月底兩座望樓全部修建完成, 標誌著大同古城牆上所有望樓建設完美收官。 城牆四周佇立著54座望樓, 複建後的望樓高11.98米。

在全長1800米的西城牆段, 共有望樓12座, 還有角樓、箭樓、月樓、城門樓等。 夜幕降臨, 華燈初上, 流光溢彩中古城牆樓閣俊雅秀麗, 偉岸的輪廓更具魅力。

代王府中軸線工程完成

作為名城復興的重點工程之一, 代王府複建工程2010年底啟動, 建築群分為三條主線:中軸線工程、東軸線工程和西軸線工程, 現在中軸線工程已經完成。 屋舍格局規整,

從南到北建有欞星門、府城門、端禮門、裕門、承運門、長春宮等9座殿宇樓閣, 呈現出明代王府“前朝後寢”的宏大格局。 行走在代王府中, 抬頭可見黃色琉璃瓦、孔雀藍琉璃瓦覆頂的殿宇建築宏闊, 殿基周圍有青白石質護欄, 護欄的圍欄、望柱等雕刻圖案質樸, 每進院落的門窗花紋雕飾精美、做工精細。 整個院落, 廓廡聯結, 屋宇錯落, 前堂後寢, 殿宇深邃, 兩廂配房, 回廓曲折, 給人以“庭院深深深幾許”之感, 雖然只是中軸線的建築, 其建築面積就達26500平方米, 已可見“天下第一王府”當年的氣勢與富麗堂皇。

開化寺修繕年底完成土木工程

開化寺位於清遠街北側, 寺廟坐北朝南, 原有建築僅存大殿、後殿和西配殿。 修繕工程2016年開工以來,

在修復了原有建築的基礎上, 還複建了山門、一進院東西配殿、二進院東配殿、東西廊房、東西耳殿等配套建築。 記者近日實地探訪看到, 落架修復的大殿、後殿和西配殿以及複建的配殿等均已完工, 預加工的門窗開始安裝, 同時進行院面鋪裝。 大殿後面的古樹高大挺拔, 有施工人員在壘砌樹池。 修復後的兩進院落, 雅致、幽靜、深邃、古樸。

據瞭解, 開化寺年底前將完成全部土木工程, 2018年7月前完成外部彩繪工程並轉入內部展陳裝修, 預計2018年年底對外開放。

■ 回 溯

修復的古建築歷史淵源

鐘樓位於清遠街中部, 始建於明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 舊時鐘樓內有鐵鐘一口置於二層中央, 該鐘鑄於明景泰四年(西元1453年), 通高2.35米, 口徑1.80米,

重3300多公斤, 是官方宣報時辰的工具, 聲音悅耳, 可傳十裡。 大同的城門按鐘鼓樓的鐘鼓聲開閉, 清晨悠揚的鐘聲響起, 人們開始安排一天的生計, 傍晚在激越的鼓聲中店鋪打烊, 街上的車水馬龍也歸於平靜。 可惜鐘樓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被拆毀, 鐵鐘安置到他處。

太平樓位於和陽街與太平街交匯中心, 蘊含著大同人對世事安寧平和的願望。 清道光《大同縣誌》載:“太平樓在學院行署東南, 明時建, 上有嘉靖年諭碑。 國朝康熙四十二年(西元1703年)知縣周全功修,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知縣宋乾金重修, 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 上祀奎宿朱衣, 下鐫科甲題名石……”上世紀三十年代, 太平樓被當時的大同鎮守使以有礙交通、防礙戰時出兵為藉口, 下令拆毀。

代王府於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開始建設,在遼、金西京國子監的基礎上興建王府,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成。代王府歷經明王朝由建國而至失國的歷史過程,先後有11位代王在此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代王府于明末清初被毀,僅餘王府照壁九龍壁和王府北門廣智門。

關於開化寺的歷史,清吳輔宏篡輯《大同府志》曾有記載,清順治六年(西元1649年),擢兵部左侍郎兼右副督禦史佟養量,總督宣大、山西軍務,駐紮陽和(今陽高)。當時薑驤兵變後,大同城骨骸遍野,佟養量命人收集埋葬,又建勸忠祠,祭奠死者。並上疏皇帝,減免了地方雜稅。他還平反冤獄,修學宮,習禮教,深受大同人擁戴,民眾于順治十年(西元1653年)建佟公祠。順治十五年(西元1658年),大同知府蔡永華移佟公像于後樓,在前殿塑文昌像,更名為開化寺。我市文物專家介紹,“開化”為開導蒙昧、化惡向善之意。民國年間,開化寺曾經作為員警署。

■ 展 望

文化資源孕育產業新生

豐厚的歷史遺存是名城大同的資源優勢,我市近年來採取多項措施,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在加大文物保護力度的同時,加快發展文化旅遊產業,讓古城“活起來,火起來”,促進了城市可持續發展。

隨著鐘樓和太平樓複建完成,四大街的標誌性建築全部恢復,人們可以登高俯瞰古城風貌,可以在“晨鐘暮鼓”中領略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在魁星樓和太平樓前感受歷史自信和文化自豪。古城四大街上,四大名樓與城垣上矗立的角樓、望樓、乾樓遙相呼應,與城內氣勢恢弘的代王府、殿宇嵯峨的華嚴寺、善化寺以及古雅的四合院連綿成片,再現大明王城的恢弘氣度。

初冬的陽光和暖地照耀著大同古城。走在清遠街上,鐘樓古樸典雅、厚重大氣,附近的開化寺也真容顯露。一牆之隔的大同潘家園文化商業項目,錯落有致的建築格局展現出宏大的文化氣場。潘家園文化商業項目北側,保存完好的明善堂氣度不凡,與修繕後清幽雅靜的朝陽宮隔路相望。這些連片的恢弘古建築群,成為古城文脈延續的特殊印記和珍貴的歷史遺存。

臨近五龍壁、魁星樓、代王府的地方,大同國際藝術社區也將開工,在100畝的建築用地內,將建藝術家廣場、公寓、博物館等配套設施。大同國際藝術社區還將與法國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合作,每年邀請100位歐州藝術家在這裡活動、創作,社區還是一個大型藝術展區,讓國內外藝術家在大同古城交流、交融。

相信不久的將來,大同古城重現“全廟之城”的風采,城內老字型大小林立,遊客熙來攘往,藝術家不時造訪,會是一幅古雅而令人神往的畫卷。

代王府於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開始建設,在遼、金西京國子監的基礎上興建王府,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成。代王府歷經明王朝由建國而至失國的歷史過程,先後有11位代王在此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代王府于明末清初被毀,僅餘王府照壁九龍壁和王府北門廣智門。

關於開化寺的歷史,清吳輔宏篡輯《大同府志》曾有記載,清順治六年(西元1649年),擢兵部左侍郎兼右副督禦史佟養量,總督宣大、山西軍務,駐紮陽和(今陽高)。當時薑驤兵變後,大同城骨骸遍野,佟養量命人收集埋葬,又建勸忠祠,祭奠死者。並上疏皇帝,減免了地方雜稅。他還平反冤獄,修學宮,習禮教,深受大同人擁戴,民眾于順治十年(西元1653年)建佟公祠。順治十五年(西元1658年),大同知府蔡永華移佟公像于後樓,在前殿塑文昌像,更名為開化寺。我市文物專家介紹,“開化”為開導蒙昧、化惡向善之意。民國年間,開化寺曾經作為員警署。

■ 展 望

文化資源孕育產業新生

豐厚的歷史遺存是名城大同的資源優勢,我市近年來採取多項措施,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在加大文物保護力度的同時,加快發展文化旅遊產業,讓古城“活起來,火起來”,促進了城市可持續發展。

隨著鐘樓和太平樓複建完成,四大街的標誌性建築全部恢復,人們可以登高俯瞰古城風貌,可以在“晨鐘暮鼓”中領略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在魁星樓和太平樓前感受歷史自信和文化自豪。古城四大街上,四大名樓與城垣上矗立的角樓、望樓、乾樓遙相呼應,與城內氣勢恢弘的代王府、殿宇嵯峨的華嚴寺、善化寺以及古雅的四合院連綿成片,再現大明王城的恢弘氣度。

初冬的陽光和暖地照耀著大同古城。走在清遠街上,鐘樓古樸典雅、厚重大氣,附近的開化寺也真容顯露。一牆之隔的大同潘家園文化商業項目,錯落有致的建築格局展現出宏大的文化氣場。潘家園文化商業項目北側,保存完好的明善堂氣度不凡,與修繕後清幽雅靜的朝陽宮隔路相望。這些連片的恢弘古建築群,成為古城文脈延續的特殊印記和珍貴的歷史遺存。

臨近五龍壁、魁星樓、代王府的地方,大同國際藝術社區也將開工,在100畝的建築用地內,將建藝術家廣場、公寓、博物館等配套設施。大同國際藝術社區還將與法國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合作,每年邀請100位歐州藝術家在這裡活動、創作,社區還是一個大型藝術展區,讓國內外藝術家在大同古城交流、交融。

相信不久的將來,大同古城重現“全廟之城”的風采,城內老字型大小林立,遊客熙來攘往,藝術家不時造訪,會是一幅古雅而令人神往的畫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