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攜程虐☆禁☆童”案,電影人不該集體沉默!

11月8日, 多段攜程幼稚園虐童的視頻在網上迅速發酵。

視頻裡, 老師粗暴地推開孩子, 導致孩子的頭磕到了桌角上, 再把孩子惡狠狠地拉回來。

喂十幾個月大的孩子, 吃大量芥末, 還把消毒水往孩子的眼睛和嘴裡噴。

事後, 攜程開了道歉會, 聲稱已經解雇這位老師, 並且已經報警。

但是, 這件事僅僅就只有得到道歉這個結果嗎?(後續其中三人已被刑拘, 上海檢方也已經介入)不, 今天我們選擇“零容忍”。

面對“虐童案”, 社會的各行媒體都在為他們發聲。 作為影視媒體, 我們不能“事不關己”的冷漠以對之, 儘管人微言輕, 但我們一定是要站出來說點什麼, 做點什麼。

“虐童案”不再是民事事件, 而是刑事事件

近年來, 兒童虐待已經是全球性問題, 全球平均比率達到12.7%。 即使在中國, 兒童受侵害的比率也高達7%, 這意味著每10個男孩和15個女孩中就各有1名遭受虐待。

這次攜程虐童事件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對於弱勢群體的傷害, 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南京棲霞愛德美幼稚園, 老師毆打3歲男童, 觸目驚心。

江蘇興化板橋幼稚園, 老師用熨斗燙傷7個孩子。

河北深州保育員把孩子放到窗子邊, 恐嚇。

這些被孩子們, 在我們口中只是“受虐兒童”, 很快就會有新的新聞吸引走注意力。 但是被影響的家庭, 被傷害的孩子, 卻是一直伴隨著的噩夢。

校園霸淩屢屢被報導。

為什麼中國的弱勢群體霸淩案屢禁不止, 但是美國卻沒有呢?

今年發生的中國留學生在美暴力群毆同伴的事件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受害人劉怡然被扒光衣服、用煙頭燙傷乳頭,用打火機點燃頭髮、強迫她趴在地上吃沙子、剃掉她的頭髮逼她吃等,期間還有人用手機拍下了劉怡然受虐照和裸照.整個折磨過程長達5小時,劉怡然遍體鱗傷,臉部淤青腫脹,雙腳無法站穩.

最終,美檢方做出判決,兩名主犯被判終身監禁,被告的父母來美後賄賂受害人和證人,想私下金錢擺平,也立即被逮捕關押.

如果是在國內, 虐待折磨同學根本就不拿當回事,法律懲戒也不夠嚴。 校園霸淩這樣的視頻多次流出, 校園霸淩屢禁不止, 但是結果都是不了了之。

正是因為司法介入的前提不清晰, 才導致了惡人的肆無忌憚。 對弱勢群體的霸淩、虐待已經不是民事事件, 而是刑事案件。

當在道德上譴責對於這出慘劇的兇手已經不具有約束力的時候, 法律應該有所作為。 要想真正的保護弱勢群體, 防微杜漸, 必須從根本的立法上去解決。 我們的立法機構也應該學習美國, 對於這些現象給予足夠的關注, 用法律作為最後的底線來保護弱勢群體。簡單來說,就是對於主犯量重刑,圍觀或者是不作為的從犯也應該受到相應的處罰。“嚴刑峻法”,對待惡人報以容忍才是最大的罪惡。只有立法健全,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弱勢群體的權益。

行政壟斷是萬惡之源,開放辦學門檻才是解決之道

為什麼“虐童事件”一再發生?除了出來背鍋的“幼師”行業,背後的根本原因行政壟斷。

我們不接受“保潔阿姨”背鍋,也不接受抓一個“典型”來接受批判的做法,而是要一個真正的“公道”。行業系統,甚至是政府應該從大局觀上防微杜漸。

“攜程虐童案”除了有攜程的責任,“辦證難”與“資質審批”誘因外,行政壟斷是萬惡之源。

我們在譴責攜程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個十幾萬人的企業有情有意想為員工謀福利卻沒資質辦托兒所,一個婦聯下屬的幾十個人雜誌社卻有資質辦托兒所?

關於婦聯與“親子園項目”已不再贅述,其中利害大家也都明白。出了事之後,多方開始踢皮球,具體追責沒了下文。這些灰色利益鏈一天不剷除,就還會有下一個攜程虐童案。

想要杜絕杜絕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只有反壟斷走市場化,開放辦學門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公立教學機構的短缺,資質難批,證難拿。行政壟斷下,市場有需求,但是教育服務跟不上。這次攜程事件一出,為了規避風險,企業寧願無功無過的不作為,也不願意再繼續投入。

行政單位對於加強監管,辦證更難,資質審核更加嚴格,辦學越來越難,資源更加稀缺,又何談教育。

現如今最大的問題不是加強監管,而是開放辦學門檻。

目前供需不平衡這個問題只有靠市場化來解決,宏觀把握,微觀自主。開放辦學門檻,先解決供需問題,再加強監管,解決品質問題。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則下,公開透明,“事發後被壓下”的事情再不會發生,失去“特權”撐腰的罪惡,被暴露在太陽底下,只能消失。

孫志剛事件舉國震驚,此事引起軒然大波,後更有三名法學博士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書,最終引發了《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正式公佈,同時1982年5月12日國務院發佈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廢止。

站出來發聲是因為我們希望“攜程虐童案”不僅僅是一個社會熱點,三天熱度過後就沒有人再提起,而是像“孫志剛事件”改變收容遣返制度一樣,能夠成為對立法、對社會產生影響,最終拔除毒瘤。“攜程虐童”我們希望這是一個改變立法的契機,給更多的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教育環境。只有立法廢除行政壟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作為電影人,我們能做什麼?

韓國有《熔爐法》,因為一部電影改變了社會立法。泰國有《天才槍手》批判教育制度,展現階級差距。印度有《摔跤吧!爸爸》反映女性困境。各種社會問題困擾著我們,中國電影人,也該站出來做點什麼。中國也應該有改變國家的影視作品。

電影《熔爐》的熱映在韓國國內掀起了一股“熔爐熱”,並進而發酵成“熔爐效應”。在民眾的高聲疾呼下,當年案件被重新審理,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甚至於,韓國國會竟然為此特別通過了熔爐法,加強了對殘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懲罰力度。由一部電影的熱映而推動司法的改革,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而在韓國竟然成為了現實,《熔爐》作為一部偉大的電影,實至名歸。

《熔爐》引發了韓國民眾的持續關注,在民眾的呼聲和輿論的壓力之下,韓國光州警方組成特別調查 組再次著手對“仁和學校事件”進行調查,案件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與此同時,韓國政府為保障未成年人的權益,陸續修改和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又以《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又名“熔爐法”)最為知名。

現實的“攜程虐童案”在眼前,我們能做什麼?

中國也應該有自己的《熔爐》,在這場保衛戰中,中國電影人不該缺席。

對比普通人來說,電影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優勢,我們可以通過電影的方式去表達讓更多的人關注,讓社會、立法機構甚至更大的權力機構看到。也許做不到改變立法,但是至少我們做到了記錄,防微杜漸,而不是在一片歌舞昇平下醉生夢死。

中國電影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具有社會責任感與人文關懷。

這不是批判,只是陳述現狀。

現實題材的電影不好拍,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現實題材的電影不賺錢,現實題材的電影吃力不討好,現實題材的電影......,所以,我們就該繼續嘻嘻哈哈的千篇一律的拍著闔家歡,所以,我們就該當做那些“魏則西事件”“孫志剛事件”“校園淩霸”“林奕含事件”“攜程虐童”從來沒有發生過對嗎?

不,有些事雖然難,但還是要做。

社會的進步本來就是靠弊端的暴露後的不斷修正。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道理誰都懂,並不是讓所有的電影創作者無的放矢的去冒險,去逆鱗。但是我們作為電影人,有將事實公之於眾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電影觀眾也在進步,《摔跤吧爸爸》《天才槍手》《二十二》這些電影,市場也認可。中國版的《熔爐》出現時,中國觀眾不會讓電影人失望。中國電影人勇敢一點,觀眾才會更勇敢。

希望不久的將來,“攜程虐童”案會被搬上銀幕。

用法律作為最後的底線來保護弱勢群體。簡單來說,就是對於主犯量重刑,圍觀或者是不作為的從犯也應該受到相應的處罰。“嚴刑峻法”,對待惡人報以容忍才是最大的罪惡。只有立法健全,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弱勢群體的權益。

行政壟斷是萬惡之源,開放辦學門檻才是解決之道

為什麼“虐童事件”一再發生?除了出來背鍋的“幼師”行業,背後的根本原因行政壟斷。

我們不接受“保潔阿姨”背鍋,也不接受抓一個“典型”來接受批判的做法,而是要一個真正的“公道”。行業系統,甚至是政府應該從大局觀上防微杜漸。

“攜程虐童案”除了有攜程的責任,“辦證難”與“資質審批”誘因外,行政壟斷是萬惡之源。

我們在譴責攜程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個十幾萬人的企業有情有意想為員工謀福利卻沒資質辦托兒所,一個婦聯下屬的幾十個人雜誌社卻有資質辦托兒所?

關於婦聯與“親子園項目”已不再贅述,其中利害大家也都明白。出了事之後,多方開始踢皮球,具體追責沒了下文。這些灰色利益鏈一天不剷除,就還會有下一個攜程虐童案。

想要杜絕杜絕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只有反壟斷走市場化,開放辦學門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公立教學機構的短缺,資質難批,證難拿。行政壟斷下,市場有需求,但是教育服務跟不上。這次攜程事件一出,為了規避風險,企業寧願無功無過的不作為,也不願意再繼續投入。

行政單位對於加強監管,辦證更難,資質審核更加嚴格,辦學越來越難,資源更加稀缺,又何談教育。

現如今最大的問題不是加強監管,而是開放辦學門檻。

目前供需不平衡這個問題只有靠市場化來解決,宏觀把握,微觀自主。開放辦學門檻,先解決供需問題,再加強監管,解決品質問題。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則下,公開透明,“事發後被壓下”的事情再不會發生,失去“特權”撐腰的罪惡,被暴露在太陽底下,只能消失。

孫志剛事件舉國震驚,此事引起軒然大波,後更有三名法學博士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書,最終引發了《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正式公佈,同時1982年5月12日國務院發佈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廢止。

站出來發聲是因為我們希望“攜程虐童案”不僅僅是一個社會熱點,三天熱度過後就沒有人再提起,而是像“孫志剛事件”改變收容遣返制度一樣,能夠成為對立法、對社會產生影響,最終拔除毒瘤。“攜程虐童”我們希望這是一個改變立法的契機,給更多的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教育環境。只有立法廢除行政壟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作為電影人,我們能做什麼?

韓國有《熔爐法》,因為一部電影改變了社會立法。泰國有《天才槍手》批判教育制度,展現階級差距。印度有《摔跤吧!爸爸》反映女性困境。各種社會問題困擾著我們,中國電影人,也該站出來做點什麼。中國也應該有改變國家的影視作品。

電影《熔爐》的熱映在韓國國內掀起了一股“熔爐熱”,並進而發酵成“熔爐效應”。在民眾的高聲疾呼下,當年案件被重新審理,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甚至於,韓國國會竟然為此特別通過了熔爐法,加強了對殘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懲罰力度。由一部電影的熱映而推動司法的改革,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而在韓國竟然成為了現實,《熔爐》作為一部偉大的電影,實至名歸。

《熔爐》引發了韓國民眾的持續關注,在民眾的呼聲和輿論的壓力之下,韓國光州警方組成特別調查 組再次著手對“仁和學校事件”進行調查,案件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與此同時,韓國政府為保障未成年人的權益,陸續修改和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又以《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又名“熔爐法”)最為知名。

現實的“攜程虐童案”在眼前,我們能做什麼?

中國也應該有自己的《熔爐》,在這場保衛戰中,中國電影人不該缺席。

對比普通人來說,電影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優勢,我們可以通過電影的方式去表達讓更多的人關注,讓社會、立法機構甚至更大的權力機構看到。也許做不到改變立法,但是至少我們做到了記錄,防微杜漸,而不是在一片歌舞昇平下醉生夢死。

中國電影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具有社會責任感與人文關懷。

這不是批判,只是陳述現狀。

現實題材的電影不好拍,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現實題材的電影不賺錢,現實題材的電影吃力不討好,現實題材的電影......,所以,我們就該繼續嘻嘻哈哈的千篇一律的拍著闔家歡,所以,我們就該當做那些“魏則西事件”“孫志剛事件”“校園淩霸”“林奕含事件”“攜程虐童”從來沒有發生過對嗎?

不,有些事雖然難,但還是要做。

社會的進步本來就是靠弊端的暴露後的不斷修正。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道理誰都懂,並不是讓所有的電影創作者無的放矢的去冒險,去逆鱗。但是我們作為電影人,有將事實公之於眾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電影觀眾也在進步,《摔跤吧爸爸》《天才槍手》《二十二》這些電影,市場也認可。中國版的《熔爐》出現時,中國觀眾不會讓電影人失望。中國電影人勇敢一點,觀眾才會更勇敢。

希望不久的將來,“攜程虐童”案會被搬上銀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