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銳參考·調查|擁抱中國有多難?在南亞親歷印度“後花園”們的糾結

展開地圖, 不難發現, 雄偉的喜馬拉雅山把中國與絕大多數南亞國家分割開來, 成為中國-南亞合作無法回避的阻礙。 與有形高山同時存在的, 似乎還有一座無形的巨峰, 不僅存在于自然地理, 更存在于政治、文化等諸多軟實力領域。 近期, 參考消息記者赴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國, 並協調駐印度、不丹等國的採訪力量, 走訪南亞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各領域人士, 以及我國南亞問題專家、中資企業人員與駐外使領館官員等, 共同為跨越中國-南亞合作的各種軟性、硬性障礙尋找答案。

9月30日, 中國建造的萬噸級中心架梁起重船“天一號”將首跨鋼樑架設到孟加拉的帕德瑪大橋橋墩上。 與斯里蘭卡方面的合作中, 中國企業努力以真誠表現贏得對方信任。 在斯國內戰結束後首度開工建設的南北交通動脈——A09號公路建設項目中,

中航國際主動與斯政府及軍方密切接觸, 不斷表達中方協助該國建設的誠意。 企業還主動雇用專案所在地的主要民族泰米爾人, 使項目員工當地語系化比例高達75%。 此外, 中航國際還努力與斯方開展生產經營之外的友好交往, 為企業發展營造和諧環境。 公司曾多次舉辦“中斯友好運動會”、“友誼大聯歡”等活動, 斯總統等高層政要親往參加。

員工屬地化是促進雙邊關係的重要推手。 記者在多個海外中資企業項目現場看到, 多數當地雇員與中方人員親密合作, 融入程度不斷提升。 一些當地員工在中方精心培訓下, 具備一定技術水準, 甚至跟隨中資企業多次進行專案轉場, 不僅熟悉中方運作規則, 還粗通中文。 這對中資企業開展業務非常有利。

期待與中國互聯互通

對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南亞絕大部分國家, 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 均懷抱著深切期許。 推動中國與南亞國家乃至整個地區層面的互聯互通, 更好地實現互惠雙贏, 是南亞絕大多數國家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心願。

馬步波將軍直言不諱地說:“中國的強大和發展能夠帶動孟加拉和其他南亞國家的發展。 ”

孟加拉全國大約85%的國土面積為沖積平原, 南臨印度洋, 地理條件優越。 該國近10年來維持著6%以上的經濟增長率, 2016年經濟增速高達7.4%, 同時在國際經濟界具有良好的還款信用記錄, 國際信譽卓著。 該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服裝出口國, 成衣製造和出口業成為支柱產業。

孟加拉勞動力市場巨大, 勞動力成本低廉, 與中國經濟合作的潛力巨大。 現階段, 孟加拉已是中國在南亞地區的第三大交易夥伴, 中國已成為孟加拉第一大交易夥伴。 孟加拉政府與人民都希望中國能在該國發展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 孟加拉現階段的主要訴求是:希望與中國儘快簽訂自貿協定, 希望中國加大對孟投資力度, 尤其增加在電力和交通領域的投資。

尼泊爾東西南三面被印度環抱, 北面與中國毗鄰, 卻被喜馬拉雅山阻隔, 該國政府與民眾深切意識到加強與中國互聯互通的重要性。 尼方期待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拓展兩國務實合作, 不斷擴大雙邊貿易和投資規模,

加強互聯互通, 持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能源、防災減災等領域合作。 尼方願為中國企業來尼投資創造更好環境, 歡迎更多中國遊客赴尼旅遊觀光。

記者採訪過程中, 尼各界人士紛紛表示, 尼泊爾願成為中國通往南亞的跳板, 希望中國加快幫助尼泊爾修建國內以及連接中國的跨境交通基礎設施, 早日把青藏鐵路延伸到尼泊爾境內, 開放更多口岸, 儘快簽署雙邊自貿協定。

斯里蘭卡雖距離中國相對較遠, 但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不斷加強與中國的務實合作, 已推動可倫坡港口城、漢班托塔港建設等多個重大合作專案在斯落地。 斯政府及民間人士期待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發揮重要支點作用, 不斷推進港口、基礎設施等領域互利合作。同時,希望中斯加快自貿協定談判,爭取早日簽約;希望更多中國企業來斯里蘭卡投資,幫助發展工業。

一些學者建議,建立“跨喜馬拉雅山經濟走廊”,以促進這一地區的互聯互通和共同發展。有不丹學者表示,他們正多方呼籲,希望不丹政府重新開放不丹與中國的邊貿。

中印之間要合作不要對抗

談到中國-南亞合作,印度似乎是繞不開的關鍵字。記者在南亞之行中,聽到的普遍聲音是,希望政治因素不要阻礙經濟合作,和則兩利,鬥則兩敗。他們一致對中印洞朗對峙事件得以和平解決表示贊許,希望中國和印度這兩大新興經濟體代表能夠攜手合作,為地區乃至世界的穩定與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因為地緣政治因素,南亞各國與中印兩國的政治經濟關係備受關注。多數南亞國家與中國之間存在喜馬拉雅山的阻隔,而面對印度卻一馬平川,交通便利,長期經貿往來頻繁,政治關係密切,文化也多有共通之處。

例如尼泊爾和不丹,兩國都是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在陸上交通與中國聯繫不暢的情況下,必須依賴印度作為進出口口岸與對外交往視窗,兩國對印度的經濟依存度均在70%以上。一些國家的重要資源甚至經濟命脈長期依賴印度,如孟加拉沒有石材資源,建築石料幾乎全部需要從印度進口。

斯里蘭卡戰略分析家拉參薩·維克瑞米索雷亞說,周邊小國對來自印度的影響幾乎沒有“免疫力”,這些國家對外關係的根本在於對印關係。

面對印度對中國-南亞合作不斷升級的戒備和排斥,印度周邊國家普遍表示不願意在中印之間選邊站隊,希望印度不要排斥中國與南亞的合作,不要視中國的發展為對印度“後花園”的侵犯。

尼泊爾中國研究中心主席雷格米說:“作為一個大國,印度應當有大國的胸懷。”

巴基斯坦中國委員會執行董事拉赫曼說,從傳統看,大多數南亞國家習慣在印度與中國之間尋求平衡,各國希望能夠從中國得到政治和經濟領域的幫助,中國可以是南亞形勢的平衡器。他說:“中國應當有所行動,更多地從經濟、基礎設施、能力建設等方面幫助南亞國家。”

南亞多數國家的共同願望是,中印之間要合作,不要對抗。在南亞合作議題上,中國與印度,並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項選擇題。

斯里蘭卡“探路者基金會”董事、斯里蘭卡前海軍司令賈亞納特·科倫巴格說:“斯里蘭卡希望同時從印度和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獲益,不想在中印之間選邊站隊,不想因為與一方交好而犧牲與另一方的關係。”

尼泊爾前首相克裡希納·普拉薩德·巴特拉伊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尼泊爾希望看到中印兩國之間的良好關係得到發展,尼泊爾這樣的國家可以同時受益于中印兩國的經濟優勢。”

人為“喜馬拉雅山”亟待突破

記者本次南亞之行的總體感受是:政治互信不足、互聯互通機制欠缺、文化隔閡等多座人為因素的“喜馬拉雅山”仍然橫亙於途,亟待突破。

政治互信不足是影響中國與南亞合作整體推進的最大障礙。這一負面因素主要存在於中國與個別南亞國家之間,而由於歷史、地緣等因素,個別南亞國家對其周邊國家具有重大影響力,視南亞為其“後花園”,對中國經略南亞懷有戒心,竭力阻撓中國在南亞的發展,這進一步增加了中國與南亞關係的複雜性。

其次,文化、語言隔閡,導致資訊不對稱。斯里蘭卡“探路者基金會”主席貝魯阿爾德·古內蒂萊克說,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都是絕好的頂層設計,但是,這些理念如何落實、對當地有什麼好處,南亞各國民眾並不完全知曉,難免對中國的真實意圖產生懷疑。

第三,互聯互通機制有待完善。據瞭解,“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得到絕大多數南亞國家的認可和回應,“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取得積極進展,但是,具體到執行層面,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機制。

第四,南亞各國對華貿易逆差需要平衡。南亞國家普遍工業基礎薄弱,可供出口的產品甚少,隨著與中國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對華貿易逆差呈上升趨勢,這引起了一些南亞國家的不安。這些國家提出,中方應加大對南亞國家的投資,推動當地工業發展,同時,中方還需要研究如何進一步為南亞國家提供貿易便利,幫助這些國家企業更好地進入中國市場。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人們有理由相信,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引下,伴隨“一帶一路”宏圖的延展,中國-南亞合作一定能夠跨越喜馬拉雅山的阻礙,迎來光明、璀璨的未來。

不斷推進港口、基礎設施等領域互利合作。同時,希望中斯加快自貿協定談判,爭取早日簽約;希望更多中國企業來斯里蘭卡投資,幫助發展工業。

一些學者建議,建立“跨喜馬拉雅山經濟走廊”,以促進這一地區的互聯互通和共同發展。有不丹學者表示,他們正多方呼籲,希望不丹政府重新開放不丹與中國的邊貿。

中印之間要合作不要對抗

談到中國-南亞合作,印度似乎是繞不開的關鍵字。記者在南亞之行中,聽到的普遍聲音是,希望政治因素不要阻礙經濟合作,和則兩利,鬥則兩敗。他們一致對中印洞朗對峙事件得以和平解決表示贊許,希望中國和印度這兩大新興經濟體代表能夠攜手合作,為地區乃至世界的穩定與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因為地緣政治因素,南亞各國與中印兩國的政治經濟關係備受關注。多數南亞國家與中國之間存在喜馬拉雅山的阻隔,而面對印度卻一馬平川,交通便利,長期經貿往來頻繁,政治關係密切,文化也多有共通之處。

例如尼泊爾和不丹,兩國都是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在陸上交通與中國聯繫不暢的情況下,必須依賴印度作為進出口口岸與對外交往視窗,兩國對印度的經濟依存度均在70%以上。一些國家的重要資源甚至經濟命脈長期依賴印度,如孟加拉沒有石材資源,建築石料幾乎全部需要從印度進口。

斯里蘭卡戰略分析家拉參薩·維克瑞米索雷亞說,周邊小國對來自印度的影響幾乎沒有“免疫力”,這些國家對外關係的根本在於對印關係。

面對印度對中國-南亞合作不斷升級的戒備和排斥,印度周邊國家普遍表示不願意在中印之間選邊站隊,希望印度不要排斥中國與南亞的合作,不要視中國的發展為對印度“後花園”的侵犯。

尼泊爾中國研究中心主席雷格米說:“作為一個大國,印度應當有大國的胸懷。”

巴基斯坦中國委員會執行董事拉赫曼說,從傳統看,大多數南亞國家習慣在印度與中國之間尋求平衡,各國希望能夠從中國得到政治和經濟領域的幫助,中國可以是南亞形勢的平衡器。他說:“中國應當有所行動,更多地從經濟、基礎設施、能力建設等方面幫助南亞國家。”

南亞多數國家的共同願望是,中印之間要合作,不要對抗。在南亞合作議題上,中國與印度,並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項選擇題。

斯里蘭卡“探路者基金會”董事、斯里蘭卡前海軍司令賈亞納特·科倫巴格說:“斯里蘭卡希望同時從印度和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獲益,不想在中印之間選邊站隊,不想因為與一方交好而犧牲與另一方的關係。”

尼泊爾前首相克裡希納·普拉薩德·巴特拉伊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尼泊爾希望看到中印兩國之間的良好關係得到發展,尼泊爾這樣的國家可以同時受益于中印兩國的經濟優勢。”

人為“喜馬拉雅山”亟待突破

記者本次南亞之行的總體感受是:政治互信不足、互聯互通機制欠缺、文化隔閡等多座人為因素的“喜馬拉雅山”仍然橫亙於途,亟待突破。

政治互信不足是影響中國與南亞合作整體推進的最大障礙。這一負面因素主要存在於中國與個別南亞國家之間,而由於歷史、地緣等因素,個別南亞國家對其周邊國家具有重大影響力,視南亞為其“後花園”,對中國經略南亞懷有戒心,竭力阻撓中國在南亞的發展,這進一步增加了中國與南亞關係的複雜性。

其次,文化、語言隔閡,導致資訊不對稱。斯里蘭卡“探路者基金會”主席貝魯阿爾德·古內蒂萊克說,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都是絕好的頂層設計,但是,這些理念如何落實、對當地有什麼好處,南亞各國民眾並不完全知曉,難免對中國的真實意圖產生懷疑。

第三,互聯互通機制有待完善。據瞭解,“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得到絕大多數南亞國家的認可和回應,“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取得積極進展,但是,具體到執行層面,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機制。

第四,南亞各國對華貿易逆差需要平衡。南亞國家普遍工業基礎薄弱,可供出口的產品甚少,隨著與中國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對華貿易逆差呈上升趨勢,這引起了一些南亞國家的不安。這些國家提出,中方應加大對南亞國家的投資,推動當地工業發展,同時,中方還需要研究如何進一步為南亞國家提供貿易便利,幫助這些國家企業更好地進入中國市場。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人們有理由相信,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引下,伴隨“一帶一路”宏圖的延展,中國-南亞合作一定能夠跨越喜馬拉雅山的阻礙,迎來光明、璀璨的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