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解“渴”山西——寫在山西大水網工程建設收官之際

中部引黃施工20標回龍渡槽施工現場

編者按

山西之長在於煤, 山西之短在於水。

山西人均水資源量為338立方米(按2015年人口計算),

為同期全國人均值2017立方米的16.8%, 缺水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頭號制約因素。 “十二五”時期,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思路, 我省啟動了以中部引黃、小浪底引黃、東山供水、辛安泉供水等四大骨幹工程為重點的山西大水網工程建設, 這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也是水利部確定的“全國河湖水系連通”試點工程, 貫穿11個中心城市、92個縣(市、區)的“兩縱十橫、六河連通”供水體系, 主要解決我省調蓄水工程多位居山區, 用水戶多在城市、平川和盆地, 水資源分佈與工農業生產、城市發展佈局不相匹配, 各大盆地主要河流斷水乾涸、水生態環境嚴重受損等問題。
6年過去了, 肩負著歷史使命, 帶著全省人民夢想的大水網工程進入了收官階段, 也意味著山西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將突破“水瓶頸”的制約, 迎來“水支撐”的新時代。

黃河之水天上來

輸水線路最長、覆蓋市縣最廣、投資規模較大、受益人口最多

中部引黃工程從忻州保德黃河幹流的天橋水電站庫區取黃河水, 沿呂梁山脈, 穿山而過, 架槽而渡, 一路南下, 最終在臨汾汾西縣與汾河“牽手”。

383公里的輸水隧洞, 3座大型渡槽, 縱貫忻州、呂梁、晉中、臨汾4市17縣, 輸水線路最長、覆蓋市縣最廣、投資規模較大、受益人口最多……這就是中部引黃工程的“大印象”。

10月31日, 記者來到山西大水網骨幹工程之一的山西中部引黃工程橋頭渡槽施工現場,

在這裡, 依河道、山坡而建的三座橋墩巍然挺立, 一線建設者們在涼意漸濃中熱火朝天地忙碌著。 “橋頭渡槽高度超過70米, 創全省渡槽高度之最。 ”中部引黃工程建管局工程管理一處處長趙弟明介紹, 渡槽連接著隧洞直跨兩座山脈向遠處延伸, 就是要黃河水如高鐵一樣穿流在隧洞和半空中。

中部引黃工程的水源工程是國家172項重大水利項目之一。 水源泵站工程也是中部引黃的“龍頭”工程, 包括地下泵站、引水隧洞、沉沙池等。 記者跟隨工作人員走進地下埋深將近200米處中部引黃水源工程的地下泵站廠房, 偌大的地下廠房, 機聲轟鳴震耳欲聾。 施工方介紹, 這裡每天有200多名工人分佈在不同的作業面施工。 目前, 1號引水隧洞完成99%,

沉沙池完成100%, 地下泵站廠房開挖完成率達78%。

“引來黃河水, 潤澤呂梁山, 工程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氣勢。 ”山西中部引黃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張成軍介紹, 挖隧洞、架渡槽、上旱垣, 修建水源泵站, 形象一點說, 就是從黃河邊打通了一條到往呂梁山區高速“水路”, 工程在保德縣境內把黃河水用水泵提到200米高度後, 利用呂梁山北高南低的地勢, 沿著383公里引水隧洞一路向南順流而下, 為沿線山區的320萬人口和700多萬畝耕地供水, 可以緩解工程沿線的興縣迴圈工業園區、臨縣三交工業園區以及離柳中能源重化工基地和汾陽、孝義新型迴圈工業園區等一批大型專案的用水矛盾, 對應對我省中部發生特大旱情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山西省水利廳廳長潘軍峰說, 大水網建設, 是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 是新時期山西治水興水的全新探索。 工程以縱貫我省南北的黃河北幹流和汾河兩條天然河道為主線, 以十大骨幹供水體系為骨架, 通過河庫連通工程建設, 將黃河、汾河、沁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等六大河流及各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庫相連通, 形成“兩縱十橫、六河連通、覆蓋全省”的供水網路, 將水輸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水利部高度重視山西這一創新治水舉措, 將山西大水網列為全國“江河湖庫水系連通”試點工程。

紮根深山苦作樂

進出隧洞來回四小時, 一天鑽洞十個小時以上, 從不叫苦, 從不喊累……

既要穿山入地, 又要隔空引渡。 大水網工程沿線99.2%都是隧洞的引水,創造了單洞全長240公里的世界最長引水隧洞,全線84處主要水利工程、670公里隧洞、330公里輸水管道。

在看到這些數位時,記者並沒有對施工之艱難有深刻體會,而在採訪中看到聽到一些建設者們的感人事蹟時,才深深領悟到水利建設精神那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真實內涵。

中部引黃工程建管局工程管理一處處長趙弟明,手裡時刻握著手機,一位工作人員說,不要說是白天,即使是在半夜睡覺時趙處長也總是把手機音量調成最高,放到耳邊,只要手機一響,無論多晚,他都會瞬間爬起來接電話。

TBM1標段位於呂梁興縣黑茶山,總工期5年。記者在工地採訪時見到,剛剛上午10時,就有廚房的工作人員推著手推車送飯。這個時間點吃的是早飯還是中午飯?工作人員解釋,這是中午飯,即便是現在開始送飯,到了隧洞內工人手中也在中午一點左右了。原來,隧道施工已經到了衝刺階段,也就是離工地最深的隧洞裡,工人每天從隧道口進入施工處就需要兩個多小時,一個來回就是四個多小時,再加上工作時間,一天十幾個小時在隧道內,不少人已經好多天沒有見過太陽。

專案經理王燦林率先垂範,幾年來早已把黑茶山當成了自己的家。原來,這個頭髮有些花白的項目經理家在深圳,而且還是80後,進駐工地後,妻子懷了二胎。那段時間正值工地施工節點,王燦林在臨產前把妻子從深圳接到離石,在離石一家醫院生下了孩子。在之後的幾年,王燦林的孩子成了工地常客,暑假、春節……孩子們為了能見到爸爸,就只能到工地上來看看這個忙得沒日沒夜的爸爸……

大水網建設期間,湧現出的先進人物一批又一批,感人事蹟無不催人淚下。

為了建設東山供水工程,省水工局職工常河辭去高薪工作,回到專案部,擔任掘進施工隊隊長。他幫助升級改造硬岩隧道掘進機,在一線處理險情,協助制訂施工方案,使掘進機成功穿越富水砂卵石層,保證了建設工期。

女職工張茜為了不影響工作,讓在太原的家人來到大山裡,租房照顧剛出生的小孩;冬季奮戰在施工洞內的職工,披著雨衣幹活,洞內一身汗,洞外冰雪天,好多人患了感冒;監理人員嚴格把關,一倉混凝土驗了6次方才過關……

銳意創新潮頭立

沒有經驗可循,就自己探索;技術難題擋路,就一一攻克

“交城的山來交城的水,不澆交城澆文水”,一曲山西民歌唱出交城人的尷尬。交城境內的文峪河清流百里,卻被大山阻隔,河水繞城而過。

交城的尷尬正是山西的縮影。山西山多,三分之二以上是丘陵山區,素稱華北“水塔”,有水引不來、用不上,黃河之畔、汾河之濱,多少農田守著大河沒水澆。而大水網工程簡單些理解,就是將原來因為地形被分割開的一個個小“水盆”,打通成一個大“水池”,但是從“小水盆”到“大水池”的變化中,是一項工程量浩大繁雜、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無任何先例可循的創新工程。

沒有經驗可循,就自己探索;技術難題擋路,就一一攻克。大水網工程啟動以來,山西省水利廳成立了工程重大技術難題攻關組,派出設計人員赴國外學習,請來國內外知名專家,對大水網關鍵技術問題進行諮詢、論證,及時研究解決重大技術難題;引進先進雙護盾全斷面岩石掘進機,用於隧洞掘進工作。建設管理制度創新:實行招投標制度,吸引30多支具有一級資質的優秀施工隊伍參與大水網建設,有效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品質;制定出臺28項大水網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工程建設品質管制體系,將工程建設任務逐項細化。

這些工作,保障了大水網建設,提升了山西水利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水準,增強了山西水利科研能力,培養鍛煉了隊伍,在推進山西水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同時,促進了山西水治理能力現代化。

而在大水網建設進入決戰決勝階段,好消息也不斷傳來。

今年6月17日,我省啟動桑乾河生態補水工程,黃河水通過山西大水網“兩縱十橫”的第一橫——萬家寨引黃北幹線進入桑乾河,流向京津冀地區的永定河。山西大水網引黃北幹線工程的建成,使黃河向永定河補水、向京津冀地區調水成為現實,對北京的水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在長治市,大水網“第五橫”——辛安泉供水改擴建工程,已實現了向潞安集團供水,開始發揮效益;向工業園區和其他企業供水的意向也已初步達成,這是我省大水網四大骨幹工程中最先實現供水、最先發揮效益的工程。2017年9月,辛安泉供水改擴建工程主體完工通水,順利通過驗收,這也是大水網四大骨幹工程中首個通過完工通水驗收的項目。

今年9月,大水網“兩縱十橫”的第五橫——東山供水工程,其關河水庫至雲竹水庫順利通水,上黨地區的濁漳河水逆流而上開始潤澤晉中盆地,這是大水網工程首次實現跨區域調水。

在小浪底引黃工程工地,工程管理局總工程師高勝傑說,年底前工程首台機組將投入使用,黃河水將通過引水幹線垣曲分水支洞,流向帝舜故里——垣曲縣,用於灌溉、工業和生態,讓當地擺脫缺水困境。

決勝大水網,只爭朝夕。中部引黃工程今年底總幹隧洞工程基本貫通,力爭首台機組上水,2018年主體工程完工。小浪底引黃工程年底隧洞工程全部貫通,首台機組上水試運行。東山供水工程年底通水達效。

工程能否成功,能否造福子孫後代,關鍵在品質。大水網工程涉及省水利廳四大工程局、中鐵十八局等幾十家國字型大小施工單位,上萬名建設者在施工一線攻堅克難。為了確保這個民生工程保質保量、如期完工,省水利廳嚴格落實工程品質終身責任制,建立健全了嚴密的品質保證體系,在工程品質上把關、在安全監管上使勁。

翻過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我們看到了一幅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互融的美麗景象,山西大水網工程全部投運後,全省總供水量將由“十一五”末的63億立方米提高到93億立方米,供水區面積11.3萬平方公里,直接受益人口3006萬人。

對山西大水網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給予高度評價說,“山西是第一個基本完成了省級大水網建設的省份,全國有15個省、自治區都在開展大水網建設,山西走在了全國前頭。大水網建設是水利建設一個非常大的亮點,它的建成,將對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當地水安全起到重大作用。”

記者|劉業飛 通訊員|王秀芳

責編:小白

大水網工程沿線99.2%都是隧洞的引水,創造了單洞全長240公里的世界最長引水隧洞,全線84處主要水利工程、670公里隧洞、330公里輸水管道。

在看到這些數位時,記者並沒有對施工之艱難有深刻體會,而在採訪中看到聽到一些建設者們的感人事蹟時,才深深領悟到水利建設精神那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真實內涵。

中部引黃工程建管局工程管理一處處長趙弟明,手裡時刻握著手機,一位工作人員說,不要說是白天,即使是在半夜睡覺時趙處長也總是把手機音量調成最高,放到耳邊,只要手機一響,無論多晚,他都會瞬間爬起來接電話。

TBM1標段位於呂梁興縣黑茶山,總工期5年。記者在工地採訪時見到,剛剛上午10時,就有廚房的工作人員推著手推車送飯。這個時間點吃的是早飯還是中午飯?工作人員解釋,這是中午飯,即便是現在開始送飯,到了隧洞內工人手中也在中午一點左右了。原來,隧道施工已經到了衝刺階段,也就是離工地最深的隧洞裡,工人每天從隧道口進入施工處就需要兩個多小時,一個來回就是四個多小時,再加上工作時間,一天十幾個小時在隧道內,不少人已經好多天沒有見過太陽。

專案經理王燦林率先垂範,幾年來早已把黑茶山當成了自己的家。原來,這個頭髮有些花白的項目經理家在深圳,而且還是80後,進駐工地後,妻子懷了二胎。那段時間正值工地施工節點,王燦林在臨產前把妻子從深圳接到離石,在離石一家醫院生下了孩子。在之後的幾年,王燦林的孩子成了工地常客,暑假、春節……孩子們為了能見到爸爸,就只能到工地上來看看這個忙得沒日沒夜的爸爸……

大水網建設期間,湧現出的先進人物一批又一批,感人事蹟無不催人淚下。

為了建設東山供水工程,省水工局職工常河辭去高薪工作,回到專案部,擔任掘進施工隊隊長。他幫助升級改造硬岩隧道掘進機,在一線處理險情,協助制訂施工方案,使掘進機成功穿越富水砂卵石層,保證了建設工期。

女職工張茜為了不影響工作,讓在太原的家人來到大山裡,租房照顧剛出生的小孩;冬季奮戰在施工洞內的職工,披著雨衣幹活,洞內一身汗,洞外冰雪天,好多人患了感冒;監理人員嚴格把關,一倉混凝土驗了6次方才過關……

銳意創新潮頭立

沒有經驗可循,就自己探索;技術難題擋路,就一一攻克

“交城的山來交城的水,不澆交城澆文水”,一曲山西民歌唱出交城人的尷尬。交城境內的文峪河清流百里,卻被大山阻隔,河水繞城而過。

交城的尷尬正是山西的縮影。山西山多,三分之二以上是丘陵山區,素稱華北“水塔”,有水引不來、用不上,黃河之畔、汾河之濱,多少農田守著大河沒水澆。而大水網工程簡單些理解,就是將原來因為地形被分割開的一個個小“水盆”,打通成一個大“水池”,但是從“小水盆”到“大水池”的變化中,是一項工程量浩大繁雜、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無任何先例可循的創新工程。

沒有經驗可循,就自己探索;技術難題擋路,就一一攻克。大水網工程啟動以來,山西省水利廳成立了工程重大技術難題攻關組,派出設計人員赴國外學習,請來國內外知名專家,對大水網關鍵技術問題進行諮詢、論證,及時研究解決重大技術難題;引進先進雙護盾全斷面岩石掘進機,用於隧洞掘進工作。建設管理制度創新:實行招投標制度,吸引30多支具有一級資質的優秀施工隊伍參與大水網建設,有效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品質;制定出臺28項大水網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工程建設品質管制體系,將工程建設任務逐項細化。

這些工作,保障了大水網建設,提升了山西水利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水準,增強了山西水利科研能力,培養鍛煉了隊伍,在推進山西水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同時,促進了山西水治理能力現代化。

而在大水網建設進入決戰決勝階段,好消息也不斷傳來。

今年6月17日,我省啟動桑乾河生態補水工程,黃河水通過山西大水網“兩縱十橫”的第一橫——萬家寨引黃北幹線進入桑乾河,流向京津冀地區的永定河。山西大水網引黃北幹線工程的建成,使黃河向永定河補水、向京津冀地區調水成為現實,對北京的水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在長治市,大水網“第五橫”——辛安泉供水改擴建工程,已實現了向潞安集團供水,開始發揮效益;向工業園區和其他企業供水的意向也已初步達成,這是我省大水網四大骨幹工程中最先實現供水、最先發揮效益的工程。2017年9月,辛安泉供水改擴建工程主體完工通水,順利通過驗收,這也是大水網四大骨幹工程中首個通過完工通水驗收的項目。

今年9月,大水網“兩縱十橫”的第五橫——東山供水工程,其關河水庫至雲竹水庫順利通水,上黨地區的濁漳河水逆流而上開始潤澤晉中盆地,這是大水網工程首次實現跨區域調水。

在小浪底引黃工程工地,工程管理局總工程師高勝傑說,年底前工程首台機組將投入使用,黃河水將通過引水幹線垣曲分水支洞,流向帝舜故里——垣曲縣,用於灌溉、工業和生態,讓當地擺脫缺水困境。

決勝大水網,只爭朝夕。中部引黃工程今年底總幹隧洞工程基本貫通,力爭首台機組上水,2018年主體工程完工。小浪底引黃工程年底隧洞工程全部貫通,首台機組上水試運行。東山供水工程年底通水達效。

工程能否成功,能否造福子孫後代,關鍵在品質。大水網工程涉及省水利廳四大工程局、中鐵十八局等幾十家國字型大小施工單位,上萬名建設者在施工一線攻堅克難。為了確保這個民生工程保質保量、如期完工,省水利廳嚴格落實工程品質終身責任制,建立健全了嚴密的品質保證體系,在工程品質上把關、在安全監管上使勁。

翻過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我們看到了一幅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互融的美麗景象,山西大水網工程全部投運後,全省總供水量將由“十一五”末的63億立方米提高到93億立方米,供水區面積11.3萬平方公里,直接受益人口3006萬人。

對山西大水網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給予高度評價說,“山西是第一個基本完成了省級大水網建設的省份,全國有15個省、自治區都在開展大水網建設,山西走在了全國前頭。大水網建設是水利建設一個非常大的亮點,它的建成,將對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當地水安全起到重大作用。”

記者|劉業飛 通訊員|王秀芳

責編:小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