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文化“走出去”的躬行者,廣西師大社堅持促進優秀文化交流與傳播

2017年11月10日,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走出去”專題, 以一個整版報導了廣西師大出版社在“出版走出去”領域的探索和成績, 今天, 我們選取了其中的部分章節,

轉載刊發如下。

不忘初心、心存高遠的廣西師大出版人, 用一本本好書贏得了社會各界和讀者的認可, 也用一步步穩紮穩打的實踐開拓著國際化發展的新空間。

在廣西師大出版人看來, “走出去”是他們社發展的一種基因, 也是一種戰略選擇。 隨著“走出去”的步伐加快, 該社取得的成績與閃現的亮點日益突出, 其“走出去”的路徑也成為了值得業界聚焦的一個樣本。

然而, 如何讓優秀的中華文化走進西方社會, 真正融入國際文化當中, 被世界各國的讀者所瞭解和接受?廣西師大出版社開始更深層次的思考, 他們從藝術板塊入手, 搭建起了一座連接國內藝術出版與國際出版溝通的橋樑——“藝術之橋”,

有效地使中華文化走進了國際社會。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法蘭克福書展“藝術之橋”展臺《蟲子書》經銷商酒會上, 《蟲子書》受到了世界各地業內人士和讀者的喜愛。

跨地域發展是廣西師大社長期堅持的發展戰略。 從世紀初走向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國發展的中心, 初具集團化發展的基本雛形;到近年來的海外並購, 從中國走向倫敦、紐約、墨爾本等世界發展的前沿, 成為具有成熟的完整產業鏈的跨國出版集團。 廣西師大出版社不斷地推動圖書產品和版權、企業和資本、出版服務等多層次的“走出去”, 贏得了海內外思想文化界的信任與肯定。

促進優秀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張藝兵(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廣西師大社始終堅持“開啟民智, 傳承文明”的出版理念, 出版了一大批內容上乘、設計精美的好書。 在圖書產品和版權輸出方面, 廣西師大社主要以學術人文圖書為主。 經過多年的努力, 已從單一輸出到中國港臺地區, 逐漸發展到向美、英、法、日、韓等20餘個國家輸出;近年更是發揮地緣優勢, 向東盟國家輸出了以“東方智慧叢書”(多語種版本)為代表的多種圖書。

廣西師大社一直以來非常注重推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並積極地向海外介紹當代中國知識份子、藝術家的優秀著作。 如獲評“中國最美的書”的《平如美棠》, 已向英、美、法等國家輸出6個語種的版權;《走近中醫》《王立群說〈史記〉之秦始皇》《古本山海經圖說》等圖書還入選“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

《平如美棠》法文版內頁圖

廣西師大社積極回應“一帶一路”倡議, 推動企業走出去和品牌國際化發展。 2016年8月, 廣西師大社與克羅埃西亞兒童圖書出版社達成戰略合作;同年11月, 旗下的“魔法象”品牌運營公司在克羅埃西亞成立子公司——魔法象圖書(Magic Elephant Books), 開啟了品牌國際化發展的進程。 魔法象克羅埃西亞公司著眼於“一帶一路”倡議, 以克羅埃西亞為中心輻射中東歐各國, 最終成為歐洲業務發展的視窗。 該公司主要經營全球優秀插畫家的圖書作品及周邊文創產品, 真正將“文化”作為產品的核心內涵, 探索立體的文化業態發展路徑。

廣西師大社還積極探索出版文化企業的“資本走出去”,努力實現中華文化“走出去”的規模化和有效性。在2014年7月成功收購澳大利亞Images之後,又於2016年8月成功收購英國ACC出版集團;並以“雙本土化+一體化”為運營模式,即保留海外公司骨幹隊伍的同時,在國內培育專業的團隊與之對接,形成協同發展的“一體化”團隊;同時逐步實現全球品牌、內容、管道、人力與資金資源的“一體化”集約調配,成功實現了“全球組稿,中英共版,國際發行”全球出版傳播新模式。

在此基礎上,廣西師大社將海內外的優質管道優勢平臺化,將優質品牌資源分享化,將海內外“一體化”的完整成熟產業鏈的資源價值最大化,聯合國內頂級的出版機構一同構建一個開放性的平臺——“藝術之橋”,以一種創新的發展模式,推動國內更多的出版機構和圖書產品有效地“走出去”,從而讓中國出版、中國文化創意更多更好地傳播到全世界,真正地促進世界優秀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藝術之橋”2018年度藝術家發佈會現場。“藝術之橋”是以Images與ACC的品牌資源與國際管道資源為基礎,為中國藝術設計類圖書打破原有框架下圖書海外發行的壁壘,助力中國藝術設計圖書“走出去”。

德國法蘭克福市中心,有一家名為RAMA V的泰國菜餐廳,他們以此致敬泰國王室歷史上的偉大君王拉瑪五世;拉瑪五世推動了泰國的近代化進程,同時,拉瑪五世也是一位熱愛生活的君王,他將泰國皇室美味推向了歐洲。RAMA V餐廳在法蘭克福2000餘家的餐廳中排名第68名。在用餐的高峰時段,來這家餐廳就餐的人多到有些局促與悶熱,全一色的西方食客。RAMA V餐廳在德國無疑是成功的,或者說,泰國菜在德國得到了恰當與成功的傳播,深入人心。

“中餐西吃”與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

劉廣漢(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副總編輯、〈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

作為中國人,我們並不認為RAMA V餐廳的成功在於其菜品,而在於其精美的西式分類菜單、在於其精緻的衣帽間、標準西式的服務以及品類豐富的葡萄酒供應,甚至還在於他們餐具鋪陳繁複的方型與條型桌,因此,RAMA V餐廳與當地的西式餐廳有著同樣不菲的價格。這些與西方那些主要服務于中國人的夫妻老婆店的廉價中國餐廳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他們的成功奧妙在於真正懂得了“泰餐西吃”包裝方式,泰國菜與日本菜,在全球傳播與影響力方面,是領先於我們的;我也始終認為,“中餐西吃”是提升中國餐館在西方品質的必由之路,這樣的方法論同樣可以覆蓋與指導中國文化在西方主流社會的傳播。

2017法蘭克福書展期間,廣西師大出版社的藝術之橋展位及其在展位上的互動活動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出版人與讀者的讚賞與參與,不止一個在德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驚歎于此,並為自己作為中國人感到自豪。我的理解是,唯其缺乏,唯其不是一種常態,才有自豪。對此原因的解說不得不引述“文化自信”的理論基石,文化自信是國際傳播與交流的基礎,文化自信確實是一種更深沉與更持久的力量,因為有這種深沉與持久的文化自信,才會有國際傳播與交流中的從容,不同的文化之間才可以相互的平視與欣賞,才能有深入人心的交流與感染力。2018年度藝術之橋的年度藝術家為朱贏椿先生,2019年除年度藝術家之外,我們還將推出年度設計師,2020年增加藝術手工匠人。事實上,經過近40年改革開放的沉澱,我們已經擁有了一批基礎扎實並能被西方主流社會所接受的藝術家與設計師,這實實在在地為文化自信提供了物質基礎,有文化自信為支撐的中國文化的國際交流與傳播,在未來將成為一種常態。

在法蘭克福書展“藝術之橋”展臺的《蟲子書》經銷商酒會上,《蟲子書》受到了世界各地業內人士和讀者的喜愛。

即便如此,目前階段,在中國藝術與設計全球傳播的事業中,我們還是會面臨“藝術無國界,傳播有國界”的難題,我們的思考不足,我們的專業精神欠缺,我們的呈現方法欠妥,我們還在自說自話,我們更不願直面西方的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引入“中餐西吃”的國際傳播思路,應為我們解決上述的難題提供了借鑒。

在我們談論與理解“中餐西吃”的國際傳播方法時,必須繞開“新瓶裝舊酒”與“舊瓶裝新酒”的陳見,孰為新瓶?孰為新酒?都屬口舌之爭,於事無補。當然,我們更不要理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俗見,這句話本身歧義橫生,出處更是語焉不詳。

我認為,“中餐西吃”的核心是,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更應重視中國文化在國際傳播中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尊重與真誠對待國際傳播物件的所屬文化特點與呈現方式,是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情感前提,這才會有所謂“同情性”理解。具體來說,在實現方法上並沒有多麼高妙,在某種程度上,需要的是不厭其煩的專業精神。在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過程中,尤其是在一些國際書展場合,我們更注重現場簽約的活動形式,在其他活動設計上,也不願意去深入研究傳播物件的適應性與互動,難免有“走過場”的心態,其實缺乏的是“認真”的精神!根本是缺乏文化的自信。

2017法蘭克福書展上,我們在6.1歐美館為朱贏椿先生以及他的英文版《蟲子書》辟出了16平方米的專屬特裝展位,該位置四通八達,展位前方形成了一個有利於現場互動的小廣場。從布展的那一天起,朱贏椿先生就不斷提出各種的調整要求與建議,有時讓人難免光火,我們不斷相互“攻擊”對方。但是,朱贏椿先生是完全正確的,我們有幸遇見了一個如此認真的藝術家,他的認真感染了我們的團隊。他在現場最大的創意就是,除了給現場讀者進行木刻拓印簽字外,還特意裝備了一個空白的大本子,請不同文化與膚色的讀者為《蟲子書》留下他們的話。這極大提升了現場互動的內涵。傳播,應該先從每個現場的個體做起,互動即傳播,我們做到了。

我還無法具體瞭解6.1館其他國際參展同行對我們的看法,因為這個歐美館一向只用來做現場的商務約談,展示的功能是其次的。但是我知道,我們的英國、美國以及澳洲同事,都為我們的做法感到驕傲!

探索立體的文化業態發展路徑。

廣西師大社還積極探索出版文化企業的“資本走出去”,努力實現中華文化“走出去”的規模化和有效性。在2014年7月成功收購澳大利亞Images之後,又於2016年8月成功收購英國ACC出版集團;並以“雙本土化+一體化”為運營模式,即保留海外公司骨幹隊伍的同時,在國內培育專業的團隊與之對接,形成協同發展的“一體化”團隊;同時逐步實現全球品牌、內容、管道、人力與資金資源的“一體化”集約調配,成功實現了“全球組稿,中英共版,國際發行”全球出版傳播新模式。

在此基礎上,廣西師大社將海內外的優質管道優勢平臺化,將優質品牌資源分享化,將海內外“一體化”的完整成熟產業鏈的資源價值最大化,聯合國內頂級的出版機構一同構建一個開放性的平臺——“藝術之橋”,以一種創新的發展模式,推動國內更多的出版機構和圖書產品有效地“走出去”,從而讓中國出版、中國文化創意更多更好地傳播到全世界,真正地促進世界優秀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藝術之橋”2018年度藝術家發佈會現場。“藝術之橋”是以Images與ACC的品牌資源與國際管道資源為基礎,為中國藝術設計類圖書打破原有框架下圖書海外發行的壁壘,助力中國藝術設計圖書“走出去”。

德國法蘭克福市中心,有一家名為RAMA V的泰國菜餐廳,他們以此致敬泰國王室歷史上的偉大君王拉瑪五世;拉瑪五世推動了泰國的近代化進程,同時,拉瑪五世也是一位熱愛生活的君王,他將泰國皇室美味推向了歐洲。RAMA V餐廳在法蘭克福2000餘家的餐廳中排名第68名。在用餐的高峰時段,來這家餐廳就餐的人多到有些局促與悶熱,全一色的西方食客。RAMA V餐廳在德國無疑是成功的,或者說,泰國菜在德國得到了恰當與成功的傳播,深入人心。

“中餐西吃”與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

劉廣漢(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副總編輯、〈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

作為中國人,我們並不認為RAMA V餐廳的成功在於其菜品,而在於其精美的西式分類菜單、在於其精緻的衣帽間、標準西式的服務以及品類豐富的葡萄酒供應,甚至還在於他們餐具鋪陳繁複的方型與條型桌,因此,RAMA V餐廳與當地的西式餐廳有著同樣不菲的價格。這些與西方那些主要服務于中國人的夫妻老婆店的廉價中國餐廳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他們的成功奧妙在於真正懂得了“泰餐西吃”包裝方式,泰國菜與日本菜,在全球傳播與影響力方面,是領先於我們的;我也始終認為,“中餐西吃”是提升中國餐館在西方品質的必由之路,這樣的方法論同樣可以覆蓋與指導中國文化在西方主流社會的傳播。

2017法蘭克福書展期間,廣西師大出版社的藝術之橋展位及其在展位上的互動活動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出版人與讀者的讚賞與參與,不止一個在德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驚歎于此,並為自己作為中國人感到自豪。我的理解是,唯其缺乏,唯其不是一種常態,才有自豪。對此原因的解說不得不引述“文化自信”的理論基石,文化自信是國際傳播與交流的基礎,文化自信確實是一種更深沉與更持久的力量,因為有這種深沉與持久的文化自信,才會有國際傳播與交流中的從容,不同的文化之間才可以相互的平視與欣賞,才能有深入人心的交流與感染力。2018年度藝術之橋的年度藝術家為朱贏椿先生,2019年除年度藝術家之外,我們還將推出年度設計師,2020年增加藝術手工匠人。事實上,經過近40年改革開放的沉澱,我們已經擁有了一批基礎扎實並能被西方主流社會所接受的藝術家與設計師,這實實在在地為文化自信提供了物質基礎,有文化自信為支撐的中國文化的國際交流與傳播,在未來將成為一種常態。

在法蘭克福書展“藝術之橋”展臺的《蟲子書》經銷商酒會上,《蟲子書》受到了世界各地業內人士和讀者的喜愛。

即便如此,目前階段,在中國藝術與設計全球傳播的事業中,我們還是會面臨“藝術無國界,傳播有國界”的難題,我們的思考不足,我們的專業精神欠缺,我們的呈現方法欠妥,我們還在自說自話,我們更不願直面西方的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引入“中餐西吃”的國際傳播思路,應為我們解決上述的難題提供了借鑒。

在我們談論與理解“中餐西吃”的國際傳播方法時,必須繞開“新瓶裝舊酒”與“舊瓶裝新酒”的陳見,孰為新瓶?孰為新酒?都屬口舌之爭,於事無補。當然,我們更不要理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俗見,這句話本身歧義橫生,出處更是語焉不詳。

我認為,“中餐西吃”的核心是,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更應重視中國文化在國際傳播中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尊重與真誠對待國際傳播物件的所屬文化特點與呈現方式,是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情感前提,這才會有所謂“同情性”理解。具體來說,在實現方法上並沒有多麼高妙,在某種程度上,需要的是不厭其煩的專業精神。在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過程中,尤其是在一些國際書展場合,我們更注重現場簽約的活動形式,在其他活動設計上,也不願意去深入研究傳播物件的適應性與互動,難免有“走過場”的心態,其實缺乏的是“認真”的精神!根本是缺乏文化的自信。

2017法蘭克福書展上,我們在6.1歐美館為朱贏椿先生以及他的英文版《蟲子書》辟出了16平方米的專屬特裝展位,該位置四通八達,展位前方形成了一個有利於現場互動的小廣場。從布展的那一天起,朱贏椿先生就不斷提出各種的調整要求與建議,有時讓人難免光火,我們不斷相互“攻擊”對方。但是,朱贏椿先生是完全正確的,我們有幸遇見了一個如此認真的藝術家,他的認真感染了我們的團隊。他在現場最大的創意就是,除了給現場讀者進行木刻拓印簽字外,還特意裝備了一個空白的大本子,請不同文化與膚色的讀者為《蟲子書》留下他們的話。這極大提升了現場互動的內涵。傳播,應該先從每個現場的個體做起,互動即傳播,我們做到了。

我還無法具體瞭解6.1館其他國際參展同行對我們的看法,因為這個歐美館一向只用來做現場的商務約談,展示的功能是其次的。但是我知道,我們的英國、美國以及澳洲同事,都為我們的做法感到驕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