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Game啟示錄》第五章:誰能證明世界不是一串代碼?

認知有邊界, 存在有意義——題記

可能有些訂閱了《Game啟示錄》的讀者是遊戲行業的從業者, 想瞭解一些研發遊戲的方法, 一些運營遊戲的訣竅, 再不濟接觸一些行業資訊也是好的。 對於這些讀者, 筆者不得不抱個歉:這個訂閱號並不是和你討論如何做遊戲的, 甚至並不是討論電子遊戲行業的, 而是從一個“廣義”角度來討論什麼是“遊戲”, 以及對“遊戲”背後的人性的思考。

好吧, 筆者自己都覺得好像挺虛的, 估計有的讀者準備取消訂閱了......

《Game啟示錄》的由來

筆者自己也在中國的電子遊戲行業, 而且是遊戲核心向玩家,

從小玩著光榮、任天堂、黑島和暴雪的經典遊戲。 直到進入遊戲行業再到自己創業, 一路看到各種行業亂象, 以及全社會對“電子遊戲”的敵視, 不免有點尷尬和心酸。 筆者去過幾次美國三藩市的GDC(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 全球遊戲開發者大會), 聽過不少現場演講。 演講的內容是跟遊戲開發相關的知識, 但並不僅僅局限於經驗總結, 而是真真正正用科學研究的態度, 把遊戲開發作為一個學術分支在討論。 還有不少演講就真的是論文成果分享, 包括電腦圖形學的, 行為心理學的, 甚至有一篇論文就是在討論《魔獸世界》裡的社會結構, 而其作者就是用這篇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

而在中國, 在中國的電子遊戲行業, 我們能聽到很多熱點遊戲新聞,

能聽到很多資本操作訣竅, 能聽到很多金牌大咖分享, 也能聽到很多年輕富豪和他們的傳奇。 筆者也佩服他們, 深知他們的不易和了不起, 也在不斷不斷學習著。 但, 這個行業裡, 確實少了一點聲音, 少了一點對遊戲的虔誠, 也少了一點對社會的責任。

遊戲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 而不是用來流量變現的工具——筆者說, 筆者跟自己說......筆者有個小小的野心, 想為中國電子遊戲行業正名, 也想給這個行業注入一點有份量的東西。

所以, 有了這個系列——《Game啟示錄》。 這個系列的文章不會告訴你如何做月流水X個億的產品, 不會分析電影IP和動畫IP哪個適合改編遊戲, 也不會跟你討論吃雞為什麼火以及下一個熱點在哪裡。 筆者只想通過這個系列的文章, 把十多年對遊戲的思考, 以及對這個世界的思考, 講給一群有共鳴的小夥伴。 讓筆者感受到一點點溫暖, 讓全社會對遊戲行業多一點點尊重, 也讓我們自己拾起來一點點身處這個行業的驕傲。

所以, 筆者知道這個系列的文章不好讀,

讀了也對業務沒啥幫助。 但, 筆者跟自己說:

繼續任性吧, 少年

既然任性, 就再任性一點吧。 這篇文章會討論一個高(jia)大(da)上(kong)的哲學話題——這個世界是個虛擬遊戲嗎?筆者會從什麼是哲學和科學討論起, 再討論知識的邊界在哪, 最後再來談談對這個題目的思考。

這篇文章是筆者自己想寫的類型, 但估計各位讀者會不太喜歡。 好吧, 畢竟讀者是上帝......所以, 筆者想寫就寫嘍!哈哈, 請原諒筆者的任性。 不過如果能耐著性子看下去的話, 相信你會覺得這個時間花的值得。

走起!

先說哲學

哲學, 英語 Philosophy, 希臘語 Φιλοσοφ?α, 按其詞源有“愛智慧”之意。在哲學出現之前,宗教是唯一認識世界的方法,其解釋方式就是:別多問,神就是這麼規定的!而一群不滿足這樣解釋的人,在吃飽穿暖之余,用智慧,也就是邏輯,開始了對這個世界的思考。

篇幅有限,我們直接跳過“古希臘三哲”,來到16世紀。遙遠的法國出了一個笛大爺——勒內·笛卡爾,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神學家。總之,一個字——特別牛!可能讀者對笛大爺知道的最多就是“笛卡爾坐標系”和“解析幾何之父”,這些都沒錯,但其實他老人家最大的貢獻是開創了“歐陸理性主義”哲學,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留下了“我思我在”的名言。黑格爾黑大爺稱笛大爺為“近代哲學之父”。

笛大爺問自己:我看到的椅子是真實存在的嗎?會不會是有某種神秘力量欺騙了我的眼睛?甚至我的眼睛是真實存在的嗎?會不會是這種力量直接讓我的大腦裡浮現出影像?那我的大腦是不是真實存在的呢......好吧,這個話題一旦開始就會進入閉環。

不過我們笛大爺可不會僅僅停留於此,他最終得出了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結論——“我思我在”。很多中文資料會翻譯為“我思故我在”,其實這是不準確的,不過跟我們今天討論的方向無關,暫且帶過。笛大爺認為:因為“我在思考”,所以至少有一點是確定的,也就是“我是存在”的。然後呢?沒有然後了......笛大爺無法得出“椅子是否存在”的確切答案。好吧,辛苦了,笛大爺。

我們無法知道我們看到的是否為真,無法知道我們聽到的是否為真,也無法知道我們摸到的是否為真。《Matrix》裡的Neo在覺醒之前身處的世界,就是直接用生物科技刺激人體的神經細胞,越過視覺聽覺觸覺,直接在大腦中植入“感受”,讓不存在的事物,在人的“感受”中變得存在起來。笛大爺在16世紀就已經提出了《Matrix》的背景設定,不~簡~單~呐!

我們無法確定我們的感官是否為真,也就無法確定我們從世界中獲得的資訊是否為真。沒有可信的資訊,何談認識世界?哲學碰到了大麻煩。好在,很快,科學來了!

再說科學

身在新中國的我們都知道一些口號——“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科學創造未來”、“樹立科學發展觀”等等。科學是個好東西,甚至被主流觀點當成了唯一的真理。其實,科學背後的方法論,跟真理沒有半毛錢關係!認知有沒有被顛覆了一點點?

上文說到,當哲學碰到了大麻煩的時候,科學來了。那麼,對於無法確定我們的感官是否為真,進而無法確定資訊是否為真的情況下,科學又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科學用的方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假定資訊為真,看看再說!三觀有沒有碎一地,有沒有覺得科學有點不負責任的意思......

其實這倒不是,科學是非常嚴謹的,不會亂下結論。但對於一些我們無法得到結論的情況,科學不會像哲學一樣止步不前,而是採用了非常實用主義的方法論:對於獲得的資訊,先聽之信之,在其基礎之上繼續發展,直到有新的證據證明之前錯信了某些東西,那就再回過頭來,在新的證據之上走另外一條岔路,如此往復,迂回前行。

這個方法論就是奧地利哲學家波普爾老爺子提出的“證偽主義”,它放棄了理論的“證實”,而重點放在將其“證偽”上。對於那些經歷了長時間都沒有證偽的科學結論,我們仍舊無法把它當作真理,但姑且繼續相信著,又有何妨?

一句話總結:科學不是追求真理的書呆子,而是實用至上的實幹家,積極前行,也隨時準備被幹翻在地,但在哪裡跌倒,就退回去重新出發!

地心說和進化論

講到這裡,不得不說一些網路上流傳的觀點:什麼地心說是愚昧的啦,什麼達爾文進化論是假說啦。這些觀點的作者真的沒有什麼科學素養,請聽筆者一一分析。

地心說和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在西元2世紀到西元16世紀,統治了世界1300多年。雖然地心說如今被證明是錯誤的,但請回憶一下上文提到的科學方法論——在未證明是錯的情況下,就先認為是正確的。試想,以當時人們的觀測水準,只知道太陽東升西落,哪想得到是自己腳下的大地在旋轉。更何況地心說並不只是一個“學說”,更是一個體系,托勒密在其《天文學大成》一書中,列出了精密的數學公式,可以極其準確的預測行星運行的軌道,甚至是火星的“逆行”現象。所以,地心說是西元2世紀到16世紀的科學,雖如今已被“證偽”,但在當時,這就是科學!

再來說說進化論。網上有不少文章都說,進化論是假說,未被證實。讀了上文的讀者,此刻應該已經明白了,對於這種觀點,我們的回答是:廢話!科學理論都是假說,你可以證偽它,但在沒證偽之前,請相信它。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列舉了大量觀測資料,通過統計分析,得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結論。達爾文可沒說這是世間的真理哦,這只是他根據幾十年的觀測和思考得出的,對自然生物多樣性的一種解釋方法。如果有人有證據證明了進化論的錯誤,甚至提出了更好的解釋方法,那我們除了對這個人鼓掌之外,也必須要對達爾文老爺子鞠躬,感謝他的理論所做的奠基。

再多說一句,偽科學不是被證明是錯了的科學理論,而是根本沒法證明對錯的“理論”!比如,“官人今日印堂發黑必有凶事”,“出門左轉十裡之內必遇貴人”,這些說法才是偽科學。因為不管有沒有“凶事”和“貴人”,理論的捍衛者永遠都能給你找到一套說辭蒙混過去。這些說法不能被證偽,只能被“睡服”......算了,也沒啥好睡的。

所以,地心說是被證偽了的科學,不是偽科學,它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如果有一天進化論被證明是錯的,它也只是被證偽了而已,它為新理論的誕生,鋪好了更堅實的道路。科學理論就是這樣一副實用且謙卑的樣子,在一個歷史時期肩負著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使命,並隨時準備著被更先進的理論所取代,退出歷史,不帶走一絲遺憾。向科學和科學工作者致敬!

認知有邊界,存在有意義

我們從哲學開始,聊了其認知原點上的“不可知性”。再到科學,講了其實用性和可證偽性。鋪墊的知識應該已經備足,我們終於可以來說說本文的核心話題——“世界是個虛擬遊戲嗎?”。對於能讀到這裡的讀者,謝謝你們的耐心 :P

認知是有邊界的,我們無法知道我們所見所聞是否為真。“我思我在”,也僅僅是“我”在,而“我”又是何物?是鏡子中那個細胞群落,還是閃爍在大腦神經中的生物電流?連“我”都無法說清的話,那這世界又從何說起。這個世界是否是個虛擬遊戲?我們是否像《Matrix》裡描述的場景一樣只是身處一個VR棺材之中?甚至是像《Source Code》裡的Colt上尉一樣只是一段電腦代碼?對此,人類可能永遠都沒有結論。

那麼,試著用科學的方法論,不去理會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從一個陽光一點的假設——我存在世界也存在——開始構建我們的生活,這才是積極前行的思考方法。拋開對世界真實性的恐懼,從每一次呼吸感受這個世界的點滴,或善或惡或喜或悲,於我們而言都是再真實不過的體會,真實與虛擬,其實皆在你的一念之間。

結束語

寫著寫著,寫成雞湯了,這對理工科出身的筆者來說可不常見,哈哈,讀者見諒,但字裡行間確實是筆者的感觸。都說遊戲人生遊戲人生,說得好像吊兒郎當不負責任一樣,其實遊戲人生恐怕才是最真實的生活狀態。人來無所帶來,人去無所帶去,但幾十載過程中的風景才是存在真正的意義。遊戲通關之後恐怕只有失落,在遊戲中奮戰的身影才辛苦也才真實。活在當下,盡最大的努力,接受一切結果,才是我們作為生物性的人,順從基因的最好選擇。

以上。

狹義的遊戲在你手中,廣義的遊戲無處不在,挖掘遊戲背後的原理,探求遊戲給世界的啟示。《Game啟示錄》,陪你走近遊戲世界,走進世界這個遊戲。

作者簡介:

劉睿(青果靈動CEO)

出生日期:1981年生於天津。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

職 業:遊戲創業者,3D圖形引擎技術專家

主要成就:遊戲行業十大新銳企業家

劉睿先生是電腦軟體技術出身,遊戲設計與3D圖形引擎程式設計領域的專家,同時也是一位遊戲玩家和遊戲創業企業家。劉睿先生獨立開發了中國第一款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D圖形引擎Fancy3D,並籍此于2009年創立了北京青果靈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表作品:

Fancy3D圖形引擎,《天紀》《仙紀》《黑暗之光》《大戰神》《魔法王座》《狂暴之翼》《軍師聯盟》

個人榮譽:

2014年,中國遊戲行業十大新銳企業家

2016年,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獲資助人員

2016年,石景山區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7年,天津市宣傳文化“五個一批”人才

人物經歷:劉睿先生于2003年畢業于南開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在遊戲開發行業工作多年,承擔核心技術研發相關工作。2009年,劉睿先生與合夥人創立了北京青果靈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獨立開發了中國首款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D圖形引擎——Fancy3D,以技術顛覆者的身份挑戰傳統遊戲市場。

至2017年中,劉睿先生帶領青果靈動發展至300餘人,開創並壯大了3D頁遊這一細分市場,青果靈動也隨之成為了3D頁遊領域的領軍研發企業。2016年,青果靈動進軍手遊市場,首款3DARPG手遊《狂暴之翼》在國際市場大獲成功,成為2017年上半年海外ARPG手遊第一名。

按其詞源有“愛智慧”之意。在哲學出現之前,宗教是唯一認識世界的方法,其解釋方式就是:別多問,神就是這麼規定的!而一群不滿足這樣解釋的人,在吃飽穿暖之余,用智慧,也就是邏輯,開始了對這個世界的思考。

篇幅有限,我們直接跳過“古希臘三哲”,來到16世紀。遙遠的法國出了一個笛大爺——勒內·笛卡爾,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神學家。總之,一個字——特別牛!可能讀者對笛大爺知道的最多就是“笛卡爾坐標系”和“解析幾何之父”,這些都沒錯,但其實他老人家最大的貢獻是開創了“歐陸理性主義”哲學,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留下了“我思我在”的名言。黑格爾黑大爺稱笛大爺為“近代哲學之父”。

笛大爺問自己:我看到的椅子是真實存在的嗎?會不會是有某種神秘力量欺騙了我的眼睛?甚至我的眼睛是真實存在的嗎?會不會是這種力量直接讓我的大腦裡浮現出影像?那我的大腦是不是真實存在的呢......好吧,這個話題一旦開始就會進入閉環。

不過我們笛大爺可不會僅僅停留於此,他最終得出了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結論——“我思我在”。很多中文資料會翻譯為“我思故我在”,其實這是不準確的,不過跟我們今天討論的方向無關,暫且帶過。笛大爺認為:因為“我在思考”,所以至少有一點是確定的,也就是“我是存在”的。然後呢?沒有然後了......笛大爺無法得出“椅子是否存在”的確切答案。好吧,辛苦了,笛大爺。

我們無法知道我們看到的是否為真,無法知道我們聽到的是否為真,也無法知道我們摸到的是否為真。《Matrix》裡的Neo在覺醒之前身處的世界,就是直接用生物科技刺激人體的神經細胞,越過視覺聽覺觸覺,直接在大腦中植入“感受”,讓不存在的事物,在人的“感受”中變得存在起來。笛大爺在16世紀就已經提出了《Matrix》的背景設定,不~簡~單~呐!

我們無法確定我們的感官是否為真,也就無法確定我們從世界中獲得的資訊是否為真。沒有可信的資訊,何談認識世界?哲學碰到了大麻煩。好在,很快,科學來了!

再說科學

身在新中國的我們都知道一些口號——“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科學創造未來”、“樹立科學發展觀”等等。科學是個好東西,甚至被主流觀點當成了唯一的真理。其實,科學背後的方法論,跟真理沒有半毛錢關係!認知有沒有被顛覆了一點點?

上文說到,當哲學碰到了大麻煩的時候,科學來了。那麼,對於無法確定我們的感官是否為真,進而無法確定資訊是否為真的情況下,科學又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科學用的方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假定資訊為真,看看再說!三觀有沒有碎一地,有沒有覺得科學有點不負責任的意思......

其實這倒不是,科學是非常嚴謹的,不會亂下結論。但對於一些我們無法得到結論的情況,科學不會像哲學一樣止步不前,而是採用了非常實用主義的方法論:對於獲得的資訊,先聽之信之,在其基礎之上繼續發展,直到有新的證據證明之前錯信了某些東西,那就再回過頭來,在新的證據之上走另外一條岔路,如此往復,迂回前行。

這個方法論就是奧地利哲學家波普爾老爺子提出的“證偽主義”,它放棄了理論的“證實”,而重點放在將其“證偽”上。對於那些經歷了長時間都沒有證偽的科學結論,我們仍舊無法把它當作真理,但姑且繼續相信著,又有何妨?

一句話總結:科學不是追求真理的書呆子,而是實用至上的實幹家,積極前行,也隨時準備被幹翻在地,但在哪裡跌倒,就退回去重新出發!

地心說和進化論

講到這裡,不得不說一些網路上流傳的觀點:什麼地心說是愚昧的啦,什麼達爾文進化論是假說啦。這些觀點的作者真的沒有什麼科學素養,請聽筆者一一分析。

地心說和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在西元2世紀到西元16世紀,統治了世界1300多年。雖然地心說如今被證明是錯誤的,但請回憶一下上文提到的科學方法論——在未證明是錯的情況下,就先認為是正確的。試想,以當時人們的觀測水準,只知道太陽東升西落,哪想得到是自己腳下的大地在旋轉。更何況地心說並不只是一個“學說”,更是一個體系,托勒密在其《天文學大成》一書中,列出了精密的數學公式,可以極其準確的預測行星運行的軌道,甚至是火星的“逆行”現象。所以,地心說是西元2世紀到16世紀的科學,雖如今已被“證偽”,但在當時,這就是科學!

再來說說進化論。網上有不少文章都說,進化論是假說,未被證實。讀了上文的讀者,此刻應該已經明白了,對於這種觀點,我們的回答是:廢話!科學理論都是假說,你可以證偽它,但在沒證偽之前,請相信它。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列舉了大量觀測資料,通過統計分析,得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結論。達爾文可沒說這是世間的真理哦,這只是他根據幾十年的觀測和思考得出的,對自然生物多樣性的一種解釋方法。如果有人有證據證明了進化論的錯誤,甚至提出了更好的解釋方法,那我們除了對這個人鼓掌之外,也必須要對達爾文老爺子鞠躬,感謝他的理論所做的奠基。

再多說一句,偽科學不是被證明是錯了的科學理論,而是根本沒法證明對錯的“理論”!比如,“官人今日印堂發黑必有凶事”,“出門左轉十裡之內必遇貴人”,這些說法才是偽科學。因為不管有沒有“凶事”和“貴人”,理論的捍衛者永遠都能給你找到一套說辭蒙混過去。這些說法不能被證偽,只能被“睡服”......算了,也沒啥好睡的。

所以,地心說是被證偽了的科學,不是偽科學,它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如果有一天進化論被證明是錯的,它也只是被證偽了而已,它為新理論的誕生,鋪好了更堅實的道路。科學理論就是這樣一副實用且謙卑的樣子,在一個歷史時期肩負著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使命,並隨時準備著被更先進的理論所取代,退出歷史,不帶走一絲遺憾。向科學和科學工作者致敬!

認知有邊界,存在有意義

我們從哲學開始,聊了其認知原點上的“不可知性”。再到科學,講了其實用性和可證偽性。鋪墊的知識應該已經備足,我們終於可以來說說本文的核心話題——“世界是個虛擬遊戲嗎?”。對於能讀到這裡的讀者,謝謝你們的耐心 :P

認知是有邊界的,我們無法知道我們所見所聞是否為真。“我思我在”,也僅僅是“我”在,而“我”又是何物?是鏡子中那個細胞群落,還是閃爍在大腦神經中的生物電流?連“我”都無法說清的話,那這世界又從何說起。這個世界是否是個虛擬遊戲?我們是否像《Matrix》裡描述的場景一樣只是身處一個VR棺材之中?甚至是像《Source Code》裡的Colt上尉一樣只是一段電腦代碼?對此,人類可能永遠都沒有結論。

那麼,試著用科學的方法論,不去理會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從一個陽光一點的假設——我存在世界也存在——開始構建我們的生活,這才是積極前行的思考方法。拋開對世界真實性的恐懼,從每一次呼吸感受這個世界的點滴,或善或惡或喜或悲,於我們而言都是再真實不過的體會,真實與虛擬,其實皆在你的一念之間。

結束語

寫著寫著,寫成雞湯了,這對理工科出身的筆者來說可不常見,哈哈,讀者見諒,但字裡行間確實是筆者的感觸。都說遊戲人生遊戲人生,說得好像吊兒郎當不負責任一樣,其實遊戲人生恐怕才是最真實的生活狀態。人來無所帶來,人去無所帶去,但幾十載過程中的風景才是存在真正的意義。遊戲通關之後恐怕只有失落,在遊戲中奮戰的身影才辛苦也才真實。活在當下,盡最大的努力,接受一切結果,才是我們作為生物性的人,順從基因的最好選擇。

以上。

狹義的遊戲在你手中,廣義的遊戲無處不在,挖掘遊戲背後的原理,探求遊戲給世界的啟示。《Game啟示錄》,陪你走近遊戲世界,走進世界這個遊戲。

作者簡介:

劉睿(青果靈動CEO)

出生日期:1981年生於天津。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

職 業:遊戲創業者,3D圖形引擎技術專家

主要成就:遊戲行業十大新銳企業家

劉睿先生是電腦軟體技術出身,遊戲設計與3D圖形引擎程式設計領域的專家,同時也是一位遊戲玩家和遊戲創業企業家。劉睿先生獨立開發了中國第一款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D圖形引擎Fancy3D,並籍此于2009年創立了北京青果靈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表作品:

Fancy3D圖形引擎,《天紀》《仙紀》《黑暗之光》《大戰神》《魔法王座》《狂暴之翼》《軍師聯盟》

個人榮譽:

2014年,中國遊戲行業十大新銳企業家

2016年,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獲資助人員

2016年,石景山區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7年,天津市宣傳文化“五個一批”人才

人物經歷:劉睿先生于2003年畢業于南開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在遊戲開發行業工作多年,承擔核心技術研發相關工作。2009年,劉睿先生與合夥人創立了北京青果靈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獨立開發了中國首款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D圖形引擎——Fancy3D,以技術顛覆者的身份挑戰傳統遊戲市場。

至2017年中,劉睿先生帶領青果靈動發展至300餘人,開創並壯大了3D頁遊這一細分市場,青果靈動也隨之成為了3D頁遊領域的領軍研發企業。2016年,青果靈動進軍手遊市場,首款3DARPG手遊《狂暴之翼》在國際市場大獲成功,成為2017年上半年海外ARPG手遊第一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