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雙“十一”後思考|供給側改革呼喚多出精品

點擊上方“中國環境新聞”可以訂閱哦!

編者按

“不買貴的, 只買對的。 ”有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是這樣說的。 貴的, 就不對嗎?在剛剛過去的“雙11”,

您買的商品看重的是價格便宜, 還是品質保障或是環保性能?當前, 有觀點認為, 從環境和資源角度來看, 應生產更多品質好甚至大品牌的商品, 減少品質差、價格便宜的商品的生產。 如何看待這種觀點?是否應該在供應側結構性改革中調整日用品等商品的生產結構?本報對此展開相關討論。

形成擇優避劣的生產與消費結構

文 | 王爭亞

作者單位 | 河南省環保廳

優質產品由於使用週期長, 在無形之中就降低和減緩了人們的消費欲望, 網購次數的減少自然就減少了由此產生的包裝垃圾。

“雙11”購物狂歡節的喧囂剛剛散去, 在此時探討商品優劣與環境資源的關係, 非常有意義。 從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角度來講, 筆者希望全社會逐步形成擇優避劣的生產與消費結構。

首先, 大量被淘汰或丟棄的劣質商品不可避免地對環境造成影響和危害。

俗話說, “一分錢一分貨”, 無論是電子產品, 還是服裝玩具及各種生活日用品, 價格低廉的, 其品質一般來說不及價格高的。

按照常理, 品質差的商品使用週期也相對會短一些, 淘汰率相對也會更高。 而大量棄之不用的劣質商品, 勢必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和危害, 有的甚至還存在著危及公眾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隱患。

相比之下, 品質優異的商品相對來說經久耐用, 從而減少了數量可觀的被淘汰、被丟棄的商品垃圾, 由此對環境的影響危害自然也就更小。

其次, 諸多的劣質商品佔用甚至浪費了許許多多寶貴的原材料資源。

同樣的資源, 因為最終轉化成的產品品質不同, 由此形成了產品壽命長短的差異。 劣質商品因使用壽命短暫而必然會被加速淘汰丟棄, 從而使得寶貴的資源難以發揮出物盡其用的效益。 不僅令人痛心, 而且也與當今所宣導的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背道而馳。

破解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快速的污染環境難題, 除了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企業加快綠色包裝的步伐之外, 同樣亦需要消費者從網購減量化做起。 筆者以為, 這也是公眾參與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的一個方面。

綜上所述, 筆者以為, 從保護環境與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 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 均應秉持擇優避劣的理念。 因為從根本上講, 這是社會不斷進步發展的標誌和必然趨勢。 這樣做, 於商品生產廠家而言, 無疑是樹立企業良好社會形象的客觀需要;于消費者而言, 則是實現消費支出效益最大化的理性選擇。

“貴”的商品要體現在價值上

文 | 劉四建

作者單位 | 北京市豐台區環保局

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就是要多出精品, 多出名品, 提高產品品質, 把“貴”體現在商品的價值上, 做到物有所值。

20 世紀70 年代初, 筆者有個親戚, 在他小的時候, 父母花6 元多給他買了一個小汽車模型玩具, 歷經40 多年兩三代人, 現在仍完好, 孩子玩的還不亦樂乎。6元多買一個小汽車模型玩具,在那個年代的確是貴了點,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用時間考量,就不貴了,早是物有所值了。如果再從社會價值和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考慮,就更值得我們深思了。

我國少年兒童有近4 億人,玩具零售市場規模達700 多億元,年均增長率在12%左右,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改革開放30 年來,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社會生產往往更重數量,產品大多定位在低端市場。商品價格雖然較低,但品質也較差。有些玩具孩子玩幾次就壞了,有的甚至玩一次就直接變成垃圾。從商品供應鏈前端來看,無疑增加了資源的消耗量;從末端來看,增加了社會消納成本;從百姓來講,增加了支出。

對“貴”的東西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貴”不是價格的貴而是價值的貴。但曾幾何時,我們卻誤導了“貴”的本義,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如曾有一段時間,一盒月餅動輒幾百元上千元,包裝的價格已遠超月餅本身的價格。貴的東西價格高,正是因為體現在商品的價值上,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所以現在一些人更願意買貴的東西。而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去偽存真、去表存裡、舍末逐本,還“貴”的本來面目。經過30 多年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全面小康社會即將建成,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美好生活不再僅僅是物質的享受,還需要青山綠水,還需要清新的空氣。這種變化事關全域,意義深遠。

當前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筆者認為,就是要多出精品,多出名品,提高產品品質,把“貴”體現在商品的價值上,做到物有所值;就是要提升資源利用率,減少垃圾排放量,不斷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新產品的需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製造優質產品滿足美好生活需要

文 | 李學輝

作者單位 | 湖北省巴東縣環境監測站

優質商品不但品質有保證,讓人用起來更放心,最為重要的是,高品質的產品使用時間長,某種意義上減少了垃圾的產生。

網購在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加大的同時,也滿足了人民生活需求。現在,已有不少人從網購“物美價廉”的快樂中冷靜下來,開始審慎選購品質好、價格貴的商品。因為,優質商品不但品質有保證,讓人用起來更放心,最為重要的是,高品質的產品使用時間長,某種意義上減少了垃圾的產生。

從這個角度出發,筆者認為,應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生產更多品質好、價值實的優質產品,這不但有利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有利於保護資源環境,有利於人民綠色健康生活和生態文明建設。

首先,要進一步創新發展,快速提升產品品質。前不久,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出臺了有關開展品質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強調要通過比對國際優質產品品質標準,破除品質提升的瓶頸。按照國際優質產品品質標準進行生產,離不開必要的研發投入,離不開環境保護的投入。片面追求“ 物美價廉”的時代終究會遠去,應對這樣的網購狀態轉型升級,同時也對與網購直接關聯的供給方製造業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供給側設計生產更多優質價實產品,滿足市場需要。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應通過相關法規的制定和強有力監管,倒逼產品品質價值提升,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孩子玩的還不亦樂乎。6元多買一個小汽車模型玩具,在那個年代的確是貴了點,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用時間考量,就不貴了,早是物有所值了。如果再從社會價值和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考慮,就更值得我們深思了。

我國少年兒童有近4 億人,玩具零售市場規模達700 多億元,年均增長率在12%左右,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改革開放30 年來,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社會生產往往更重數量,產品大多定位在低端市場。商品價格雖然較低,但品質也較差。有些玩具孩子玩幾次就壞了,有的甚至玩一次就直接變成垃圾。從商品供應鏈前端來看,無疑增加了資源的消耗量;從末端來看,增加了社會消納成本;從百姓來講,增加了支出。

對“貴”的東西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貴”不是價格的貴而是價值的貴。但曾幾何時,我們卻誤導了“貴”的本義,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如曾有一段時間,一盒月餅動輒幾百元上千元,包裝的價格已遠超月餅本身的價格。貴的東西價格高,正是因為體現在商品的價值上,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所以現在一些人更願意買貴的東西。而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去偽存真、去表存裡、舍末逐本,還“貴”的本來面目。經過30 多年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全面小康社會即將建成,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美好生活不再僅僅是物質的享受,還需要青山綠水,還需要清新的空氣。這種變化事關全域,意義深遠。

當前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筆者認為,就是要多出精品,多出名品,提高產品品質,把“貴”體現在商品的價值上,做到物有所值;就是要提升資源利用率,減少垃圾排放量,不斷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新產品的需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製造優質產品滿足美好生活需要

文 | 李學輝

作者單位 | 湖北省巴東縣環境監測站

優質商品不但品質有保證,讓人用起來更放心,最為重要的是,高品質的產品使用時間長,某種意義上減少了垃圾的產生。

網購在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加大的同時,也滿足了人民生活需求。現在,已有不少人從網購“物美價廉”的快樂中冷靜下來,開始審慎選購品質好、價格貴的商品。因為,優質商品不但品質有保證,讓人用起來更放心,最為重要的是,高品質的產品使用時間長,某種意義上減少了垃圾的產生。

從這個角度出發,筆者認為,應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生產更多品質好、價值實的優質產品,這不但有利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有利於保護資源環境,有利於人民綠色健康生活和生態文明建設。

首先,要進一步創新發展,快速提升產品品質。前不久,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出臺了有關開展品質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強調要通過比對國際優質產品品質標準,破除品質提升的瓶頸。按照國際優質產品品質標準進行生產,離不開必要的研發投入,離不開環境保護的投入。片面追求“ 物美價廉”的時代終究會遠去,應對這樣的網購狀態轉型升級,同時也對與網購直接關聯的供給方製造業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供給側設計生產更多優質價實產品,滿足市場需要。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應通過相關法規的制定和強有力監管,倒逼產品品質價值提升,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