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環中國一小圈之廣州

作者:M42****795

說說這次旅行

環中國一小圈之廣州:離家快有一個月了。 發前, 並未想過走這麼遠, 回來後發現自己走了11個省, 幾乎是繞中國一小圈。

第一天的主要行程為:中山大學--獵德大橋--小蠻腰住宿在小蠻腰附近。 因為是從深圳過去兩天的行程費用就500左右。

行前準備

行前準備:換洗衣物、防曬霜、雨傘等, 因為我是連著走是11個省, 所以帶了1個24寸的箱子和一個登山包。 充電器、移動電源、身份證、少量現金、卡。 其他你們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行程花費

行程花費:我是從深圳過去的。 算上車費大約500元。 沒有刻意省,

去的地方都不要門票。 不算不在廣州那兩天的路費, 其實才花了200左右。 吃飯+住宿+路費。

交通

除了來回的火車, 主要是公交、地鐵、步行為主。

第1天

到達廣州已經是晚上, 先安排了住宿, 就在小蠻腰附近的青旅。 天臺上的風景很棒。 第一晚沒有怎麼出去轉, 第二天出發去中山大學。

第2天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別對我說你後悔

中山大學吸引我的地方, 是它被評為中國十大美麗校園之一。 因為在深圳停留的時間短, 深圳大學並沒有留給我太深刻的印象, 所以到達廣州後, 對於中山大學, 我很期待。 第一站, 便到了那裡。 中山大學的美令我吃驚, 在此之前, 我已經走過了十所中的六所美麗大學。 每所大學都有每所大學的歷史韻味。 中山大學見之親切。

估計每座城市的高校, 都可以成為周邊市民的公園。 週末踢場足球, 帶著孩子在草坪上玩耍。 它溫馨、友好、大方(百度上對中山大學的評價是:中山大學的美是獨特清淡的, 廣寒宮、中央草坪, 每一處盡顯端莊大方的幽雅)。 在那裡自己仿佛置身在森林公園中, 我愛裡面的風景, 還愛裡面的老建築。

其實對於裡面的老建築, 我也說不出來具體的年代還有歷史。 只是知道它靜靜的待在那裡, 見證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子畢業。 中山大學裡面的樹千奇百怪。 其實這些樹在森林公園都可以見到, 可是在這裡看不厭, 看不厭~在中山大學走, 隨處可以見到爺爺奶奶, 他們三五成群, 結伴在散步。 或許當年他們從這裡畢業, 或許他們的家人在這裡任教,

又或許, 當年的一段美好就是在此邂逅, 又或許......我還看到, 愛好攝影的朋友在這邊拍照, 他們穿著中式的服裝, 或站在樹下, 或站在花旁。 風吹, 樹動, 風吹, 花落。 一位年長的阿姨坐在草坪上, 她的朋友們將散落的花瓣灑向她, 拍下照片, 對她說, 這樣很美。

趕上了學生們畢業的時候, 校園中非常熱鬧。 大家說說笑笑, 互相拍照, 留住這青澀的年紀, 對未來充滿信心。 他們拍一張嚴肅的畢業合影, 又拍一張活潑的畢業合影。 我聯想到了當年畢業時候的場景。 我祝福他們, 願在以後的生活中你們可以保留學生時期的單純, 不被生活的壓力磨掉信心。

是工作人員, 還是情侶在拍寫真呢?中山大學的建築, 可以滿足你拍照的要求。

那種美, 是一種無法形容的, 好似不忍破壞, 又不忍打擾, 還想親近。 草坪上, 一家人帶著孩子玩皮球, 不擁擠, 不吵鬧。

我在中山大學的勤工儉學的學生那裡, 買了一張明信片。 尋找郵局的時候, 一對正在玩牌的叔叔阿姨映入眼簾。 退休後, 在像公園似的大學裡打打牌, 還是不錯的, 當時, 我這樣想。

在中山大學那天, 陽光明媚。 我想到:許多人在經歷高考後並沒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 也許你無法讓它陪伴你4年, 但你依然可以去看它。 中山大學不是我的理想, 但我很愛它, 因為它讓我知道, 人在長大的過程中無法避免的做一些令自己後悔或者遺憾的事情。 那一天, 就在中山大學, 我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

自己做的選擇, 別後悔。

小蠻腰:第一次等待 只為日落與燈光秀

我對於日出日落並沒有瘋狂的熱愛, 所以, 對於我, 看日出或者日落都是隨緣。 去獵德大橋上拍日落也是當時突然有的想法, 然後我就去了。 到了地方正在修路, 找了很久才找到上去的路, 興奮的上去後, 發現自己走反了, 我應該去離廣州塔更近的那條路上。 走在橋上, 我暈水了, 反正就是不敢挨著橋邊走就對了, 雖然我知道掉不下去。

上橋以後, 我才發現, 等待的並非只有我一人, 無論在橋的哪邊。 大家拿著單反, 配著三腳架, 男女都有。 獵德大橋, 橫跨珠江, 可實現全程高速, 耗時約半小時。 獵德大橋主橋為獨塔雙索面空間自錨式懸索橋。 大橋貝殼狀三維曲面塔身造型獨特, 主跨跨徑219米,位居同類橋型排名在世界第二以及全國第一。

燈光秀大約晚上六點多開始,開始我以為,燈光秀是每天都有,實際上不是那樣的。雖然燈光秀還沒有開始,大家已經開始對落日前的小蠻腰拍照,時而調整相機,時而變換位置。廣州塔,又稱廣州新電視塔,昵稱小蠻腰,廣州塔塔身主體高454米(塔頂觀光平臺最高處488米),天線桅杆高146米,總高度600米。廣州塔是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四高塔(截止2014年)看到這些,還是挺自豪的。

隨著太陽的降落,天空的顏色也隨之變化,很幸運的是我拍到了日落前的太陽,因為,它停留的時間非常短,很快就消失了。夜幕降臨,身後是川流不息的車輛,面前的小蠻腰與安靜的江水,旁邊是靜靜等待的攝影師們。

我至今都記得,燈光秀開始的那一刹那,那是等待後的驚喜,從它靜靜的沒有燈光的白天,到沒有燈光的傍晚,再到燈光亮起,我都忘記自己是要拍照。旁邊傳來其他人的聲音說:開始了。我才慢慢反應過來。此時,它不是全部亮起,而是一層層,逐漸變高。小蠻腰亮起後,右邊的建築還沒有亮,初到廣州時,看到的是全部亮起的夜景。當時只是覺得,廣州塔附近的夜景很漂亮。而經歷過等待後的小蠻腰,更迷人,更驚喜。

小蠻腰的燈光不只不是一種顏色,它變換無窮。我拍攝了很多張它變換顏色的照片,全景的,還錄了視頻。我擔心錯過它最美麗的時刻,我已深深將它記入心中。在一個地方待了一段時間,我換了一個位置,碰到一位長輩,我看他用遙控器拍了照片,還向他學習了一下。當時橋上刷了漆,還弄髒了我一件衣服,這也是我後來才發現的。

來廣州的第二晚,出去找吃的。對於美食我一直遵循一日三餐正常的原則,換個花樣吃就好了。聽說天河城有很多小吃街,這些小吃街的美食都是具有廣州當地特色的,所以我就搭地鐵又來到了天河城附近,在天河城附近吃了魚蛋粉,這個味道無法形容。吃到它,我開始想家。不是說魚蛋粉不好吃,而是這不是我習慣的味道,吃到魚蛋粉的第一口,我就開始想念鍋巴菜。吃一口魚蛋粉,想一遍鍋巴菜,吃一口,想一遍。其實魚蛋粉還是挺好吃的。十幾元,丸類都是很新鮮的,粉很Q,湯很鮮。

SHAPE * MERGEFORMAT

吃完魚蛋粉,繼續往前面走,看到很多人再買下圖的東西。裡面的餡有很多種,看到大家買我很想去嘗一下。它的樣子讓我想到的是北方的包子沒有包好,餡露出來了。又或者是饅頭裡面放了餡。總之是南方與北方的飲食差異吧。裡面加的東西的不同,價格也不一樣,幾塊錢吧,我買了一個。哇塞,超級好吃,很甜,卻又不膩。喜歡吃甜的朋友不要錯過,可以去看一下,雖然我忘記自己買的哪種了。

走著走著就來到了天河區石牌東路,這裡有一家叫楊小賢的店吸引了我的目光。楊小賢這家店是賣綿綿冰的,以前讀書的時候就經常和三五個朋友去他家吃綿綿冰,沒想到在這次廣州之行中又碰巧遇到這家店。這家店有兩層,裝修很清新優雅,旅途勞頓的人十分適合來這裡放鬆一下心情。我了一份芒果綿綿冰,芒果味濃郁,聽著舒緩的音樂,靜靜地坐了一會兒,很是享受。

吃完了以後覺得還不錯,又找回了年輕時候的味道了。從楊小賢出來,被門口的景象嚇到了。。。。。。我的天呐,這也太多人了吧,一定都是慕名而來的小吃貨,楊小賢果然不是一般地受歡迎呀。不知不覺就在楊小賢這裡坐下來休息了將近兩個小時,這時候夜也深了,地鐵也停運了,於是我趕緊打了的回到住宿的地方。

第3天

北京路商業步行街

尋找一日三餐:非吃貨的也得吃飯

在外面隨意逛了逛,北京路那邊就是商業街,就這樣走來走去接近中午,決定去吃點東西

一個人旅行的弊端是不能點太多,因為吃不了,我打包帶走也不方便,也不喜歡浪費。點都德是老字型大小,可以刷卡,有下午茶。蝦餃是廣東省著名的漢族小吃,屬粵菜系。以一層澄面皮包著一至兩隻蝦為主餡,份量大小多以一口為限。所以裡面有4只蝦有些誇張了哦。味道真的很贊,蝦新鮮,一口吃下去,皮內有少部分汁流出來,難以忘懷。

找點都德之前正好碰到美食展,偶遇天津包子。比在天津賣的便宜。不必管他正不正宗,好吃就好了。

去沙面的路上

從聖心大教堂到沙面的路上碰到了這塊碑。隨著時間的流逝,可能大家對於常出現的某些建築不怎麼留意。後面我遇到過一個廣州的女孩,我說在沙面附近有一塊碑你知道嗎?她說沒有什麼印象。

沙面

資料顯示:1925年5月,英日鎮壓在上海遊行工人引發的五卅慘案。6月,廣州和香港工人為聲援上海工人發動的省港大罷工。23日,中共廣東區委主要領導人陳延年、周恩來均參加了遊行。學生隊伍行進到沙基時,沙面西橋旁的域多利酒店(今勝利賓館)上一名外國人首先用手槍向遊行隊伍打響第一槍,已經處於戒備狀態的沙面內西橋腳的英法軍隊立即贏機槍向沙基掃射,遊行隊伍走避不及,當場死亡52人、傷百餘人。

現在那一片區參觀是免費的,裡面有露德天主教聖母堂、廣東外事博物館、海關館舍、英國雪廠、滙豐銀行、蘇聯領事館等。建築方面,多為19世紀末建造,並帶有西方風格,基本上都是文物建築。沙面島上有150多座歐洲風格建築,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羅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風格建築,是廣州最具異國情調的歐洲建築群。

沙面南街18號的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沙面南街60號的英國聖公會是新古典主義作品。英國領事館以及沙面英國亞細火油有限公司、沙面偽招商局都屬折衷主義式。沙面大街48號為券廊式,這種形式是西方建築傳入東南亞後適應當地氣候而產生的。沙面大街14號的露德教堂是樑柱結構。外形仍仿哥特式,具有哥特式風格。

建築群可以留2個小時逛一下,要是在裡面休息,半天也不嫌多。可以想像,當年外國人在租界中的生活,現在一切歸於平靜,成為廣州市民還有遊客們光顧的地方。每一座歷史建築前都有牌子,介紹它的曾經。建築群中,除了欣賞這些建築作品,回味歷史外,最吸引我的是房子上面的中國國旗。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能理解小時候聽到的話。小時候常在課堂上聽到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紅領巾是用鮮血染成的。那時候,並不能完全理解。而在沙面,我想到的就是這些。

生活還在繼續,然後又慢慢的變成歷史。它可以成為過去,但我們應該記住它。勿忘人民在抵抗帝國主義侵略時所作出的犧牲。再見,沙面。從沙面步行至石室聖心大教堂越半個小時左右。

石室聖心大教堂

我一向喜歡有歷史的建築物,不分國內國外。到達廣州,知道在廣州市區中心一德路那邊有石室聖心大教堂,便決定去看一下。我不信教,但我尊重信仰。

第一張照片有些模糊,不是做了效果,是手機的螢幕摔碎了,自拍時拍出來的照片就是這樣。我倒很喜歡。聖心大教堂於1863年6月18日聖心瞻禮日正式舉行奠基典禮,故命名聖心大教堂。歷時25年始建成。它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中國工匠建造而成。是國內現存最宏偉的雙尖塔哥特式建築之一,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式教堂建築之一,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岩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

到達教堂門口,門口已經聚集了一些人,等待開門大約還需要1個多小時。所以我選擇先去距離教堂不遠處的租界,返回時在來教堂參觀。遺憾的是,待我返回時,教堂已經到了結束參觀的時間,我匆匆的看了一眼內部的裝飾,便被工作人員請出來了。

教堂是我國的5A景區,免費參觀。但是參觀前有些注意事項需要大家遵守,比如:不可以戴帽子進入、衣冠不整不可進入、不可以穿拖鞋等。今日的教堂雖然很漂亮,但是,也讓我想起了歷史。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攻陷廣州,並把兩廣總督行署夷為平地,當時羅馬教廷任命的兩廣教區“宗座監牧”傳教士明稽章看中了被夷為平地的兩廣總督部堂地基,並要求劃給他建教堂,但兩廣總督勞崇光拒絕了他的要求,於是明稽章請法軍司令出面,寫信威脅勞崇光如果1天以內不給土地給他,法軍將實行全城戒嚴,於是1861年,中法不平等條約規定,法國人至通商各口岸地方其租地自行建禮拜堂學房。

資料中介紹,石室一共經歷了兩次重大破壞:

第一次抗日戰爭期間,一架日機撞上了塔尖避雷針,撞在教堂前的滄海茶樓,並爆炸,部份拿破崙時期的彩色玻璃被震碎。

第二次才算是顛覆性的破壞,在文化大革命中,石室遭到了重大破壞,所有宗教油畫被撕掉,抗戰後剩下的部份拿破崙時期的彩色玻璃全被打碎,花窗被打碎,所有經書和講道用有跪板的長椅堆成小山在教堂裡焚燒掉,石壁石柱部份被燒得爆裂,歷經數次修復,但仍有燒痕。樓頂的獅頭排水口全用鐵錘打碎,文革期間,這裡一度成了垃圾處理場。

資料中介紹,教堂的真正指揮完成建造全是由廣東揭西坪上鎮尖田村的石匠——客家人蔡孝所完成的,看到的這幢奇特的哥特式建築裡,又溶入了不少中國元素,整座教堂的建造,全用了中國的土辦法糯米桐油代替水泥,這樣既防水又牢固,穹頂石塊也從中鑿雙孔中用鐵枝穿起來,這樣更牢固,教堂樓頂的出水口,也改成了中國獅子造型,地板也改掉了原先設計的石塊改成廣東大階磚,這樣防濕性更好,門上也刻上了廣式木雕。

雖然教堂由法國人設計,但教堂摻入了中國元素後也是教堂可以保留至今的原因之一。我相信,雖然它的存在是以傷害為背景,但它已經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我憎恨那些侵略者,但我尊重歷史,我尊重那些中國匠人,沒有你們,就沒有石室聖心大教堂。

主跨跨徑219米,位居同類橋型排名在世界第二以及全國第一。

燈光秀大約晚上六點多開始,開始我以為,燈光秀是每天都有,實際上不是那樣的。雖然燈光秀還沒有開始,大家已經開始對落日前的小蠻腰拍照,時而調整相機,時而變換位置。廣州塔,又稱廣州新電視塔,昵稱小蠻腰,廣州塔塔身主體高454米(塔頂觀光平臺最高處488米),天線桅杆高146米,總高度600米。廣州塔是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四高塔(截止2014年)看到這些,還是挺自豪的。

隨著太陽的降落,天空的顏色也隨之變化,很幸運的是我拍到了日落前的太陽,因為,它停留的時間非常短,很快就消失了。夜幕降臨,身後是川流不息的車輛,面前的小蠻腰與安靜的江水,旁邊是靜靜等待的攝影師們。

我至今都記得,燈光秀開始的那一刹那,那是等待後的驚喜,從它靜靜的沒有燈光的白天,到沒有燈光的傍晚,再到燈光亮起,我都忘記自己是要拍照。旁邊傳來其他人的聲音說:開始了。我才慢慢反應過來。此時,它不是全部亮起,而是一層層,逐漸變高。小蠻腰亮起後,右邊的建築還沒有亮,初到廣州時,看到的是全部亮起的夜景。當時只是覺得,廣州塔附近的夜景很漂亮。而經歷過等待後的小蠻腰,更迷人,更驚喜。

小蠻腰的燈光不只不是一種顏色,它變換無窮。我拍攝了很多張它變換顏色的照片,全景的,還錄了視頻。我擔心錯過它最美麗的時刻,我已深深將它記入心中。在一個地方待了一段時間,我換了一個位置,碰到一位長輩,我看他用遙控器拍了照片,還向他學習了一下。當時橋上刷了漆,還弄髒了我一件衣服,這也是我後來才發現的。

來廣州的第二晚,出去找吃的。對於美食我一直遵循一日三餐正常的原則,換個花樣吃就好了。聽說天河城有很多小吃街,這些小吃街的美食都是具有廣州當地特色的,所以我就搭地鐵又來到了天河城附近,在天河城附近吃了魚蛋粉,這個味道無法形容。吃到它,我開始想家。不是說魚蛋粉不好吃,而是這不是我習慣的味道,吃到魚蛋粉的第一口,我就開始想念鍋巴菜。吃一口魚蛋粉,想一遍鍋巴菜,吃一口,想一遍。其實魚蛋粉還是挺好吃的。十幾元,丸類都是很新鮮的,粉很Q,湯很鮮。

SHAPE * MERGEFORMAT

吃完魚蛋粉,繼續往前面走,看到很多人再買下圖的東西。裡面的餡有很多種,看到大家買我很想去嘗一下。它的樣子讓我想到的是北方的包子沒有包好,餡露出來了。又或者是饅頭裡面放了餡。總之是南方與北方的飲食差異吧。裡面加的東西的不同,價格也不一樣,幾塊錢吧,我買了一個。哇塞,超級好吃,很甜,卻又不膩。喜歡吃甜的朋友不要錯過,可以去看一下,雖然我忘記自己買的哪種了。

走著走著就來到了天河區石牌東路,這裡有一家叫楊小賢的店吸引了我的目光。楊小賢這家店是賣綿綿冰的,以前讀書的時候就經常和三五個朋友去他家吃綿綿冰,沒想到在這次廣州之行中又碰巧遇到這家店。這家店有兩層,裝修很清新優雅,旅途勞頓的人十分適合來這裡放鬆一下心情。我了一份芒果綿綿冰,芒果味濃郁,聽著舒緩的音樂,靜靜地坐了一會兒,很是享受。

吃完了以後覺得還不錯,又找回了年輕時候的味道了。從楊小賢出來,被門口的景象嚇到了。。。。。。我的天呐,這也太多人了吧,一定都是慕名而來的小吃貨,楊小賢果然不是一般地受歡迎呀。不知不覺就在楊小賢這裡坐下來休息了將近兩個小時,這時候夜也深了,地鐵也停運了,於是我趕緊打了的回到住宿的地方。

第3天

北京路商業步行街

尋找一日三餐:非吃貨的也得吃飯

在外面隨意逛了逛,北京路那邊就是商業街,就這樣走來走去接近中午,決定去吃點東西

一個人旅行的弊端是不能點太多,因為吃不了,我打包帶走也不方便,也不喜歡浪費。點都德是老字型大小,可以刷卡,有下午茶。蝦餃是廣東省著名的漢族小吃,屬粵菜系。以一層澄面皮包著一至兩隻蝦為主餡,份量大小多以一口為限。所以裡面有4只蝦有些誇張了哦。味道真的很贊,蝦新鮮,一口吃下去,皮內有少部分汁流出來,難以忘懷。

找點都德之前正好碰到美食展,偶遇天津包子。比在天津賣的便宜。不必管他正不正宗,好吃就好了。

去沙面的路上

從聖心大教堂到沙面的路上碰到了這塊碑。隨著時間的流逝,可能大家對於常出現的某些建築不怎麼留意。後面我遇到過一個廣州的女孩,我說在沙面附近有一塊碑你知道嗎?她說沒有什麼印象。

沙面

資料顯示:1925年5月,英日鎮壓在上海遊行工人引發的五卅慘案。6月,廣州和香港工人為聲援上海工人發動的省港大罷工。23日,中共廣東區委主要領導人陳延年、周恩來均參加了遊行。學生隊伍行進到沙基時,沙面西橋旁的域多利酒店(今勝利賓館)上一名外國人首先用手槍向遊行隊伍打響第一槍,已經處於戒備狀態的沙面內西橋腳的英法軍隊立即贏機槍向沙基掃射,遊行隊伍走避不及,當場死亡52人、傷百餘人。

現在那一片區參觀是免費的,裡面有露德天主教聖母堂、廣東外事博物館、海關館舍、英國雪廠、滙豐銀行、蘇聯領事館等。建築方面,多為19世紀末建造,並帶有西方風格,基本上都是文物建築。沙面島上有150多座歐洲風格建築,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羅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風格建築,是廣州最具異國情調的歐洲建築群。

沙面南街18號的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沙面南街60號的英國聖公會是新古典主義作品。英國領事館以及沙面英國亞細火油有限公司、沙面偽招商局都屬折衷主義式。沙面大街48號為券廊式,這種形式是西方建築傳入東南亞後適應當地氣候而產生的。沙面大街14號的露德教堂是樑柱結構。外形仍仿哥特式,具有哥特式風格。

建築群可以留2個小時逛一下,要是在裡面休息,半天也不嫌多。可以想像,當年外國人在租界中的生活,現在一切歸於平靜,成為廣州市民還有遊客們光顧的地方。每一座歷史建築前都有牌子,介紹它的曾經。建築群中,除了欣賞這些建築作品,回味歷史外,最吸引我的是房子上面的中國國旗。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能理解小時候聽到的話。小時候常在課堂上聽到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紅領巾是用鮮血染成的。那時候,並不能完全理解。而在沙面,我想到的就是這些。

生活還在繼續,然後又慢慢的變成歷史。它可以成為過去,但我們應該記住它。勿忘人民在抵抗帝國主義侵略時所作出的犧牲。再見,沙面。從沙面步行至石室聖心大教堂越半個小時左右。

石室聖心大教堂

我一向喜歡有歷史的建築物,不分國內國外。到達廣州,知道在廣州市區中心一德路那邊有石室聖心大教堂,便決定去看一下。我不信教,但我尊重信仰。

第一張照片有些模糊,不是做了效果,是手機的螢幕摔碎了,自拍時拍出來的照片就是這樣。我倒很喜歡。聖心大教堂於1863年6月18日聖心瞻禮日正式舉行奠基典禮,故命名聖心大教堂。歷時25年始建成。它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中國工匠建造而成。是國內現存最宏偉的雙尖塔哥特式建築之一,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式教堂建築之一,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岩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

到達教堂門口,門口已經聚集了一些人,等待開門大約還需要1個多小時。所以我選擇先去距離教堂不遠處的租界,返回時在來教堂參觀。遺憾的是,待我返回時,教堂已經到了結束參觀的時間,我匆匆的看了一眼內部的裝飾,便被工作人員請出來了。

教堂是我國的5A景區,免費參觀。但是參觀前有些注意事項需要大家遵守,比如:不可以戴帽子進入、衣冠不整不可進入、不可以穿拖鞋等。今日的教堂雖然很漂亮,但是,也讓我想起了歷史。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攻陷廣州,並把兩廣總督行署夷為平地,當時羅馬教廷任命的兩廣教區“宗座監牧”傳教士明稽章看中了被夷為平地的兩廣總督部堂地基,並要求劃給他建教堂,但兩廣總督勞崇光拒絕了他的要求,於是明稽章請法軍司令出面,寫信威脅勞崇光如果1天以內不給土地給他,法軍將實行全城戒嚴,於是1861年,中法不平等條約規定,法國人至通商各口岸地方其租地自行建禮拜堂學房。

資料中介紹,石室一共經歷了兩次重大破壞:

第一次抗日戰爭期間,一架日機撞上了塔尖避雷針,撞在教堂前的滄海茶樓,並爆炸,部份拿破崙時期的彩色玻璃被震碎。

第二次才算是顛覆性的破壞,在文化大革命中,石室遭到了重大破壞,所有宗教油畫被撕掉,抗戰後剩下的部份拿破崙時期的彩色玻璃全被打碎,花窗被打碎,所有經書和講道用有跪板的長椅堆成小山在教堂裡焚燒掉,石壁石柱部份被燒得爆裂,歷經數次修復,但仍有燒痕。樓頂的獅頭排水口全用鐵錘打碎,文革期間,這裡一度成了垃圾處理場。

資料中介紹,教堂的真正指揮完成建造全是由廣東揭西坪上鎮尖田村的石匠——客家人蔡孝所完成的,看到的這幢奇特的哥特式建築裡,又溶入了不少中國元素,整座教堂的建造,全用了中國的土辦法糯米桐油代替水泥,這樣既防水又牢固,穹頂石塊也從中鑿雙孔中用鐵枝穿起來,這樣更牢固,教堂樓頂的出水口,也改成了中國獅子造型,地板也改掉了原先設計的石塊改成廣東大階磚,這樣防濕性更好,門上也刻上了廣式木雕。

雖然教堂由法國人設計,但教堂摻入了中國元素後也是教堂可以保留至今的原因之一。我相信,雖然它的存在是以傷害為背景,但它已經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我憎恨那些侵略者,但我尊重歷史,我尊重那些中國匠人,沒有你們,就沒有石室聖心大教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