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湖南省“十佳法治建設推進者”擬定名單及事蹟簡介

(排名不分先後)

曾超群, 男, 42歲, 博士, 長沙市經開區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

他堅持把依法治縣作為長沙縣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 為落實依法治縣, 長沙縣制定了縣委領導班子“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 重大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大專案安排、大額度資金使用等事項, 均遵循會議集體決策原則, 並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決策法定程式。 2017年, 長沙縣全面開展“清風星沙”三年行動計畫, 曾超群要求在現行的經濟指標、環境指標等基礎之上增加一個法治指標,

督促全縣各級各部門不唯經濟指標馬首是瞻, 將法治建設作為政績衡量的重要標準。

彭新軍, 男, 54歲, 本科, 茶陵縣委書記。

在茶陵“鐵牛精神”的激勵下, 他將法治信仰融入靈魂, 落實到了具體工作中。 他善於運用法律手段, 茶陵先後出臺了《縣委全會工作規則》《“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實施辦法》《投融資管理辦法》等70余項制度, 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 在法治宣傳教育上, 特別注重創新和實效, 積極探索“互聯網+法治宣傳、文藝匯演+法治宣傳”等方式, 真正做到受眾在哪裡, 普法的觸角就伸向哪裡。 近年來, 茶陵先後榮獲“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省平安縣”、“全省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縣”、“全省‘六五’普法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胡海軍, 男, 46歲, 博士, 湘潭市岳塘區委書記。

他帶頭尊法學法守法, 當好推進法治建設的組織者、落實者、踐行者。 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的治國理政思想。 堅持法治操守, 以言行影響身邊幹部群眾, 讓法治深入人心。 積極推動法治實踐, 落實會前學法, 重大決策依法, 用法治思維解決民生訴求, 依法妥善化解了涉及企業改制、征地拆遷等方面的難點問題, 用法治護航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積極推動社會治理法治化, 健全完善社會治理體系, 主政的兩個縣市區先後榮獲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和全國“六五”普法先進縣(市區)。

杜登峰, 男, 45歲, 大學文化, 祁東縣委書記。

他把嚴格依法行政作為自己的行動自覺,

“重視法治建設、嚴格依法辦事、維護司法權威”是這位縣委書記身上的顯著標籤。 他率先垂範, 引領全縣幹部群眾共同尊法守法奉法, 狠抓學法制度落實, 全面推進政府法律顧問制度, 堅持依法與便民相結合, 推動全縣各級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制度。 近三年來, 縣委、縣政府舉辦重大決策聽證會達27起, 確保全縣各類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事項都能依法依規運行。 他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各類複雜矛盾和問題, 他提出的“三心”化解信訪問題為依法治訪找到了新的途徑。 他主導依法解決了該縣黃花集團的破產問題, 為2000多戶黃花菜農戶挽回經濟損失2000多萬元,
開創了民營企業破產新模式, 被省相關部門列入經典案例。

羅建南, 55歲, 大學文化, 城步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

突出“法治創建”抓手, 成立縣法治創建指揮部, 擔任指揮長, 切實強化了全縣各級各部門法治建設職責, 推動建立了縣、鄉、村全覆蓋的法治建設組織網路。 在羅建南同志主持和推動下, 城步進一步健全了縣委常委會、委員會議事規則, 完善了“四重一大”集體決策機制;同時充分發揮民族區域自治許可權, 推動修改完善了《城步苗族自治縣自治條例》, 推動出臺了《林業管理條例》《奶業管理條例》《民族風格建築條例》等法規, 推動“法治城步”建設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效果進一步展現。 2014年城步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縣”,

2015年被評為“全國法治創建活動先進縣”。

陳閣輝, 男, 50歲, 大學文化, 岳陽市岳陽樓區區委書記。

他始終堅持把法治建設擺在突出位置, 納入了全區發展總體規劃和區委、區政府綜合績效考核範疇重點推進。 運用法治思維開展工作, 讓岳陽樓區創下多項“樓區經驗”“樓區樣本”。 2016年, 樓區共動遷群眾達1.5萬戶, 騰地36萬平方米, 實現了征遷工作零信訪、操作程式零違規、拆除安全零事故。 堅持行政負責人應訴制度, 近3年區政府先後出庭應訴36起, 一批矛盾糾紛依法有效化解。 岳陽樓區實施的“網格化+綜治視聯網+公安視頻監控網”警網一體化改革經驗被全國推介, 為岳陽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作出重要貢獻。

羅建華, 男,55歲,大學文化,永州市委常委、江華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

他在全縣提出“法治是社會秩序的根本保障”,將法治建設作為創新社會治理的有效舉措,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予以重點推進。在他的主導下,縣委先後出臺《關於支持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意見》、《關於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的意見》。今年來縣法院受理1200多件執行案中,成功執結900多件。通過建立法治創建責任制,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事務公開,大力加強法治公園和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優化了經濟發展環境。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促進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通過推動組建企業法律顧問團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為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提供了優質的法律服務;通過與周邊三省六縣建立邊界協作機制,實現了連續十年無邊界矛盾糾紛;通過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的6535戶27471人實現和諧移民,取得了“零上訪”的良好效果,得到水利部領導的高度評價。

黃崢嶸,女,45歲,研究生,資興市委書記。

她堅信“發展靠法治、穩定靠法治、民生靠法治”,堅持把抓法治建設作為重要履職內容,將法治資興建設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她積極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大力推行同級紀委監督同級黨委試點工作,主持出臺《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失誤糾錯和責任追究辦法》等規範性檔,有效規範了黨委政府權力運行。她高度重視基層依法治理,將法治建設工作納入了對鄉鎮(街道)、機關單位年度綜合績效考核體系,全面推行村(社區)“四議兩公開”等民主評議制度,推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有力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進程。資興市被中央綜治委授予“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長安杯”,2015年被評為 “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熊哲文,男,48歲,本科,安化縣委書記。

自2013年主政安化以來,一直緊緊圍繞“爭創法治益陽先導區、構築法治安化新高地”的目標,積極推進法治安化建設。擔任縣長、縣委書記這5年,他十分注重運用法治思維、法律手段推動工作,先後完成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行政許可裁量權基準、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治審核等一系列行政執法基礎性制度的建設,全縣行政執法水準顯著提升。從2014年開始,安化縣28家單位聯合開展的“法律大篷車”活動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精准普法”,得到司法部肯定。“水上法庭”的設立更是將法庭開到了百姓家門口,打通了法律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向恒林,男,45歲,研究生,瀘溪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基層司法所長出身的他除了心懷一本“脫貧經”,更有一本“法治經”,在全縣謀劃“十三五”脫貧攻堅藍圖中,在“四個瀘溪”建設進程中,法治建設佔據重要的地位。他主導完善政府科學決策機制,確保“做正確的事”;嚴格規範行政行為,確保“正確地做事”;強化執法責任制,確保把“正確的事辦好”。他在決策中堅持“三不制度”:重大行政決策未聽證的不決策、未經合法性審查的不決策、未進行風險評估的不決策。在他主導下制定了《瀘溪縣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等五個規範性檔,將“法治瀘溪”的建設任務分解到55個成員單位,並以規範性檔的形式公開發佈。在全國普法辦開展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徵文活動中,他撰寫的《當前縣級行政執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獲得了一等獎。

男,55歲,大學文化,永州市委常委、江華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

他在全縣提出“法治是社會秩序的根本保障”,將法治建設作為創新社會治理的有效舉措,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予以重點推進。在他的主導下,縣委先後出臺《關於支持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意見》、《關於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的意見》。今年來縣法院受理1200多件執行案中,成功執結900多件。通過建立法治創建責任制,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事務公開,大力加強法治公園和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優化了經濟發展環境。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促進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通過推動組建企業法律顧問團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為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提供了優質的法律服務;通過與周邊三省六縣建立邊界協作機制,實現了連續十年無邊界矛盾糾紛;通過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的6535戶27471人實現和諧移民,取得了“零上訪”的良好效果,得到水利部領導的高度評價。

黃崢嶸,女,45歲,研究生,資興市委書記。

她堅信“發展靠法治、穩定靠法治、民生靠法治”,堅持把抓法治建設作為重要履職內容,將法治資興建設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她積極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大力推行同級紀委監督同級黨委試點工作,主持出臺《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失誤糾錯和責任追究辦法》等規範性檔,有效規範了黨委政府權力運行。她高度重視基層依法治理,將法治建設工作納入了對鄉鎮(街道)、機關單位年度綜合績效考核體系,全面推行村(社區)“四議兩公開”等民主評議制度,推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有力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進程。資興市被中央綜治委授予“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長安杯”,2015年被評為 “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熊哲文,男,48歲,本科,安化縣委書記。

自2013年主政安化以來,一直緊緊圍繞“爭創法治益陽先導區、構築法治安化新高地”的目標,積極推進法治安化建設。擔任縣長、縣委書記這5年,他十分注重運用法治思維、法律手段推動工作,先後完成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行政許可裁量權基準、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治審核等一系列行政執法基礎性制度的建設,全縣行政執法水準顯著提升。從2014年開始,安化縣28家單位聯合開展的“法律大篷車”活動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精准普法”,得到司法部肯定。“水上法庭”的設立更是將法庭開到了百姓家門口,打通了法律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向恒林,男,45歲,研究生,瀘溪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基層司法所長出身的他除了心懷一本“脫貧經”,更有一本“法治經”,在全縣謀劃“十三五”脫貧攻堅藍圖中,在“四個瀘溪”建設進程中,法治建設佔據重要的地位。他主導完善政府科學決策機制,確保“做正確的事”;嚴格規範行政行為,確保“正確地做事”;強化執法責任制,確保把“正確的事辦好”。他在決策中堅持“三不制度”:重大行政決策未聽證的不決策、未經合法性審查的不決策、未進行風險評估的不決策。在他主導下制定了《瀘溪縣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等五個規範性檔,將“法治瀘溪”的建設任務分解到55個成員單位,並以規範性檔的形式公開發佈。在全國普法辦開展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徵文活動中,他撰寫的《當前縣級行政執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獲得了一等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