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校園欺淩(暴力):為什麼被欺負的總是“T”

中華家庭教育網

家庭教育專業化學習的搖籃

致力於服務中國家庭提升家庭教育水準

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各種問題

提供專業化的家庭教育課程

培養家庭教育指導師

歡迎專家、老師、家長投稿,

投稿信箱:zhjtjyw123@163.com,

優秀來稿將直接推薦到《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紙質媒體發表。

導讀

被欺負的原因或許不盡相同, 解決的方案也千差萬別, 但家庭教育中, 如果家長一開始就重視傾聽和體察, 讓孩子敢於表達、尊重孩子的不滿甚至憤怒的權利, 籍此形成良好的溝通互動模式, 就能敏銳地捕捉到蛛絲馬跡, 就一定能防被欺負于未然。

作者:田雲志

編輯:聶秀英

T被同學們帶回辦公室時, 渾身濕漉漉, 還帶著一大股廁所的臭味。 想是委屈到了極點或慣於隱忍, 他的樣子看起來像憋了一肚子淚卻顯得木然。 高一的小夥子了, 這模樣讓人痛心。

T經常被班上同學欺負。

有時會被莫名地蒙頭暴打, 打完後還不知是哪些人動的手;書包文具經常會散落在垃圾桶、教室、操場角落, 甚至乾脆再也找不到;零用錢也經常被硬生生地“借走”不還。 一次在衛生間, 一群人莫名其妙地湊過來, 推推嚷嚷把他擠進便槽。 T蒙了, 腦袋嗡嗡響。 更過分的是, 不知誰挑起一團糞便塗在他頭上……

老師怎麼也想不通平時沉默寡言順從聽話的T, 怎麼成了長期被欺淩的對象。

在對類似校園欺淩(暴力)的施暴者進行譴責和懲戒, 對受害者進行必須的關懷與關注, 採取行之有效措施堅決遏止類似行為再度發生時, 不禁要問, 為什麼被欺負的總是T?

校園欺淩(暴力)有一定的普遍性, 國內國外都有, 涉及各學段, 產生的原因很多, 表現的形式也不盡相同。 因其具有隱蔽性、長期性、複雜性、反復性等特點, 且因個性心理特徵與行為習慣等影響, 一旦形要想遏止和消除很不容易。

一位曾飽受校園欺淩之苦的“過來人”如此回憶:小時候自己對一些人或事表達憤怒與不滿, 哪怕這種憤怒與不滿正當合理,

父親也總是嚴厲批駁, 態度強硬武斷。 正是父親的這種態度, 逐漸使自己不敢訴苦, 不敢表達不滿, 無形中被剝奪了受侵犯後應有的憤怒、抗爭等正常反應的能力。 到後來, 自己遭受欺負時就逆來順受不敢反抗了。

另一位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每當我被人欺負羞辱時, 最讓我恐懼的往往不是被欺負本身, 而是一旦我向家長和老師報告或訴苦, 次數多了, 他們就會覺得是我的問題, 反而會誤解我, 指責我, 使我投告無門。 對方的欺負行為不是一下子就很厲害, 而是一點一點變本加厲。 我一方面擔心受到老師家長的誤解、指責, 另一方面更被那些人知道後, 又將面臨更嚴重的施暴。 說了也沒用, 最後只能選擇忍。

這兩種表述, 都有家庭教育的影子, 都與家長的不當教育方式和老師無意間的疏忽緊密相關。 從相近的表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至少是得到如下啟示:被欺負的原因或許不盡相同, 解決的方案也千差萬別, 但家庭教育中, 如果家長一開始就重視傾聽和體察, 讓孩子敢於表達、尊重孩子的不滿甚至憤怒的權利, 籍此形成良好的溝通互動模式, 就能敏銳地捕捉到蛛絲馬跡, 就一定能防被欺負于未然。

作者:田雲志

單位:成都市金牛區教師管理中心

聯繫電話:13882282119

電子郵箱:63535982@qq.com

end

廣告分割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