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海軍首批“雙學籍”殲擊機飛行員培養全過程

海軍首批“雙學籍”殲擊機飛行員培養全過程

11月12日下午

隨著最後一架戰鷹平穩著陸

海軍航空大學某團承訓的

海軍首批與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聯合培養的

“雙學籍”殲擊機飛行學員

高級教練機順利單飛

此舉標誌著該批“雙學籍”飛行學員

全部具備獨立駕駛該型殲擊機高級教練機飛行能力

高教機訓練是飛行學員培養的最後階段,

完成高教機訓練後“雛鷹”們將奔赴一線部隊

加入戰鬥序列,

完成從學員到戰鬥員的轉變。

高教機單飛被形象地稱為飛行學員的“成人禮”。

一起回顧海軍首批“雙學籍”飛行員的成長歷程

走進清華北大北航

2013年9月, 10名學員抵達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等三所負責培養海軍“雙學籍”飛行學員的地方高校完成報到,

並正式開始學習訓練。 學員同時註冊軍隊院校、普通高等學校學籍。 首批海軍“雙學籍”飛行學員, 有7名被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錄取, 另外3名分別被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錄取, 高考最高分超過本省一本線125分。

海軍招飛辦公室負責人介紹, 在為期5年的學習期間, 這些學員的教學、訓練和管理等工作由海軍院校和這三所地方高等院校共同負責, 地方高校主要負責文化基礎及相關專業的理論教育, 海軍院校負責飛行專業理論和實踐教育。 畢業考核合格的學員, 將獲得海軍院校和地方高校同時具印的畢業證書, 並分配海軍航空兵部隊從事飛行工作。

順利轉場

2016年7月, 海政機關聯合海軍航空工程學院, 分別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舉行海軍首批10名“雙學籍”飛行學員轉場儀式, 標誌著海軍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飛行人才邁出了新的步伐, 開拓了軍民深度融合培養海軍戰略人才的新途徑。

學員前3年由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負責管理,依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實施聯合培養,後2年轉場到海軍航空兵學院接受飛行訓練。

完成首次初教機單飛

2016年12月上旬,海軍首批雙學籍飛行學員圓滿完成首次初教機單飛任務,初步具備獨立駕機飛行的能力。今後,他們將按照大綱流程轉入特技、儀錶、編隊等訓練課目,2017年6月將從初教團畢業,轉入高教機訓練階段。

3年來,他們在軍地雙方共同培育下,先後完成文化學習、跳傘訓練、體驗飛行等培養環節,具備了良好的軍政素養。截至目前,這批飛行學員平均飛行時間為27小時。

來源 薛鵬飛 張一夫等 當代海軍

開拓了軍民深度融合培養海軍戰略人才的新途徑。

學員前3年由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負責管理,依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實施聯合培養,後2年轉場到海軍航空兵學院接受飛行訓練。

完成首次初教機單飛

2016年12月上旬,海軍首批雙學籍飛行學員圓滿完成首次初教機單飛任務,初步具備獨立駕機飛行的能力。今後,他們將按照大綱流程轉入特技、儀錶、編隊等訓練課目,2017年6月將從初教團畢業,轉入高教機訓練階段。

3年來,他們在軍地雙方共同培育下,先後完成文化學習、跳傘訓練、體驗飛行等培養環節,具備了良好的軍政素養。截至目前,這批飛行學員平均飛行時間為27小時。

來源 薛鵬飛 張一夫等 當代海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