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訪康得新CEO徐曙:傾力打造高分子材料世界級生態平臺

文章導讀: 日前,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政隆率團蒞臨張家港康得新光電材料有限公司,視察了康得新複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生態平臺,聽取了“康得新未來城”專案的戰略規劃。

康得新打造了張家港光電產業區,實現我國在顯示領域光電模組的國產化。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導

編輯:蔣莉莉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7年第45期)

一項總投資1800億元的“康得新未來城”項目正引發各界關注。

日前,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政隆率團蒞臨張家港康得新光電材料有限公司,視察了康得新複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得新”,002450,SZ)打造的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生態平臺,聽取了“康得新未來城”專案的戰略規劃。

同時,全球首款裸眼3D筆記型電腦——三星“瞳3D”筆記本正式在京東、蘇寧上市,這款創新產品應用了康得新3D技術,被業界認為“按下3D顯示時代的啟動按鈕”,引發市場熱烈反響。

康得新裸眼3D的標識格外顯眼,與Intel的標識在該款筆記本上並排出現,國內罕見。

事實上,無論是高分子材料產業平臺,還是這款裸眼3D筆記本,這僅僅是康得新諸多創新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康得新以先進高分子材料研發為核心,通過不斷地創新和超越,逐步探索出了材料應用總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業務模式。 無論是預塗材料、光電材料、碳材料三大核心材料平臺,還是新興智慧顯示、互聯網應用、新能源汽車三大產業生態平臺,康得新都在努力填補國內市場空白,為中國自主創新貢獻力量。

日前,記者走進位於北京朝陽區來廣營的康得新大樓,康得新CEO徐曙向記者全面闡釋了康得新的創新發展之路。

預塗膜產業的全球王者

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高分子材料是我國的重要工業基礎,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化工材料最大的製造國,其中一個重要分類是先進高分子材料,然而,在先進高分子材料領域我們的國產化率只有60%。 在“十三五”期間,國家的目標是再提升10%的國產化替代率,用市場規模來計算約有12萬億的巨大空間。

“康得新公司將持續聚焦高分子材料領域,推動高端材料國產替代的進程。 ”徐曙說。

而“康得新未來城”項目將是康得新打造全球先進高分子材料生態平臺很重要的一環。 據介紹,該專案總投資1800億元,計畫分期實施,通過8年時間到2025年全部完成,屆時年產值將達3000億元,將成為全球先進高分子材料的人才高地、技術高地、產業高地。

康得新何以有如此底氣?還得從公司的發展歷程說起。 康得新成立於2001年,首先進入的是預塗材料行業。 在當時的國內,這還屬於完全新興的行業,因此面臨著不少問題和困難。

“首先就是觀念上的。 ”徐曙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預塗膜作為一種環保、優質新材料,在當時是不被認同的,我們去推廣產品的時候,有的人就說環保跟我們沒什麼關係,當然現在觀念已經改變了。 ”

據徐曙介紹,過去中國在材料領域是比較落後的,而且配套能力非常薄弱,康得新為了培育預塗膜產業在國際上的核心競爭力,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產業配套的問題。

之後,康得新經過多次試驗和積累,做出了中國第一條預塗膜生產線,開啟了康得新高科技製造業的歷程。 “康得新的成立,其實是承載著董事長鐘玉實業報國的理想。 ”徐曙說。

據瞭解,目前康得新已經成為全球預塗膜行業的領軍企業,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產品、規模、市場,康得新都是全球絕對的龍頭企業,遠遠領先于競爭對手。 康得新的產品已經銷售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發展預塗膜產業的成功經驗,為康得新打造高分子材料產業平臺提供了重要基礎。

光學膜領域打破國際壟斷

當液晶面板作為消費類電子的核心器件在中國大規模生產時,康得新敏銳地嗅到了其中的產業機會。 於是,“光學膜”成為康得新的第二個產業。

由於光學膜產業的技術門檻遠遠高於預塗膜,當時國內幾乎是完全空白,康得新在發展光學膜的整個過程中備受質疑。據徐曙的描述,當時國內相關專家很不看好,認為中國連光學PET基膜都做不好,怎麼可能做出光學材料?當時國內已有生產廠家做了6年還沒做出成品。

為此,康得新成立了六大事業部,分別形成自己獨立的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康得新就打造了張家港光電產業區,一舉打破了國外壟斷,實現我國在顯示領域光電模組的國產化,由此,中國誕生了光學膜這個行業。

正是由於康得新在光學膜產品研發上積累的經驗,察覺到在顯示領域出現了立體化、柔性化的發展趨勢,康得新才能在3D顯示技術上取得一系列歷史性突破。目前,其裸眼3D產品已經開始應用於醫療級微創手術。繼與國內中興、長虹、午諾等國內品牌合作推出2.5代技術裸眼3D手機後,康得新與三星聯合推出了基於3代技術的裸眼3D筆記本。

目前,康得新已形成完善的裸眼3D產品生態鏈。

實現中國碳纖維產業幾十年跨越

康得新進入的第三個重要材料領域是碳纖維。

碳纖維性能極為優越,強度是鋼的10倍,重量不到鋼的1/4,被譽為先進高分子材料的明珠,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太、汽車、風電、混配模成型、體育休閒等各個領域。在擁有卓越性能的同時,碳纖維的技術門檻也非常高。

據徐曙介紹,碳纖維作為性能最優越的先進高分子材料,具有極強的國家戰略意義。在康得新之前,高性能碳纖維在中國市場上幾乎空白,日美等國家對中國進行了非常嚴厲的技術和產品封鎖。

康得新攜手控股股東康得集團,經過多年自主研發,實現穩定量產T700、T800、T1000等高性能碳纖維產品,成功打破國際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高端碳纖維產能位居中國第一,全球第五。一位元中國工程院院士稱,康得集團實現了中國碳纖維產業幾十年的跨越。

在此基礎上,康得新與康得集團還打造出全球唯一、世界領先的碳纖維輕量化生態平臺,實現從原絲到碳絲、再到碳纖維複合材料的研發、設計、生產的全產業鏈整合。未來,康得新的碳纖維及複合材料將廣泛用於新能源汽車和中國的“大飛機”。

康得新的碳纖維產業平臺受到中德兩國總理的高度重視,董事長鐘玉曾多次陪同李克強總理訪德。2015年10月,在中德兩國總理的共同見證下,旗下康得複材與全球最大的碳纖維汽車部件生產廠商GFG公司合作投資4.5億歐元,建設全球最大的碳纖維複合材料部件智慧製造工廠,建設全球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生產線,目前一期已成功投產。

對於未來,徐曙表示,康得新將從追趕型創新全面走向引領型創新,打造基於先進高分子材料的世界級生態平臺,使康得新成為站在時代風口的雄鷹,展翅飛翔,引領未來。

於是,“光學膜”成為康得新的第二個產業。

由於光學膜產業的技術門檻遠遠高於預塗膜,當時國內幾乎是完全空白,康得新在發展光學膜的整個過程中備受質疑。據徐曙的描述,當時國內相關專家很不看好,認為中國連光學PET基膜都做不好,怎麼可能做出光學材料?當時國內已有生產廠家做了6年還沒做出成品。

為此,康得新成立了六大事業部,分別形成自己獨立的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康得新就打造了張家港光電產業區,一舉打破了國外壟斷,實現我國在顯示領域光電模組的國產化,由此,中國誕生了光學膜這個行業。

正是由於康得新在光學膜產品研發上積累的經驗,察覺到在顯示領域出現了立體化、柔性化的發展趨勢,康得新才能在3D顯示技術上取得一系列歷史性突破。目前,其裸眼3D產品已經開始應用於醫療級微創手術。繼與國內中興、長虹、午諾等國內品牌合作推出2.5代技術裸眼3D手機後,康得新與三星聯合推出了基於3代技術的裸眼3D筆記本。

目前,康得新已形成完善的裸眼3D產品生態鏈。

實現中國碳纖維產業幾十年跨越

康得新進入的第三個重要材料領域是碳纖維。

碳纖維性能極為優越,強度是鋼的10倍,重量不到鋼的1/4,被譽為先進高分子材料的明珠,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太、汽車、風電、混配模成型、體育休閒等各個領域。在擁有卓越性能的同時,碳纖維的技術門檻也非常高。

據徐曙介紹,碳纖維作為性能最優越的先進高分子材料,具有極強的國家戰略意義。在康得新之前,高性能碳纖維在中國市場上幾乎空白,日美等國家對中國進行了非常嚴厲的技術和產品封鎖。

康得新攜手控股股東康得集團,經過多年自主研發,實現穩定量產T700、T800、T1000等高性能碳纖維產品,成功打破國際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高端碳纖維產能位居中國第一,全球第五。一位元中國工程院院士稱,康得集團實現了中國碳纖維產業幾十年的跨越。

在此基礎上,康得新與康得集團還打造出全球唯一、世界領先的碳纖維輕量化生態平臺,實現從原絲到碳絲、再到碳纖維複合材料的研發、設計、生產的全產業鏈整合。未來,康得新的碳纖維及複合材料將廣泛用於新能源汽車和中國的“大飛機”。

康得新的碳纖維產業平臺受到中德兩國總理的高度重視,董事長鐘玉曾多次陪同李克強總理訪德。2015年10月,在中德兩國總理的共同見證下,旗下康得複材與全球最大的碳纖維汽車部件生產廠商GFG公司合作投資4.5億歐元,建設全球最大的碳纖維複合材料部件智慧製造工廠,建設全球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生產線,目前一期已成功投產。

對於未來,徐曙表示,康得新將從追趕型創新全面走向引領型創新,打造基於先進高分子材料的世界級生態平臺,使康得新成為站在時代風口的雄鷹,展翅飛翔,引領未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