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軍中“犬王”賈樹志心願:自己老了去世了,把身體捐給搜救犬事業

陶磊 攝

採訪賈樹志之前, 我加了他的微信, 他的微信頭像是一隻在青灰色樹幹上慢慢往上爬的蝸牛。

這種淡泊文藝的氣質和我想像中的“犬王”似乎不太一樣,

果不其然, 賈樹志說20年前剛進軍營時, 他其實想當一名文藝兵。

那怎麼最後訓了16年犬呢?讓我們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01

聽到兒子要去養狗,

母親說:這還不如在部隊養豬呢

“去啥去!訓狗有什麼前途, 好好當你的班長!”

“領導, 我考慮好了。 你就讓我去吧, 我絕對不後悔。 ”

時間倒回到2001年, 房間裡, 一個年輕的班長正跟領導軟磨硬泡。 不為別的, 中國國際救援隊剛剛成立, 正在選拔搜救犬訓導員, 當時, 國內沒有一點訓練搜救犬的經驗。

這個年輕的班長叫賈樹志, 是個內蒙漢子, 1997年入伍, 剛當兩年兵就被提拔為了班長, 這在當年還是破了先例的, 在領導心中, 他可是個好兵苗子!

如今, 這個領導心尖兒的好兵非要去養狗,

怎麼勸都不聽……

賈樹志年輕熱血的臉上寫滿了堅持:“領導, 我打小喜歡狗, 它們通過訓練還能救人, 這是多好的事兒, 你就讓我去吧!”

領導最終拗不過簽了字, 臨了補了句:“你小子, 可別後悔!”

犬籠裡的搜救犬。 馮開華 攝

過了領導這關, 還有家人這關呐!

賈樹志的母親聽到兒子主動要求去養狗, 忐忑不安地問:“這還不如在部隊養豬呢?能有出息嗎?”

這個圓臉大眼、笑起來滿面春風的兵脾氣強著呢, 認准了的事兒十頭牛也拉不回來。

16年後回想起來, 已經是國內公認“犬王”的賈隊長說:“當年, 就是一腔熱血一股勁兒, 越是沒人做的領域我就越想嘗試一下。 ”

02

16年,

他帶出一支揚威國際的搜救犬隊

這16年走得不容易, 但賈樹志一點也不後悔。 相反, 他把這項事業幹得風風火火, 硬是帶出了一支揚威國際的搜救犬隊。

搜救犬隊隊員和犬演練前待命。 馮開華 攝

“犬隊”成立之初真的一窮二白。 整個國內, 對搜救犬訓練無資料、無經驗、無基礎……怎麼辦?再硬的骨頭也得啃啊!當時的互聯網還不發達, 這個平日舞刀弄槍的漢子一個猛子紮進了書店裡, 關於訓犬的書籍被他翻了個遍。

前腳剛邁出書店, 後腳就踏入了軍犬、警犬基地。 賈樹志和隊員一起根據軍犬、警犬的訓練經驗自己摸索總結, 除了睡覺, 他所有的時間幾乎都陪著狗,

餵食刷盆梳毛, 吃喝拉撒睡悉心照料, 彎路沒少走, 但實打實地掌握了訓練搜救犬的第一手經驗。

2004年, 他被派到歐洲進修, 英國、德國、瑞士、荷蘭、比利時都去了。 繞著歐洲快轉了一圈, 聽起來很酷, 實際碰了不少釘子。

訓導員對搜救犬下達口令。 馮開華 攝

賈樹志發現, 有個老師總是趁很早或很晚的時候,一個人到安靜的小樹林裡訓犬。他默默觀察了幾天,摸准了老師的訓練時間,主動拜師學藝。老師見他披星戴月十分誠懇,傳授了很多經驗,原來整不明白的科目他一下都恍然大悟了。

國外學藝,還有一個撓頭的問題就是語言不通。但滴水穿石,賈樹志的固執勁兒一上來,什麼問題能經得住“鑽”!在德國的時候,賈樹志晚上就去老師的房間開小灶。這個老師有條訓練得特別好的史賓格犬,他用德語說:“去!休息!”小狗就乖乖地到牆角睡覺去了。

一條史賓格犬迅速穿過管道,尋找“倖存者”。馮開華 攝

不需要大聲喊口令,一個簡單動作就讓犬只聽從指揮,激起了賈樹志的強烈好奇。他就拉住老師不停問,倆人誰都聽不懂對方在說啥,全靠手舞足蹈地比劃。也是這個老師,告訴了賈樹志一個受用終身的“指南”:訓犬有訣竅,耐心最重要。

03

為了磨掉犬的急性子,

他把自己磨成了慢性子

搜救犬隊的訓練基地位於北京西南山區,這裡有1:1的模擬廢墟現場和各種訓練設施。24條搜救犬和它們的訓導員在這裡朝夕相處。

搜救犬訓練基地的模擬廢墟現場。馮開華 攝

訓犬並不容易,每條狗都有它自己的脾氣。記者走進基地那天,籠子裡犬的歡迎方式也是大不相同。德國牧羊犬上躥下跳,金毛在狂吠,一條黑色的拉布拉多抬起眼皮白了我們一眼後繼續打盹兒……

訓導員在訓犬。馮開華 攝

許多犬剛來基地時,脾氣急,又調皮得很,當時的賈樹志還是毛躁小夥兒,你急我也急!於是訓練的過程充滿“戲劇性”,讓蹲下犬卻站著,讓爬梯犬溜到一邊兒,讓解救“倖存者”犬卻被旁邊的肉包子吸引了去……

為磨犬的性子,賈樹志想了不少辦法,用晃板、蹺蹺板等設施一點點引導。說到這些,他語氣裡充滿了關愛:“犬性子急的話,在廢墟上行走就會摔倒,這些訓練其實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們。”

有個犬從小就有腸胃病,這個病對犬來說很嚴重,為了幫犬養胃,賈樹志每天都把犬糧弄得軟軟的,親自一點點喂它,還去藥店搜羅治胃病的藥,花了1年多才把犬的腸胃調整好,他自己反而瘦了十幾斤,還愁出不少白頭發,原來的急性子也生生磨成了慢性子。

秋日陽光下的賈樹志脾氣溫和,爽朗健談。他說,好脾氣都得感謝這些犬,是啊!

訓導員在訓犬。馮開華 攝

訓導員在訓犬。陶磊 攝

每個訓導員一般只帶一隻犬,問及原因,原來兩隻犬會爭風吃醋!這話一點也不誇張,賈隊長講了個活生生的例子。多年前,犬隊有一隻性子剛烈的犬,無緣無故開始發燒,吃藥打針都沒用。訓導員急壞了,急匆匆地帶它去了醫院。獸醫瞭解情況後問:“你們是不是一個人帶了兩條犬?你對那條犬太好了,它嫉妒,回去對它好點就行了。”這些互相爭寵的犬可都是公犬。

訓導員在訓犬。陶磊 攝

訓導員和犬之間十分親昵。陶磊 攝

犬和訓導員之間的親昵讓人羡慕。在進行模擬演練時,犬和訓導員之間配合得天衣無縫。“立正!”“蹲下!”“跳!”“臥!”“向右看齊!”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乾淨俐落。如果訓導員暫時離開一會兒,犬就直勾勾地盯著他,爪子撲騰著想要跑過去,韁繩一放開就直撲到身上。賈樹志說,如果訓導員休假了,他的犬就會茶飯不思,也不願意出來溜達。

講起犬的故事來,賈隊長就眉飛色舞,滔滔不絕……

04

帶的第一條犬走了,

他給它辦了個體面的葬禮

賈樹志自己帶過兩條犬,一條叫“甜甜”,一條叫“戰神”。

賈樹志帶的第一條犬“甜甜”。賈樹志提供

賈樹志和“甜甜”在一起。賈樹志提供

“甜甜”是他帶的第一條犬,這是一條漂亮的德國牧羊犬。初帶“甜甜”,賈樹志自己也還是個新手。為了親近它,他買了100根火腿腸來收買,一有空就喂,還常常跟它捉迷藏,就像哄自己的孩子。

2003年阿爾及利亞地震,年輕的中國國際救援隊第一次走出國門,賈樹志帶的就是“甜甜”。這次救援,搜救犬隊首戰告捷,到了不久就在廢墟中找到了一個12歲的小孩。遺憾的是,“甜甜”救援回來就得了急性肺水腫離開了……

賈樹志和甜甜在新疆喀什救援現場,這是中國搜救犬隊組建後第一次參與災難救援行動。賈樹志提供

回想起“甜甜”去世的情景,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多年,這個快40歲的內蒙漢子眼眶還是直泛紅。他聲音壓得低低的:“當時我正在休假,忽然接到電話,說你的犬不行了。當時我覺得是在開玩笑,因為我不在,它怎麼能扔下我就走了……離開我呢……”回來後,賈樹志給“甜甜”找了個墓地,辦了個體面的葬禮。採訪時他側低著頭,帶點苦笑地呢喃:“就這樣吧,不想回憶了……”

黑臉包公一樣的“戰神”。賈樹志提供

“甜甜”去世後,他遇見了“戰神”。“比利時牧羊犬,非常精神,像黑臉包公一樣,我一看就喜歡上了!”起名“戰神”,因為他希望這個名字能賦予它力量,讓它“戰無不勝”,接續“甜甜”的遺志,完成很多犬未盡的使命,不負很多人對搜救犬的期待。

“戰神”跟了賈樹志12年,是陪伴他時間最長的犬,也是一隻功勳赫赫的犬,無愧它的名字。汶川地震,它在;玉樹地震,它在;尼泊爾地震,它在;薊縣山體滑坡,它在;舟曲泥石流,它在……賈樹志帶著它,一身橙衣與一襲黑甲,穿梭在斷壁殘垣、磚石瓦塊中,像是上帝派到人間的天使,為拯救生命而來,身上籠著奇跡的光環。

“戰神”在汶川廢墟上尋找倖存者。賈樹志提供

“戰神”在汶川廢墟上尋找倖存者。賈樹志提供

去年9月,已經13歲的“戰神”到了“耄耋之年”。常年執行任務使得它傷病累累:渾身脊柱都是骨刺,還有好多個腫瘤……看著它被病痛折磨的眼神,賈樹志太難受了……

“戰神”最後的時刻,他帶著它登上了定都峰,在這裡可以眺望整個長安街。他想讓“戰神”離開前,看一眼它用盡一生守護的地方。“行吧……挺好……”一年過去,說者仍然揪心。

05

常年出入廢墟現場,

他和犬把最好的時間都給了彼此

賈樹志當了20年兵,喜歡唱歌的他初入軍營時,懷著的是一顆文藝兵的夢,最後卻訓了16年的犬,可他享受命運這樣的安排。採訪中,他一直強調:“訓犬不是我們的工作,而是我們的事業。”

為此事業拼搏半生,賈樹志的頭上頂了很多光環:“犬王”、搜救犬之父、搜救犬亞洲考官、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犬隊隊長……他帶領的搜救犬隊10年前就已獲得聯合國認證頒發的國際高級搜救犬證書……

從倔強的毛頭小夥到穩重的一隊之長,他和這些犬一起磨礪成長,他的簡歷是中國搜救犬隊簡歷的縮影,他的足跡勾畫出了中國國際救援隊生命馳援的座標藍圖。

訓導員帶犬進行模擬演練。陶磊 攝

他常跟隊員說:“你和犬就是廢墟上的‘生命判官’,你的犬訓不好,沒發現倖存者,就意味著你給這個人判了死刑!”

“生命判官”——四個字掉地上能砸出坑,這千鈞重的四個字就是他肩上的責任,是他16年如一日守護的使命。

賈樹志在訓犬。馮開華 攝

搜救犬正在尋找“倖存者”。馮開華 攝

搜救犬發現了“倖存者”,吠叫不止。馮開華 攝

搜救犬也一樣,它們把一生最好的時間傾注於“拯救生命”,常年出入廢墟現場,劃破爪子、摔折腿、滾了一身泥都是常事。它們的足跡遍佈阿爾及利亞、伊朗、巴基斯坦、海地、尼泊爾、青海、汶川、玉樹、甘肅……災難發生的地方,就有它們的身影,有它們的地方,就有生命的希望。

2010年1月,8名中國維和員警在海地大地震中犧牲。找到他們的遺體,這些搜救犬功不可沒。賈樹志記得很清楚,當時,北京還是數九寒冬,中國國際救援隊出發時機場的雪已經積了很深。此時的海地卻是40度高溫,太熱了,搜救犬到了海地後身上的毛嘩嘩地掉,回到北京自己再重新長出來。

幸運的是,沒有犬因救援而犧牲,服役期滿後,搜救犬隊依然會好好照料它們的晚年。

搜救犬的“宿舍”。馮開華 攝

搜救犬隊基地一邊,有一片小樹林,沿著蜿蜒崎嶇的小路走進去有一小片開闊空地。這兒就是“忠犬嶺”,埋著“甜甜”、“戰神”和其他去世的搜救犬。想它們的時候,賈樹志就會一個人溜達到小樹林來,給它們掃掃墓,坐一會兒。每一隻狗的樣子他都記得,它們執行任務的情景依舊活躍在眼前。

中間一個墓碑上刻著“美麗”兩個字。“為什麼公犬要起這麼一個名字?”

賈樹志抬眼望著遠方,緩緩地講道:“‘美麗’是一隻個頭很大的德牧,它的訓導員是個山東人,已經退役了。在訓導員心中,自己的犬是最美麗的……”

小樹林深處的忠犬嶺。馮開華 攝

“以後什麼打算呢?”

“我的時間都給了犬,給了這些不會說話的犬。”賈樹志呵呵一笑,“搜救犬訓練有個難點——搜屍訓練,因為嗅源不好找。我有個心願,自己老了去世了,把身體捐給搜救犬事業。埋在土包裡不也一個意思嗎?”

賈樹志和搜救犬在一起。馮開華 攝

說完,他起身拍拍身上的草,沖身邊的金毛喊了聲:“右跨一步走!”

夕陽下,一人一犬,拉下長長的剪影……

有個老師總是趁很早或很晚的時候,一個人到安靜的小樹林裡訓犬。他默默觀察了幾天,摸准了老師的訓練時間,主動拜師學藝。老師見他披星戴月十分誠懇,傳授了很多經驗,原來整不明白的科目他一下都恍然大悟了。

國外學藝,還有一個撓頭的問題就是語言不通。但滴水穿石,賈樹志的固執勁兒一上來,什麼問題能經得住“鑽”!在德國的時候,賈樹志晚上就去老師的房間開小灶。這個老師有條訓練得特別好的史賓格犬,他用德語說:“去!休息!”小狗就乖乖地到牆角睡覺去了。

一條史賓格犬迅速穿過管道,尋找“倖存者”。馮開華 攝

不需要大聲喊口令,一個簡單動作就讓犬只聽從指揮,激起了賈樹志的強烈好奇。他就拉住老師不停問,倆人誰都聽不懂對方在說啥,全靠手舞足蹈地比劃。也是這個老師,告訴了賈樹志一個受用終身的“指南”:訓犬有訣竅,耐心最重要。

03

為了磨掉犬的急性子,

他把自己磨成了慢性子

搜救犬隊的訓練基地位於北京西南山區,這裡有1:1的模擬廢墟現場和各種訓練設施。24條搜救犬和它們的訓導員在這裡朝夕相處。

搜救犬訓練基地的模擬廢墟現場。馮開華 攝

訓犬並不容易,每條狗都有它自己的脾氣。記者走進基地那天,籠子裡犬的歡迎方式也是大不相同。德國牧羊犬上躥下跳,金毛在狂吠,一條黑色的拉布拉多抬起眼皮白了我們一眼後繼續打盹兒……

訓導員在訓犬。馮開華 攝

許多犬剛來基地時,脾氣急,又調皮得很,當時的賈樹志還是毛躁小夥兒,你急我也急!於是訓練的過程充滿“戲劇性”,讓蹲下犬卻站著,讓爬梯犬溜到一邊兒,讓解救“倖存者”犬卻被旁邊的肉包子吸引了去……

為磨犬的性子,賈樹志想了不少辦法,用晃板、蹺蹺板等設施一點點引導。說到這些,他語氣裡充滿了關愛:“犬性子急的話,在廢墟上行走就會摔倒,這些訓練其實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們。”

有個犬從小就有腸胃病,這個病對犬來說很嚴重,為了幫犬養胃,賈樹志每天都把犬糧弄得軟軟的,親自一點點喂它,還去藥店搜羅治胃病的藥,花了1年多才把犬的腸胃調整好,他自己反而瘦了十幾斤,還愁出不少白頭發,原來的急性子也生生磨成了慢性子。

秋日陽光下的賈樹志脾氣溫和,爽朗健談。他說,好脾氣都得感謝這些犬,是啊!

訓導員在訓犬。馮開華 攝

訓導員在訓犬。陶磊 攝

每個訓導員一般只帶一隻犬,問及原因,原來兩隻犬會爭風吃醋!這話一點也不誇張,賈隊長講了個活生生的例子。多年前,犬隊有一隻性子剛烈的犬,無緣無故開始發燒,吃藥打針都沒用。訓導員急壞了,急匆匆地帶它去了醫院。獸醫瞭解情況後問:“你們是不是一個人帶了兩條犬?你對那條犬太好了,它嫉妒,回去對它好點就行了。”這些互相爭寵的犬可都是公犬。

訓導員在訓犬。陶磊 攝

訓導員和犬之間十分親昵。陶磊 攝

犬和訓導員之間的親昵讓人羡慕。在進行模擬演練時,犬和訓導員之間配合得天衣無縫。“立正!”“蹲下!”“跳!”“臥!”“向右看齊!”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乾淨俐落。如果訓導員暫時離開一會兒,犬就直勾勾地盯著他,爪子撲騰著想要跑過去,韁繩一放開就直撲到身上。賈樹志說,如果訓導員休假了,他的犬就會茶飯不思,也不願意出來溜達。

講起犬的故事來,賈隊長就眉飛色舞,滔滔不絕……

04

帶的第一條犬走了,

他給它辦了個體面的葬禮

賈樹志自己帶過兩條犬,一條叫“甜甜”,一條叫“戰神”。

賈樹志帶的第一條犬“甜甜”。賈樹志提供

賈樹志和“甜甜”在一起。賈樹志提供

“甜甜”是他帶的第一條犬,這是一條漂亮的德國牧羊犬。初帶“甜甜”,賈樹志自己也還是個新手。為了親近它,他買了100根火腿腸來收買,一有空就喂,還常常跟它捉迷藏,就像哄自己的孩子。

2003年阿爾及利亞地震,年輕的中國國際救援隊第一次走出國門,賈樹志帶的就是“甜甜”。這次救援,搜救犬隊首戰告捷,到了不久就在廢墟中找到了一個12歲的小孩。遺憾的是,“甜甜”救援回來就得了急性肺水腫離開了……

賈樹志和甜甜在新疆喀什救援現場,這是中國搜救犬隊組建後第一次參與災難救援行動。賈樹志提供

回想起“甜甜”去世的情景,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多年,這個快40歲的內蒙漢子眼眶還是直泛紅。他聲音壓得低低的:“當時我正在休假,忽然接到電話,說你的犬不行了。當時我覺得是在開玩笑,因為我不在,它怎麼能扔下我就走了……離開我呢……”回來後,賈樹志給“甜甜”找了個墓地,辦了個體面的葬禮。採訪時他側低著頭,帶點苦笑地呢喃:“就這樣吧,不想回憶了……”

黑臉包公一樣的“戰神”。賈樹志提供

“甜甜”去世後,他遇見了“戰神”。“比利時牧羊犬,非常精神,像黑臉包公一樣,我一看就喜歡上了!”起名“戰神”,因為他希望這個名字能賦予它力量,讓它“戰無不勝”,接續“甜甜”的遺志,完成很多犬未盡的使命,不負很多人對搜救犬的期待。

“戰神”跟了賈樹志12年,是陪伴他時間最長的犬,也是一隻功勳赫赫的犬,無愧它的名字。汶川地震,它在;玉樹地震,它在;尼泊爾地震,它在;薊縣山體滑坡,它在;舟曲泥石流,它在……賈樹志帶著它,一身橙衣與一襲黑甲,穿梭在斷壁殘垣、磚石瓦塊中,像是上帝派到人間的天使,為拯救生命而來,身上籠著奇跡的光環。

“戰神”在汶川廢墟上尋找倖存者。賈樹志提供

“戰神”在汶川廢墟上尋找倖存者。賈樹志提供

去年9月,已經13歲的“戰神”到了“耄耋之年”。常年執行任務使得它傷病累累:渾身脊柱都是骨刺,還有好多個腫瘤……看著它被病痛折磨的眼神,賈樹志太難受了……

“戰神”最後的時刻,他帶著它登上了定都峰,在這裡可以眺望整個長安街。他想讓“戰神”離開前,看一眼它用盡一生守護的地方。“行吧……挺好……”一年過去,說者仍然揪心。

05

常年出入廢墟現場,

他和犬把最好的時間都給了彼此

賈樹志當了20年兵,喜歡唱歌的他初入軍營時,懷著的是一顆文藝兵的夢,最後卻訓了16年的犬,可他享受命運這樣的安排。採訪中,他一直強調:“訓犬不是我們的工作,而是我們的事業。”

為此事業拼搏半生,賈樹志的頭上頂了很多光環:“犬王”、搜救犬之父、搜救犬亞洲考官、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犬隊隊長……他帶領的搜救犬隊10年前就已獲得聯合國認證頒發的國際高級搜救犬證書……

從倔強的毛頭小夥到穩重的一隊之長,他和這些犬一起磨礪成長,他的簡歷是中國搜救犬隊簡歷的縮影,他的足跡勾畫出了中國國際救援隊生命馳援的座標藍圖。

訓導員帶犬進行模擬演練。陶磊 攝

他常跟隊員說:“你和犬就是廢墟上的‘生命判官’,你的犬訓不好,沒發現倖存者,就意味著你給這個人判了死刑!”

“生命判官”——四個字掉地上能砸出坑,這千鈞重的四個字就是他肩上的責任,是他16年如一日守護的使命。

賈樹志在訓犬。馮開華 攝

搜救犬正在尋找“倖存者”。馮開華 攝

搜救犬發現了“倖存者”,吠叫不止。馮開華 攝

搜救犬也一樣,它們把一生最好的時間傾注於“拯救生命”,常年出入廢墟現場,劃破爪子、摔折腿、滾了一身泥都是常事。它們的足跡遍佈阿爾及利亞、伊朗、巴基斯坦、海地、尼泊爾、青海、汶川、玉樹、甘肅……災難發生的地方,就有它們的身影,有它們的地方,就有生命的希望。

2010年1月,8名中國維和員警在海地大地震中犧牲。找到他們的遺體,這些搜救犬功不可沒。賈樹志記得很清楚,當時,北京還是數九寒冬,中國國際救援隊出發時機場的雪已經積了很深。此時的海地卻是40度高溫,太熱了,搜救犬到了海地後身上的毛嘩嘩地掉,回到北京自己再重新長出來。

幸運的是,沒有犬因救援而犧牲,服役期滿後,搜救犬隊依然會好好照料它們的晚年。

搜救犬的“宿舍”。馮開華 攝

搜救犬隊基地一邊,有一片小樹林,沿著蜿蜒崎嶇的小路走進去有一小片開闊空地。這兒就是“忠犬嶺”,埋著“甜甜”、“戰神”和其他去世的搜救犬。想它們的時候,賈樹志就會一個人溜達到小樹林來,給它們掃掃墓,坐一會兒。每一隻狗的樣子他都記得,它們執行任務的情景依舊活躍在眼前。

中間一個墓碑上刻著“美麗”兩個字。“為什麼公犬要起這麼一個名字?”

賈樹志抬眼望著遠方,緩緩地講道:“‘美麗’是一隻個頭很大的德牧,它的訓導員是個山東人,已經退役了。在訓導員心中,自己的犬是最美麗的……”

小樹林深處的忠犬嶺。馮開華 攝

“以後什麼打算呢?”

“我的時間都給了犬,給了這些不會說話的犬。”賈樹志呵呵一笑,“搜救犬訓練有個難點——搜屍訓練,因為嗅源不好找。我有個心願,自己老了去世了,把身體捐給搜救犬事業。埋在土包裡不也一個意思嗎?”

賈樹志和搜救犬在一起。馮開華 攝

說完,他起身拍拍身上的草,沖身邊的金毛喊了聲:“右跨一步走!”

夕陽下,一人一犬,拉下長長的剪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