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石林,開在大山深處的壯美奇葩

在昆明, 朋友們都說:“不到石林, 不算到了雲南。 它是美麗的阿詩瑪故鄉, 作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石林景奇物豐, 風情濃郁。 至於為什麼這麼說, 就請大家隨我來感受一番石林的壯美奇葩吧。

11月15日, 陽光燦爛, 天宇澄澈, 我們乘著火車來到了石林, 開啟養老之旅。

石林的面積達三百平方公里, 之前從照片上見到的, 只是風景區的一小部分, 也是開發最早, 遊人最集中的大、小石林。 那裡群峰壁立, 千嶂疊翠, 巍峨怪石平地拔起, 層層疊疊, 宛如林海。

在大、小石林東南方向的尾則鄉, 有一片風景絕佳的長湖, 面積為一平方公里。

傳說尾則鄉是電影《阿詩瑪》撒尼族女主人公的故鄉, 這裡尚有六七處各具特色的風景名勝, 如洞口石形宛如靈芝彩雲的地下溶洞——芝雲洞。 洞內石筍林立, 鐘乳石千姿百態, 且有地下暗河蜿蜒其間。 地下暗河的虹吸現象又形成了“奇風洞”, 該洞每隔一定時間就會沖出氣流, 猶如大地的呼吸現象, 蔚為奇觀。

奇風洞以東, 有一個水面更大的湖泊——長湖, 面積為三平方公里。 此外, 還有一處乃古石林, 面積達7.38平方公里, 石峰壁立, 千姿百態, 遠觀似石堡成群, 近觀如松林森森, 故又名黑松岩。

最令人叫絕的是, 石林風景區還有一處國內首屈一指的大瀑布, 地處路南、宜良兩縣接壤之處。 瀑布落差共有98米, 分為三迭, 最高一迭為七十六米,

堪與貴州的黃果樹大瀑布媲美, 但是水量稍小, 所以當地老百姓把它稱為“大滴水”。 這些風景點, 由於交通來往不便, 仍不大為遊人所知。

綠皮鬼斧神工的傑作

我們住在基地三樓, 從開敞的平臺南眺, 大、小石林歷歷在目, 猶如一片黝黑的森林,

散佈在山間盆地之中, 沐浴著亞熱帶灼熱的驕陽, 籠罩著淡紫色的煙靄。 那肅穆而莊嚴的外貌, 令人遐思……

約在二億七千萬年前, 這裡一片汪洋, 海底沉積了厚度可觀的石灰岩層, 後來由於地殼運動, 高山為穀, 深谷為陵, 海底遂上升為陸地, 石灰岩層便裸露在地表之上, 任憑風雨剝蝕了。 由於路南一帶氣候高溫多雨, 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 石灰岩一經接觸, 就會發生化學反應, 使堅硬的石灰岩發生分解。 大量的雨水, 順著岩石的表面和裂罅不斷溶蝕岩體, 肢解、鑿刻, 天長日久, 經千百萬年的漫長歲月, 終於創造出大自然的奇跡——石林。

當我們穿行于撲朔迷離的石峰岩林之間, 從不同角度觀察它的形態, 不得不說,

我被大自然驚人的創造力震懾了。 不論是小巧玲瓏、宛若庭園的小石林, 或是千峰競秀、氣象萬千的大石林, 還是粗獷豪放、野趣橫生的乃古石林, 都像出自一位想像力豐富、創作手法極其大膽的藝術大師的手筆, 給塊塊頑石賦予了新的藝術生命。 它們或聚或散, 或孤峰聳立, 或群岩簇擁, 各以自己獨特的風姿, 構成了一幅美妙絕倫的石林奇景。 人們可以憑藉自己的想像, 去揣摩它們豐富的內涵, 寄託自己美好的理想和憧憬, 甚至還可以給它們塗上一層迷人的神話色彩。

這是我們的一日三餐, 每道菜都是經過營養師精心調配, 有益於身體健康, 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的紅燒肉, 味道鮮美、營養價值極高的黑木耳,

鮮嫩的玉米小炒肉……口感極佳。

第二天觀看瀑布群。

綠皮 連在一起的瀑布群

出宜良往西接近路南方向,是一塊平地,沿路桑林虯枝掛著稀疏的碧綠,巨大的草棚像大禹時的部落遺址。開車繼續往前走,漸漸有山,但是平禿少樹,無龍脈瑞氣,哪會有瀑布?直到車子開近山區,踏步登上水電大壩,如臨另一天地,山青水幽。我們坐上赤色的遊艇,快速奔向目的地。

上岸系舟,繞出山林,映入眼簾的便是金黃的稻田。高挑的蘆荻,瀟灑挺拔。溪澗飛起水鳧,樹枝跳著松鼠,有人在石縫掏螃蟹或摸螺螄。不遠處,斜陽映出禪院牆簷的黑白層次,分外靜穆。

寺門未開,乾枯的柴草靠在粉壁。沿院牆徐行,半裡疏竹,半裡黃花。陽光中一處深山園林,幾間草廬,玲瓏剔透,古色古香。到達觀瀑亭,石林精華盡在眼中。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面對這瀑布爭喧、飛珠撒翠的景觀,讓人物我兩忘,凡塵盡棄。

瀑布不但以宏大稱奇,更絕妙處在於一迭連著一迭,山勢的落差把它折疊得多彩多姿,一波三折,各具風味。我是少數幾個走完全程的人,一般遊客看看一段瀑布就走了。而我的目光溯流而上,猶如回顧人生的不同階段,尋求生命的謎底。

第三迭像五十而知天命,找到自己的最後歸宿就轟然而下,此一舉,閃耀畢生的光華;第二迭瀑布像四十不惑,擺在面前的有幾條路,它毅然向右穿岩而過,把利劍的鋒芒藏起,等待時機抽將出來而寒光四溢;第一迭瀑布似奔騰的野馬,熱烈開放,兼收並蓄,那幽深的峽谷向周圍延伸,若人生之初創。

觀瀑布群,似閱覽深藏生命軌跡的檔案。

綠皮 阿詩瑪在哪裡?

路南石林一帶,聚居了彝、苗、漢、回族等,僅彝族就有六個支系。

彝族的撒尼人和阿細人,能歌善舞。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是撒尼人最隆重的火把節。這天,青年男女高舉松明火把,盡情歡唱跳舞。農曆正月是阿細人的節日,舉行傳統的“阿細跳月”,活動有跳舞、摔跤。可惜我們來不逢時,未能目睹他們的節日盛會。一天傍晚,在石林賓館餐廳,看到了附近五棵樹村的撒尼男女青年表演的節目。他們剛剛收工回來,粉黛未施、衣著未改,便在大庭廣眾中即興表演了大三弦舞《阿細跳月》、吹樹葉、霸王鞭舞、慢三弦舞以及撒尼山歌等。歌聲純樸動聽,舞蹈富有生活氣息,這是帶有泥土芳香和濃郁民族特色的真正藝術啊!

撒尼人和阿細人的節日盛會在石林舉行,他們的生活和石林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裡,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其中流傳最廣、膾炙人口的是撒尼少女阿詩瑪的傳說。

在小石林的兩峰之間,我看見一座引人注目的石像,她頭裹紗巾、身著綴衫、昂首遠眺、亭亭玉立的形象很像一位撒尼族少女。這一酷似少女的石頭,原名“姑娘石”,現在稱“阿詩瑪”。這個名字,據說是作家陳荒煤改的,所以很多外賓一到石林,便興致勃勃地問嚮導:“阿詩瑪在哪裡?”美麗動人的傳說,賦予了石林新的藝術感染力。

石林之美,不是筆墨所能描繪、攝影機所能傳神,只有親臨實地,細細揣摩才能領略它的妙處。如今的石林,宛如粉黛未施、天生麗質的撒尼少女阿詩瑪,一旦稍加妝點、梳理,這顆燦爛的寶石,定將大放異彩。

出宜良往西接近路南方向,是一塊平地,沿路桑林虯枝掛著稀疏的碧綠,巨大的草棚像大禹時的部落遺址。開車繼續往前走,漸漸有山,但是平禿少樹,無龍脈瑞氣,哪會有瀑布?直到車子開近山區,踏步登上水電大壩,如臨另一天地,山青水幽。我們坐上赤色的遊艇,快速奔向目的地。

上岸系舟,繞出山林,映入眼簾的便是金黃的稻田。高挑的蘆荻,瀟灑挺拔。溪澗飛起水鳧,樹枝跳著松鼠,有人在石縫掏螃蟹或摸螺螄。不遠處,斜陽映出禪院牆簷的黑白層次,分外靜穆。

寺門未開,乾枯的柴草靠在粉壁。沿院牆徐行,半裡疏竹,半裡黃花。陽光中一處深山園林,幾間草廬,玲瓏剔透,古色古香。到達觀瀑亭,石林精華盡在眼中。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面對這瀑布爭喧、飛珠撒翠的景觀,讓人物我兩忘,凡塵盡棄。

瀑布不但以宏大稱奇,更絕妙處在於一迭連著一迭,山勢的落差把它折疊得多彩多姿,一波三折,各具風味。我是少數幾個走完全程的人,一般遊客看看一段瀑布就走了。而我的目光溯流而上,猶如回顧人生的不同階段,尋求生命的謎底。

第三迭像五十而知天命,找到自己的最後歸宿就轟然而下,此一舉,閃耀畢生的光華;第二迭瀑布像四十不惑,擺在面前的有幾條路,它毅然向右穿岩而過,把利劍的鋒芒藏起,等待時機抽將出來而寒光四溢;第一迭瀑布似奔騰的野馬,熱烈開放,兼收並蓄,那幽深的峽谷向周圍延伸,若人生之初創。

觀瀑布群,似閱覽深藏生命軌跡的檔案。

綠皮 阿詩瑪在哪裡?

路南石林一帶,聚居了彝、苗、漢、回族等,僅彝族就有六個支系。

彝族的撒尼人和阿細人,能歌善舞。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是撒尼人最隆重的火把節。這天,青年男女高舉松明火把,盡情歡唱跳舞。農曆正月是阿細人的節日,舉行傳統的“阿細跳月”,活動有跳舞、摔跤。可惜我們來不逢時,未能目睹他們的節日盛會。一天傍晚,在石林賓館餐廳,看到了附近五棵樹村的撒尼男女青年表演的節目。他們剛剛收工回來,粉黛未施、衣著未改,便在大庭廣眾中即興表演了大三弦舞《阿細跳月》、吹樹葉、霸王鞭舞、慢三弦舞以及撒尼山歌等。歌聲純樸動聽,舞蹈富有生活氣息,這是帶有泥土芳香和濃郁民族特色的真正藝術啊!

撒尼人和阿細人的節日盛會在石林舉行,他們的生活和石林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裡,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其中流傳最廣、膾炙人口的是撒尼少女阿詩瑪的傳說。

在小石林的兩峰之間,我看見一座引人注目的石像,她頭裹紗巾、身著綴衫、昂首遠眺、亭亭玉立的形象很像一位撒尼族少女。這一酷似少女的石頭,原名“姑娘石”,現在稱“阿詩瑪”。這個名字,據說是作家陳荒煤改的,所以很多外賓一到石林,便興致勃勃地問嚮導:“阿詩瑪在哪裡?”美麗動人的傳說,賦予了石林新的藝術感染力。

石林之美,不是筆墨所能描繪、攝影機所能傳神,只有親臨實地,細細揣摩才能領略它的妙處。如今的石林,宛如粉黛未施、天生麗質的撒尼少女阿詩瑪,一旦稍加妝點、梳理,這顆燦爛的寶石,定將大放異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