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寶大熊貓起源於歐洲?你在搞笑吧?

近日, 法國和加拿大科學家在《地球生物》期刊上發表文章, 稱其在匈牙利發現了一組1000萬年前的熊貓牙齒化石, 比中國雲南發現的化石早200萬年, 由此推測:大熊貓的真正老家是在歐洲。

What?你是在搞笑的嗎?大熊貓不是中國的國寶嗎?不是中國特有物種嗎?你們說靠賣萌衛生的大熊貓起源於歐洲, 是華籍歐裔?

我不聽

中國熊貓歷史

呆萌可愛的大熊貓早早就出現在中國的文字記載上了,

雖然名字總是不一樣, 但是從文獻上, 我就不同意大熊貓是個華籍歐裔。

三千多年前的《尚書》和《詩經》就已經記載大熊貓, 只不過那時候稱為“貔”, “貔貅皮”(熊貓皮)也是給皇帝進攻的珍品, 因為那時候的人認為貔貅(大熊貓)就是一種像虎豹一樣威武的猛獸, 他們希望軍隊能夠像貔貅一樣英勇善戰。

炎黃阪泉之戰

不知道古人看到, 他們以為的猛獸, 今天只會賣萌之後, 會是怎樣複雜的心情。

除此之外, 晉左思的《蜀都賦》中稱大熊貓為“戟食鐵之獸”, 因為古代時大熊貓常出入民居抱著大門就開始啃,

進而吃老百姓的刀、鋤、斧、鐵鍋等等, 想想這憨厚的大熊貓抱著鐵鍋啃就像啃大餅一樣, 場面實在太美。

而在《爾雅·釋獸》道:“貘, 白豹, 似熊。 小頭, 庫腳, 黑白駁, 能舐食銅鐵及竹”, 所以“貘”又是大熊貓的另一個名字。

所以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詳細記載過大熊貓,

國外可有古籍記載過?有沒有?沒有嘛!

那外國人什麼時候開始發現大熊貓的呢?

熊貓的西方亮相

1869年春, 法國傳教士阿爾芒·大衛在四川寶興縣傳教時候, 在一家農夫家中牆上發現一張黑白相間的奇特動物皮, 這深深吸引到了他。 當地人告訴他這種動物叫做“竹熊”, 它很溫順, 一般不傷人。

當時大衛就非常激動, 我的乖乖, 這可能是科學上的一個新物種呀。 為了得到這個動物, 大衛雇傭了20多個當地獵人展開搜捕, 十幾天後, 獵人們給他送來了第一隻“竹熊”, 可惜的是已經死了。

又過兩個月後,大衛終於又捕到一隻“竹熊”,他給它取名為“黑白熊”,這只憨態可掬的“黑白熊”胖嘟嘟的身體,圓圓的臉,綿密鬆軟的皮毛,黑白分明的配色備受大衛的喜愛。

於是決定將它帶回法國,但是因為經受不起長途山路的顛簸和氣候變化,還沒運出中國,這只“黑白熊”就死了。大衛只好把它的皮製作標本送回到巴黎的國家博物館展出。

大熊貓第一次進入了西方人的視野,所以說外國人知道熊貓也就比中國人遲了個3000來年。當時的巴黎國家博物館主任研究發現:黑白熊既不是熊也不是貓,倒是與在西藏發現的小貓熊有更相似,於是就正式給它定名為“大貓熊”。

1939年,重慶平明動物園舉辦了一場動物標本展覽,而“貓熊”的標本也在其中,當時標牌採用了從左到右的寫法,當時人們還是習慣從右往左讀,所以參觀者就將“貓熊”讀成了“熊貓”,結果錯有錯著,大熊貓這個現代化名字就誕生了。

經過大衛的推介,這種有著笨拙的身軀,滑稽的樣子又充滿神秘感的東方動物令西方人瘋狂。好奇心和利益驅動著大批的西方探險家、遊獵家和博物館標本採集者來到中國,試圖捕捉大熊貓,將其運回西方。

西方獵殺熊貓史

1926年,美國總統的兩個兒子希歐多爾·羅斯福和克米特·羅斯福來到了寶興縣,以捕獵獨角獸為名,暗中進行大熊貓盜獵活動。兄弟二人很快就成功捕獲了一隻大熊貓,並偷偷運往美國,但是最終還是在運輸途中染病死亡。

沒有帶回大熊貓活體的羅斯福兄弟非常不甘,於是在1928年再次來到寶興縣,繼續以捕獵獨角獸的名義盜獵大熊貓,但是被當地人識破然後被驅離。

他們輾轉到涼山,在那裡他們發現了一直成年的雌性大熊貓,因為體型過於龐大,羅斯福兄弟放棄了活體捕捉,轉而選擇射殺大熊貓。

他們在後來出版的《跟蹤大熊貓的足跡》一書中寫道:“我們同時對漸行漸遠的熊貓背影開了槍,兩槍都準確命中。熊貓應聲倒地,但很快又爬起來,跑進了茂密的叢林中。但我們知道,它已經逃不出我們的手掌心。”

而直到1936年,活體大熊貓才第一次出現在了西方。

1936年,36歲的紐約女服裝設計師露絲·哈克裡斯新婚,她的丈夫是一個狂熱的探險家,新婚兩周後就奔赴中國尋找大熊貓,但是還沒開始尋找就病死在了上海。

為了完成丈夫的遺願,露絲來到了中國,借助美籍華人楊昆廷的幫助,在汶川的深山老林中捉到了一直剛出生沒多久的大熊貓,並取名為“蘇琳”。

露絲帶著抓到的幼年熊貓通過行賄的方式,在海關登記表上填寫“隨身攜帶哈巴狗一隻”,順利離開中國。(這只“哈巴狗”也太值錢了吧!!!)

世界史上第一隻大熊貓即將登陸美國,在西方引起了極大地轟動。露絲獲得了美國人的盛大歡迎,蘇琳開始被送到各大城市進行展覽。

在最後,蘇琳被安置在了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人們像潮水一樣湧向動物園,最多一天超過四萬人,超過了該動物園的入園最高記錄。

但是不幸的是,蘇琳只活了一年,後被做成標本永久陳列。

因為第一次成功的案例,在接下來的6年間,西方各國開始更大規模的捕捉熊貓,運出的活體大熊貓超過16只,流往西方博物館的大熊貓標本更是多達70餘具,單單是美國就盜獵了9只大熊貓。

當年戰火紛飛,國家保護動物意識低下,西方人大肆掠奪,讓熊貓遭受到了巨大的危機,但是慶倖的是,現在成為國寶的大熊貓已經是中國最為珍貴,保護力度最強的動物之一,它們也不用總是擔心受怕遭捕殺。

所以說,鑒於文化歷史加上曾經西方的對大熊貓的不人道的大肆掠奪,我可不願意承認大熊貓起源於歐洲。

好吧,牢騷發完了,還是認真對待大熊貓起源問題吧!

大熊貓起源爭議

其實有關於大熊貓的起源早有爭議。

最早1942年,科學家就在匈牙利潘諾盆地發現了一處距今大約700萬年前的牙齒化石,研究人員分析認為其為熊貓的一個新署,並命名為葛氏郊熊貓。當是很多學者都將葛氏郊熊貓看做東亞熊貓的祖先。

這之後,中國接連發現更早的熊貓化石就開始不斷挑戰熊貓歐洲起源論,1962年,中國在廣西發現了大熊貓小種化石,接下來在1981年到1983年,又在雲南雲南祿豐盆地和元謀盆地發現了祿豐始熊貓和元謀始熊貓化石,化石距今約800萬年前。

這一發現就為起源之爭畫上了短暫的句號。

始熊貓

但是,2015年,科學家在西班牙發現了距今約1160萬年的熊貓額骨和牙齒化石,大熊貓起源之謎再一次“撲朔迷離”,而近日在匈牙利發現的1000萬年前的大熊貓化石,讓“大熊貓歐洲起源說”再次佔據上風。

西班牙大熊貓化石

但是是否就能確定熊貓就是起源於歐洲呢?這一切都尚未蓋棺定論,也許過幾年,中國又發現更古老的化石呢?畢竟大熊貓的起源說可是經歷過無數次各種打臉的。

但是,有一個原則不變的是,無論大熊貓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土著還是外來的遷徙者,它們都是最可愛,最憨厚的,最會賣萌的國寶。而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個人層面,熊貓依舊需要我們大力保護。

更多好文關注:GY青年說

又過兩個月後,大衛終於又捕到一隻“竹熊”,他給它取名為“黑白熊”,這只憨態可掬的“黑白熊”胖嘟嘟的身體,圓圓的臉,綿密鬆軟的皮毛,黑白分明的配色備受大衛的喜愛。

於是決定將它帶回法國,但是因為經受不起長途山路的顛簸和氣候變化,還沒運出中國,這只“黑白熊”就死了。大衛只好把它的皮製作標本送回到巴黎的國家博物館展出。

大熊貓第一次進入了西方人的視野,所以說外國人知道熊貓也就比中國人遲了個3000來年。當時的巴黎國家博物館主任研究發現:黑白熊既不是熊也不是貓,倒是與在西藏發現的小貓熊有更相似,於是就正式給它定名為“大貓熊”。

1939年,重慶平明動物園舉辦了一場動物標本展覽,而“貓熊”的標本也在其中,當時標牌採用了從左到右的寫法,當時人們還是習慣從右往左讀,所以參觀者就將“貓熊”讀成了“熊貓”,結果錯有錯著,大熊貓這個現代化名字就誕生了。

經過大衛的推介,這種有著笨拙的身軀,滑稽的樣子又充滿神秘感的東方動物令西方人瘋狂。好奇心和利益驅動著大批的西方探險家、遊獵家和博物館標本採集者來到中國,試圖捕捉大熊貓,將其運回西方。

西方獵殺熊貓史

1926年,美國總統的兩個兒子希歐多爾·羅斯福和克米特·羅斯福來到了寶興縣,以捕獵獨角獸為名,暗中進行大熊貓盜獵活動。兄弟二人很快就成功捕獲了一隻大熊貓,並偷偷運往美國,但是最終還是在運輸途中染病死亡。

沒有帶回大熊貓活體的羅斯福兄弟非常不甘,於是在1928年再次來到寶興縣,繼續以捕獵獨角獸的名義盜獵大熊貓,但是被當地人識破然後被驅離。

他們輾轉到涼山,在那裡他們發現了一直成年的雌性大熊貓,因為體型過於龐大,羅斯福兄弟放棄了活體捕捉,轉而選擇射殺大熊貓。

他們在後來出版的《跟蹤大熊貓的足跡》一書中寫道:“我們同時對漸行漸遠的熊貓背影開了槍,兩槍都準確命中。熊貓應聲倒地,但很快又爬起來,跑進了茂密的叢林中。但我們知道,它已經逃不出我們的手掌心。”

而直到1936年,活體大熊貓才第一次出現在了西方。

1936年,36歲的紐約女服裝設計師露絲·哈克裡斯新婚,她的丈夫是一個狂熱的探險家,新婚兩周後就奔赴中國尋找大熊貓,但是還沒開始尋找就病死在了上海。

為了完成丈夫的遺願,露絲來到了中國,借助美籍華人楊昆廷的幫助,在汶川的深山老林中捉到了一直剛出生沒多久的大熊貓,並取名為“蘇琳”。

露絲帶著抓到的幼年熊貓通過行賄的方式,在海關登記表上填寫“隨身攜帶哈巴狗一隻”,順利離開中國。(這只“哈巴狗”也太值錢了吧!!!)

世界史上第一隻大熊貓即將登陸美國,在西方引起了極大地轟動。露絲獲得了美國人的盛大歡迎,蘇琳開始被送到各大城市進行展覽。

在最後,蘇琳被安置在了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人們像潮水一樣湧向動物園,最多一天超過四萬人,超過了該動物園的入園最高記錄。

但是不幸的是,蘇琳只活了一年,後被做成標本永久陳列。

因為第一次成功的案例,在接下來的6年間,西方各國開始更大規模的捕捉熊貓,運出的活體大熊貓超過16只,流往西方博物館的大熊貓標本更是多達70餘具,單單是美國就盜獵了9只大熊貓。

當年戰火紛飛,國家保護動物意識低下,西方人大肆掠奪,讓熊貓遭受到了巨大的危機,但是慶倖的是,現在成為國寶的大熊貓已經是中國最為珍貴,保護力度最強的動物之一,它們也不用總是擔心受怕遭捕殺。

所以說,鑒於文化歷史加上曾經西方的對大熊貓的不人道的大肆掠奪,我可不願意承認大熊貓起源於歐洲。

好吧,牢騷發完了,還是認真對待大熊貓起源問題吧!

大熊貓起源爭議

其實有關於大熊貓的起源早有爭議。

最早1942年,科學家就在匈牙利潘諾盆地發現了一處距今大約700萬年前的牙齒化石,研究人員分析認為其為熊貓的一個新署,並命名為葛氏郊熊貓。當是很多學者都將葛氏郊熊貓看做東亞熊貓的祖先。

這之後,中國接連發現更早的熊貓化石就開始不斷挑戰熊貓歐洲起源論,1962年,中國在廣西發現了大熊貓小種化石,接下來在1981年到1983年,又在雲南雲南祿豐盆地和元謀盆地發現了祿豐始熊貓和元謀始熊貓化石,化石距今約800萬年前。

這一發現就為起源之爭畫上了短暫的句號。

始熊貓

但是,2015年,科學家在西班牙發現了距今約1160萬年的熊貓額骨和牙齒化石,大熊貓起源之謎再一次“撲朔迷離”,而近日在匈牙利發現的1000萬年前的大熊貓化石,讓“大熊貓歐洲起源說”再次佔據上風。

西班牙大熊貓化石

但是是否就能確定熊貓就是起源於歐洲呢?這一切都尚未蓋棺定論,也許過幾年,中國又發現更古老的化石呢?畢竟大熊貓的起源說可是經歷過無數次各種打臉的。

但是,有一個原則不變的是,無論大熊貓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土著還是外來的遷徙者,它們都是最可愛,最憨厚的,最會賣萌的國寶。而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個人層面,熊貓依舊需要我們大力保護。

更多好文關注:GY青年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