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博和:專業是律師最好的廣告

作者:本社實習記者 宋韜

2017年11月, 上海博和律師事務所迎來了第十個年頭。 十年之於其他行業或許微不足道, 但對於律師行業而言, 這是新中國律師制度恢復後近四分之一的發展歷程。 十年來, 博和刑事團隊成為博和所的一個縮影, 博和刑事團隊的發展, 體現著博和所的發展;博和刑事團隊的風格, 反映著博和所的風格。

專業性:博和所的基因

很多人評價博和刑事團隊太過書生氣, 專業有餘、“狼性”不足。 給人之所以留下這樣的印象, 這還要從博和律師事務所的創始人林東品律師說起。

時維九月,

序屬三秋。 2017年9月23日, 慕博和律師事務所之名, 筆者有幸來到蘇州河畔古色古香的華東政法大學參加第八屆博和法律論壇——紀念97《刑法》頒行二十周年。

雨中的上海, 多了幾分詩意。 在去酒店的路上, 《民主與法制》週刊總編輯劉桂明一路回憶他學生時代的上海、學生時代上海的他, 一路上歡聲笑語話當年、感慨萬千歎時光匆匆。 這回憶, 又為這份詩意, 增添了頗多歷史的厚重感。 到達酒店已是深夜11點, 而博和所掌門人林東品卻還在等候。 由此, 我第一次見到了這位久聞大名的劉桂明大學舍友。

其實, 單從髮型就可看出劉總和林主任的舍友關係。 歲月變遷, 在智慧充分燃燒之後, 曾經的秀髮已成為回憶。 這似乎成為智者的標配。

一身正裝、雙目炯炯、鼻樑上架著一副書卷氣十足的眼鏡。 無需開口, 就可判斷這是一位大學教授。 舉手投足間的儒雅、談吐交流中的親和、遣詞用句的嚴謹而不失風趣, 都在短時間內拉近了與聽者的距離。

如果將時間軸調回博和所初創的2008年, 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 博和所的創立是一次“書生創業”。 當時的團隊帶頭人也是博和所的主任——林東品律師, 是一位常年擔任高校教職的專家型律師。 作為華東政法學院“老三屆”學生的林東品律師, 1985年畢業後, 即留在母校任教, 並擔任兼職律師。 雖然2000年後轉為專職律師, 但依然擔任多所高校的兼職教授。 同時, 諸如楊興培教授、張紹謙教授、薛進展教授、閔銀龍教授、孫劍明教授等, 也加入了團隊。

可以說, 這是一支“教授團隊”。 這批既有深厚學養又具備實務經驗, 同時具有較為廣泛的行業資源的學者, 構成了初創期的博和刑事團隊。

迄今為止, 博和刑事團隊的成員中, 碩士、博士以上學位者占91%、具有教授等高級職稱者占45%。 這種人員構成, 決定了博和刑事團隊的精神內核與行事風格。 沉穩、持重、嚴謹、謙遜, 這些學者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 都一一滲透到了博和刑事團隊的基因之中。

這種“書生氣”的特徵, 很大程度上也體現在了博和所培養新人的方式上。 面對近年來許多律所採用的公司化管理模式, 林東品認為, 師徒制、手把手教的模式永遠不會被淘汰。

2008年, 博和律師事務所剛成立不久, 王思維律師作為一名在讀碩士研究生,

來到博和所實習, 擔任林東品的助理。 博和所培養新人的模式, 從林東品對王思維的培養過程中可窺一斑。 “記得我在擔任助理的那幾年, 老師們對我的關照完全超越了老闆與雇員的限度。 老師們不僅在業務上給我指導, 更是時時督促我多看書, 多花時間去學習。 林東品甚至希望我在年輕律師中組織讀書會, 每月一次, 讀一本書, 定期分享心得。 薛進展老師還曾提醒我, 不可乙太多出差、太多應酬, 要多照顧家裡, 不可以連續三天不回家吃飯。 ”王思維回憶道, “這已經完全超越了律師事務所對新人的培養需求。 一定程度上, 這不是在培養一名優秀的助理, 而是在培養一個優秀的人。 ”

如今, 王思維律師也已經成為合夥人並且帶領自己的團隊,

他在面試實習生或者新人時, 往往會問面試者寫過哪些文章, 對最近的熱點問題有哪些專業見解, 還會讓對方介紹一些自己印象深刻的論文或著作。 他之所以問這些問題, 是因為博和人認為, 對專業有所追求的人, 更容易融入團隊, 並成為能夠愉快共事的夥伴。

很多時候, 博和刑事團隊從前輩律師到律師助理, 都更加善於做案子、樂於做案子, 喜歡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業務上。 這便是博和所多年來秉承的理念:忠於職守、恪盡厥職。

以林東品為例。 他在擔任上海市律協刑事業務委員會主任期間, 曾多次邀請學界知名學者、實務界人士對律師在辦案過程中遇到的疑難複雜案件進行深入研究、討論, 例如曾圍繞《關於貪污、賄賂新司法解釋的解讀與適用》《關於刑事速裁程式與刑事辯護若干問題》等深入探析司法解釋的適用問題,加強律師間的交流與學習。同時,上海律協刑委會還聯合律師學院積極開展了實訓課程——刑事辯護實務技能培訓班,對刑辯律師進行實務技能培訓,提高刑辯律師執業能力。而針對社會熱點,刑委會也積極邀請相關專家進行研討,例如針對P2P行業的監管以及刑事風險防控所舉辦的“關於非法集資的法律規制問題研討會”,通過舉辦這樣的研討會來加強不同業務委員會之間的交流,以期促進律師行業的共同進步。2017年,林東品還積極參與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工作,發表自己的看法,承擔著一名職業律師的社會責任。林東品不管是在參與立法、業務培訓,還是在教學研究、學術成果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踐行著博和人“忠於職守、恪盡厥職”的理念。

眾所周知,律師事務所要面對市場競爭,這是客觀情形。但是,博和人內心的堅守卻是:對業務、對專業的極致追求,永遠把專業放在第一位。“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博和人便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說的這種人。

不久之前,博和刑事團隊的每位成員手中都收到了一份辯護詞,用於團隊辦案參考借鑒:全文三萬餘字,針對指控的五個罪名、十餘節事實詳細剖析,其中有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者,有適用法律錯誤者。在對每節事實的論述中,作者都詳細引用證據並標注證據出處,對法律條文的闡釋中,也都注明了所採納觀點的出處。這份辯護詞,便來自博和刑事團隊帶頭人林東品。與有些大律師不同的是,這洋洋灑灑數萬字,全部由林東品一手完成,而背後的會見、閱卷等基礎工作更自不待言。

即便把案子做得這麼扎實、這麼賣力,博和人也很少主動宣傳團隊的個案。其一是因為,基於刑事案件的特殊性,不希望一些宣傳給客戶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其二是因為,不希望把案件的正確處理歸功於律師個人。王思維律師提到,以上考量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在中國現有的刑事司法環境下,很多時候,一件看起來成功的案件,需要許許多多同仁的共同付出:需要嚴謹認真的檢察官,需要中立公正的法官,甚至有時更需要一位元勇於擔當的領導。基於此,博和刑事團隊原則上不宣傳自己的個案,並禁止宣傳自己正在辦理、尚未審結的個案。

但萬事總有例外。

2015年,博和刑事團隊接手了一件外地的故意殺人案件。該案在當地極為敏感,一是被告人在當地小有名氣,案件發生後具有一定社會關注度;二是被害人方面情緒較為激動,給辦案機關製造了不少壓力;三是該案經過媒體片面的報導,在社會上形成了一邊倒的、對被告人極為不利的輿論導向。而博和刑事團隊接手案件後,卻發現案件的事實、證據與定性均有重大爭議,並認為該案具有作無罪辯護的條件。待到庭審,團隊已經作了充足的準備。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被告人被帶入法庭後,法庭宣佈,下面是兩分鐘媒體拍照時間,話音一落,十餘人湧入審判區,持長槍短炮近距離“瞄準”被告人進行拍攝。一時間,被告人的心理被徹底擊潰,整個庭審,被告人都沒有辦法理智地表達觀點。庭審當晚,當地一主流媒體刊登報導:《殺人者拒不認罪》。次日,類似報導被連篇累牘地刊登出來。不出所料,一段時間後,法院作出了對被告人極為不利的一審判決。

這種情形下,團隊一致認為再不發聲,再不去還原事實真相,將對被告人的上訴不利。因此,林東品緊急聯繫了被告人家屬、立即會見了被告人,在征得各方的同意後,發佈了本案的起訴書、一審判決書和辯護詞。本案是博和所自成立以來,第一次在網路上公佈自己正在辦理的案件。

王小波在雜文《沉默的大多數》中說道:“讓我們來檢查一下自己,看看傻不傻、瘋不瘋?有各種各樣的鏡子可供檢查自己之用:中國的傳統是一面鏡子,外國的文化是另一面鏡子。還有一面更大的鏡子,就在我們身邊,那就是沉默的大多數。”

即使本案已然終結,但博和人依然堅信,法治的健康力量仍然在於那些專心於專業的沉默的大多數。

關於何為“書生氣”,王思維律師的解讀是:“書生氣”是對業務的慎重,對大小案件始終如一,對不同客戶一視同仁;是對專業的尊重,對專業內問題的深究細問,對專業外問題的少說多聽;是對行業的看重,既然選擇了刑事辯護律師行業,就是因為自己對這個行業看好,並堅持走在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上。

律師行銷:基於專業、成于無形

律師行業發展到今天,律師行銷這一話題已經從原來的諱莫如深變為現在的不可回避,身處律師行業便不可能徹底沉默。博和刑事團隊雖然沒有制定過長期的行銷戰略,但也在實踐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行銷法則。即專業行銷。專業性,是律師行銷的唯一賣點。此外,律師業的行業屬性天然排斥硬廣告,類似那種把十二生肖數個遍的強暴式硬廣告,在律師行業只會適得其反。

專業行銷的手段很多,比如寫專業文章、寫熱點時評、舉辦講座等。我們國家目前正處於轉型期當中,轉型期間所有的社會矛盾和變革最終都可能依賴立法確認和司法解決,而律師特別是刑辯律師永遠處在這個社會矛盾漩渦的中心,也是社會變革的最前沿,能夠敏感地捕捉每一點變化的資訊。這是律師的痛苦所在,也是律師的優勢所在。博和所一直提倡律師應該抓住身處社會變革最前沿的優勢,敏銳地捕捉社會的敏感點,積極發聲,通過自己的聲音來完善我們的法治建設、完善我們的社會制度。

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博和所也順勢而為,開通了自己的新媒體平臺“博和刑事”。自2014年上半年開通以來,博和所通過邀請業內的專家、學者、律師、司法機關的同仁就當下的熱點問題進行理論探討、專業研討、發表時評,最後擇優秀文章結集成冊。目前,已陸續刊印《博和微評》四卷,這無疑成為博和所的又一張名片。

如果硬要將廣告和律師行業扯上關係的話,那麼,博和人認為,每一件個案就是律師最好的廣告。有時候,一個小到塵埃裡的案子,都可能成為表現律師專業性與責任感的舞臺。

2015年夏天,博和刑事團隊的謝向英律師承辦了一起二審案件,案情只有一句話:上訴人酒後將路邊機動車後視鏡損毀,被認定為故意毀壞財物罪。謝向英接手該案後,發現一審認定的財物價值存在問題,在鑒定主體、鑒定方法方面都有重大錯誤,當然導致鑒定結論不準確。二審中,謝向英申請鑒定人出庭,並申請重新鑒定。二審採納了謝向英的辯護意見,對該案發回重審。該案最終以檢察機關撤訴告終。值得一提的是,該案中,上訴人在一審、二審中均認罪,換句話說,完全是因為謝向英的專業判斷和堅持,才為當事人換得了無罪的結果。

今年,團隊的胡婧律師接手了一起故意傷害案。公安機關報捕時認定的事實是:犯罪嫌疑人駕駛電動車與被害人發生碰撞致使雙方發生扭打,該過程中犯罪嫌疑人將被害人推倒至被害人腿部骨折,構成輕傷。胡婧介入案件後,發現案件事實遠比上述情況複雜:首先,被害人有逆向行駛和酒後駕駛行為。其次,兩車碰撞後,被害人想要離開,犯罪嫌疑人不讓其離開,才導致雙方發生口角。第三,雙方發生口角後,被害人首先使用安全帽擊打犯罪嫌疑人,此後,雙方才發生扭打。最後,在扭打過程中,犯罪嫌疑人始終處於防禦狀態,被害人摔倒至骨折帶有一定意外性。瞭解了上述情況後,胡婧多次與負責批捕的檢察官溝通,調取了大量證據並立即提交了書面辯護意見,檢察機關最終對該案作出不批准逮捕決定。

博和刑事團隊每年都會承辦一些在地區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大案。根據團隊2015年、2016年的業務分析報告,團隊每年所辦理的100餘起案件中,取保候審、不批准逮捕、不起訴、撤訴、公安撤銷案件、緩刑的比例均接近40%,這在刑事案件中實屬不易。選擇上述兩個小案件,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對待小案件、小客戶的態度,往往才體現著一個團隊的品質。

為什麼說案件是律師最好的廣告?因為好的廣告,一定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比如上述兩個案子,誰會想到,它們會成為體現律師執業權利的典型案例而受到央視的報導呢?

格局:做一個行業,而不僅僅是一個團隊

近年來,博和刑事團隊在行業中積累了一點聲望。甚至有人說,博和刑事團隊是國內一流的刑事律師團隊。面對這樣的聲音,王思維律師說:“對此,我們持謹慎的態度。律師行業藏龍臥虎,北京的京都所、尚權所,浙江的靖霖所,安徽的金亞太所,甚至還有年輕、富有朝氣的浙江厚啟所等,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博和人有這樣一個理念,即博和人所做的工作,不應當僅僅局限於一個團隊,博和的格局,應當放眼整個行業。

2017年9月23日,以“理念制度實踐——97《刑法》頒行二十周年回顧與展望”為主題的第八屆博和論壇隆重舉行。八年來,博和人欣喜地看到了一些變化:上海以外的報名者越來越多,甚至還有不遠萬里從新疆、貴州甚至臺灣前來參會的同仁;律師界以外的報名者越來越多,特別是檢法機關報名參會的同仁越來越多,這恰恰是博和人的初心所在。博和論壇不是博和刑事團隊的論壇,不是博和所的論壇,甚至不是律師界的論壇。博和人希望所有的刑事法律人,不分角色、不分職務、不分級別,都能夠在這個平臺上平等對話、暢所欲言,使博和論壇成為法律人交流的盛會、發聲的舞臺。

我們從第八屆博和論壇參與者的變化可以看到,檢法系統正以主動的姿態與律師進行良性的互動,而這正有利於我們法律職業共同體的重塑。正如林東品主任所言:“法律職業共同體是每一位法律人都期望看到的法律聯盟。檢法系統與律師行業開展交叉研討能夠有利於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構建。”

2016年開始,博和律師事務所還啟動了一項新活動。如果說博和論壇是仰望星空,那麼這項新活動就是腳踏實地。為了配合這項活動求是、務實的初衷,博和人給它取了個直抒胸臆的名字——博和判例研討會。在這項活動中,博和人會選取當年度較為熱點或有爭議的類案,搜集目前能夠搜集到的全部或部分判決書,針對判決書所體現出的問題加以分析,最終形成分析報告,並在分析報告的基礎上召開研討會,針對這一類案件中最具體的問題展開純實務性的探討。2016年,博和判例研討會以當下高發的P2P類非法集資案件作為主題。而2017年,博和判例研討會將以虛假訴訟罪為主題進行探討。博和所的願景是,希望用幾年的時間,將博和判例研討會打造成刑事實務界關注判例研究的明星活動。

未來:“博和3.0時代”

第十年,承接上一個十年,迎接下一個十年。

茨威格在他的著作《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寫道:“一個人類群星閃耀時刻出現以前,必然會有漫長的歲月無謂地流逝而去。那些平時慢慢悠悠順序發生和並列發生的事,都壓縮在這樣一個決定一切的短暫時刻表現出來。這一時刻對世世代代做出不可改變的決定,他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死、一個民族的存亡甚至整個人類的命運。”所以,時勢造英雄,人們要“順勢而為”。

今天的博和,與創立之初的博和相比,是繼承中的發展。

2008年創所之初,博和所有3位創始合夥人、6位律師和300平方米的辦公室。

今天,博和所有6位高級合夥人,50余位同仁,並且有了自己的拳頭產品——刑事法律服務。同時,博和的政府法律服務、企業行政合規與訴訟法律服務,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11月,博和所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博和所即將擁有一個更加寬敞和現代化的辦公室,擁有一個能夠容納60人的模擬法庭和多功能會議室。同時,博和還將第一次使用辦公自動化系統,開始建立博和所自己的案件資料庫,做博和所自己的知識管理,用技術為自己的進步加速。

博和人不求大而全,而是希望博和所成為律師界的“高級定制”。博和人將其定義為“博和3.0時代”。

進入“博和3.0時代”,博和所將推動刑事法律服務、企業法律服務、行政法律服務三大拳頭出擊,打造“博和法律論壇”“博和講壇”“博和判例研討會”三大品牌活動。我們有理由相信,博和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例如曾圍繞《關於貪污、賄賂新司法解釋的解讀與適用》《關於刑事速裁程式與刑事辯護若干問題》等深入探析司法解釋的適用問題,加強律師間的交流與學習。同時,上海律協刑委會還聯合律師學院積極開展了實訓課程——刑事辯護實務技能培訓班,對刑辯律師進行實務技能培訓,提高刑辯律師執業能力。而針對社會熱點,刑委會也積極邀請相關專家進行研討,例如針對P2P行業的監管以及刑事風險防控所舉辦的“關於非法集資的法律規制問題研討會”,通過舉辦這樣的研討會來加強不同業務委員會之間的交流,以期促進律師行業的共同進步。2017年,林東品還積極參與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工作,發表自己的看法,承擔著一名職業律師的社會責任。林東品不管是在參與立法、業務培訓,還是在教學研究、學術成果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踐行著博和人“忠於職守、恪盡厥職”的理念。

眾所周知,律師事務所要面對市場競爭,這是客觀情形。但是,博和人內心的堅守卻是:對業務、對專業的極致追求,永遠把專業放在第一位。“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博和人便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說的這種人。

不久之前,博和刑事團隊的每位成員手中都收到了一份辯護詞,用於團隊辦案參考借鑒:全文三萬餘字,針對指控的五個罪名、十餘節事實詳細剖析,其中有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者,有適用法律錯誤者。在對每節事實的論述中,作者都詳細引用證據並標注證據出處,對法律條文的闡釋中,也都注明了所採納觀點的出處。這份辯護詞,便來自博和刑事團隊帶頭人林東品。與有些大律師不同的是,這洋洋灑灑數萬字,全部由林東品一手完成,而背後的會見、閱卷等基礎工作更自不待言。

即便把案子做得這麼扎實、這麼賣力,博和人也很少主動宣傳團隊的個案。其一是因為,基於刑事案件的特殊性,不希望一些宣傳給客戶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其二是因為,不希望把案件的正確處理歸功於律師個人。王思維律師提到,以上考量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在中國現有的刑事司法環境下,很多時候,一件看起來成功的案件,需要許許多多同仁的共同付出:需要嚴謹認真的檢察官,需要中立公正的法官,甚至有時更需要一位元勇於擔當的領導。基於此,博和刑事團隊原則上不宣傳自己的個案,並禁止宣傳自己正在辦理、尚未審結的個案。

但萬事總有例外。

2015年,博和刑事團隊接手了一件外地的故意殺人案件。該案在當地極為敏感,一是被告人在當地小有名氣,案件發生後具有一定社會關注度;二是被害人方面情緒較為激動,給辦案機關製造了不少壓力;三是該案經過媒體片面的報導,在社會上形成了一邊倒的、對被告人極為不利的輿論導向。而博和刑事團隊接手案件後,卻發現案件的事實、證據與定性均有重大爭議,並認為該案具有作無罪辯護的條件。待到庭審,團隊已經作了充足的準備。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被告人被帶入法庭後,法庭宣佈,下面是兩分鐘媒體拍照時間,話音一落,十餘人湧入審判區,持長槍短炮近距離“瞄準”被告人進行拍攝。一時間,被告人的心理被徹底擊潰,整個庭審,被告人都沒有辦法理智地表達觀點。庭審當晚,當地一主流媒體刊登報導:《殺人者拒不認罪》。次日,類似報導被連篇累牘地刊登出來。不出所料,一段時間後,法院作出了對被告人極為不利的一審判決。

這種情形下,團隊一致認為再不發聲,再不去還原事實真相,將對被告人的上訴不利。因此,林東品緊急聯繫了被告人家屬、立即會見了被告人,在征得各方的同意後,發佈了本案的起訴書、一審判決書和辯護詞。本案是博和所自成立以來,第一次在網路上公佈自己正在辦理的案件。

王小波在雜文《沉默的大多數》中說道:“讓我們來檢查一下自己,看看傻不傻、瘋不瘋?有各種各樣的鏡子可供檢查自己之用:中國的傳統是一面鏡子,外國的文化是另一面鏡子。還有一面更大的鏡子,就在我們身邊,那就是沉默的大多數。”

即使本案已然終結,但博和人依然堅信,法治的健康力量仍然在於那些專心於專業的沉默的大多數。

關於何為“書生氣”,王思維律師的解讀是:“書生氣”是對業務的慎重,對大小案件始終如一,對不同客戶一視同仁;是對專業的尊重,對專業內問題的深究細問,對專業外問題的少說多聽;是對行業的看重,既然選擇了刑事辯護律師行業,就是因為自己對這個行業看好,並堅持走在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上。

律師行銷:基於專業、成于無形

律師行業發展到今天,律師行銷這一話題已經從原來的諱莫如深變為現在的不可回避,身處律師行業便不可能徹底沉默。博和刑事團隊雖然沒有制定過長期的行銷戰略,但也在實踐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行銷法則。即專業行銷。專業性,是律師行銷的唯一賣點。此外,律師業的行業屬性天然排斥硬廣告,類似那種把十二生肖數個遍的強暴式硬廣告,在律師行業只會適得其反。

專業行銷的手段很多,比如寫專業文章、寫熱點時評、舉辦講座等。我們國家目前正處於轉型期當中,轉型期間所有的社會矛盾和變革最終都可能依賴立法確認和司法解決,而律師特別是刑辯律師永遠處在這個社會矛盾漩渦的中心,也是社會變革的最前沿,能夠敏感地捕捉每一點變化的資訊。這是律師的痛苦所在,也是律師的優勢所在。博和所一直提倡律師應該抓住身處社會變革最前沿的優勢,敏銳地捕捉社會的敏感點,積極發聲,通過自己的聲音來完善我們的法治建設、完善我們的社會制度。

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博和所也順勢而為,開通了自己的新媒體平臺“博和刑事”。自2014年上半年開通以來,博和所通過邀請業內的專家、學者、律師、司法機關的同仁就當下的熱點問題進行理論探討、專業研討、發表時評,最後擇優秀文章結集成冊。目前,已陸續刊印《博和微評》四卷,這無疑成為博和所的又一張名片。

如果硬要將廣告和律師行業扯上關係的話,那麼,博和人認為,每一件個案就是律師最好的廣告。有時候,一個小到塵埃裡的案子,都可能成為表現律師專業性與責任感的舞臺。

2015年夏天,博和刑事團隊的謝向英律師承辦了一起二審案件,案情只有一句話:上訴人酒後將路邊機動車後視鏡損毀,被認定為故意毀壞財物罪。謝向英接手該案後,發現一審認定的財物價值存在問題,在鑒定主體、鑒定方法方面都有重大錯誤,當然導致鑒定結論不準確。二審中,謝向英申請鑒定人出庭,並申請重新鑒定。二審採納了謝向英的辯護意見,對該案發回重審。該案最終以檢察機關撤訴告終。值得一提的是,該案中,上訴人在一審、二審中均認罪,換句話說,完全是因為謝向英的專業判斷和堅持,才為當事人換得了無罪的結果。

今年,團隊的胡婧律師接手了一起故意傷害案。公安機關報捕時認定的事實是:犯罪嫌疑人駕駛電動車與被害人發生碰撞致使雙方發生扭打,該過程中犯罪嫌疑人將被害人推倒至被害人腿部骨折,構成輕傷。胡婧介入案件後,發現案件事實遠比上述情況複雜:首先,被害人有逆向行駛和酒後駕駛行為。其次,兩車碰撞後,被害人想要離開,犯罪嫌疑人不讓其離開,才導致雙方發生口角。第三,雙方發生口角後,被害人首先使用安全帽擊打犯罪嫌疑人,此後,雙方才發生扭打。最後,在扭打過程中,犯罪嫌疑人始終處於防禦狀態,被害人摔倒至骨折帶有一定意外性。瞭解了上述情況後,胡婧多次與負責批捕的檢察官溝通,調取了大量證據並立即提交了書面辯護意見,檢察機關最終對該案作出不批准逮捕決定。

博和刑事團隊每年都會承辦一些在地區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大案。根據團隊2015年、2016年的業務分析報告,團隊每年所辦理的100餘起案件中,取保候審、不批准逮捕、不起訴、撤訴、公安撤銷案件、緩刑的比例均接近40%,這在刑事案件中實屬不易。選擇上述兩個小案件,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對待小案件、小客戶的態度,往往才體現著一個團隊的品質。

為什麼說案件是律師最好的廣告?因為好的廣告,一定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比如上述兩個案子,誰會想到,它們會成為體現律師執業權利的典型案例而受到央視的報導呢?

格局:做一個行業,而不僅僅是一個團隊

近年來,博和刑事團隊在行業中積累了一點聲望。甚至有人說,博和刑事團隊是國內一流的刑事律師團隊。面對這樣的聲音,王思維律師說:“對此,我們持謹慎的態度。律師行業藏龍臥虎,北京的京都所、尚權所,浙江的靖霖所,安徽的金亞太所,甚至還有年輕、富有朝氣的浙江厚啟所等,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博和人有這樣一個理念,即博和人所做的工作,不應當僅僅局限於一個團隊,博和的格局,應當放眼整個行業。

2017年9月23日,以“理念制度實踐——97《刑法》頒行二十周年回顧與展望”為主題的第八屆博和論壇隆重舉行。八年來,博和人欣喜地看到了一些變化:上海以外的報名者越來越多,甚至還有不遠萬里從新疆、貴州甚至臺灣前來參會的同仁;律師界以外的報名者越來越多,特別是檢法機關報名參會的同仁越來越多,這恰恰是博和人的初心所在。博和論壇不是博和刑事團隊的論壇,不是博和所的論壇,甚至不是律師界的論壇。博和人希望所有的刑事法律人,不分角色、不分職務、不分級別,都能夠在這個平臺上平等對話、暢所欲言,使博和論壇成為法律人交流的盛會、發聲的舞臺。

我們從第八屆博和論壇參與者的變化可以看到,檢法系統正以主動的姿態與律師進行良性的互動,而這正有利於我們法律職業共同體的重塑。正如林東品主任所言:“法律職業共同體是每一位法律人都期望看到的法律聯盟。檢法系統與律師行業開展交叉研討能夠有利於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構建。”

2016年開始,博和律師事務所還啟動了一項新活動。如果說博和論壇是仰望星空,那麼這項新活動就是腳踏實地。為了配合這項活動求是、務實的初衷,博和人給它取了個直抒胸臆的名字——博和判例研討會。在這項活動中,博和人會選取當年度較為熱點或有爭議的類案,搜集目前能夠搜集到的全部或部分判決書,針對判決書所體現出的問題加以分析,最終形成分析報告,並在分析報告的基礎上召開研討會,針對這一類案件中最具體的問題展開純實務性的探討。2016年,博和判例研討會以當下高發的P2P類非法集資案件作為主題。而2017年,博和判例研討會將以虛假訴訟罪為主題進行探討。博和所的願景是,希望用幾年的時間,將博和判例研討會打造成刑事實務界關注判例研究的明星活動。

未來:“博和3.0時代”

第十年,承接上一個十年,迎接下一個十年。

茨威格在他的著作《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寫道:“一個人類群星閃耀時刻出現以前,必然會有漫長的歲月無謂地流逝而去。那些平時慢慢悠悠順序發生和並列發生的事,都壓縮在這樣一個決定一切的短暫時刻表現出來。這一時刻對世世代代做出不可改變的決定,他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死、一個民族的存亡甚至整個人類的命運。”所以,時勢造英雄,人們要“順勢而為”。

今天的博和,與創立之初的博和相比,是繼承中的發展。

2008年創所之初,博和所有3位創始合夥人、6位律師和300平方米的辦公室。

今天,博和所有6位高級合夥人,50余位同仁,並且有了自己的拳頭產品——刑事法律服務。同時,博和的政府法律服務、企業行政合規與訴訟法律服務,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11月,博和所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博和所即將擁有一個更加寬敞和現代化的辦公室,擁有一個能夠容納60人的模擬法庭和多功能會議室。同時,博和還將第一次使用辦公自動化系統,開始建立博和所自己的案件資料庫,做博和所自己的知識管理,用技術為自己的進步加速。

博和人不求大而全,而是希望博和所成為律師界的“高級定制”。博和人將其定義為“博和3.0時代”。

進入“博和3.0時代”,博和所將推動刑事法律服務、企業法律服務、行政法律服務三大拳頭出擊,打造“博和法律論壇”“博和講壇”“博和判例研討會”三大品牌活動。我們有理由相信,博和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