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印遇龍:中草藥可取代化學獸藥!中藥發酵成健康養殖新風口

“我是健康養殖新技術的探索者, 今天我在毛主席面前莊嚴宣誓, 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11月20日, 在革命聖地湖南韶山, 面對神聖的毛澤東銅像,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莊嚴領誓, 200餘名政府部門領導、科研院校專家、企業負責人、豬場老闆宣讀健康養殖宣言, 承諾將探索出一條健康養殖特色之路, 也由此拉開2017中國生豬健康養殖新技術高峰論壇的序幕。

△全體參會人員向毛澤東銅像宣讀健康養殖宣言

△開幕式現場

1健康養殖是大勢所趨, 符合供給側改革的目標

在論壇開幕式上, 湘潭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譚毓平指出, 本次論壇的舉辦, 契合了中央貫徹畜牧業綠色發展、轉型發展、加快現代化建設的要求, 將為破解生豬環保難題提供新思路。

全國畜牧總站副站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劉連貴介紹, 我國2016年肉類產量8500萬噸, 其中豬肉占62%, 年末生豬存欄4.35億頭, 年出欄6.85億頭, 母豬生產效率提高了10%以上。 但依然面臨生產效率不高, 資源環境趨緊等難題, 這也是舉辦本次論壇的初衷。

國家安全食品產業聯盟主席楊曉鐸指出, 養豬業的抗生素濫用問題與無抗養殖背道而馳, 企業要生存下去, 就必須走健康養殖、綠色養殖之路, 而中藥發酵產品作為飼料添加劑, 已經產生了很好的市場應用效果。

湖南畜牧水產局局長袁延文在論壇上解讀了當前養豬業的三大誤區:一是環保不會是一陣風;二是生豬產能並沒有受到環保禁養的太大影響;三是散戶還將長久存在,

對於豬場環保治理來說, 不能走工業治理的老路。 對於養豬企業來說, 要加強基礎設施特別是環保設施建設, 依靠科技提高競爭力。

國家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主任于小冬在專題報告中指出,隨著消費升級,中國豬肉產品同樣進入“討好消費者”的階段,消費者對豬肉等食品的要求已經從追求“飽腹感”“口感”,上升到綜合性“大健康”階段,健康養殖成為必然要求。

2中草藥比抗生素整體安全,可有效取代化學獸藥

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在代表主辦方致辭中指出,人類健康離不來畜牧健康,中藥發酵技術通過與現代科技的結合,不僅能增強生豬免疫力,提高生產力,還能提高豬肉品質,符合國家供給側改革的目標。

“可飼用天然植物已經被農業部列入飼料原料目錄,主要目的是為了調節生理功能,中醫農業將大有可為”,印遇龍在《中醫農業與中藥渣研發與應用》課題演講中提出,以中草藥為載體的種養結合解決了糞汙處理難題,並且能提高豬肉品質。他指出,中草藥與抗生素相比,雖然在時效和藥效上還有一定差距,但在整體安全性上要強於抗生素,因此用中草藥動保產品取代化學獸藥,為動物疫病提供綠色防治,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抗生素與中草藥效果對比

△養豬業中常用的中草藥製劑

另外,印遇龍還介紹,木本飼料能夠有效降低了腸道炎症,改善豬肉品質,但過去受到加工的瓶頸,現在通過機械加工解決了這一難題,還能把木本飼料製成顆粒料,實現了商業化路徑。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糖生物工程課題組組長杜昱光分享了糖類對健康養殖的作用,他介紹,殼寡糖可作為一種飼料添加劑,能夠調節動物免疫、調節腸道、促進營養物質吸收、改善繁殖性能等,並且對疫苗佐劑的開發也有增強活性、降低免疫應激的作用。在養豬應用中,也能夠起到提高妊娠母豬產仔數和活仔數、改善胎兒個體的均一性、提高仔豬初生窩重等。

另外,杜昱光也指出殼寡糖產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比如強酸強鹼環境污染問題、殼寡糖序列結構不一致等問題,而新一代的清潔化生產工藝能夠解決這些難題,“隨著對糖生物工程的研究開發的不斷深入,將會推動我國無抗健康養殖,加快我國健康養殖的步伐”,他最後期待說。

農業部種豬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品質負責人樊福好在中醫五行的量化與豬群健康管理中指出,中醫是一種文化,一種哲學上的高層次的體會,健康養殖的理念應該要有具體的衡量指標,可以通過營養指數、中毒指數、免疫抑制指數、過敏過敏、聚散指數五個指數進行衡量,他還介紹他首創的健康度概念。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張素琴在《微生物與腸道系統的資訊交流》中指出,腸道微生物影響大腦的發育及大腦可塑性的營養因數的產生,腸道菌群對腸神經系統產生影響,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產生影響,並對機體免疫功能產生影響,因此對斷奶仔豬非常重要,由母乳帶來的免疫球蛋白介導的被動免疫逐步減少,在養豬生產中補充益生菌很關鍵。

3影響母/仔豬性能的根源在氣血不足,中藥發酵產品能破解這一難題

“影響母豬生產性能的根源是母豬氣血不足,對母豬的產子數、仔豬成活率以及母豬定使用年限都有影響”,河北農業大學中獸醫學院教授史萬玉在《中藥在母豬健康養殖中的作用與應用》中指出,母豬氣血不足將影響母豬產前狀態,將對母豬產仔數及仔豬成活率產生根本影響。

史萬玉還總結,母豬分娩前後的氣血狀態還引發母豬出現以下六大疾病,包括產前產後便秘、不食;母豬產程過程過長、難產;母豬產後癱瘓;產後缺乳、奶水品質差;產後不發情;蹄裂、淚斑、皮斑、脫肛等,他認為母豬前後的保健應該主要圍繞“氣血”進行,他建議採用他和微草生物共同研發,以人參和絞股藍發酵而成的“母康仔健”,達到氣血兩旺的目的。

“抗生素的控抗、減抗、無抗之路還很長,替代抗生素有很多困惑,那麼健康養殖中的抗生素問題該如何解決?”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羅超應提出這樣的思考,對此他認為,針對健康養殖來說,抗生素的合理應用要比替代抗生素更切合實際,也更必要;對於如何與中藥等結合,他提出通過加強中醫獸藥與抗生素及疫苗輔助措施,提高並改進抗生素等應用效果,比替代抗生素更有價值。

“中藥發酵是一項新技術,簡單來說就是用微生物來做生物轉化,發酵是一種手段,菌種是發酵的關鍵,通過定向生物轉化技術,讓中藥實現了可衡量、可檢測、可控制的效果”,全國工具酶標準化工作組副主任委員、北京微草大觀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康建南在會議上指出,中藥定向發酵的核心是菌種、工藝、目標成分,他詳細介紹了發酵板藍根粉、黃芪粉、絞股藍粉、人參粉等通過定向生物發酵技術之後,實現了提高有效成分,並且可精准檢測其有效成分。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自逵彙報了母豬、仔豬氣血不足的成因和危害,強調“三個中心五個環節管理”是重點,其中三個中心包括多產仔、順產管理、多產奶,五個環節包括母豬的乳腺發育期、供胎期、圍產期、吮乳期、發情配種期,需要特別關注。

劉自逵重新定義了母豬產程長的概念,他指出,產程長指的是母豬分娩間隔超過30 分鐘。另外,他特別強調,傳統接產方式(把仔豬直接放到保溫箱)存在四大危害,包括母豬窘迫應激、仔豬窘迫應激、母豬初乳丟失、仔豬吮乳打鬥。而仔豬在護理過程中同樣存在四大誤區,包括直接掏出胎兒、立即扯斷臍帶、臍帶血回體內、直接放入保溫箱。

△全國健康產業管理指導中心副主任王大真做智庫啟動發言

△智庫啟動儀式,嘉賓啟動水晶球

△為印遇龍院士為首的專家頒發“中國生豬健康養殖新技術高峰論壇首批智庫專家”聘書

△印遇龍院士及團隊(中)、湖南微草生物飼料科技有限公司(右)、華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簽約儀式

△座無虛席的會場

△全體參會人員合影

△湖南微草生物飼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黎明在晚宴致辭

△微草之夜晚宴現場

據瞭解,本次會議由國家生豬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全國健康產業管理指導中心主辦,由湖南微草生物飼料科技有限公司、湘潭市科學技術協會、湘潭市畜牧獸醫水產局承辦。

國家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主任于小冬在專題報告中指出,隨著消費升級,中國豬肉產品同樣進入“討好消費者”的階段,消費者對豬肉等食品的要求已經從追求“飽腹感”“口感”,上升到綜合性“大健康”階段,健康養殖成為必然要求。

2中草藥比抗生素整體安全,可有效取代化學獸藥

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在代表主辦方致辭中指出,人類健康離不來畜牧健康,中藥發酵技術通過與現代科技的結合,不僅能增強生豬免疫力,提高生產力,還能提高豬肉品質,符合國家供給側改革的目標。

“可飼用天然植物已經被農業部列入飼料原料目錄,主要目的是為了調節生理功能,中醫農業將大有可為”,印遇龍在《中醫農業與中藥渣研發與應用》課題演講中提出,以中草藥為載體的種養結合解決了糞汙處理難題,並且能提高豬肉品質。他指出,中草藥與抗生素相比,雖然在時效和藥效上還有一定差距,但在整體安全性上要強於抗生素,因此用中草藥動保產品取代化學獸藥,為動物疫病提供綠色防治,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抗生素與中草藥效果對比

△養豬業中常用的中草藥製劑

另外,印遇龍還介紹,木本飼料能夠有效降低了腸道炎症,改善豬肉品質,但過去受到加工的瓶頸,現在通過機械加工解決了這一難題,還能把木本飼料製成顆粒料,實現了商業化路徑。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糖生物工程課題組組長杜昱光分享了糖類對健康養殖的作用,他介紹,殼寡糖可作為一種飼料添加劑,能夠調節動物免疫、調節腸道、促進營養物質吸收、改善繁殖性能等,並且對疫苗佐劑的開發也有增強活性、降低免疫應激的作用。在養豬應用中,也能夠起到提高妊娠母豬產仔數和活仔數、改善胎兒個體的均一性、提高仔豬初生窩重等。

另外,杜昱光也指出殼寡糖產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比如強酸強鹼環境污染問題、殼寡糖序列結構不一致等問題,而新一代的清潔化生產工藝能夠解決這些難題,“隨著對糖生物工程的研究開發的不斷深入,將會推動我國無抗健康養殖,加快我國健康養殖的步伐”,他最後期待說。

農業部種豬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品質負責人樊福好在中醫五行的量化與豬群健康管理中指出,中醫是一種文化,一種哲學上的高層次的體會,健康養殖的理念應該要有具體的衡量指標,可以通過營養指數、中毒指數、免疫抑制指數、過敏過敏、聚散指數五個指數進行衡量,他還介紹他首創的健康度概念。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張素琴在《微生物與腸道系統的資訊交流》中指出,腸道微生物影響大腦的發育及大腦可塑性的營養因數的產生,腸道菌群對腸神經系統產生影響,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產生影響,並對機體免疫功能產生影響,因此對斷奶仔豬非常重要,由母乳帶來的免疫球蛋白介導的被動免疫逐步減少,在養豬生產中補充益生菌很關鍵。

3影響母/仔豬性能的根源在氣血不足,中藥發酵產品能破解這一難題

“影響母豬生產性能的根源是母豬氣血不足,對母豬的產子數、仔豬成活率以及母豬定使用年限都有影響”,河北農業大學中獸醫學院教授史萬玉在《中藥在母豬健康養殖中的作用與應用》中指出,母豬氣血不足將影響母豬產前狀態,將對母豬產仔數及仔豬成活率產生根本影響。

史萬玉還總結,母豬分娩前後的氣血狀態還引發母豬出現以下六大疾病,包括產前產後便秘、不食;母豬產程過程過長、難產;母豬產後癱瘓;產後缺乳、奶水品質差;產後不發情;蹄裂、淚斑、皮斑、脫肛等,他認為母豬前後的保健應該主要圍繞“氣血”進行,他建議採用他和微草生物共同研發,以人參和絞股藍發酵而成的“母康仔健”,達到氣血兩旺的目的。

“抗生素的控抗、減抗、無抗之路還很長,替代抗生素有很多困惑,那麼健康養殖中的抗生素問題該如何解決?”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羅超應提出這樣的思考,對此他認為,針對健康養殖來說,抗生素的合理應用要比替代抗生素更切合實際,也更必要;對於如何與中藥等結合,他提出通過加強中醫獸藥與抗生素及疫苗輔助措施,提高並改進抗生素等應用效果,比替代抗生素更有價值。

“中藥發酵是一項新技術,簡單來說就是用微生物來做生物轉化,發酵是一種手段,菌種是發酵的關鍵,通過定向生物轉化技術,讓中藥實現了可衡量、可檢測、可控制的效果”,全國工具酶標準化工作組副主任委員、北京微草大觀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康建南在會議上指出,中藥定向發酵的核心是菌種、工藝、目標成分,他詳細介紹了發酵板藍根粉、黃芪粉、絞股藍粉、人參粉等通過定向生物發酵技術之後,實現了提高有效成分,並且可精准檢測其有效成分。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自逵彙報了母豬、仔豬氣血不足的成因和危害,強調“三個中心五個環節管理”是重點,其中三個中心包括多產仔、順產管理、多產奶,五個環節包括母豬的乳腺發育期、供胎期、圍產期、吮乳期、發情配種期,需要特別關注。

劉自逵重新定義了母豬產程長的概念,他指出,產程長指的是母豬分娩間隔超過30 分鐘。另外,他特別強調,傳統接產方式(把仔豬直接放到保溫箱)存在四大危害,包括母豬窘迫應激、仔豬窘迫應激、母豬初乳丟失、仔豬吮乳打鬥。而仔豬在護理過程中同樣存在四大誤區,包括直接掏出胎兒、立即扯斷臍帶、臍帶血回體內、直接放入保溫箱。

△全國健康產業管理指導中心副主任王大真做智庫啟動發言

△智庫啟動儀式,嘉賓啟動水晶球

△為印遇龍院士為首的專家頒發“中國生豬健康養殖新技術高峰論壇首批智庫專家”聘書

△印遇龍院士及團隊(中)、湖南微草生物飼料科技有限公司(右)、華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簽約儀式

△座無虛席的會場

△全體參會人員合影

△湖南微草生物飼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黎明在晚宴致辭

△微草之夜晚宴現場

據瞭解,本次會議由國家生豬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全國健康產業管理指導中心主辦,由湖南微草生物飼料科技有限公司、湘潭市科學技術協會、湘潭市畜牧獸醫水產局承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