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幾十名在沈大學生“被欠款”數百萬元

作者: 二三裡新聞

從十一長假到現在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 瀋陽的劉金峰一直在恐懼和憤怒中糾結——上大二的兒子小浩竟然欠小額貸15萬!

“催債的律師函都送到家裡了。 含辛茹苦老老實實打工, 好不容易給孩子供上大學, 沒想到孩子膽子這麼大, 竟然在外面欠了這麼多錢, 這得是我幾年不吃不喝都還不上的鉅款。 ”

更讓劉金峰無語的是:兒子並沒有消費這15萬元的欠款, 而是在他看不懂的一整套流程裡,

兒子就欠下了十幾萬元的外債。

讓劉金峰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跟他有相同經歷的還有來自鐵嶺、遼陽、鞍山、錦州、撫順等遼寧各市的40多個家長, 毫無例外, 這40多個來自不同高校的孩子都各自欠下8萬——40萬不等的債務, 總額加起來超過400萬元。

40多個原本素不相識家長組成了一個維權群, 為了壓在身上的巨額債務也為了孩子的前途, 無望地奔走著……

家長“聽孩子說欠了15萬 當時就懵了”

近日, 十余個家長找到二三裡新聞, 講述自己孩子“被欠款”的過程。

劉金峰告訴二三裡新聞:“孩子在沈北大學城一個大學讀大二, 平日裡都沒什麼異常, 今年十一長假期間突然接了一個電話, 電話接通後, 就反常去了, 等回來後, 發現孩子的臉色很難看, 反復勸說之後, 孩子才告訴我, 他欠了小額貸15.7萬元, 我當時腦袋就嗡的一聲, 孩子咋這麼不懂事呢, 這15.7萬都幹啥了?可孩子跟我說, 他一分錢都沒花過, 就是幫同學的忙, 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就欠下這麼多錢。 ”

相比較男孩當時的迷茫和震驚, 女生小甯在母親面前就痛哭流涕, 來自鐵嶺開原的聶宏傑告訴二三裡新聞:“我孩子在一個交通類的高職院校, 欠款8萬5,當初是幫她同寢的同學小蕊,小蕊說自己需要貸款,只要小寧幫忙提供身份證資訊就行,貸款也不用小甯管,奔著幫同學的忙的想法,孩子就提供了身份證資訊,其實就是幫了三次貸款,結果就欠下8萬5的外債。”

與聶宏傑一起找到二三裡新聞的小蕊的母親王繼靈哭著說:“我的孩子也是受害者,她也是為了幫他的高中同學小龍,小龍在一所職業學院,也跟小蕊說幫自己貸款,不用小蕊還錢,結果小蕊現在欠下了24萬元的外債。”

十余個家長們的講述基本一致:在得到不需要負責貸款的承諾後,孩子提供自己的身份資訊幫同學去貸款,結果欠下高額債務。

經過二三裡新聞梳理發現,這40多個孩子基本上存在同學關聯的交織,即A與D素不相識,但A與B是初中同學,B與C又是高中同學,C與D則是大學同學,對這些欠款孩子們的欠款流程進行梳理,家長們發現源頭除了有不知名的小額貸款公司,還有一個叫侯傑的學生。

40多個家長認為孩子年幼無知被騙,集體找到瀋陽市沈北公安分局的道義派出所,經過幾次報案,道義派出所目前對侯傑採取了強制措施,道義派出所對二三裡表示:“涉及案件偵辦環節,暫不對媒體公佈詳細情況。”

欠款學生“我也沒花到錢,還能讓我用命去還啊?!”

相比莫名的債務更讓家長們擔心的是孩子的安全。多名家長給二三裡新聞展示了小額貸款公司給孩子發過來的微信或短信,內容有“不還錢就去死”之類的表述,這讓家長們惴惴不安,“誰能天天守候在這20多歲的孩子身邊呢?”

除了已經被採取強制措施的侯傑,另外一個家長們共同指向的學生是在某建設學院讀大二的小東,小東告訴二三裡:“我也是受害者啊,今年6月份,我想自己做點小生意減輕父母的負擔,但是沒有本錢,在廁所裡看到一個小招貼說是貸款容易,就掃碼關注了,隨後對方聯繫我去他們在江南甲第B座的辦公室,說是給我貸款3萬,但其中的9千是利息,我只能拿到2萬1,而且必須在一個月內還清,我當時就不想貸了,可屋裡好幾個人就是不讓我走,好長時間後才讓我離開,我下樓後,侯傑找到我又跟我聊,說是貸款能掙錢,告訴我如果我拉來一個貸款的就獎勵1000元,前前後後我找各個同學幫忙,也給他們拉來了十幾個,但也就給我2000元酬金,還給了幾次打車費和吃飯錢。”對於事情的走向,小東已然沒有了半點的掌控力。

小東說:在他完成3次拉人貸款後,就意識到了這是一個無底洞,但對方威脅“如果不幹了,這利滾利十幾萬全都由你來償還。”這樣的說詞被小東複製用在所謂的下線身上,以此類推,十幾名家長都向二三裡證實:自己的孩子在不準備提供身份證貸款時,接到過這樣的威脅。

二三裡調查發現,孩子們面對這個事情的態度與煎熬的父母比起來大相徑庭。

在某職業學院讀大二的小龍對於欠款則輕鬆的表示:“我來還啊。”事實上現在還在跟家裡伸手要錢的小龍根本不具備償還能力,當二三裡新聞提醒他這個現實後,小龍又表示:“那又能怎樣,總不能讓我用命來償還吧?”

儘管家長們說孩子們的壓力很大,有個別女生還想過退學,但“被欠款”的孩子們顯然還不知道,這件事會跟以後的就業、貸款等個人信用發生關聯,最樸素的想法就是:“我又沒拿到這筆錢,憑什麼要還?!”

二三裡找到了對學生們放款的王宇飛(音),但王宇飛自稱姓白,也承認對學生們進行了小額貸業務,對於家長們認為被騙的事情,此人稱“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貸款合同顯示的利率是每個月3%——按照法律規定,這已經是高利貸。

二三裡:你知道自己的貸款利率是高利貸嗎?

王宇飛:你說是高利貸就高利貸啊?

二三裡:按照國家法律規定,高利貸不受法律保護,你準備怎麼辦?

王宇飛:你說不受法律保護就不受法律保護啊,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合同上都有他們的簽字和手印,不承認能行嗎?

二三裡:你明知道學生們並無償還能力,為什麼還要多頻次給那麼多學生貸款?

王宇飛:我拒絕接受採訪。

同樣拒絕接受採訪的還有小龍的導員陳曉希,就讀于杏林醫學院的小齊欠款18萬,他的導員夏老師則很無奈:“從入校起,學校就多次提醒孩子們,而且之前小額貸在高校裡的什麼老鄉會啊同學會啊都已經解散了,但這些孩子們也都是成年人,學校不能像小學生那樣管理,學生這種借貸也都是私下行為,校方很難監管到。”

律師:放貸方至少是惡意

少則8萬多則40萬的欠款,在家長們的頭上的危險搖搖欲墜,家長們害怕砸下來的不僅僅是家庭的債務,還有孩子們的未來,但事情到目前毫無進展,家長們也曾諮詢過律師:“律師說了,就算高利貸的利息可以不還,但本金必須償還。”

事情的難點還在於,法律的無力感,二三裡新聞向有關方面瞭解到:小額貸是合法的,家長們所稱的詐騙在司法上屬於結果犯,這就意味著:在家長們並未還錢以及沒有其他暴力催債手段引發的後果,都無法構成刑事犯罪,至於微信短信裡的“不還錢就去死”頂多算是治安事件,連案件都很難構成。

瀋陽高義律師事務所的才富律師告訴二三裡:“經常會遇到這類的法律諮詢,高利貸的利息雖然不用償還,但本金確實要還的,但在此次貸款中,放貸方明知學生並無償還能力還要放貸,則屬於惡意放貸,此外,學生們並沒有拿到貸款,那麼,錢去哪了?這就有欺詐的嫌疑。學生群體虛榮心強,自控力不足,自我保護意識又太弱了,正因為如此,違規貸款機構抓住了學生容易控制的特點,將一些在社會中已經失效的放貸手段推向校園。”

二三裡新聞在若干個大學得角落裡、電線杆上仍然能看到言簡意賅得小額貸廣告,沉默的如同始終在等待的陷井,等待著那些懵懂的大學生們自投羅網……

(二三裡編輯 叢治國)

欠款8萬5,當初是幫她同寢的同學小蕊,小蕊說自己需要貸款,只要小寧幫忙提供身份證資訊就行,貸款也不用小甯管,奔著幫同學的忙的想法,孩子就提供了身份證資訊,其實就是幫了三次貸款,結果就欠下8萬5的外債。”

與聶宏傑一起找到二三裡新聞的小蕊的母親王繼靈哭著說:“我的孩子也是受害者,她也是為了幫他的高中同學小龍,小龍在一所職業學院,也跟小蕊說幫自己貸款,不用小蕊還錢,結果小蕊現在欠下了24萬元的外債。”

十余個家長們的講述基本一致:在得到不需要負責貸款的承諾後,孩子提供自己的身份資訊幫同學去貸款,結果欠下高額債務。

經過二三裡新聞梳理發現,這40多個孩子基本上存在同學關聯的交織,即A與D素不相識,但A與B是初中同學,B與C又是高中同學,C與D則是大學同學,對這些欠款孩子們的欠款流程進行梳理,家長們發現源頭除了有不知名的小額貸款公司,還有一個叫侯傑的學生。

40多個家長認為孩子年幼無知被騙,集體找到瀋陽市沈北公安分局的道義派出所,經過幾次報案,道義派出所目前對侯傑採取了強制措施,道義派出所對二三裡表示:“涉及案件偵辦環節,暫不對媒體公佈詳細情況。”

欠款學生“我也沒花到錢,還能讓我用命去還啊?!”

相比莫名的債務更讓家長們擔心的是孩子的安全。多名家長給二三裡新聞展示了小額貸款公司給孩子發過來的微信或短信,內容有“不還錢就去死”之類的表述,這讓家長們惴惴不安,“誰能天天守候在這20多歲的孩子身邊呢?”

除了已經被採取強制措施的侯傑,另外一個家長們共同指向的學生是在某建設學院讀大二的小東,小東告訴二三裡:“我也是受害者啊,今年6月份,我想自己做點小生意減輕父母的負擔,但是沒有本錢,在廁所裡看到一個小招貼說是貸款容易,就掃碼關注了,隨後對方聯繫我去他們在江南甲第B座的辦公室,說是給我貸款3萬,但其中的9千是利息,我只能拿到2萬1,而且必須在一個月內還清,我當時就不想貸了,可屋裡好幾個人就是不讓我走,好長時間後才讓我離開,我下樓後,侯傑找到我又跟我聊,說是貸款能掙錢,告訴我如果我拉來一個貸款的就獎勵1000元,前前後後我找各個同學幫忙,也給他們拉來了十幾個,但也就給我2000元酬金,還給了幾次打車費和吃飯錢。”對於事情的走向,小東已然沒有了半點的掌控力。

小東說:在他完成3次拉人貸款後,就意識到了這是一個無底洞,但對方威脅“如果不幹了,這利滾利十幾萬全都由你來償還。”這樣的說詞被小東複製用在所謂的下線身上,以此類推,十幾名家長都向二三裡證實:自己的孩子在不準備提供身份證貸款時,接到過這樣的威脅。

二三裡調查發現,孩子們面對這個事情的態度與煎熬的父母比起來大相徑庭。

在某職業學院讀大二的小龍對於欠款則輕鬆的表示:“我來還啊。”事實上現在還在跟家裡伸手要錢的小龍根本不具備償還能力,當二三裡新聞提醒他這個現實後,小龍又表示:“那又能怎樣,總不能讓我用命來償還吧?”

儘管家長們說孩子們的壓力很大,有個別女生還想過退學,但“被欠款”的孩子們顯然還不知道,這件事會跟以後的就業、貸款等個人信用發生關聯,最樸素的想法就是:“我又沒拿到這筆錢,憑什麼要還?!”

二三裡找到了對學生們放款的王宇飛(音),但王宇飛自稱姓白,也承認對學生們進行了小額貸業務,對於家長們認為被騙的事情,此人稱“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貸款合同顯示的利率是每個月3%——按照法律規定,這已經是高利貸。

二三裡:你知道自己的貸款利率是高利貸嗎?

王宇飛:你說是高利貸就高利貸啊?

二三裡:按照國家法律規定,高利貸不受法律保護,你準備怎麼辦?

王宇飛:你說不受法律保護就不受法律保護啊,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合同上都有他們的簽字和手印,不承認能行嗎?

二三裡:你明知道學生們並無償還能力,為什麼還要多頻次給那麼多學生貸款?

王宇飛:我拒絕接受採訪。

同樣拒絕接受採訪的還有小龍的導員陳曉希,就讀于杏林醫學院的小齊欠款18萬,他的導員夏老師則很無奈:“從入校起,學校就多次提醒孩子們,而且之前小額貸在高校裡的什麼老鄉會啊同學會啊都已經解散了,但這些孩子們也都是成年人,學校不能像小學生那樣管理,學生這種借貸也都是私下行為,校方很難監管到。”

律師:放貸方至少是惡意

少則8萬多則40萬的欠款,在家長們的頭上的危險搖搖欲墜,家長們害怕砸下來的不僅僅是家庭的債務,還有孩子們的未來,但事情到目前毫無進展,家長們也曾諮詢過律師:“律師說了,就算高利貸的利息可以不還,但本金必須償還。”

事情的難點還在於,法律的無力感,二三裡新聞向有關方面瞭解到:小額貸是合法的,家長們所稱的詐騙在司法上屬於結果犯,這就意味著:在家長們並未還錢以及沒有其他暴力催債手段引發的後果,都無法構成刑事犯罪,至於微信短信裡的“不還錢就去死”頂多算是治安事件,連案件都很難構成。

瀋陽高義律師事務所的才富律師告訴二三裡:“經常會遇到這類的法律諮詢,高利貸的利息雖然不用償還,但本金確實要還的,但在此次貸款中,放貸方明知學生並無償還能力還要放貸,則屬於惡意放貸,此外,學生們並沒有拿到貸款,那麼,錢去哪了?這就有欺詐的嫌疑。學生群體虛榮心強,自控力不足,自我保護意識又太弱了,正因為如此,違規貸款機構抓住了學生容易控制的特點,將一些在社會中已經失效的放貸手段推向校園。”

二三裡新聞在若干個大學得角落裡、電線杆上仍然能看到言簡意賅得小額貸廣告,沉默的如同始終在等待的陷井,等待著那些懵懂的大學生們自投羅網……

(二三裡編輯 叢治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