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 最大危險來自併發症!

危害人類健康的不僅僅是糖尿病本身, 其中更大的危險來自於糖尿病併發症, 尤其是糖尿病腎病, 其已成為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腎病是指糖尿病本身引起的腎臟損害, 臨床上以出現持續的蛋白尿為主要標誌, 即持續白蛋白尿>200微克/分鐘 或300毫克/24小時, 一般伴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約20%~40%的患者可發生糖尿病腎病。

1型糖尿病病人腎病的發生率與糖尿病的病程有關,

病程20~25年者發生率為40%~50%;

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為20%~50%左右。

如進入中晚期腎衰, 則可逐漸出現尿毒癥症狀。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致殘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歐美發達國家, 糖尿病患者在透析病人中所占比例早已超過腎炎(美國超過40%,

居第一位)。 中國的情況也不樂觀, 糖尿病人所占比例雖然低於腎炎, 但該比例還在持續上升, 主要原因是由於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不斷上升, 控制力度相距甚遠。

糖尿病對腎臟的損害解讀

糖尿病對腎臟的損害, 主要由於高血糖對腎小球和腎血管的損害。

人的腎臟大約有100萬個腎小球, 每個腎小球就是一團細小的動脈, 長期高血糖可逐步引起腎小球硬化。 高血糖還會損害腎動脈, 長期高血糖可導致腎動脈硬化甚至狹窄, 繼而出現腎功能下降。

糖尿病腎病是一個慢性的過程。

其早期臨床症狀常不明顯, 常可出現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微克/分鐘, 或30~300毫克/24小時);而臨床腎病期, 尿白蛋白排泄率超過200μg/min, 或300毫克/24小時, 或尿蛋白總量超過0.5克/24小時。 約有10%的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上表現為腎病綜合征, 尿蛋白排出率>3.5克/24小時, 血清蛋白降低, 可伴水腫。

糖尿病併發症患病率高 積極控制糖尿病是保護腎臟必由之路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患病率高, 危害性大, 必須對其防治十分重視, 關鍵在於早期防治與綜合防治。 首先應當重視早期防治。 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查尿常規和尿白蛋白排泄率, 尤其是有5年以上的糖尿病病史的患者, 應每年至少檢測2次或2次以上。 控制好患者的血糖, 是預防和延緩糖尿病各種慢性併發症的基本措施。 血糖必須達標,即空腹血糖水準<140mg/dl(7.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水準<180mg/dl(10.08mmol/l),糖化血紅蛋白降至7.0%以下;如部分病人空腹血糖水準<110mg/dl(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水準<140mg/dl(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降至6.5%以下,則更為滿意。

同時,應當強調綜合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改善生活方式,積極控制高血糖、高血壓、蛋白尿、高血脂、高尿酸、高體質指數(肥胖或超重),以及減輕微血管病變等。尿微量白蛋白必須定期檢查,以儘早發現腎損害,儘早治療。合併高血壓者,應積極控制血壓,保證降壓達標(130/80mmHg以下)。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嚴格限制主食量、避免甜食、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戒煙等。同時,還應適當限制蛋白質攝入,一般0.8~1.0克/日•公斤,出現蛋白尿後0.8克/日•公斤以下。

多睦健康(專注于海外高端醫療服務),定期為您更新健康科普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血糖必須達標,即空腹血糖水準<140mg/dl(7.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水準<180mg/dl(10.08mmol/l),糖化血紅蛋白降至7.0%以下;如部分病人空腹血糖水準<110mg/dl(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水準<140mg/dl(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降至6.5%以下,則更為滿意。

同時,應當強調綜合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改善生活方式,積極控制高血糖、高血壓、蛋白尿、高血脂、高尿酸、高體質指數(肥胖或超重),以及減輕微血管病變等。尿微量白蛋白必須定期檢查,以儘早發現腎損害,儘早治療。合併高血壓者,應積極控制血壓,保證降壓達標(130/80mmHg以下)。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嚴格限制主食量、避免甜食、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戒煙等。同時,還應適當限制蛋白質攝入,一般0.8~1.0克/日•公斤,出現蛋白尿後0.8克/日•公斤以下。

多睦健康(專注于海外高端醫療服務),定期為您更新健康科普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