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小小的“神器” 就可能把你卡上的資訊全部複製!細思極恐

近日, 廣西賀州市八步區法院對一起未成年人盜刷校園IC卡案開庭審判。 2016年9月, 被告人廖某將已充值的校園IC卡資訊複製到另一張空白卡上, 在校園內的食堂、超市等進行刷卡消費。 並將此方式傳給另外4名同鄉夥伴, 5人共計非法盜刷2萬多元。

公訴機關認為, 5名被告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採取秘密竊取的手段竊取數額較大財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4條規定, 應當以盜竊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5位被告人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法庭將在合議庭評議後擇期宣判, 並由家長賠償涉嫌盜竊的款項。

由於5名被告作案時都是未成年人, 公訴人、辯護人以及家長也在庭上對他們進行了教育。

工具購於網路 操作簡單成本低

辦案民警根據被告的供述, 在網上搜索發現有大量出售IC卡複製器的網店。 這些IC卡複製器, 主要複製磁片IC卡, 可以克隆IC卡包括充值卡和門禁卡等, 成本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除了贈送數量不等的空白卡, 還有相應的破解軟體和操作教程視頻。

民警實驗:不到半小時複製IC卡和原卡完全一樣

辦案民警根據賣家提示, 利用查獲的一個複製器進行了實驗, 實驗員在觀看操作視頻後, 半個小時不到, 就完成了軟體的安裝、原卡資訊的讀取複製和克隆等流程, 複製出一張飯堂充值IC卡和門禁卡, 經實地檢驗, 複製的飯堂IC卡金額與原卡一模一樣, 可以正常消費。 複製的門禁卡也能正常使用。

業內揭秘大多數IC卡都能被輕易複製

門禁卡內的資訊是怎樣被破解的?專業人員介紹, 通常所說的IC卡, 是所有帶晶片卡的統稱, 它又可以分為ID卡、M1卡、CPU卡。

這三種卡中, ID卡最簡單, 卡內只有一個“物理號”, 這種卡最為常見;M1卡稱為“邏輯存儲卡”, 卡內比ID卡多了一個纏繞的線圈, 有很小的存儲空間, 可以存儲有限的資訊並進行加密, 一些公交卡、賓館房卡都屬於M1卡;CPU卡是目前最複雜的IC卡, 卡內是一個單獨的系統, 目前使用的銀行卡、身份證等都屬於這一卡種。

目前使用的門禁卡, ID卡最容易被複製, 原因是一些空白卡的生產商沒有按照國家標準生產。 國家標準要求正規廠家生產的每一張ID卡都必須寫入唯一的物理號, 不能重複。 但一些非正規廠家生產的白卡根本就沒有寫入物理號,

進入市場後, 商家就可以隨時“複製”寫入。

M1卡雖然可以加密, 但其實早在2008年就被宣佈可以被破解。 雖然M1卡可以對存儲資訊加密, 但複製過程並不需要解密, 兩張卡之間複製資訊, 就像電腦之間用U盤拷貝資料一樣, 讀取和寫入都無需破解, 複製的卡一樣可以使用。

律師建議複製卡行業應納入警方監管

在上述的這一案例中,涉案人員因為複製之後進行盜刷構成犯罪,那麼對於複製卡的市場行為又該怎樣看待?它是否違法?律師認為,商家從事這一業務本身不存在違法,但從業人員應當盡到注意的義務。

商家對前來複製卡的人,應要求其提供身份資訊,如果對方是複製社區門禁卡、賓館房卡等,還應要求其提供物業或賓館開具的相應證明,不能不管不問隨意複製,這會對公共安全造成隱患。一旦因複製卡造成了安全事故,持卡人和複製者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從法律意義上來說,複製門禁卡其實和開鎖、配鑰匙是一樣的,應像開鎖公司一樣,由公安部門對該行業進行監管。

民警提醒,對於門禁卡等IC卡,持卡者需要謹慎保管,不要輕易外借他人使用,以免被克隆使用,更要注意避免在沒有備案的門店複製卡片。當然,除了持有者自身要加強安全防範意識,更重要的是,執法部門應當加大對非法複製IC卡及其相關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律師建議複製卡行業應納入警方監管

在上述的這一案例中,涉案人員因為複製之後進行盜刷構成犯罪,那麼對於複製卡的市場行為又該怎樣看待?它是否違法?律師認為,商家從事這一業務本身不存在違法,但從業人員應當盡到注意的義務。

商家對前來複製卡的人,應要求其提供身份資訊,如果對方是複製社區門禁卡、賓館房卡等,還應要求其提供物業或賓館開具的相應證明,不能不管不問隨意複製,這會對公共安全造成隱患。一旦因複製卡造成了安全事故,持卡人和複製者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從法律意義上來說,複製門禁卡其實和開鎖、配鑰匙是一樣的,應像開鎖公司一樣,由公安部門對該行業進行監管。

民警提醒,對於門禁卡等IC卡,持卡者需要謹慎保管,不要輕易外借他人使用,以免被克隆使用,更要注意避免在沒有備案的門店複製卡片。當然,除了持有者自身要加強安全防範意識,更重要的是,執法部門應當加大對非法複製IC卡及其相關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