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徐長紅:光和影——遊圓明園博物館(攝影)

光和影

遊圓明園博物館

攝影對我的意義可以用兩個字概括——“記錄”。 記錄美, 記錄情緒, 記錄每一個感動的瞬間。

一次機會, 我來到了北京圓明園博物館,

在這裡, 讓我看到了很多想記錄的畫面, 光與影交織, 成為一片美好的畫面。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 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宮苑, 它坐落在北京西郊, 與頤和園毗鄰, 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 所以也叫圓明三園。 此外, 還有許多小園, 分佈在東、西、南三面, 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

園中面積350多公頃, 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 一百五十余景, 有“萬園之園”之稱。 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 處理軍政事務, 因此也稱“夏宮”。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 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 1722年雍正即位以後, 拓展原賜園, 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 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 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 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 在東南鄰併入了萬春園。 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慶朝, 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 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 道光帝時, 國事日衰, 財力不足, 但甯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 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 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 文物被搶掠, 同治帝時欲修復, 後因財政困難, 被迫停止, 改建其它建築。 八國聯軍之後, 又遭到匪盜的打擊, 終變成一片廢墟。

圓明園, 在清室150餘年的創建和經營下, 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 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