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岐山:“微平臺”打造智慧法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陝西省岐山縣人民法院以群眾需求為導向, 順應網路“微時代”, 傾力打造“微法院”, 構建了資訊技術與審判工作深度融合的司法運行新機制, 譜寫司法便民利民新篇章, 讓群眾共用智慧法院建設的大紅利。

“微”輔助:開啟執法辦案新模式

7月18日, 李曉波訴趙玉讓、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某分公司機動車責任糾紛一案在岐山法院第三審判法庭進行庭前調解。 與以往不同的是, 此次調解工作是通過微信調解程式完成的,

參與調解的各方當事人依次“坐”在審判庭前的大螢幕裡, 而審判法庭內只有法官一人。

微信調解是在徵求當事人同意後邀其進入專用微信群, 以多方視頻方式, 組織開展網路調解, 通過影像、文字確認當事人身份、發表調解意見等。 法官通過@功能授權發言, 維持調解秩序。 調解內容則將以錄音、錄影及文字形式留存歸檔。 整個調解過程秩序規範, 節奏明快, 僅用一個半小時, 李曉波與趙玉讓、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某分公司就達成了調解協定。

“如果沒有‘微法院’, 我從西安到岐山法院立案、交換證據、調解、領案款等, 少說也要跑兩三趟!現在, 動動手指就能輕鬆搞定, 不用舟車勞頓, 真得很省時、省力、省心。 ”遠在陝西漢中的李曉波不禁為岐山法院點贊。

保險公司代理律師也感慨道:“以前到岐山來開庭調解, 要提前一天到, 成本高, 不方便, 現在實現了‘零在途時間’‘零費用支出’, 岐山法院真是貼心‘暖男’。 ”

微信輔助辦案, 既有天涯咫尺便利, 更有彈指一揮間的快捷。 2016年6月, 岐山縣祝家莊鎮村民高虎林等五人拿著僅有某公司名稱的欠條找到了法院。 原來, 一年前, 他們為該公司在岐山承攬的工程打工, 被拖欠了共計4.5萬元的工資。 當他們再去工地討要工錢時, 卻發現公司已人去樓空。 承辦法官通過查對工商登記資訊找到了該公司的聯繫方式, 輾轉將公司法律顧問加為微信好友, 並通過微信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 最終, 該公司將拖欠的工資款轉至法院帳戶,

案件從立案到領款僅用了4個工作日。 村民們收到工資款後激動不已:“法院要錢可真快!”

“岐山縣是勞務輸出縣, 農村青壯年大都外出務工, 法院受理案件後常常面臨找人、送達等問題。 案件當事人為官司來回奔波, 也多有怨言。 ”該院民事審判一庭庭長李文翠對此感觸很深。 用微信輔助辦案更加靈活方便, 隨時都能組織質證、調解, 既提高了司法效率, 也減輕了群眾訴累。

“感謝法官晚上不休息為我們調解案件!”

2014年, 張蘭蘭將5萬元借給崔文麗開店, 後崔文麗出國打工, 張蘭蘭要債無門, 訴至法院。 承辦法官通過微信進行送達, 但崔文麗拒不回應。 一天晚上, 承辦法官突然看到崔文麗發了朋友圈, 遂向她發去微信勸其積極應訴,

並告知拒不執行的法律後果。 崔文麗這才意識到後果的嚴重性, 因擔心自己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不能坐飛機回國, 遂同意進行調解。 承辦法官趁熱打鐵, 立即組織雙方進行微信質證、調解, 一個多小時後, 被告將欠款轉到了法院帳戶。

“針對微信輔助辦案不夠規範等問題, 我們也三次組織資深法官和網路技術人員進行研討攻堅, 制定了《微信輔助辦案規程(試行)》《微信審查立案暫行規定》等, 明確了適用範圍, 統一了工作流程, 制定了操作規程, 同時解決了當事人身份資訊核實、庭審資料電子留存等技術問題。 自此, ‘微’輔助從單獨摸索走向了規範合作, ‘微信+立案+送達+調解+執行’的訴訟模式的逐步成熟,

實現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岐山法院副院長劉敏社介紹。

今年開始, 岐山法院在立案、送達、質證等各個階段都會引導當事人選擇微信輔助辦理, 審判、執行案件微信輔助率達到40%以上, 為緩解辦案壓力提供了新的方案。

“微”服務:搭建司法為民新平臺

做房地產生意的趙先生來到岐山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立案。 但當要交納訴訟費時他才發現, 自己來得匆忙, 居然沒有帶錢包, 身上錢卡全無。 正當他懊悔不已時, 訴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他, 只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微信支付訴訟費, 無需再跑一趟。 這樣方便的措施讓趙先生不禁感歎岐山法院的服務周到又貼心。

“微法院”既輔助了法院工作, 更為群眾帶去了貼心服務。 岐山法院推出的微信審查立案、轉帳繳費、訴訟指導、諮詢服務等便民措施,使群眾享受到了資訊時代“送上門”的司法服務。

江蘇的朱律師打來電話諮詢岐山法院的具體地址,準備遠赴岐山立案。考慮到對方路程遙遠,立案法官告知他可微信立案,並對朱律師發來的立案資料立即進行了審查,提出補正意見。3天后,朱律師將補正後的立案資料寄來,並通過微信掃碼支付了訴訟費。順利立案後的朱律師對岐山法院讚不絕口:“千里之遙,立案不愁。我走過的法院不少,第一次見到能這樣為當事人著想的法院。”

微友@秦人留言:“前年鄰村有人開飯館借我2萬元,到現在都沒有還,我要告他,該怎麼辦?”岐山法院工作人員回復:“@秦人,立案要有訴狀和證據。請關注我院微信公眾號,在訴訟服務功能表列有訴狀範本和立案證據材料欄。訴狀參考《民間借貸糾紛訴狀》模式,證據是借條等借貸憑證。”

微友@王者風範留言:“我村95歲的李金福老人想立案狀告子女不管他,因老伴癱瘓在床不能遠離,老人又不會寫字,該怎麼辦?”岐山法院法官不久即回復:“@王者風範,已聯繫立案庭,下午上門立案,方便的話留下聯繫方式。”

類似這樣的答疑交流,已逐漸成為岐山法院法官的日常工作之一。“關注了岐山法院微信公眾號,你就等於有了自己的私人法律顧問。”該院主管訴訟服務工作的黨組成員李曉紅逢人便推介岐山法院微信公眾號。說起公眾號的具體服務內容,她如數家珍:“岐山法院微信公眾號就是司法服務的‘百寶箱’,可觀看庭審直播、流覽法律文書、查詢案件辦理進度;可流覽《訴訟指南》學習打官司,參考《訴狀範本》學習寫訴狀;可諮詢立案、財產保全等;還有人工服務,提供的免費諮詢和訴訟指導。”

岐山法院還為網友們建起了專門的訴訟服務微信群。“為建好訴訟服務群,我們用3個月時間逐村‘拉’人,將所有村組幹部及調解組織成員悉數納入了訴訟服務群,使他們成為法院服務群眾的觸手,實現‘線上’服務全覆蓋。”訴訟服務中心主任景東平對此項工作深有感觸。

“我是西北政法大學大二學生,想利用假期在貴院實習,請問該怎樣聯繫?”

“我兄弟做工時從架上摔了下來,到現在一分錢的賠償也沒拿到,侄子馬上開學了沒有錢,我們該怎麼辦?”

法院搭台,群眾唱戲,岐山法院的訴訟服務群內一片火熱,網友的各種問題、疑惑都在這裡得到了詳盡的回復。訴訟服務群建立5個月以來,為群眾提供的法律幫助是去年的兩倍。法官隨時線上解答,假日不打烊,用資訊技術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微”課堂:譜寫法治宣傳新樂章

岐山縣故郡鎮普庵村村民張軍在今年5月將自己的小轎車借給了朋友田小平,誰知田小平在外出過程中發生了交通事故,受害人黃某要求他倆共同賠償。沒了主意的他在訴訟服務群裡向岐山法院的法官諮詢。不一會兒,法官給他發來岐山法院《法官講法故事匯》欄目第五期的連結。

“親,今天學法有木有?”

《法官講法故事匯》活潑親民的氣息撲面而來。第五期《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擔責嗎?》中的案例與張軍的故事簡直一模一樣。欄目主講法官通過一起真實案例,釋明車主承擔責任的幾種類型,讓張軍茅塞頓開。

《法官講法故事匯》《人民陪審員風采》《誰是老賴戳開看》等系列普法宣傳欄目是該院今年新媒體普法宣傳的主打品牌,也成為岐山法院為社會大眾進行普法宣傳的“微課堂”。這些欄目借助岐山法院微信公眾號平臺,精選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婚姻家庭、民間借貸、交通事故等案件,以案釋法,引導群眾學法守法,避免群眾權益受損。主講法官一改以往的嚴肅形象,頻頻“賣萌”,還設置多個詼諧幽默的小故事作為練習題,與群眾隨時互動,牢牢吸引了“學生們”的目光,岐山法院微信公眾號的關注人數也直線上升。

最開始關注《法官講法故事匯》時,微友@任師面皮還不知道這是政務微信,只是感覺其中的故事喜聞樂見,又多是自己身邊人和身邊事,於是隨手留言參與了答題。沒想到,他很快就收到“老師”親自點評。從此,他便成了岐山法院微信公眾號的忠實粉絲。

公眾號的粉絲越來越多,對司法工作的理解、支持聲音也越來越高,“法院發佈”一呼百應。微友@洋槐花開留言:“我原來在岐山法院打過官司,因知識所限,對法官有諸多誤解,說了很多過激的話。現在,我明白法官判得沒有錯,在此衷心說聲對不起。”

岐山法院發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和懸賞公告後,網友紛紛留言發表意見和轉發,有24名群眾為法院提供了執行線索,11名跑路“老賴”因輿論壓力主動來岐山法院履行了給付義務。

“怎樣便利群眾,我們就從哪裡著手。”岐山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衛文傑介紹。岐山法院的“微法院”就是借助微信這一普及率最高的新媒體平臺,以微信公眾號為中樞,以微信訴訟專號和微信服務群為網點,以鎮村幹部為觸手而打造的網路“生態圈”,法院的各種服務都被囊括其中,真正實現了讓資料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微”輔助:開啟執法辦案新模式

岐山法院在立案、送達、質證等各個階段引導當事人選擇微信輔助辦理,審判、執行案件微信輔助率達到40%以上,隨時都能組織質證、調解,既提高了司法效率,也減輕了群眾訴累,為緩解辦案壓力提供了新的方案

“微”服務:搭建司法為民新平臺

岐山法院推出的微信審查立案、轉帳繳費、訴訟指導、諮詢服務等便民措施, 用資訊技術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使群眾享受到了資訊時代“送上門”的司法服務

“微”課堂:普寫法治宣傳新樂章

岐山法院借助岐山法院微信公眾號平臺推出《法官講法故事匯》《人民陪審員風采》《誰是老賴戳開看》等系列普法宣傳欄目,引導群眾學法守法,僅用兩個月時間,就登上了陝西省法院微信周排行榜首位。(via人民法院報劉爭遠 劉永峰)

岐山法院推出的微信審查立案、轉帳繳費、訴訟指導、諮詢服務等便民措施,使群眾享受到了資訊時代“送上門”的司法服務。

江蘇的朱律師打來電話諮詢岐山法院的具體地址,準備遠赴岐山立案。考慮到對方路程遙遠,立案法官告知他可微信立案,並對朱律師發來的立案資料立即進行了審查,提出補正意見。3天后,朱律師將補正後的立案資料寄來,並通過微信掃碼支付了訴訟費。順利立案後的朱律師對岐山法院讚不絕口:“千里之遙,立案不愁。我走過的法院不少,第一次見到能這樣為當事人著想的法院。”

微友@秦人留言:“前年鄰村有人開飯館借我2萬元,到現在都沒有還,我要告他,該怎麼辦?”岐山法院工作人員回復:“@秦人,立案要有訴狀和證據。請關注我院微信公眾號,在訴訟服務功能表列有訴狀範本和立案證據材料欄。訴狀參考《民間借貸糾紛訴狀》模式,證據是借條等借貸憑證。”

微友@王者風範留言:“我村95歲的李金福老人想立案狀告子女不管他,因老伴癱瘓在床不能遠離,老人又不會寫字,該怎麼辦?”岐山法院法官不久即回復:“@王者風範,已聯繫立案庭,下午上門立案,方便的話留下聯繫方式。”

類似這樣的答疑交流,已逐漸成為岐山法院法官的日常工作之一。“關注了岐山法院微信公眾號,你就等於有了自己的私人法律顧問。”該院主管訴訟服務工作的黨組成員李曉紅逢人便推介岐山法院微信公眾號。說起公眾號的具體服務內容,她如數家珍:“岐山法院微信公眾號就是司法服務的‘百寶箱’,可觀看庭審直播、流覽法律文書、查詢案件辦理進度;可流覽《訴訟指南》學習打官司,參考《訴狀範本》學習寫訴狀;可諮詢立案、財產保全等;還有人工服務,提供的免費諮詢和訴訟指導。”

岐山法院還為網友們建起了專門的訴訟服務微信群。“為建好訴訟服務群,我們用3個月時間逐村‘拉’人,將所有村組幹部及調解組織成員悉數納入了訴訟服務群,使他們成為法院服務群眾的觸手,實現‘線上’服務全覆蓋。”訴訟服務中心主任景東平對此項工作深有感觸。

“我是西北政法大學大二學生,想利用假期在貴院實習,請問該怎樣聯繫?”

“我兄弟做工時從架上摔了下來,到現在一分錢的賠償也沒拿到,侄子馬上開學了沒有錢,我們該怎麼辦?”

法院搭台,群眾唱戲,岐山法院的訴訟服務群內一片火熱,網友的各種問題、疑惑都在這裡得到了詳盡的回復。訴訟服務群建立5個月以來,為群眾提供的法律幫助是去年的兩倍。法官隨時線上解答,假日不打烊,用資訊技術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微”課堂:譜寫法治宣傳新樂章

岐山縣故郡鎮普庵村村民張軍在今年5月將自己的小轎車借給了朋友田小平,誰知田小平在外出過程中發生了交通事故,受害人黃某要求他倆共同賠償。沒了主意的他在訴訟服務群裡向岐山法院的法官諮詢。不一會兒,法官給他發來岐山法院《法官講法故事匯》欄目第五期的連結。

“親,今天學法有木有?”

《法官講法故事匯》活潑親民的氣息撲面而來。第五期《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擔責嗎?》中的案例與張軍的故事簡直一模一樣。欄目主講法官通過一起真實案例,釋明車主承擔責任的幾種類型,讓張軍茅塞頓開。

《法官講法故事匯》《人民陪審員風采》《誰是老賴戳開看》等系列普法宣傳欄目是該院今年新媒體普法宣傳的主打品牌,也成為岐山法院為社會大眾進行普法宣傳的“微課堂”。這些欄目借助岐山法院微信公眾號平臺,精選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婚姻家庭、民間借貸、交通事故等案件,以案釋法,引導群眾學法守法,避免群眾權益受損。主講法官一改以往的嚴肅形象,頻頻“賣萌”,還設置多個詼諧幽默的小故事作為練習題,與群眾隨時互動,牢牢吸引了“學生們”的目光,岐山法院微信公眾號的關注人數也直線上升。

最開始關注《法官講法故事匯》時,微友@任師面皮還不知道這是政務微信,只是感覺其中的故事喜聞樂見,又多是自己身邊人和身邊事,於是隨手留言參與了答題。沒想到,他很快就收到“老師”親自點評。從此,他便成了岐山法院微信公眾號的忠實粉絲。

公眾號的粉絲越來越多,對司法工作的理解、支持聲音也越來越高,“法院發佈”一呼百應。微友@洋槐花開留言:“我原來在岐山法院打過官司,因知識所限,對法官有諸多誤解,說了很多過激的話。現在,我明白法官判得沒有錯,在此衷心說聲對不起。”

岐山法院發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和懸賞公告後,網友紛紛留言發表意見和轉發,有24名群眾為法院提供了執行線索,11名跑路“老賴”因輿論壓力主動來岐山法院履行了給付義務。

“怎樣便利群眾,我們就從哪裡著手。”岐山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衛文傑介紹。岐山法院的“微法院”就是借助微信這一普及率最高的新媒體平臺,以微信公眾號為中樞,以微信訴訟專號和微信服務群為網點,以鎮村幹部為觸手而打造的網路“生態圈”,法院的各種服務都被囊括其中,真正實現了讓資料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微”輔助:開啟執法辦案新模式

岐山法院在立案、送達、質證等各個階段引導當事人選擇微信輔助辦理,審判、執行案件微信輔助率達到40%以上,隨時都能組織質證、調解,既提高了司法效率,也減輕了群眾訴累,為緩解辦案壓力提供了新的方案

“微”服務:搭建司法為民新平臺

岐山法院推出的微信審查立案、轉帳繳費、訴訟指導、諮詢服務等便民措施, 用資訊技術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使群眾享受到了資訊時代“送上門”的司法服務

“微”課堂:普寫法治宣傳新樂章

岐山法院借助岐山法院微信公眾號平臺推出《法官講法故事匯》《人民陪審員風采》《誰是老賴戳開看》等系列普法宣傳欄目,引導群眾學法守法,僅用兩個月時間,就登上了陝西省法院微信周排行榜首位。(via人民法院報劉爭遠 劉永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