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熱血》之外的閒話

七年多了。

在秋冬交替的一個下午, 偉功約我閒聊。 坐下後他打開電腦, 一幅幅老山戰地照片展現在我面前。 那些熟悉的山, 熟悉的水,

熟悉的人……, 畢竟二十多年了。 我們邊看邊議, 一會兒沉默、一會兒討論、一會兒興奮、一會兒難過, 仿佛又回到了久別的老山戰場。 兩千多幅照片閱罷, 偉功說他想將這些照片整理出來, 要不太可惜了。 我提醒偉功, 每幅照片如果能加上文字說明就會更好, 它的價值就更大。

這是不是《熱血》最初的動機?就不得而知了。 只有偉功說得清。

偉功其人

王偉功是個小號的山東大漢。 他有著極鮮明的山東人的品行:生性耿直、堅毅豁達、率真倔強。 與他接觸多了交往深了, 對他的天資聰穎、資質厚實、為人淳厚、事業精心留下極深印象。 他更可貴的是, 把這些難得的稟賦和閱歷, 凝結成對工作、對職責、對事業的專注和熱情。

在血與火的戰場上, 最易洞見一個人的靈魂和擔當。 部隊上前線剛剛接防不久, 偉功就來到我們團的陣地上, 他堅持要到最前沿去。 團長趙國民、政委李太忠反復勸阻, 他嘿嘿一笑, “聽首長的!”。 離開團基指他就上了最前沿。 1987年春節, 他和鄭月龍副團長是在一個最前沿的陣地上度過的。 我團八裡河東山方向老虎嘴、負二十二號陣地, 偏馬方向的負十四、負十七陣地上的幹部戰士都認識師裡的“王幹事”。 他在後方講前沿幹部戰士的故事, 前沿的幹部戰士在前方講他的故事。 他蜷曲貓耳洞裡與幹部戰士屈膝長談,

把幹部戰士的家事難事心上事放在心上, 又利用工作之便為幹部戰士排憂解難。

經過戰火洗禮的感情既純正又珍貴, 偉功及其珍視。 戰後幾十年, 偉功不顧繁重的工作任務, 牽掛著這些曾經浴血奮戰的戰友。 羅盛國烈士是四川資中人, 偉功在戰友聚會時聽說了他家裡生活極端困苦, 在當地軍分區司令萬忠勇的安排下,他和戰友們直奔四川省資中縣, 與當地政府人員一起到烈士家中慰問, 協調地方解決了其遺屬的困難。 對那些傷病殘的戰友, 他總是掛牽念叨, 時不時給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偉功的赤誠、熱心和專注, 成就了他的職業和事業, 也成全了他的理想和追求。 我們相處四十多年, 他時不時的會給我們以感動和激勵。 在一段是非模棱、觀念飄忽的時期, 誰都會覺得做人不易。 一日, 一幫熟人聚會, 有人突發奇想, 問道:壞人眼裡是壞人, 好人眼裡是好人, 你說他是什麼人?有人說:有缺點的人;有人說:不善交人的人;有人說:好人……, 在位的一位首長講:此謂真人。

偉功,是我心中的真人!

《熱血》其書

在《熱血》一書中,記載了61師赴老山前線作戰期間許多重要的時間節點和重大的歷史事件:中央軍委赴滇輪戰的預先號令、部隊赴滇輪戰的日期、集結地域的輪戰訓練、接防的時間、陣地防禦的過程以及後來的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書中都做了詳細的記載和描述,其史料價值會隨著歲月的流逝彰顯其價值。

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事業初興,華夏大地春雷滾滾,人心沸騰,古老的中華民族又一次迸發出強盛的活力,世界驚呼,小霸驚憟。大西南一時黑雲壓城,外患又起。偉人高瞻遠矚,揮師西南,以解後虞。

鋼鐵之師,熱血青年,奉命奔赴血與火的戰場,用鮮血和生命為中華崛起清障奠基,為民族的偉大復興鞠躬盡瘁。“奉獻我青春,強盛我中華”,“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國家至上、人民至上、奉獻至上”的口號集中體現了八十年代軍人的歷史情緒和家國情懷。《熱血》裡描寫的宏大場面、記載的重大戰事、敘述的一個個細節、講述的一個個人物,將一代軍人鑄就的老山精神生動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十億人民關注著老山,老山沒有辜負十億人民的期望!中華民族邁著堅強有力的步伐,踏上了新長征的征途。在這期間,紅軍師與甘肅省團委開展的“雙立功”活動,在參戰部隊和地方青年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應,激勵青年人矯正人生航向,邁上人生坦途。在這個活動中,偉功功不可沒。

參戰一年,偉功走遍了二十幾個最前沿陣地。那時,陣地流傳著:x軍冷槍冷炮專打戴眼鏡的、背相機的和送彈藥的。偉功那管得了這些,肩上挎著照相機、答錄機、腰裡別著手榴彈,手裡提著衝鋒槍,硬是留下了幾十盤錄音帶和上千幅照片。由於偉功足跡至人未至,鏡頭伸向人未攝,《熱血》中的許多鏡頭就顯得彌足珍貴。沒有崇高的家國情懷,沒有濃烈的職業意識,沒有忘我的獻身精神,沒有深厚的愛兵情愫,就很難成就這部感人肺腑、昭示後人的紀實作品。《熱血》來之不易,價值不言而喻。

話在其中

《熱血》付梓,閱讀的範圍越來越大,越來越廣。原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眼科主任魏銳利曾在求學期間,赴老山戰場見習。他在偏馬方向最前沿的負十七陣地堅守了四個多月。最近他因公到西安,戰友聚會時,他說:一日,他在戰友那裡看到《熱血》一書就翻了起來,竟然看到了他熟悉的面孔,還有他難忘的負十七陣地。他說,他是流著熱淚讀完了書裡有關章節。他動情的說:這是我的聖經,有了困難、困苦和困惑,我就時不時的讀讀它,頓覺釋然。

對《熱血》的好評如潮,將軍們寄語抒情!參戰老兵含淚傳頌、專業評論家讚譽有加。無論是有過軍旅生涯的人,還是社會上的有識之士,凡是讀過《熱血》的人對書中的某些情節和人物,總是因情動於衷而難以忘懷,這些評論和讚譽可以出幾本專著。

我這裡只說讀《熱血》的兩則故事:

一位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首長讀了《熱血》後,一口氣說了四個有希望:我們這個國家有希望,我們這個民族有希望,我們這個黨有希望,我們這個軍隊有希望。當他看到年輕的戰士赤身裸體抱著衝鋒槍,蜷曲在貓耳洞的照片時潸然淚下、抽泣不止。他哽咽著說:有了這樣的年輕戰士,我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我熟悉的一位參戰老兵說:他在兒子的眼裡就是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動機器,兒子十五六歲的時候極少與他交流。一天孩子看著他捧著一本書,一時大笑一時流淚,一時沉默一時嘀咕,覺得蹊蹺。孩子處於好奇翻閱了《熱血》,當孩子看到書裡父親年輕時的幾幅照片和描寫戰地生活的文字就打開了話匣子,他怨艾父親從來沒有給他講過這段歷史。孩子留著淚對他說:爸爸,我一定給你爭氣。這位老兵告訴我,後來兒子考上了名牌大學。不難想像這個孩子的人生路一定會越走越順,越走越寬。

《熱血》洋溢著濃烈的家國情懷、飽含著醇厚的民族情結、激蕩著滾燙的軍人血性!

三十多年前,百萬熱血青年背負著祖國的期望、人民的心願、親人的囑託,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時代凱歌。三十多年後,儘管圍繞他們的硝煙已經散盡,但硝煙散盡情未盡。他們記得戰友最後一瞥堅毅的眼神,耳畔響著戰友那微弱的囑託,他們誓言:要活出人生的精彩,活出人生的分量,活出人生的燦爛!其中許多人奮鬥拼搏、攀登昇華從而創造出一份份不平凡的業績,又登上人生的一座座高峰。輪戰是短暫的,而老山情懷自有她的貫穿力、穿透力,熱血戰士永遠會無愧於英雄的老山。

《熱血》的激勵效應還在發酵。

再說其後

《熱血》記載了紅軍師、紅軍團一段血薦軒轅、靈鑄長城的動人故事,為這支老紅軍部隊留下了一首最強最美的讚歌。這次軍改紅軍師的編制、番號不復存在,而她的血脈還在延續,她完成了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蛻變和昇華。

滌蕩污濁、霹靂腐朽、玉宇澄清,又一個新時代開啟。衷心祝願整編後的一八一旅,將“金剛鑽”精神發揚光大,牢記“三個沒有”,用熱血鑄就新的業績和輝煌。

作家簡介

作者楊忠敏 —— 大校,原181團政委,海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

偉功,是我心中的真人!

《熱血》其書

在《熱血》一書中,記載了61師赴老山前線作戰期間許多重要的時間節點和重大的歷史事件:中央軍委赴滇輪戰的預先號令、部隊赴滇輪戰的日期、集結地域的輪戰訓練、接防的時間、陣地防禦的過程以及後來的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書中都做了詳細的記載和描述,其史料價值會隨著歲月的流逝彰顯其價值。

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事業初興,華夏大地春雷滾滾,人心沸騰,古老的中華民族又一次迸發出強盛的活力,世界驚呼,小霸驚憟。大西南一時黑雲壓城,外患又起。偉人高瞻遠矚,揮師西南,以解後虞。

鋼鐵之師,熱血青年,奉命奔赴血與火的戰場,用鮮血和生命為中華崛起清障奠基,為民族的偉大復興鞠躬盡瘁。“奉獻我青春,強盛我中華”,“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國家至上、人民至上、奉獻至上”的口號集中體現了八十年代軍人的歷史情緒和家國情懷。《熱血》裡描寫的宏大場面、記載的重大戰事、敘述的一個個細節、講述的一個個人物,將一代軍人鑄就的老山精神生動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十億人民關注著老山,老山沒有辜負十億人民的期望!中華民族邁著堅強有力的步伐,踏上了新長征的征途。在這期間,紅軍師與甘肅省團委開展的“雙立功”活動,在參戰部隊和地方青年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應,激勵青年人矯正人生航向,邁上人生坦途。在這個活動中,偉功功不可沒。

參戰一年,偉功走遍了二十幾個最前沿陣地。那時,陣地流傳著:x軍冷槍冷炮專打戴眼鏡的、背相機的和送彈藥的。偉功那管得了這些,肩上挎著照相機、答錄機、腰裡別著手榴彈,手裡提著衝鋒槍,硬是留下了幾十盤錄音帶和上千幅照片。由於偉功足跡至人未至,鏡頭伸向人未攝,《熱血》中的許多鏡頭就顯得彌足珍貴。沒有崇高的家國情懷,沒有濃烈的職業意識,沒有忘我的獻身精神,沒有深厚的愛兵情愫,就很難成就這部感人肺腑、昭示後人的紀實作品。《熱血》來之不易,價值不言而喻。

話在其中

《熱血》付梓,閱讀的範圍越來越大,越來越廣。原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眼科主任魏銳利曾在求學期間,赴老山戰場見習。他在偏馬方向最前沿的負十七陣地堅守了四個多月。最近他因公到西安,戰友聚會時,他說:一日,他在戰友那裡看到《熱血》一書就翻了起來,竟然看到了他熟悉的面孔,還有他難忘的負十七陣地。他說,他是流著熱淚讀完了書裡有關章節。他動情的說:這是我的聖經,有了困難、困苦和困惑,我就時不時的讀讀它,頓覺釋然。

對《熱血》的好評如潮,將軍們寄語抒情!參戰老兵含淚傳頌、專業評論家讚譽有加。無論是有過軍旅生涯的人,還是社會上的有識之士,凡是讀過《熱血》的人對書中的某些情節和人物,總是因情動於衷而難以忘懷,這些評論和讚譽可以出幾本專著。

我這裡只說讀《熱血》的兩則故事:

一位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首長讀了《熱血》後,一口氣說了四個有希望:我們這個國家有希望,我們這個民族有希望,我們這個黨有希望,我們這個軍隊有希望。當他看到年輕的戰士赤身裸體抱著衝鋒槍,蜷曲在貓耳洞的照片時潸然淚下、抽泣不止。他哽咽著說:有了這樣的年輕戰士,我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我熟悉的一位參戰老兵說:他在兒子的眼裡就是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動機器,兒子十五六歲的時候極少與他交流。一天孩子看著他捧著一本書,一時大笑一時流淚,一時沉默一時嘀咕,覺得蹊蹺。孩子處於好奇翻閱了《熱血》,當孩子看到書裡父親年輕時的幾幅照片和描寫戰地生活的文字就打開了話匣子,他怨艾父親從來沒有給他講過這段歷史。孩子留著淚對他說:爸爸,我一定給你爭氣。這位老兵告訴我,後來兒子考上了名牌大學。不難想像這個孩子的人生路一定會越走越順,越走越寬。

《熱血》洋溢著濃烈的家國情懷、飽含著醇厚的民族情結、激蕩著滾燙的軍人血性!

三十多年前,百萬熱血青年背負著祖國的期望、人民的心願、親人的囑託,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時代凱歌。三十多年後,儘管圍繞他們的硝煙已經散盡,但硝煙散盡情未盡。他們記得戰友最後一瞥堅毅的眼神,耳畔響著戰友那微弱的囑託,他們誓言:要活出人生的精彩,活出人生的分量,活出人生的燦爛!其中許多人奮鬥拼搏、攀登昇華從而創造出一份份不平凡的業績,又登上人生的一座座高峰。輪戰是短暫的,而老山情懷自有她的貫穿力、穿透力,熱血戰士永遠會無愧於英雄的老山。

《熱血》的激勵效應還在發酵。

再說其後

《熱血》記載了紅軍師、紅軍團一段血薦軒轅、靈鑄長城的動人故事,為這支老紅軍部隊留下了一首最強最美的讚歌。這次軍改紅軍師的編制、番號不復存在,而她的血脈還在延續,她完成了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蛻變和昇華。

滌蕩污濁、霹靂腐朽、玉宇澄清,又一個新時代開啟。衷心祝願整編後的一八一旅,將“金剛鑽”精神發揚光大,牢記“三個沒有”,用熱血鑄就新的業績和輝煌。

作家簡介

作者楊忠敏 —— 大校,原181團政委,海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