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哈裡裡的“閃辭”風波:小國危機背後牽動“兩大集團” 快看

央視網消息:黎巴嫩總理哈裡裡訪問沙特期間突然宣佈辭職, 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

根據黎巴嫩總理府此前發佈的消息, 21日, 也就是今天, 哈裡裡將前往埃及訪問, 並同埃及總統塞西會面, 之後在22日, 也就是第74個黎巴嫩獨立日當天返回黎巴嫩國內。

此前, 在18日, 哈裡裡應法國總統馬克龍的邀請由沙特飛抵法國巴黎, 並與馬克龍舉行了會晤。 哈裡裡在會晤之後對媒體發表了簡短的講話, 宣佈他將於本月22日回到黎巴嫩參加獨立日慶典, 並在與總統奧恩會談後, 公開表明自己的態度。

哈裡裡本月4日在訪問沙特時突然宣佈辭職, 指責伊朗及其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破壞黎巴嫩安全, 並稱他本人安全受到威脅。 分析人士認為, 哈裡裡辭職風波背後折射出地區大國沙特和伊朗之間的博弈。

真主党:等待哈裡裡回國進行對話

20日, 黎巴嫩真主党總書記納斯魯拉發表講話, 稱他在等待哈裡裡的歸來。 納斯魯拉說, 哈裡裡現在依舊是黎巴嫩總理, 真主党願以開放的態度與其進行對話。 此外, 納斯魯拉否認真主党與葉門胡塞武裝向沙特首都利雅德方向發射導彈一事有關, 稱真主党從未向葉門、巴林、科威特、伊拉克等國提供任何武器。

黎巴嫩派別眾多, 但主要分為受沙特支持、以由哈裡裡領導的“未來陣線”為主的陣營, 以及受伊朗和敘利亞政府支持、以黎巴嫩真主党為首的陣營。 近年來, 沙特和伊朗中東雙雄的角力加劇, 對黎巴嫩國內局勢影響愈發凸顯。

小國危機為何牽動地區神經?

哈裡裡的“閃辭”風波, 將近年來原本在中東多國動盪局勢中相對超脫的黎巴嫩, 又推到了中東政治舞臺的聚光燈下。 不僅伊朗、沙特、敘利亞、以色列等地區大國高度關注黎巴嫩政治走向, 甚至法國等西方國家也積極介入。

政治碎片化 從小國一窺中東縮影

長期以來, 黎巴嫩國內教派林立, 反映在政治上則呈現出政壇的碎片化。

可以說, 從黎巴嫩這一小國, 就可一窺中東各種政治勢力縱橫交錯的縮影。

唇亡齒寒 危機將影響敘戰後秩序

專家認為, 黎巴嫩危機在此時爆發, 實際上與近期敘利亞局勢密不可分。 黎、敘兩國過去同為法國的屬國, 一度被視為一體。 兩國分別獨立後, 敘利亞仍長期對黎巴嫩事務有極大發言權。

而隨著敘利亞基本肅清了境內的極端組織, 進入“後極端主義時代”, 即將建立新秩序。 在這個關鍵時刻, 如果與其關係緊密的鄰國黎巴嫩陷入混亂, 勢必將對敘利亞新秩序的建立產生災難性影響。

伊朗影響力坐大 令沙特坐立不安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 黎巴嫩作為阿以衝突、巴以衝突的前沿國家, 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在2006年的黎以戰爭中,

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對以色列的回擊迫使其撤軍, 此後在黎巴嫩國內的影響力逐漸壯大。 而通過什葉派的紐帶, 伊朗的影響力逐漸滲入敘利亞、葉門、黎巴嫩等國, 這讓遜尼派大國沙特感到坐立不安。

小國危機背後是兩大集團對立格局

因此, 哈裡裡在出訪沙特期間“閃辭”, 不僅成為點燃黎巴嫩危機的導火索, 也吸引了諸多地區國家的目光。

這一事件背後, 再次凸顯了黎巴嫩政壇、乃至中東局勢的新特點:那就是, 隨著敘利亞危機的深化, 伊朗的地區影響力上升, 而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集團同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集團矛盾不斷加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