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市科技局為大連發展獻良策

為深入推動大學習大討論“我為大連發展獻良策”活動, 市科技局在局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中開展了“每一名機關幹部獻一條計策”活動, 召開了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科技服務機構、專家學者等參加的10個專題座談會,圍繞“九個聚焦”,梳理出24條意見建議。

一、圍繞聚焦“轉變思想觀念”獻良策

1.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新發展理念和科技創新思想, 創新工作理念, 轉變思想觀念, 更好地適應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

2.大膽突破制約科技發展的機制體制障礙。

面對“兩先區”建設要求, 全面對標上海, 有針對性地突破體制機制障礙, 開拓大連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創投中心建設新征程。

3.從“研發管理”到“創新服務” 轉變。 強化服務意識, 建設服務型機關, 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為人民服務。

二、圍繞聚焦“城市未來發展目標”獻良策

4.建設東北亞創新創業創投中心。 截至2020年, 建成東北科技創新中心, 邁入國家創新型城市前列。 截至2030年, 全面實現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各項目標任務, 基本建成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創投中心。 截至2050年, 各類創新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打造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和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創新高地的重要支點。

5.打造未來型、先導型產業基地。

重點發展人工智慧及其相關新一代資訊技術等未來型產業, 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先進裝備製造、船舶和海洋工程、清潔能源、生命健康、現代農業等先導型產業, 使之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

三、圍繞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獻良策

6.成立東北科技創新中心及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成立大連市科技創新專家諮詢委員會, 定期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國內外科技創新動態, 提出重大政策建議。 建立全市統一的科技管理公共平臺, 對科技專項資金申請統一發佈、統一管理。

7.加強區市縣科技管理部門機構建設。 區市縣與先導區目前的科技管理機構和人員力量已遠不能滿足當前科技創新工作需求,

應在編制上明確專門機構、配置充足人員開展科技創新工作, 形成市、區科技管理聯動機制。

8.加大科技創新考核指標權重。 將研發投入和發明專利擁有量等科技創新指標作為我市引進專案和支援本市企業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同時, 優化國企考核評價制度, 鼓勵國有企業建立開放式的創新創業平臺, 以投資入股等方式支援建立一批混合所有制的科技創新企業。

四、圍繞聚焦“擴大開放”獻良策

9.大力引進國內外高端科技服務機構。 吸引跨國公司、國際研究機構、大學以及國內大公司、科研機構與在連企業共建研發中心、實驗室、創新平臺、人才培養基地等, 支持全球知名技術轉移機構在大連設立分支機搆。

10.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路。 對接“一帶一路”倡議, 支援大連企業採取多種方式在國內外設立研發中心。 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入國際標準組織, 推動大連技術、產品、標準、品牌走向國際市場。

11.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合作交流平臺。 豐富“專交會”、“軟交會”、“海創周”等國際性科技交流活動的形式和內容, 鼓勵承辦各類高水準的國際學術會議、展覽會等, 進一步提升我市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國際影響力。

五、圍繞聚焦“創新引領”獻良策

12.堅持“一業一策”原則, 推進未來型、先導型產業發展。 在人工智慧、精細化工、先進裝備製造、船舶和海洋工程、清潔能源、生命健康、現代農業等未來型、先導型產業領域, 實施“一業一策”, 即針對每個產業領域制定產業發展政策,

使之成為我市未來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13.加快推進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成立大連市人工智慧戰略諮詢委員會, 籌建開放式的人工智慧產業研究院。 堅持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三位一體推進”策略, 構建應用研究、產業發展、應用示範和人才培育等多層次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 實現科技勢能與經濟動能高效轉化。

14.建立健全科技創新平臺和成果轉化平臺。 推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潔淨能源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功能平臺建設, 推動大科學裝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大連。 構建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網路, 完善在連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庫、科技成果轉化專家(團隊)庫及企業技術需求庫。

15.實施科技創新企業倍增計畫。通過培育小微科技企業,培育骨幹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形成一批在重點產業領域發揮創新引領作用的龍頭企業。

六、圍繞聚焦“幹部隊伍作風建設”獻良策

16.設立“科技創新最佳服務崗位”。以“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為行為準則,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落實好科技創新大會的各項工作措施。

17.建立機關作風建設長效性機制。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一崗雙責”,建立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機制,提高廉政風險防控能力,確保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貫穿於科技管理工作的全過程。

七、圍繞聚焦“人才強市”獻良策

18.聚焦未來型產業,制訂有針對性的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工作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融合度,圍繞全市重點產業和創新領域,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

19.放寬相關人才計畫評定支持標準。擴大高層次人才創新、科技人才創業支持對象範圍,放寬頂尖及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之星支持範圍和條件。適當放寬企業人才申報者的學位、職稱要求,增加人才支援計畫中企業人才的數量。

八、圍繞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獻良策

20.營造綠色宜居環境。提升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水準,增強飲用水安全保障能力。開展城市內澇防治與雨水資源化等關鍵技術攻關及示範應用,研發城市固體廢物能源化、廢物資源化高價值利用及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等關鍵技術。

21.打造健康安心生活。制訂與完善食品安全技術標準和生產規範,保障食品安全供給。實現主要食品在全產業鏈過程中的品質安全智慧追溯、風險評估與品質控制。

22.推進市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面向我市重大疾病防控需求,打造聯合攻關、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成果轉化、推廣應用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類科研基地。

九、圍繞聚焦“城市精神”獻良策

23.大力弘揚科技創新文化。加強科技創新精神宣傳,以黃大年、南仁東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們堅定的理想信念、科學精神及傑出的品格,弘揚“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科技價值觀,讓科技報國的理想信念深入人心。大力宣傳科技人員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營造尊重人才、寬容包容、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

24.打造“智慧財產權保護”品牌城市。健全智慧財產權多元化保護機制,設立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建立基層智慧財產權法官工作站,完善智慧財產權人民調解委員會。強化智慧財產權行政執法隊伍建設,配齊區市縣、開放先導區專職執法人員。實行發明專利授權資助普惠制,調動全社會申請發明專利的積極性和主動。

15.實施科技創新企業倍增計畫。通過培育小微科技企業,培育骨幹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形成一批在重點產業領域發揮創新引領作用的龍頭企業。

六、圍繞聚焦“幹部隊伍作風建設”獻良策

16.設立“科技創新最佳服務崗位”。以“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為行為準則,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落實好科技創新大會的各項工作措施。

17.建立機關作風建設長效性機制。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一崗雙責”,建立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機制,提高廉政風險防控能力,確保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貫穿於科技管理工作的全過程。

七、圍繞聚焦“人才強市”獻良策

18.聚焦未來型產業,制訂有針對性的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工作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融合度,圍繞全市重點產業和創新領域,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

19.放寬相關人才計畫評定支持標準。擴大高層次人才創新、科技人才創業支持對象範圍,放寬頂尖及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之星支持範圍和條件。適當放寬企業人才申報者的學位、職稱要求,增加人才支援計畫中企業人才的數量。

八、圍繞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獻良策

20.營造綠色宜居環境。提升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水準,增強飲用水安全保障能力。開展城市內澇防治與雨水資源化等關鍵技術攻關及示範應用,研發城市固體廢物能源化、廢物資源化高價值利用及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等關鍵技術。

21.打造健康安心生活。制訂與完善食品安全技術標準和生產規範,保障食品安全供給。實現主要食品在全產業鏈過程中的品質安全智慧追溯、風險評估與品質控制。

22.推進市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面向我市重大疾病防控需求,打造聯合攻關、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成果轉化、推廣應用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類科研基地。

九、圍繞聚焦“城市精神”獻良策

23.大力弘揚科技創新文化。加強科技創新精神宣傳,以黃大年、南仁東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們堅定的理想信念、科學精神及傑出的品格,弘揚“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科技價值觀,讓科技報國的理想信念深入人心。大力宣傳科技人員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營造尊重人才、寬容包容、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

24.打造“智慧財產權保護”品牌城市。健全智慧財產權多元化保護機制,設立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建立基層智慧財產權法官工作站,完善智慧財產權人民調解委員會。強化智慧財產權行政執法隊伍建設,配齊區市縣、開放先導區專職執法人員。實行發明專利授權資助普惠制,調動全社會申請發明專利的積極性和主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