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雙創”讓更多人實現人生價值

中國江蘇網3月13日訊 “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 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競相迸發”。 政府工作報告把“雙創”作為帶動就業的有效方式, 作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 更放到了“促進機會公平和社會縱向流動的現實管道”的重要高度。

“雙創”之火燎原, 是否人人都可當老闆?讓“雙創”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讓更多的人實現人生價值, 政府還應如何作為?圍繞這些話題, 全國政協委員展開熱烈討論。

創業≠個個當老闆

馬雲、劉強東、李彥宏……互聯網經濟下,

一個又一個創業成功者的出現, 激勵了無數創業者投身創業大潮。 然而, 反對的聲音也時有出現:創業風險大、成本高、成功率低, 尤其是大學生創業更是為時過早。 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認為, 這些認識是對創新創業的誤讀。

“‘雙創’更多的是指創新的精神、創業的能力。 創新精神, 是敢為天下先, 是對未知充滿興趣和對挑戰的勇敢面對。 創業能力是具體的規劃的能力、組織的能力、實施的能力和創造的能力。 對大學來說, 如果把創新創業教育的終點設定在能不能成大老闆, 能不能辦企業, 那肯定是哀鴻滿地。 ”熊思東說, 古今中外, 包括斯坦福與矽谷等, 沒有哪個大學創業的主流是成老闆的,

但是這些大學從來沒有停下創新創業的腳步, 是因為他們從來不把造就多少比爾蓋茨、多少約伯斯作為評價創新創業教育的唯一標準。

“高校要培養藍領、灰領、白領, 也應培養領袖。 什麼叫領袖?一個是引領社會的發展, 第二是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 不是一定要做高官、當大老闆。 ”熊思東說, 從這一點來說, 總理講的“創新推動創業”“創業帶動就業”, 教育部門責無旁貸。

“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應貫穿於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各階段, 而不能指望在高等教育階段畢其功於一役。 ”熊思東說, 今年2月, 教育部出臺了大學生休學創業政策, 保障了大學生“試錯”的權利, 解除了學生創業的後顧之憂,

建議繼續降低學生創新創業的“試錯成本”, 降低“轉專業”門檻, 對於創業回校的學生, 可根據其創業需要自主申請“轉專業”。

對創業失敗要多寬容

“新登記企業增長24.5%, 平均每天新增1.5萬戶, 加上個體工商戶等, 各類市場主體每天新增4.5萬戶。 ”對2016年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成績, 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用“新動能正在撐起發展新天地”來點評。

“相對於十年前, ‘雙創’的氛圍空前, 但是競爭也更加激烈。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擎天軟體董事長辛穎梅說, 當前激勵創新、鼓勵創業的政策層出不窮, 創新創業的理念深入人心, 為創業者培育了良好氛圍。 但是, 社會對創業失敗還需更加寬容。

“不論是創業還是創新,

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從微觀層面來說, 企業要允許不斷地去試錯, 直到做出創新的產品。 對人才也要捨得下本錢, 建立獎勵激勵機制。 ”辛穎梅說, 從宏觀層面看, 政府也要加大對市場的培育, 進一步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准入。

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 進一步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准入。 凡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行業和領域, 都要允許各類市場主體平等進入;凡向外資開放的行業和領域, 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凡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的不合理行為, 都要堅決制止。 辛穎梅認為這對創業者來說是重大利好。 “對企業最大的幫助, 不一定是給錢, 而是給市場。 相信三個‘凡’落實到位後, 大眾創業會爆發。 ”

人才是創新創業的核心。

但是對中小企業來說, 引進行業頂尖人才比較吃力。 辛穎梅建議, 政府能在這方面多加引導、搭建平臺, 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人才支持。

三四線城市蘊藏更多創業機會

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之際, 基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技術的創業專案備受青睞。 然而, 大潮湧動之際, 創業專案同質化、投機化等問題浮現。

“有的創業項目甚至還沒成長起來, 就已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 無形中增大項目成長阻力, 浪費創業資源。 青年創業者往往聚焦投入少、週期短、見效快的項目, 紮根實業類熱情不高。 此外, 青年創業群體多聚集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市場, 而三四線城市雖然市場空間大, 但是由於諸多因素制約, 導致創業項目少, 創新動力不足。” 全國政協委員、蘇甯電器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建議,為青創企業“量身定制”專項扶植政策,將創業資源向三四線城市傾斜。圍繞政策引導、軟硬體提供、社會資金支援以及市場拓展等形成面向三四線城市的專項扶持政策,打造三四線城市創新創業發展的新優勢。

張近東建議,加強政企合作,低成本地為更多創新創業企業提供包括雲計算、大資料、財務和法務等方面的基礎公共服務。對具引領性的創新專案,尤其是涉及產品、服務等領域的重點專案,建議不僅加大資金扶持,還要作為政企採購的優先招標對象。此外,還要加大政策供給,積極引導創業者進入實體領域,避免創業資金過於集中在虛擬經濟。

“只要政府對資源合理配置,加強對青年人創業方向的引導支持,必將推動穩增長、擴就業,激發億萬群眾的智慧和創造力,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實現公平正義。不難預見,中國經濟必將積聚起新的澎湃動力,這無疑是中國創業者的黃金年代。”張近東說。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郁 芬

創新動力不足。” 全國政協委員、蘇甯電器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建議,為青創企業“量身定制”專項扶植政策,將創業資源向三四線城市傾斜。圍繞政策引導、軟硬體提供、社會資金支援以及市場拓展等形成面向三四線城市的專項扶持政策,打造三四線城市創新創業發展的新優勢。

張近東建議,加強政企合作,低成本地為更多創新創業企業提供包括雲計算、大資料、財務和法務等方面的基礎公共服務。對具引領性的創新專案,尤其是涉及產品、服務等領域的重點專案,建議不僅加大資金扶持,還要作為政企採購的優先招標對象。此外,還要加大政策供給,積極引導創業者進入實體領域,避免創業資金過於集中在虛擬經濟。

“只要政府對資源合理配置,加強對青年人創業方向的引導支持,必將推動穩增長、擴就業,激發億萬群眾的智慧和創造力,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實現公平正義。不難預見,中國經濟必將積聚起新的澎湃動力,這無疑是中國創業者的黃金年代。”張近東說。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郁 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