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張述存:努力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時代是思想之母, 實踐是理論之源。 只要我們善於聆聽時代聲音, 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問題是時代的口號, 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最實際的呼聲。 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 必須著眼於研究時代問題。 每個時代總有屬於它自己的問題, 只要科學認識、準確把握、正確解決這些問題, 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了一個重大和全新的判斷:經過長期努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這個科學判斷, 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如何迎來偉大復興光明前景的歷史邏輯, 深刻揭示了科學社會主義如何在21世紀中國煥發強大生機活力的發展邏輯, 深刻揭示了發展中國家如何實現現代化的實踐邏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意味著我國正經歷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意味著我國正進行著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 新時代的社會變革和實踐創新必然伴隨著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必須在不斷推進實踐創新的同時,
勇於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創新。

新時代社會實踐創新必然伴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水準和創新能力, 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 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一個國家的發展水準和創新能力, 既取決於自然科學的發展創新, 又依賴於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 一個沒有發達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一個沒有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步入世界強國行列。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繼續奮鬥的偉大號召。

回應這個號召, 必然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和創新, 用理論的發展創新指導實踐的發展創新。 在這個發展創新的過程中, 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歷史發展表明, 社會大變革的時代, 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 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 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 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 從西方歷史看, 無論是古代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的輝煌, 還是英法等國家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

都離不開眾多文化和思想學者的推動。 正是由於他們適應當時時代要求的創新性思想和觀點的推動, 西方社會文明才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躍進和發展。 從中國歷史看, 我們之所以曾經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 並且長期居於世界文明前列,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中華民族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 我們的先人不但有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科技創新, 而且在思想文化領域也留下了飽含創新精神的累累碩果。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 中華民族產生的儒、釋、道、法、兵等各家學說, 留下了蘊含豐富哲學社會科學內容的文化遺產, 為古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據, 作出了重大貢獻。

新時代包含著新變化, 開啟著新征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關係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全域, 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 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對此進行深入研究、給出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還指出, “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 意味著要進行新實踐。 我們正在開展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實踐, 是前無古人的創新實踐, 是決定中華民族走向全面復興的偉大實踐,必將給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新時代既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也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勇立時代潮頭,博通古今變化,敢發思想先聲,不斷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不斷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闡釋,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切實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必須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

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邏輯起點,也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動力源泉。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起點決定著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結果。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理論,偉大理論成果的產生,需要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不斷進行發展創新。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世界上沒有純而又純的哲學社會科學。世界上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是推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根本路徑,也是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推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思想先導、學理支撐、精神動力和實踐指南的客觀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只要我們善於聆聽時代聲音,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問題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最實際的呼聲。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必須著眼於研究時代問題。每個時代總有屬於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認識、準確把握、正確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縱觀古今中外文化和思想大家飽含創新精神的不朽著作,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思考和研究當時當地社會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結果。因此,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始終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不斷在審視新時代的問題中,找准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直面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和改革開放實踐,不斷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為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提供源頭活水;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只有仔細聆聽新時代的聲音,及時回應新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不斷實現理論創新。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才能正確找准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一個突出亮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指導,這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內在規定和必然規律。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堅持問題導向,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特點,也是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指導地位的具體要求。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只有自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才能不斷發現、研究、解決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貢獻智慧力量。

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必須體現其鮮明特點

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體現繼承性和民族性。“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善於兼收並蓄、博採眾長,擅長吸收借鑒一切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是我們中華文明的固有秉性和品格,也是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動力之源。一切創新都不可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有其最初的來源,即必然有前人的知識積累,包括前人直接知識和間接知識的積累。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是古今中外各種知識、理論、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結果。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善於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既傳承好本民族創造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優秀成果,又借鑒好國外哲學社會科學創造的優秀成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融通各種資源,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既向內看、深入研究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又向外看、積極探索關係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既向前看、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又向後看、善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

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體現原創性和時代性。“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原創性。鸚鵡學舌、人云亦云,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永遠不可能形成中國特色和解決我國實際問題。社會總是在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的,其中有一些問題可以憑老經驗、用老辦法來應對和解決,同時也有不少問題是老經驗、老辦法不能應對和解決的。如果不能及時研究、提出、運用新思想、新理念、新辦法,理論就會蒼白無力,哲學社會科學就會“肌無力”。“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還必須具有時代眼光,推動時代發展。創新必須符合時代的需求才有生命力,才能解決實際問題,任何創新都必須符合時代的變化,否則,創新就沒有價值。時代問題決定著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內容,對不斷變化發展的時代和實踐作出準確判斷和客觀分析,並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是時代賦予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莊嚴使命。

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體現系統性和專業性。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離不開系統性和專業性知識、技術和方法的支援。哲學社會科學涵蓋了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了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這決定了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不斷完善學科系統性和不斷增強學術專業性。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已基本確立,學術成果不斷推陳出新,學術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比如學科設置不夠合理、學科體系不夠健全、學術成果層次不夠高、話語體系國際聲音不夠強,等等。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在學科系統性、專業性建設上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只有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才能真正構建起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作者系山東社會科學院院長、山東省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山東省區域發展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基地首席專家)

是決定中華民族走向全面復興的偉大實踐,必將給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新時代既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也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勇立時代潮頭,博通古今變化,敢發思想先聲,不斷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不斷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闡釋,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切實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必須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

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邏輯起點,也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動力源泉。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起點決定著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結果。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理論,偉大理論成果的產生,需要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不斷進行發展創新。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世界上沒有純而又純的哲學社會科學。世界上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是推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根本路徑,也是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推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思想先導、學理支撐、精神動力和實踐指南的客觀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只要我們善於聆聽時代聲音,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問題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最實際的呼聲。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必須著眼於研究時代問題。每個時代總有屬於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認識、準確把握、正確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縱觀古今中外文化和思想大家飽含創新精神的不朽著作,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思考和研究當時當地社會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結果。因此,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始終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不斷在審視新時代的問題中,找准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直面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和改革開放實踐,不斷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為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提供源頭活水;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只有仔細聆聽新時代的聲音,及時回應新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不斷實現理論創新。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才能正確找准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一個突出亮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指導,這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內在規定和必然規律。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堅持問題導向,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特點,也是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指導地位的具體要求。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只有自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才能不斷發現、研究、解決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貢獻智慧力量。

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必須體現其鮮明特點

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體現繼承性和民族性。“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善於兼收並蓄、博採眾長,擅長吸收借鑒一切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是我們中華文明的固有秉性和品格,也是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動力之源。一切創新都不可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有其最初的來源,即必然有前人的知識積累,包括前人直接知識和間接知識的積累。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是古今中外各種知識、理論、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結果。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善於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既傳承好本民族創造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優秀成果,又借鑒好國外哲學社會科學創造的優秀成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融通各種資源,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既向內看、深入研究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又向外看、積極探索關係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既向前看、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又向後看、善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

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體現原創性和時代性。“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原創性。鸚鵡學舌、人云亦云,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永遠不可能形成中國特色和解決我國實際問題。社會總是在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的,其中有一些問題可以憑老經驗、用老辦法來應對和解決,同時也有不少問題是老經驗、老辦法不能應對和解決的。如果不能及時研究、提出、運用新思想、新理念、新辦法,理論就會蒼白無力,哲學社會科學就會“肌無力”。“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還必須具有時代眼光,推動時代發展。創新必須符合時代的需求才有生命力,才能解決實際問題,任何創新都必須符合時代的變化,否則,創新就沒有價值。時代問題決定著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內容,對不斷變化發展的時代和實踐作出準確判斷和客觀分析,並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是時代賦予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莊嚴使命。

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體現系統性和專業性。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離不開系統性和專業性知識、技術和方法的支援。哲學社會科學涵蓋了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了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這決定了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不斷完善學科系統性和不斷增強學術專業性。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已基本確立,學術成果不斷推陳出新,學術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比如學科設置不夠合理、學科體系不夠健全、學術成果層次不夠高、話語體系國際聲音不夠強,等等。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必須在學科系統性、專業性建設上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只有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才能真正構建起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作者系山東社會科學院院長、山東省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山東省區域發展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基地首席專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