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大理州委宣傳部掛包幫漾濞縣龍潭鄉己路河村工作側記

中共大理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彭斌(前排右三)深入貧困戶家中瞭解民情……熊加福攝

原題:看得見發展 留得住鄉愁

以責駐村 以心訪民

——大理州委宣傳部掛包幫漾濞縣龍潭鄉己路河村工作側記

本報記者 劉書貴

編者按

有一種溫暖, 叫精准扶貧, 它讓這個世界正變得潤澤而生動起來。

初冬時節, 天高雲淡, 11月17日, 記者和大理州委宣傳部副部長、州文明辦主任何尹全及駐村工作隊員趙虹彬、彭金輝一起, 沿著崎嶇蜿蜒的山間公路前往漾濞彝族自治縣的龍潭鄉己路河村。 放眼望去, 裝飾一新的農家小康樓, 接連成片的各色果樹, 鬱鬱蔥蔥的葡萄園……透過這美麗的山村畫卷, 這個昔日的“窮山窩”, 如今變成了“聚寶盆”, 過去的窮鄉僻壤變成了“文明村”和“民族團結示範村”。 如今這裡的村民家家戶戶門前屋後全被一堆堆玉米棒子擠滿, 成群的土雞在林下悠然覓食,

正在蓋新居的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 在中共大理州委宣傳部的幫扶指導下, 山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 使村民們真正找到脫貧致富的路子, 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無限嚮往。

產業項目扶貧、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脫貧……在實地採訪中, 一路走來, 記者看到了中共大理州委宣傳部在不同模式的幫扶工作, 聽到了貧困戶發自內心的對扶貧工作的感激之情。 雖然時間不長, 瞭解得不夠深入, 但是中共大理州委宣傳部細之又細、實之又實的駐村幫扶工作讓我們印象深刻:扶貧工作隊員卷起褲腿耕耘在基層, 身體力行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己路河村牛肉養殖專業合社正按照產業化經營的思路,

以完全市場主體地位的角色積極探索, 為實現產業扶貧的精准佈局和可持續發展, 蹚出了一條脫貧新路。

“小康不小康, 關鍵看老鄉。 ”農民群眾能否過上小康生活, 關鍵在於口袋能不能鼓起來;口袋能不能鼓起來, 關鍵在於農村產業能不能發展起來, 這是一條緊密銜接、環環相扣的鏈條。 沒有產業支撐的扶貧工作, 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所有的努力, 通過這一個個暖心的扶貧行動回饋給我們了一張張最真實生動的笑臉。 在這條脫貧奔小康的路上, 黨的政策給這些原本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們帶來的巨大變化, 也看到中共大理州委宣傳部的扶貧幹部對待群眾的熱心和堅持, 正是因為上下合力, 扶貧物件戶才會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在精准脫貧政策的支持下、在中共大理州委宣傳部的幫扶下, 這些貧困戶們一定能早日脫貧, 過上美好的新生活。

雲南大理漾濞縣地處大理州中部, 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貧困縣之一, 是雲南省9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 2015年龍潭鄉己路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達70戶235人, 到目前已脫貧37戶140人, 動態管理後, 現有貧困戶38戶140人。

俯下身子 為民辦事

大理州委宣傳部自2015年掛包幫己路河村以來, 駐村扶貧工作隊牢記組織重托, 不負群眾期望, 堅持身入、心入、融入農村, 上接“天線”尋資金、找專案, 下接“地氣”攏隊伍、聚民心, 努力把扶貧工作落到實處。

“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一天天的改善, 就是駐村工作的最大職責!”大理州漾濞縣的龍潭鄉紀委書記熊加福說。

“只有和群眾心連心, 把群眾的利益和需要放在第一位, 才能更好地為群眾多辦點實事。 ”大理州委宣傳部駐漾濞縣的龍潭鄉己路河村駐村幹部趙虹彬感慨地說。

大理州委宣傳部駐村幹部, 堅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 把群眾當親人, 真心實意幫助群眾解難題、辦實事, 真扶貧, 扶真貧, 為群眾架起了幸福橋, 成為群眾致富的“引路人”。

以前的己路河村, 一到下雨天, 道路都是泥濘的, 村民們踩著坑坑窪窪的土路回家, 非常不方便。 如今, 灰色的水泥路取代了原本的泥土路, 一直鋪設到村民的家門口。 村民羅會勇、陳代富向記者介紹說:“再也不怕下雨路滑了。 ”據瞭解, 該項目投入600萬元, 共完成33公里的村道改造和硬化維護。

三年來,大理州委宣傳部共協調爭取專案資金達2250多萬元。2016年,由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彭斌部長爭取到了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專案,該專案投資26萬元。同時,大理州委宣傳部積極協調村衛生室建設專案資金15萬元,現村衛生室已建成,建築面積達220平方米。協調為60戶建檔立卡戶安裝戶戶通設備。協調州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局免費為60戶建檔立卡戶安裝戶戶通,涉及資金達3.6萬元。2017年,向百勝中國餐飲集團爭取到了10套愛心廚具,每套價值約5萬元,總價值50萬元,將捐贈到龍潭鄉和縣內的貧困學校。向新華網爭取到了價值5萬元的村文化廣場文化宣傳設備,將在己路河村易地搬遷點建設使用。爭取到州民政局、大理海關的物資支持。先後三次協調大理海關、州民政局捐贈了總價值達30多萬元的物資和生產生活用品,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環境。

產業扶貧敲開致富門

發展產業“斷窮根”,是整個精准扶貧工作的“牛鼻子”,是實現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關鍵。

產業是精准扶貧的“發動機”,產業是增收致富的“搖錢樹”,產業是精准扶貧的“鐵抓手”。一個地方的快速發展,一定伴隨著產業的崛起;沒有產業的區域,就會變成一潭死水。可以說,產業扶貧是扶貧攻堅的核心,關係到整個扶貧攻堅的大局。做好產業扶貧這篇文章,不僅要突出產業扶貧重點、合理佈局產業結構、優化產業扶貧內容,還要體現地方特色、體現“少而精”;產業佈局要突出重點,覆蓋所有扶貧對象;建設內容要突出產業鏈條的連接,提高產業發展水準。必須立足“增收可持續”,千方百計讓富民的產業興起來,只有發展產業才有票子,有了票子才有妻子、有了妻子才有房子、有了房子才有娃子、有了娃子才有日子、有了日子才有車子、有了車子才有好日子,讓廣大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

彭斌部長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始終把培植壯大特色產業作為扶貧幫扶的重中之重來抓,將扶貧真正扶到百姓心坎上。在鞏固提升核桃、烤煙、傳統養殖產業的同時,因地制宜,以市場為導向,採取“1+X”的模式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大理州委宣傳部堅持做好產業扶貧“文章”,拓寬脫貧攻堅管道,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肉牛產業,促進貧困戶就業增收。2015年、2016年積極支援發展葡萄產業、發展肉牛產業、發展柑橘產業。2017年,在多次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村民養殖經驗豐富、飼料十分富集等現有村情,由州委宣傳直接補助40萬元,鄉村整合40萬元,建設肉牛養殖基地。該專案主體工程已完成,正在水電架設和辦公用房建設,該項目計畫於今年12月底前完成並投入使用。今後將積極培植壯大肉牛養殖產業,成為全村脫貧攻堅的有力支撐。同時,積極協調引進漾濞龍傑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到吉克助村民小組開展種植,租用農戶土地500多畝,計畫打造1000餘畝柑橘基地。現階段已移栽柑橘苗10000餘棵,面積近300畝,預計2020年掛果。在產業發展中,注重科技培訓助推精准扶貧。緊扣“扶貧先扶智、輸學變造血”科技精准扶貧之理念,結合村內實際和群眾的需求,邀請專家先後對村內群眾和全體建檔立卡戶開展了魔芋種植、葡萄種植、家畜種養殖三期培訓,總計參加420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養殖基地: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種植柑橘、葡萄等150多畝,為全村產業結構調整奠定基礎,同時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拓寬增收致富管道。

2017年,針對己路河村葡萄相繼成熟,但沒有冷庫等冷藏設備,加之己路河村地處偏遠山區,給葡萄的銷售帶來一定的難度的實際。駐村隊員和幹部職工積極通過微信平臺廣泛在朋友圈推介己路河葡萄,廣大消費者積極訂購,分3批共計幫助己路河村銷售葡萄7000餘斤,銷售額達3.5萬餘元,有效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深受果農好評。

傾聽貧困群眾的心聲,辦好每一件扶貧實事……在扶貧使命的召喚下,大理州委宣傳部扶貧工作隊帶著真情、帶著責任,在扶貧村奔波忙碌、傾心奉獻,為漾濞縣龍潭鄉己路河村的脫貧致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共完成33公里的村道改造和硬化維護。

三年來,大理州委宣傳部共協調爭取專案資金達2250多萬元。2016年,由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彭斌部長爭取到了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專案,該專案投資26萬元。同時,大理州委宣傳部積極協調村衛生室建設專案資金15萬元,現村衛生室已建成,建築面積達220平方米。協調為60戶建檔立卡戶安裝戶戶通設備。協調州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局免費為60戶建檔立卡戶安裝戶戶通,涉及資金達3.6萬元。2017年,向百勝中國餐飲集團爭取到了10套愛心廚具,每套價值約5萬元,總價值50萬元,將捐贈到龍潭鄉和縣內的貧困學校。向新華網爭取到了價值5萬元的村文化廣場文化宣傳設備,將在己路河村易地搬遷點建設使用。爭取到州民政局、大理海關的物資支持。先後三次協調大理海關、州民政局捐贈了總價值達30多萬元的物資和生產生活用品,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環境。

產業扶貧敲開致富門

發展產業“斷窮根”,是整個精准扶貧工作的“牛鼻子”,是實現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關鍵。

產業是精准扶貧的“發動機”,產業是增收致富的“搖錢樹”,產業是精准扶貧的“鐵抓手”。一個地方的快速發展,一定伴隨著產業的崛起;沒有產業的區域,就會變成一潭死水。可以說,產業扶貧是扶貧攻堅的核心,關係到整個扶貧攻堅的大局。做好產業扶貧這篇文章,不僅要突出產業扶貧重點、合理佈局產業結構、優化產業扶貧內容,還要體現地方特色、體現“少而精”;產業佈局要突出重點,覆蓋所有扶貧對象;建設內容要突出產業鏈條的連接,提高產業發展水準。必須立足“增收可持續”,千方百計讓富民的產業興起來,只有發展產業才有票子,有了票子才有妻子、有了妻子才有房子、有了房子才有娃子、有了娃子才有日子、有了日子才有車子、有了車子才有好日子,讓廣大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

彭斌部長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始終把培植壯大特色產業作為扶貧幫扶的重中之重來抓,將扶貧真正扶到百姓心坎上。在鞏固提升核桃、烤煙、傳統養殖產業的同時,因地制宜,以市場為導向,採取“1+X”的模式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大理州委宣傳部堅持做好產業扶貧“文章”,拓寬脫貧攻堅管道,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肉牛產業,促進貧困戶就業增收。2015年、2016年積極支援發展葡萄產業、發展肉牛產業、發展柑橘產業。2017年,在多次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村民養殖經驗豐富、飼料十分富集等現有村情,由州委宣傳直接補助40萬元,鄉村整合40萬元,建設肉牛養殖基地。該專案主體工程已完成,正在水電架設和辦公用房建設,該項目計畫於今年12月底前完成並投入使用。今後將積極培植壯大肉牛養殖產業,成為全村脫貧攻堅的有力支撐。同時,積極協調引進漾濞龍傑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到吉克助村民小組開展種植,租用農戶土地500多畝,計畫打造1000餘畝柑橘基地。現階段已移栽柑橘苗10000餘棵,面積近300畝,預計2020年掛果。在產業發展中,注重科技培訓助推精准扶貧。緊扣“扶貧先扶智、輸學變造血”科技精准扶貧之理念,結合村內實際和群眾的需求,邀請專家先後對村內群眾和全體建檔立卡戶開展了魔芋種植、葡萄種植、家畜種養殖三期培訓,總計參加420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養殖基地: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種植柑橘、葡萄等150多畝,為全村產業結構調整奠定基礎,同時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拓寬增收致富管道。

2017年,針對己路河村葡萄相繼成熟,但沒有冷庫等冷藏設備,加之己路河村地處偏遠山區,給葡萄的銷售帶來一定的難度的實際。駐村隊員和幹部職工積極通過微信平臺廣泛在朋友圈推介己路河葡萄,廣大消費者積極訂購,分3批共計幫助己路河村銷售葡萄7000餘斤,銷售額達3.5萬餘元,有效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深受果農好評。

傾聽貧困群眾的心聲,辦好每一件扶貧實事……在扶貧使命的召喚下,大理州委宣傳部扶貧工作隊帶著真情、帶著責任,在扶貧村奔波忙碌、傾心奉獻,為漾濞縣龍潭鄉己路河村的脫貧致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