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荔波:打出生態經濟牌 走好綠色發展路

這裡, 是天然的大空調、大氧吧, 這裡有世界上同類面積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 這裡被譽為“地球綠寶石”, 它就是荔波。

荔波, 位於貴州南部, 在海洋、城市與沙漠之間, 猶如鑲嵌著的一顆璀璨綠寶石。 雄奇峻秀的喀斯特地貌, 在山林與雲水的環抱中, 天然造就了其絕美的顏值。 近年來, 荔波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狠抓大生態建設, 加大綠化造林力度, 強化森林資源管護, 著力實施生態林業、民生林業。 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生態美、金山銀山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林業生態建設保護和發展綜合指數達92.5,

林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小七孔景區

▲每到枇杷採摘時節, 荔波枇杷引來大批遊客採摘遊玩。

1 荒山變林地

特色產業助推精准扶貧

初秋的荔波, 和煦的陽光照在每個果農臉上。 沿著荔波果園觀光大道前進, 雙向四車道的瀝青路穿過10萬畝連片的經果林基地, 通向小七孔景區。 難以想像, 這條道路在一年前還是泥濘難行的黃土路。

“我們之前一直都在外打工, 錢是賺了一些, 但也牽掛家裡的老人和孩子。 ”荔波縣朝陽鎮朝陽村村民覃曼絨說, 自從鎮裡開始發展果樹業,

家裡荒置的土地全部被利用, 很多村民在家門口就可致富。

走進玉屏街道拉岜村, 果樹成林。 據村支書覃樹友介紹, 十年前的拉岜村交通閉塞, 十多個山頭成片荒蕪。 2010年, 在荔波縣林業局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開始發展經果林。 三年後, 柚子、血橙、枇杷等應季水果讓這座村莊一改往日的落後局面, 煥發出蓬勃生機。

“一畝果園, 如果農民管護良好, 就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 現在, 拉岜村全村237戶農戶通過經果林產業的帶動, 都走向了致富的快車道。 ”覃樹友坦言。

柚子林不遠處, 幾名工人正在砌牆填坑, 老闆梁恒俊是一名從事農家樂生意10餘年的荔波縣城商人, 因看中了拉岜村萬畝連片的經果林到此買地建房, 準備在明年五一節前開業,

好好賺上一筆。

“目前, 我們已經投資近200萬, 我覺得只要林子在, 我們的農家樂人氣肯定不會差。 我先在這裡買了七畝多地皮, 下一步還準備買下五畝。 ”梁恒俊底氣十足。

另一邊, 朝陽鎮八爛村村民們正在田裡忙裡除草, 為來年枇杷長勢作準備。

“枇杷上市期就45天左右, 自村裡發展枇杷產業以來, 很少有人出門務工, 誰不願意在家門口賺錢呢!”村主任覃建東笑著說。

在玉屏街道洞托村、水利村等山坡上, 成片的油茶樹長勢良好, 據負責人鄒海峰介紹, 這片土地在2014年以前都是荒山, 通過政府招商引資, 他們來此投資興業。 目前, 已流轉土地5000餘畝, 預計今年能結2—3萬斤鮮果, 明年開始進入盛產期, 1畝油茶樹可產1000斤左右乾果。

待盛產後, 還準備在此地建一個加工廠, 自產自銷。

“從除草、施肥、摘果到廠房的生產流水線, 都需要很多工人, 而這些工人我們都準備用當地的貧困戶, 這樣既讓公司用工穩定, 也為當地百姓謀了一份收入。 ”鄒海峰說, 今年請當地村民管護基地發放工資近100萬元。

為實現對全縣貧困人口由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依託林業資源優勢, 荔波縣林業局不斷加大產業發展力度, 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思路, 大力推進公路沿線撂荒地造林綠化和產業結構調整。 突出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 加快形成以森林資源培育為基礎, 以森林旅遊發展為重點, 以綠色林業特色產業為依託的林業產業新格局。 大力發展林旅、康體養生、林下經濟等林業生態經濟,厚植發展林業生態經濟的優勢。上半年,荔波林業局統籌整合林業項目培育集中連片、優質高產的蜜柚、枇杷、荔波雪桃、油茶、刺梨、江梅等特色經果林種植1.5萬畝,其中完成刺梨種植7564畝,指導完成青梅老梅林提質改造0.2萬畝。目前,全縣有青梅2萬畝。荔波縣已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快青梅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計畫到2022年,實現青梅種植面積10萬畝,畝產800公斤以上,梅果產量8萬噸,產值1.92億元,綜合產值3.3億元以上。

今年,荔波林業局堅守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深入貫徹脫貧攻堅“五個一批”的精神,緊緊圍繞“生態補償脫貧、產業發展脫貧、科技培訓脫貧”三大思路,將脫貧攻堅與生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緊盯“山川增綠,農民增收”目標,聚焦農民脫貧致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為重點,抓好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和公益林補償金兌現監管,深入推進綠色惠民。

通過近年來大力組織實施造林綠化,全縣營造林面積達114.14萬畝,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69.55%。

▲茂蘭喀斯特叢林。

▲覃樹友正在給蜜柚套袋。

2 資源變資產

旅遊產業激發鄉村活力

深秋的荔波,美景綻放在鄉間。大小七孔景區內遊人如織,茂蘭景區碧波蕩漾,青山綠水間處處好風光。

堅持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是荔波人的共識。近年來,素有“地球綠寶石”美譽的荔波,圍繞“生態立縣”、“全域旅遊”兩大發展戰略目標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發揮綠色優勢,用好山水名片,打響生態品牌,在綠水青山上“著墨”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堅持造林綠化和生態管護兩手齊抓,森林資源實現穩步增長,全縣森林總面積253.70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69.55%。

在小七孔景區內,遊客們紛紛拿出手機或相機與美景留影,稱讚這裡水中有石、石上有樹、樹長於水中的奇景。“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走遍中國名山大川,這裡讓我感受到的是原生態的自然與神奇。”來自廣東的遊客陳方對這次的旅遊頗為滿意,在原生態景區內駐足流連許久。

水上森林是小七孔景區一個著名景點,屬於罕見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區,這裡的千百株樹木,包括珍奇樹木十多種,全都根植于水中的頑石上,又透過頑石紮根於水底的河床,一幅山清水秀的絕美風光圖展現在世人眼前。

荔波先後榮獲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等稱號。今年1-9月全縣共接待遊客1015.35萬人次,同比增長55.47%,實現旅遊收入94.99億元,同比增長59.19%。而在今年國慶中秋黃金周期間,旅遊呈持續井噴式增長。共接待遊客126.87萬人次,同比增長58.47%;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89億元,同比增長61.26%。

原生態是荔波最大的優勢,旅遊資源富集,空氣清新,被譽為“天然大氧吧”。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富集的旅遊資源,堅定實施全域旅遊戰略,發展生態經濟和文化經濟,圍繞旅遊產業,把荔波的原生性、唯一性、稀缺性的優勢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這是一條符合荔波實際、具有荔波特色的又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縣市的發展新路。荔波堅定不移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大生態戰略,把“綠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堅持綠色富縣、綠色惠民,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世遺荔波新未來。

近年來,荔波立足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大力優化產業結構,不斷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強力開展宣傳促銷,持續推進區域合作,積極推動縣域景區全面建設,積極抓好全縣旅遊綜合市場、旅遊環境和諧有序,著力推進全縣旅遊產業大發展、大提升。旅遊產業呈持續優化升級的良好態勢。

今年以來,荔波縣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圍繞“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把旅遊要素融入到林業生態建設上來,精心譜寫林旅結合文章,致力於發展森林旅遊業。著力抓好蘭鼎山森林公園、黃江河濕地公園建設,為荔波打造新的旅遊景點,帶動周邊群眾致富。目前蘭鼎山森林公園完成投資3700萬元,建成公園北大門服務區、遊客中心、景觀塔等;黃江河濕地公園完成投資2000萬元,建設生態宣教展示步道,文化表演場、公園大門、停車場等。根據縣級自然保護區建設規劃,積極開發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體育健身、休閒旅遊、健康養生、精神慰藉等養生度假產品;大力實施鄉村旅遊村寨綠化建設。實現林業產業多元化融合發展,使森林效益得到最大發揮。森林旅遊、康養發展帶動周邊7180戶25199人受益增收。

茂蘭露營基地

青山綠水間,荔波縣黃江河濕地公園美不勝收。

碩大的柚子富了群眾,美了山林。

3 厚植綠水青山

多措並舉護美麗

行走在荔波,旅遊城市活力盡顯,百姓共用發展成果,紅利惠及千家萬戶,護綠、造綠深入人心。

“我看中的,就是荔波適宜生活的整體環境,青山綠水間讓人感到愜意無窮。”正在公園散步的七旬老人劉健明本是廣西百色人士,五年前的一次荔波之旅讓他記憶猶新,便在公園旁買了一套房子,方便空閒時過來小住。

三年前,黔南州委、州政府作出“綠色黔南”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的總體要求。三年間,荔波狠抓落實,同步啟動“綠色荔波”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切實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促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自2015年“綠色荔波”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啟動建設以來,累計打造實施專案58個,完成綠化美化32.11畝,經果林種植2.99畝,通道綠化223.17公里、河道治理8.172公里。既打造出金山銀山,又守得住綠水青山,促進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有機統一,使良好的生態成為荔波最突出、最響亮、最永久的品牌。

今年,是“綠色荔波”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收官之年,更是荔波生態提質之年。年初以來,荔波縣積極協調林業等有關部門抓實抓快,“綠色荔波”2017年建設專案推進順利。

資料顯示,2017年,全縣“綠色荔波”規劃實施項目總數18個,綠化美化任務總面積6.72萬畝、通道綠化69.47公里、河道治理3.2公里。亮點打造工程完成小七孔新西門及周邊綠化專案2100畝,占計畫任務100%;綠色通道建設工程完成荔波樟江風光帶環境整治項目21公里882.9畝,任務完成率100%;綠色水域護佑工程完成樟江縣城段上游左岸594米、右岸539米格賓石籠擋牆砌築,下游左岸925米、右岸680米漿砌石擋牆砌築,河道清淤3.2公里,任務完成率100%;綠色金山打造工程完成枇杷、刺梨、油茶等經濟林種植8533畝,任務完成率100%;綠色屏障構建工程完成營造林58568畝,任務完成率100%;綠色城鄉建設工程新增城鎮建成區綠地405畝,完成城鎮周邊綠化3165畝,任務完成率100%;綠色礦山建設工程完成場地平整15畝,植樹2200株,綠化面積20畝,排水溝修建110米,任務完成率100%。

今年以來,荔波縣林業生態保護體系不斷完善健全,森林保護“六個嚴禁”專項行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今年荔波共受理涉林案件112起,查處事案件17起,偵破7起,移送檢察機關7起,查結行政案件95起,責令停止違法行為50起。行政處罰95人,行政罰款373.3萬元,責令補種樹木12萬餘株。強有力的林業執法讓涉林違法犯罪行為無所遁形,“林業執法”持續給力,改變了林業的執法形象,樹立林業執法權威,盜砍濫伐林木、亂挖損毀林地、亂采亂抓野生動植物受處罰的意識已深入人心。

此外,荔波森林火災防控體系全面建立。通過各項措施的不斷開展,今年全縣僅發生一般森林火災3起,過火面積239.45公頃,受害森林面積15.51公頃,受害率0.1‰,森林火災發生起數和森林火災受害率明顯下降。

荔波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防治方針,不斷健全完善各項防治規章制度,精心組織防範,林業有害生物範能力顯著提升。古樹名木全部實現掛牌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取得新成效。

下一步,荔波還將在推進生態建設、加大森林管護力度、強力推進產業發展,狠抓林業脫貧攻堅,深化林業改革發展,強化保障能力建設等方面狠抓落實,更進一步築牢綠色屏障,為建設“百姓富、生態美”的和諧荔波作積極貢獻。

(本報記者 董佳星)

大力發展林旅、康體養生、林下經濟等林業生態經濟,厚植發展林業生態經濟的優勢。上半年,荔波林業局統籌整合林業項目培育集中連片、優質高產的蜜柚、枇杷、荔波雪桃、油茶、刺梨、江梅等特色經果林種植1.5萬畝,其中完成刺梨種植7564畝,指導完成青梅老梅林提質改造0.2萬畝。目前,全縣有青梅2萬畝。荔波縣已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快青梅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計畫到2022年,實現青梅種植面積10萬畝,畝產800公斤以上,梅果產量8萬噸,產值1.92億元,綜合產值3.3億元以上。

今年,荔波林業局堅守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深入貫徹脫貧攻堅“五個一批”的精神,緊緊圍繞“生態補償脫貧、產業發展脫貧、科技培訓脫貧”三大思路,將脫貧攻堅與生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緊盯“山川增綠,農民增收”目標,聚焦農民脫貧致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為重點,抓好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和公益林補償金兌現監管,深入推進綠色惠民。

通過近年來大力組織實施造林綠化,全縣營造林面積達114.14萬畝,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69.55%。

▲茂蘭喀斯特叢林。

▲覃樹友正在給蜜柚套袋。

2 資源變資產

旅遊產業激發鄉村活力

深秋的荔波,美景綻放在鄉間。大小七孔景區內遊人如織,茂蘭景區碧波蕩漾,青山綠水間處處好風光。

堅持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是荔波人的共識。近年來,素有“地球綠寶石”美譽的荔波,圍繞“生態立縣”、“全域旅遊”兩大發展戰略目標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發揮綠色優勢,用好山水名片,打響生態品牌,在綠水青山上“著墨”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堅持造林綠化和生態管護兩手齊抓,森林資源實現穩步增長,全縣森林總面積253.70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69.55%。

在小七孔景區內,遊客們紛紛拿出手機或相機與美景留影,稱讚這裡水中有石、石上有樹、樹長於水中的奇景。“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走遍中國名山大川,這裡讓我感受到的是原生態的自然與神奇。”來自廣東的遊客陳方對這次的旅遊頗為滿意,在原生態景區內駐足流連許久。

水上森林是小七孔景區一個著名景點,屬於罕見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區,這裡的千百株樹木,包括珍奇樹木十多種,全都根植于水中的頑石上,又透過頑石紮根於水底的河床,一幅山清水秀的絕美風光圖展現在世人眼前。

荔波先後榮獲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等稱號。今年1-9月全縣共接待遊客1015.35萬人次,同比增長55.47%,實現旅遊收入94.99億元,同比增長59.19%。而在今年國慶中秋黃金周期間,旅遊呈持續井噴式增長。共接待遊客126.87萬人次,同比增長58.47%;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89億元,同比增長61.26%。

原生態是荔波最大的優勢,旅遊資源富集,空氣清新,被譽為“天然大氧吧”。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富集的旅遊資源,堅定實施全域旅遊戰略,發展生態經濟和文化經濟,圍繞旅遊產業,把荔波的原生性、唯一性、稀缺性的優勢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這是一條符合荔波實際、具有荔波特色的又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縣市的發展新路。荔波堅定不移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大生態戰略,把“綠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堅持綠色富縣、綠色惠民,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世遺荔波新未來。

近年來,荔波立足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大力優化產業結構,不斷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強力開展宣傳促銷,持續推進區域合作,積極推動縣域景區全面建設,積極抓好全縣旅遊綜合市場、旅遊環境和諧有序,著力推進全縣旅遊產業大發展、大提升。旅遊產業呈持續優化升級的良好態勢。

今年以來,荔波縣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圍繞“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把旅遊要素融入到林業生態建設上來,精心譜寫林旅結合文章,致力於發展森林旅遊業。著力抓好蘭鼎山森林公園、黃江河濕地公園建設,為荔波打造新的旅遊景點,帶動周邊群眾致富。目前蘭鼎山森林公園完成投資3700萬元,建成公園北大門服務區、遊客中心、景觀塔等;黃江河濕地公園完成投資2000萬元,建設生態宣教展示步道,文化表演場、公園大門、停車場等。根據縣級自然保護區建設規劃,積極開發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體育健身、休閒旅遊、健康養生、精神慰藉等養生度假產品;大力實施鄉村旅遊村寨綠化建設。實現林業產業多元化融合發展,使森林效益得到最大發揮。森林旅遊、康養發展帶動周邊7180戶25199人受益增收。

茂蘭露營基地

青山綠水間,荔波縣黃江河濕地公園美不勝收。

碩大的柚子富了群眾,美了山林。

3 厚植綠水青山

多措並舉護美麗

行走在荔波,旅遊城市活力盡顯,百姓共用發展成果,紅利惠及千家萬戶,護綠、造綠深入人心。

“我看中的,就是荔波適宜生活的整體環境,青山綠水間讓人感到愜意無窮。”正在公園散步的七旬老人劉健明本是廣西百色人士,五年前的一次荔波之旅讓他記憶猶新,便在公園旁買了一套房子,方便空閒時過來小住。

三年前,黔南州委、州政府作出“綠色黔南”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的總體要求。三年間,荔波狠抓落實,同步啟動“綠色荔波”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切實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促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自2015年“綠色荔波”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啟動建設以來,累計打造實施專案58個,完成綠化美化32.11畝,經果林種植2.99畝,通道綠化223.17公里、河道治理8.172公里。既打造出金山銀山,又守得住綠水青山,促進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有機統一,使良好的生態成為荔波最突出、最響亮、最永久的品牌。

今年,是“綠色荔波”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收官之年,更是荔波生態提質之年。年初以來,荔波縣積極協調林業等有關部門抓實抓快,“綠色荔波”2017年建設專案推進順利。

資料顯示,2017年,全縣“綠色荔波”規劃實施項目總數18個,綠化美化任務總面積6.72萬畝、通道綠化69.47公里、河道治理3.2公里。亮點打造工程完成小七孔新西門及周邊綠化專案2100畝,占計畫任務100%;綠色通道建設工程完成荔波樟江風光帶環境整治項目21公里882.9畝,任務完成率100%;綠色水域護佑工程完成樟江縣城段上游左岸594米、右岸539米格賓石籠擋牆砌築,下游左岸925米、右岸680米漿砌石擋牆砌築,河道清淤3.2公里,任務完成率100%;綠色金山打造工程完成枇杷、刺梨、油茶等經濟林種植8533畝,任務完成率100%;綠色屏障構建工程完成營造林58568畝,任務完成率100%;綠色城鄉建設工程新增城鎮建成區綠地405畝,完成城鎮周邊綠化3165畝,任務完成率100%;綠色礦山建設工程完成場地平整15畝,植樹2200株,綠化面積20畝,排水溝修建110米,任務完成率100%。

今年以來,荔波縣林業生態保護體系不斷完善健全,森林保護“六個嚴禁”專項行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今年荔波共受理涉林案件112起,查處事案件17起,偵破7起,移送檢察機關7起,查結行政案件95起,責令停止違法行為50起。行政處罰95人,行政罰款373.3萬元,責令補種樹木12萬餘株。強有力的林業執法讓涉林違法犯罪行為無所遁形,“林業執法”持續給力,改變了林業的執法形象,樹立林業執法權威,盜砍濫伐林木、亂挖損毀林地、亂采亂抓野生動植物受處罰的意識已深入人心。

此外,荔波森林火災防控體系全面建立。通過各項措施的不斷開展,今年全縣僅發生一般森林火災3起,過火面積239.45公頃,受害森林面積15.51公頃,受害率0.1‰,森林火災發生起數和森林火災受害率明顯下降。

荔波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防治方針,不斷健全完善各項防治規章制度,精心組織防範,林業有害生物範能力顯著提升。古樹名木全部實現掛牌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取得新成效。

下一步,荔波還將在推進生態建設、加大森林管護力度、強力推進產業發展,狠抓林業脫貧攻堅,深化林業改革發展,強化保障能力建設等方面狠抓落實,更進一步築牢綠色屏障,為建設“百姓富、生態美”的和諧荔波作積極貢獻。

(本報記者 董佳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