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壯觀!濰坊發現塵封50年的地道,總長度約6公里

今年7月份, 奎文經濟開發區濰坊1532文化產業園的工人在倉庫內施工時意外發現一處塌方, 進而“牽出”了一條已經塵封50年的地道。 隨著這一發現, 一個龐大、神秘的地下建築工程群慢慢揭開神秘面紗。 截至目前, 已經探明的地道總長度約為6公里, 貫穿整個園區, 最遠甚至到達廿裡堡火車站, 令人歎為觀止。 據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作為園區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 地道完全修復後將成為集地下旅遊、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宣傳于一體的文旅項目。

地道中的地下指揮部

地道中遺留的機械

修復後的地道

地道可容兩人並行

近日, 記者來到奎文區經濟開發區濰坊1532文化產業園內, 在工作人員帶領下進入地道一探究竟。 踩著條形長石,

從地道主入口深入地下七八米, 地道的真容呈現在眼前, 高約1.8米, 寬約1.5米, 可以容納兩名成年人並行。 沿著地道向內深入, 赫然是一個三岔路口。

“這三條地道分別向西、向北、向東南方向延伸。 ”工作人員說。 記者沿著向西的地道前行, 一條長100余米、高2.3米、寬1.5米的東西走向大通道讓人眼前豁然開朗, 通道用百年前的條石建成, 氣勢磅礴、恢弘大氣。

在地道的兩壁上, 遺留有不少用水泥製成的“宣傳欄”, 均為紅底白字, 上面寫有“提高警惕、保衛祖國”等標語。 不僅如此, 地道內還修建有兩個房間, 面積均在10平方米左右。 “地道修建於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 由廿裡堡烤煙廠的職工修築而成, 這兩個房間是挖地道時所建的地下指揮部。

”工作人員說, 在地道盡頭甚至還留有修建地道所用的機械器材。

地道原為泥土路面, 被發現之後在保護原有構造基礎上, 園區鋪設了磚石路面, 並專門設計了環形燈光, 給人穿越時空隧道的感覺。

修復倉庫發現入口

以前總聽烤煙廠的老前輩們說, 廠區的地下有地道, 但始終無緣一見, 這讓身為濰坊1532文化產業園市場部副經理的于會棟心存遺憾。 出乎他意料的是, 今年7月份在對園區9號鴛鴦庫進行修復性保護過程中, 在該廳地下1米處意外發現了一個地道口, 經過進一步探索, 一個龐大、神秘的地下建築群慢慢揭開神秘面紗。

“這個入口直接連通地道。 ”於會棟說, 第一次進入地道時, 地道內堆積著1米多深的淤泥。 隨後的兩個月裡,

園區在保護地道原有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清淤、修復工作。 “目前, 已經探明的地道總長度約為6公里, 主體結構安全良好, 各通風通氣口完善通暢。 連通南北兩廠、貫穿整個園區, 最遠到達廿裡堡火車站。 ”於會棟說, 根據烤煙廠老職工們的回憶, 於8月份找到了位於發現地點東南方的主入口。

通過探索及修復發現, 地下建築群由三期工程構成, 1917大英煙時期修建的為一期工程;解放初期擴挖的為二期工程;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修建的為三期工程, 三期工程錯綜複雜。 其中, 三期工程目前共發現地道入口9處、上世紀60年代革命題詞8處、地下指揮部2處、衛生間1處, 在當時生產力較低下的年代, 能夠構築如此規模的地道網, 令人驚歎。

回憶“深挖洞”歲月

今年80歲的孫振平是廿裡堡烤煙廠的老職工,是當年挖掘地道的參與者之一。回想起當年埋頭苦幹的勁頭,老人豪氣不減當年。“當時毛主席發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偉大號召之後,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場群眾性構築防空工事的熱潮。”孫振平說,因為廿裡堡烤煙廠距離飛機場、火車站較近,因此也成為了重要的安全防禦區域,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烤煙廠的職工們旺季抓生產,淡季挖地道,人人奮勇爭先,才有了如今這條人防工程。

“當時廠裡分了3個小組,一個是燒石灰組,力量較弱,主要由年齡較大的婦女組成;二是物料運輸組,力量比較強,以女工為主,搭配少數男工;三是挖道加固組,力量最強,由廠裡的青壯年組成。有的部門為了贏得一面流動紅旗,工人們甚至在晚上‘偷’著挖地道趕進度。”孫振平說。

時隔近50年,深埋在地下的人防工程重見天日,讓身為參與者的孫振平感慨萬千。“一看到那氣勢恢弘的地道,就像年輕人常說的‘穿越’一樣,仿佛回到了年輕時代,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兒。”孫振平說,這條地道承載著他們那一輩人甘於奉獻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更是他們一生的縮影。

將作紅色教育基地

記者採訪瞭解到,為促進老工業廠區綻放新活力,奎文經濟開發區積極回應市委、市政府號召,緊扣四個城市部署,突出特色小鎮建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文物保護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文商旅產業,在這個背景下,濰坊1532文化產業園應運而生。據悉,利用園區地面5萬餘平方米的建築物和地下約6公里地道群,該產業園將搭建一處“文商旅”綜合發展的文創產業聚集區,爭創城市文化會客廳。

園區負責人表示,作為園區建設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地下建築群經過完全修復之後,將成為集地下旅遊、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宣傳于一體的文旅項目。“我們明年還將修復園區的老電影院,屆時可以容納1200人的電影院將與地下建築群一道,成為名副其實的愛國教育宣講基地。”該負責人說。

據:濰坊新聞網

令人驚歎。

回憶“深挖洞”歲月

今年80歲的孫振平是廿裡堡烤煙廠的老職工,是當年挖掘地道的參與者之一。回想起當年埋頭苦幹的勁頭,老人豪氣不減當年。“當時毛主席發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偉大號召之後,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場群眾性構築防空工事的熱潮。”孫振平說,因為廿裡堡烤煙廠距離飛機場、火車站較近,因此也成為了重要的安全防禦區域,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烤煙廠的職工們旺季抓生產,淡季挖地道,人人奮勇爭先,才有了如今這條人防工程。

“當時廠裡分了3個小組,一個是燒石灰組,力量較弱,主要由年齡較大的婦女組成;二是物料運輸組,力量比較強,以女工為主,搭配少數男工;三是挖道加固組,力量最強,由廠裡的青壯年組成。有的部門為了贏得一面流動紅旗,工人們甚至在晚上‘偷’著挖地道趕進度。”孫振平說。

時隔近50年,深埋在地下的人防工程重見天日,讓身為參與者的孫振平感慨萬千。“一看到那氣勢恢弘的地道,就像年輕人常說的‘穿越’一樣,仿佛回到了年輕時代,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兒。”孫振平說,這條地道承載著他們那一輩人甘於奉獻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更是他們一生的縮影。

將作紅色教育基地

記者採訪瞭解到,為促進老工業廠區綻放新活力,奎文經濟開發區積極回應市委、市政府號召,緊扣四個城市部署,突出特色小鎮建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文物保護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文商旅產業,在這個背景下,濰坊1532文化產業園應運而生。據悉,利用園區地面5萬餘平方米的建築物和地下約6公里地道群,該產業園將搭建一處“文商旅”綜合發展的文創產業聚集區,爭創城市文化會客廳。

園區負責人表示,作為園區建設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地下建築群經過完全修復之後,將成為集地下旅遊、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宣傳于一體的文旅項目。“我們明年還將修復園區的老電影院,屆時可以容納1200人的電影院將與地下建築群一道,成為名副其實的愛國教育宣講基地。”該負責人說。

據:濰坊新聞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