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博羅 一座千年古縣的現代文明之旅

東江之畔, 文明匯潮。 據《呂氏春秋》記載, 百越之地曾存古縛婁國。 經後世考古發現, 青銅時代繁盛一時的縛婁古國, 便在今惠州市博羅縣境內, 將嶺南文明史上溯至數千年前。 千百年來, “縛婁”之稱早已演變成“博羅”, 但文明的華麗篇章仍在續寫。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表彰大會上, 博羅縣作為我省代表上臺接受“全國文明縣城”牌匾授牌, 這無疑成為博羅現代文明史上值得凝固永記的精彩一瞬。

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和魅力的體現, 是國內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最具價值的城市品牌, 博羅文明創建有何密碼?

筆者走馬博羅發現, 近年來, 在惠州市委、市政府精神文明建設理念的指引下, 博羅形成了“一把手”主抓、“一條線”貫穿、“一中心”創建、“一張網”覆蓋、“一體化”統籌等“五個一”的清晰創建思路。 通過價值引領、以文化人、精細管理、四級聯創、創建為民, 這座城市正邁向治理科學、管理精細、崇文厚德、幸福和諧的現代化文明新城。

篳路藍縷, 千載春秋。 從縛婁古國到綠動新城, 從廣東省文明縣城到全國文明縣城, 這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縣, 已奏響現代文明新的樂章。

密碼一

價值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走在博羅的大街小巷,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個主題詞為主題的公益廣告隨處可見, 一股濃郁的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列國是務, 其首在立人, 人立而後凡事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和指標。 近年來, 博羅在文明創建過程中堅持價值引領, 強責任、建機制、抓宣傳、重教育, 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條主線貫穿于創文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 大力刊播“我們的價值觀”“中國夢”等主題公益廣告, 建設文化街道、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 讓核心價值觀融入城市景觀、融入生活場景, 不斷促進市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人心入腦。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主體是人, 關鍵在行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氛圍的營造, 也正加快影響市民文明內生素質的養成。 通過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 圍繞“中國夢”“一帶一路”等重大主題, 結合重要節日節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社區、車間、校園、鄉村, 在各行各業搭建學習實踐教育活動平臺, 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讓市民在一言一行中養成文明習慣, 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 真正轉化成為人們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

惠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博羅縣委書記江菊蓮表示, 創文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創文永遠在路上, 博羅將不忘初心, 珍惜榮譽, 砥礪奮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 堅持城鄉統籌, 堅持常態化創建, 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密碼二

以文化人揚優秀傳統文化形成向上向善風尚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廣東四大文明古縣, 博羅在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 牢牢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全面挖掘各地世代傳承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 堅持以文化人, 以道德的力量淨化人心, 真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在博羅縣長寧鎮松樹崗村主幹道的牆壁上, 100多幅傳承優秀傳統美德的客家諺語壁畫繪成多彩的“文化牆”, 在美化環境的同時也美化了心靈,成為市民家門口的“活課堂”。

近年來,博羅加強對各鎮、村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全面發掘各地世代傳承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成功萃取出羅浮山葛洪文化、龍華鎮孝道文化、長寧鎮松鶴文化、柏塘鎮茶道文化、橫河鎮花園大鼓文化、湖鎮鎮千鑼百鼓文化、東江縱隊紅色文化等民俗文化,利用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和第三屆國際養生大會的舉辦,成功打造了中醫養生文化。同時,把發掘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新農村建設,使其得到進一步延續並傳承。如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中湧現出松樹崗村的“松鶴文化”、新作塘村的“和文化”、麻姑峰的“道文化”、上良村的“善文化”等。

在此過程中,博羅還成功打造了“五朵金花”品牌:即一台(博羅電視臺《經典頻道》)、一所(博羅縣看守所的“特殊教育學校”)、一隊(博仁文化志願者服務隊)、一堂(博仁文化學堂)、一講(傳統文化校園、鄉村巡講),開啟了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時空新“對話”。例如,開辦的《經典頻道》是全省第一個以弘揚傳統、經典教化為主的電視欄目,每天18個小時輪播,成為許多家庭每天必追的節目。

以人為本,以文化人。博羅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鄉村建設、藝術生活等不同領域,不斷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文化參與感、認同感和獲得感,形成了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

密碼三

精細管理一針一線“繡”出文明新高度

一座文明城市首先應是一座整潔美觀、管理有序、人人共守的城市。城市精細化管理,必須適應城市發展,要持續用力、不斷深化,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增強社會發展活力。

博羅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正是將這樣的理念全面融入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堅持“一張網”精細管理,開展城市網格化管理,把文明環境的建設責任精細到戶、到人,“一針一線”繡出城市新面貌、文明新高度。

例如,博羅將縣城劃分為三級網路,設置一級網格8個、二級網格86個、三級網格7194個,由責任單位安排專人進入網格,以定人、定點、定責、定崗分管共治,網格管理人員對網格中公共區域交通秩序、環境衛生、市容市貌等整治行動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實行一月一排名、一週一通報、一日一檢查,極大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水準。

今年,針對校園周邊環境、市場管理等20項需要整改的突出問題,博羅一一明確責任單位、責任領導和完成時間,實行掛圖作戰、銷號管理,環境衛生、交通秩序、集貿市場、社區管理等領域的“城市病”得到有效整治。

為保持城市管理常態化、長效性,博羅通過實施文明素養、城市管理、基礎設施等“七大提升工程”,集中開展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市容市貌、集貿市場等“七個專項整治行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

春江水暖鴨先知。“繡花式”的城市管理模式順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切中了城市管理難題的痛點,改善了城市環境面貌,提升了城市治理水準,為實現城市治理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密碼四

四級聯創文明之風吹拂城鄉遍野

不謀全域者不足以謀一域。文明創建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工程,近年來,博羅堅持“一體化”整體推進,堅持城鄉統籌,持續深入推進文明縣城、文明鎮街、文明村居、文明家庭“四級聯創”,突出抓好文明單位、文明視窗、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文明細胞創建,有效實現了聯創共進、擴面提質。

今年,博羅全面啟動“四級聯創”工作,進一步推動文明創建向橫向、向縱深延伸。一方面,打造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家庭等示範點,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另一方面,打造“特色鎮村”,實現“一鎮(村居)一品牌、一鎮(村居)一特色”,並與星級名村示範村打造相結合。

在社區、單位視窗,使用文明語、笑臉迎群眾,已經成為辦事視窗的標配。當前,以建立優雅形象、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優化管理的“五優”文明行業(視窗)示範點正在全面鋪開。

在各大學校,以“思想道德建設好、領導班子建設好、教師隊伍建設好、校園文化建設好、優美環境建設好、活動陣地建設好”等“六好”為標準,不斷深化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實現2020年全縣中小學文明校園創建100%覆蓋,全方位、多舉措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鄉村,以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為示範的美麗鄉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美麗鄉村“三大行動”的基礎上,博羅堅持內外兼修,突出農村精神文明載體的“六個融入”,即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文歷史、融入傳統美德、融入姓氏文化、融入傳統藝術、融入古村落文化,讓文明風尚在鄉村開花結果。

截至目前,博羅共創建全國文明縣城1個、文明村鎮3個,省級文明村鎮5個,市級文明村鎮19個,創建國家衛生鎮1個、省級衛生村鎮39個、市級衛生村鎮176個。

密碼五

創建為民把人民嚮往的美好生活作為根本目標

文明創建,首要的問題是回答好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近年來,博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一中心”共建共用,堅持創建為民、惠民、利民,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主體作用,讓“創文”成為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共建共用的民心工程。

最近的一次公眾調查顯示,博羅人民對文明創建的支持率高達90%多。資料的背後,正是市民對共用文明創建成果的廣泛認同。

尤其是今年以來,博羅創新開展“共築中國夢·文明耀博羅”十大主題活動,廣泛開展文明旅遊、文明餐桌、“講文明樹新風”、“好家風好家訓”等80項主題實踐活動,讓市民在參與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

“環境美了,氛圍濃了,風氣正了,人的精氣神也跟著上來了,為創文點贊!”今年,在“博羅發佈”“文明博羅”微信公眾號及縣政府網站、博羅文明網、縣電視臺等“兩微兩網一台”的文明創建專題上,越來越多的博羅網民為文明創建“灌水”“點贊”,市民對創建的知曉率、參與率、支持率持續走高。

文明創建的根本目的在於為民惠民,衡量指標歸根到底也在於民。有人意外落入東江,羅陽鎮水上社區居民曾觀球和劉玉輝聽到呼救聲後立馬沖出門外,駕駛快艇救起落水女子;外來務工人員薛先生疑似突發精神障礙走失,20多名志願者一起冒雨進山搜索……

如今在博羅,類似的好人好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隨著文明創建得到廣泛認同,崇尚好人、學做好人、爭當好人已成為一種風尚。目前,博羅已入選“中國好人”3人、“廣東好人”4人、“惠州好人”74人、道德模範67人,註冊志願者達6萬多人,成為遠近聞名的“好人之城”。

■觀察

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人民美好生活的序曲

有人問,什麼是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特質?對於博羅來說,延續古老文明,書寫現代新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快推進正在重塑這座城市的“顏值”和“骨骼”,不斷提升著城市知名度、影響力和魅力。

木有根,故能成其高;水有源,故能縱其遠。作為廣東四大古縣之一,博羅曾是春秋戰國時期縛婁古國所在地,秦始皇33年便置縣,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縣史。北宋大文豪蘇軾到博羅遊歷時留下了“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千古佳句。

站在城市文明發展時間軸上看,歷史與文脈一定是一座城市發展的財富和源泉,從這個意義上說,博羅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延續和守護這座城市文脈的歷史擔當,更是汲取文明精神,謀劃未來跨越的智慧之舉。

穿越千年時光,我們仍能觸摸到這座城市所延續的勃勃生命力。羅浮仙山,飛瀑流泉,蓬萊之境,彙聚八方賓客;洞天藥市,葛翁傳奇,青蒿一握,造就呦呦諾獎;東江百里,滋民百萬,殷殷守護,孕育山水綠城。透過歷史的底色,這裡正在書寫新時代城市文明。

不忘過去、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翻開發展成績單,GDP突破600億元大關,位居全市縣區第二,連續9年入選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先後獲得“世界長壽之鄉”“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縣級)”“中國十佳宜居縣”“中國十佳深呼吸小城”“中國最具幸福感縣級城市”等多項榮譽。

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如果說,謀劃大發展、開展大招商、建設大項目為一個城市打造了硬實力,那麼精神文明建設則練就了軟實力。這種軟實力勢必會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推動城市綜合競爭力、影響力、魅力的躍升。博羅近年來的跨越發展成績單恰恰說明了這一點。把文明創建作為推動城市“五位一體”協調發展的有力抓手,是定力,是底氣,是動力,更是智慧。

當前,博羅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期。“十三五”期間,博羅將坐擁四個客運站進入“高鐵時代”。“羅浮新城、康養基地、大學小鎮”、博東高鐵新城、東江高鐵新城、鐵港經濟圈四大平臺呼之欲出,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步流星,正讓博羅走進新時代。

在這樣一個時代節點,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勢必會給博羅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凝集強大的發展信心和動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文明創建不是休止符,而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序曲。

■文明之旅

西元前214年

秦始皇33年(西元前214年)置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西元280年

晉武帝太康元年(西元280年)改名為“博羅”。

1949年10月14日

博羅解放,屬東江專區。

2000年2-10月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博羅縣羅陽鎮橫嶺山發現“縛婁古國”遺址。

2005年10月27日

第一批全國文明城市(區)公佈。

2010年5月

博羅縣啟動創建省文明縣城工作。

2011年

博羅縣成立文明縣城工作局。

2011年12月29日

博羅縣被評為“廣東省創建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

2013年12月

博羅縣以全省總分第一獲得“廣東省文明縣城”榮譽稱號,2014年 7月22日舉行“廣東省文明縣城”揭牌儀式。

2014年10月23日

博羅縣召開創建全國文明縣城動員大會。

2014年11月

博羅縣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縣級)”資格。

2015年11月17日

全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博羅召開,博羅作為代表 在會上作經驗發言。

2017年11月

博羅縣獲評全國文明城市(縣級)。

在美化環境的同時也美化了心靈,成為市民家門口的“活課堂”。

近年來,博羅加強對各鎮、村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全面發掘各地世代傳承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成功萃取出羅浮山葛洪文化、龍華鎮孝道文化、長寧鎮松鶴文化、柏塘鎮茶道文化、橫河鎮花園大鼓文化、湖鎮鎮千鑼百鼓文化、東江縱隊紅色文化等民俗文化,利用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和第三屆國際養生大會的舉辦,成功打造了中醫養生文化。同時,把發掘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新農村建設,使其得到進一步延續並傳承。如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中湧現出松樹崗村的“松鶴文化”、新作塘村的“和文化”、麻姑峰的“道文化”、上良村的“善文化”等。

在此過程中,博羅還成功打造了“五朵金花”品牌:即一台(博羅電視臺《經典頻道》)、一所(博羅縣看守所的“特殊教育學校”)、一隊(博仁文化志願者服務隊)、一堂(博仁文化學堂)、一講(傳統文化校園、鄉村巡講),開啟了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時空新“對話”。例如,開辦的《經典頻道》是全省第一個以弘揚傳統、經典教化為主的電視欄目,每天18個小時輪播,成為許多家庭每天必追的節目。

以人為本,以文化人。博羅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鄉村建設、藝術生活等不同領域,不斷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文化參與感、認同感和獲得感,形成了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

密碼三

精細管理一針一線“繡”出文明新高度

一座文明城市首先應是一座整潔美觀、管理有序、人人共守的城市。城市精細化管理,必須適應城市發展,要持續用力、不斷深化,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增強社會發展活力。

博羅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正是將這樣的理念全面融入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堅持“一張網”精細管理,開展城市網格化管理,把文明環境的建設責任精細到戶、到人,“一針一線”繡出城市新面貌、文明新高度。

例如,博羅將縣城劃分為三級網路,設置一級網格8個、二級網格86個、三級網格7194個,由責任單位安排專人進入網格,以定人、定點、定責、定崗分管共治,網格管理人員對網格中公共區域交通秩序、環境衛生、市容市貌等整治行動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實行一月一排名、一週一通報、一日一檢查,極大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水準。

今年,針對校園周邊環境、市場管理等20項需要整改的突出問題,博羅一一明確責任單位、責任領導和完成時間,實行掛圖作戰、銷號管理,環境衛生、交通秩序、集貿市場、社區管理等領域的“城市病”得到有效整治。

為保持城市管理常態化、長效性,博羅通過實施文明素養、城市管理、基礎設施等“七大提升工程”,集中開展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市容市貌、集貿市場等“七個專項整治行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

春江水暖鴨先知。“繡花式”的城市管理模式順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切中了城市管理難題的痛點,改善了城市環境面貌,提升了城市治理水準,為實現城市治理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密碼四

四級聯創文明之風吹拂城鄉遍野

不謀全域者不足以謀一域。文明創建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工程,近年來,博羅堅持“一體化”整體推進,堅持城鄉統籌,持續深入推進文明縣城、文明鎮街、文明村居、文明家庭“四級聯創”,突出抓好文明單位、文明視窗、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文明細胞創建,有效實現了聯創共進、擴面提質。

今年,博羅全面啟動“四級聯創”工作,進一步推動文明創建向橫向、向縱深延伸。一方面,打造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家庭等示範點,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另一方面,打造“特色鎮村”,實現“一鎮(村居)一品牌、一鎮(村居)一特色”,並與星級名村示範村打造相結合。

在社區、單位視窗,使用文明語、笑臉迎群眾,已經成為辦事視窗的標配。當前,以建立優雅形象、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優化管理的“五優”文明行業(視窗)示範點正在全面鋪開。

在各大學校,以“思想道德建設好、領導班子建設好、教師隊伍建設好、校園文化建設好、優美環境建設好、活動陣地建設好”等“六好”為標準,不斷深化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實現2020年全縣中小學文明校園創建100%覆蓋,全方位、多舉措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鄉村,以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為示範的美麗鄉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美麗鄉村“三大行動”的基礎上,博羅堅持內外兼修,突出農村精神文明載體的“六個融入”,即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文歷史、融入傳統美德、融入姓氏文化、融入傳統藝術、融入古村落文化,讓文明風尚在鄉村開花結果。

截至目前,博羅共創建全國文明縣城1個、文明村鎮3個,省級文明村鎮5個,市級文明村鎮19個,創建國家衛生鎮1個、省級衛生村鎮39個、市級衛生村鎮176個。

密碼五

創建為民把人民嚮往的美好生活作為根本目標

文明創建,首要的問題是回答好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近年來,博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一中心”共建共用,堅持創建為民、惠民、利民,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主體作用,讓“創文”成為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共建共用的民心工程。

最近的一次公眾調查顯示,博羅人民對文明創建的支持率高達90%多。資料的背後,正是市民對共用文明創建成果的廣泛認同。

尤其是今年以來,博羅創新開展“共築中國夢·文明耀博羅”十大主題活動,廣泛開展文明旅遊、文明餐桌、“講文明樹新風”、“好家風好家訓”等80項主題實踐活動,讓市民在參與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

“環境美了,氛圍濃了,風氣正了,人的精氣神也跟著上來了,為創文點贊!”今年,在“博羅發佈”“文明博羅”微信公眾號及縣政府網站、博羅文明網、縣電視臺等“兩微兩網一台”的文明創建專題上,越來越多的博羅網民為文明創建“灌水”“點贊”,市民對創建的知曉率、參與率、支持率持續走高。

文明創建的根本目的在於為民惠民,衡量指標歸根到底也在於民。有人意外落入東江,羅陽鎮水上社區居民曾觀球和劉玉輝聽到呼救聲後立馬沖出門外,駕駛快艇救起落水女子;外來務工人員薛先生疑似突發精神障礙走失,20多名志願者一起冒雨進山搜索……

如今在博羅,類似的好人好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隨著文明創建得到廣泛認同,崇尚好人、學做好人、爭當好人已成為一種風尚。目前,博羅已入選“中國好人”3人、“廣東好人”4人、“惠州好人”74人、道德模範67人,註冊志願者達6萬多人,成為遠近聞名的“好人之城”。

■觀察

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人民美好生活的序曲

有人問,什麼是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特質?對於博羅來說,延續古老文明,書寫現代新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快推進正在重塑這座城市的“顏值”和“骨骼”,不斷提升著城市知名度、影響力和魅力。

木有根,故能成其高;水有源,故能縱其遠。作為廣東四大古縣之一,博羅曾是春秋戰國時期縛婁古國所在地,秦始皇33年便置縣,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縣史。北宋大文豪蘇軾到博羅遊歷時留下了“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千古佳句。

站在城市文明發展時間軸上看,歷史與文脈一定是一座城市發展的財富和源泉,從這個意義上說,博羅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延續和守護這座城市文脈的歷史擔當,更是汲取文明精神,謀劃未來跨越的智慧之舉。

穿越千年時光,我們仍能觸摸到這座城市所延續的勃勃生命力。羅浮仙山,飛瀑流泉,蓬萊之境,彙聚八方賓客;洞天藥市,葛翁傳奇,青蒿一握,造就呦呦諾獎;東江百里,滋民百萬,殷殷守護,孕育山水綠城。透過歷史的底色,這裡正在書寫新時代城市文明。

不忘過去、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翻開發展成績單,GDP突破600億元大關,位居全市縣區第二,連續9年入選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先後獲得“世界長壽之鄉”“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縣級)”“中國十佳宜居縣”“中國十佳深呼吸小城”“中國最具幸福感縣級城市”等多項榮譽。

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如果說,謀劃大發展、開展大招商、建設大項目為一個城市打造了硬實力,那麼精神文明建設則練就了軟實力。這種軟實力勢必會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推動城市綜合競爭力、影響力、魅力的躍升。博羅近年來的跨越發展成績單恰恰說明了這一點。把文明創建作為推動城市“五位一體”協調發展的有力抓手,是定力,是底氣,是動力,更是智慧。

當前,博羅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期。“十三五”期間,博羅將坐擁四個客運站進入“高鐵時代”。“羅浮新城、康養基地、大學小鎮”、博東高鐵新城、東江高鐵新城、鐵港經濟圈四大平臺呼之欲出,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步流星,正讓博羅走進新時代。

在這樣一個時代節點,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勢必會給博羅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凝集強大的發展信心和動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文明創建不是休止符,而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序曲。

■文明之旅

西元前214年

秦始皇33年(西元前214年)置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西元280年

晉武帝太康元年(西元280年)改名為“博羅”。

1949年10月14日

博羅解放,屬東江專區。

2000年2-10月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博羅縣羅陽鎮橫嶺山發現“縛婁古國”遺址。

2005年10月27日

第一批全國文明城市(區)公佈。

2010年5月

博羅縣啟動創建省文明縣城工作。

2011年

博羅縣成立文明縣城工作局。

2011年12月29日

博羅縣被評為“廣東省創建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

2013年12月

博羅縣以全省總分第一獲得“廣東省文明縣城”榮譽稱號,2014年 7月22日舉行“廣東省文明縣城”揭牌儀式。

2014年10月23日

博羅縣召開創建全國文明縣城動員大會。

2014年11月

博羅縣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縣級)”資格。

2015年11月17日

全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博羅召開,博羅作為代表 在會上作經驗發言。

2017年11月

博羅縣獲評全國文明城市(縣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