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長征六號遙二火箭成功發射一箭三星

原標題:我國成功發射吉林一號視頻04、05、06星

今天(11月21日)12時50分, 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 成功發射吉林一號視頻04、05、06星。 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負責的商業遙感衛星創新工程——吉林一號衛星工程的第三次發射。 該工程由60余顆衛星組成遙感觀測星座, 具備寬幅成像、高分成像、多光譜成像、視頻成像等觀測能力, 主要為政府部門、行業使用者等提供遙感資料和產品服務。

吉林一號視頻04、05、06星, 採用一體化設計, 充分繼承了視頻03星成熟單機和技術狀態,

並根據商業市場需求對星載相機系統進行了性能優化, 將逐步完善增強星座觀測能力, 更好地促進遙感行業應用、商業市場推廣。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三級液體運載火箭, 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負責研製生產。

此次發射, 是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的第2次飛行, 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55次飛行。

【相關閱讀】中國航太新步伐:快舟一號甲成功發射一箭三星

參與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官方消息:2017年1月9日12時11分,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該公司第四研究院研製的快舟一號甲通用型固體運載火箭, 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靈巧視頻星03星, 以及行雲試驗一號、凱盾一號兩顆立方體星, 實現一箭三星發射(點擊看發射視頻)。

此次任務採用純商業發射合同組織形式, 完全按市場行為運作, 是快舟火箭的“商業第一單”, 標誌著我國在商業航太領域邁出新步伐。

快舟一號甲是在快舟一號火箭基礎上適應性改進的一型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通用型運載火箭,

採用國際通用介面, 主要為300公斤級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 具有發射成本低、飛行可靠性高、入軌精度高、準備週期短、保障條件少等特點。

快舟一號甲系統主要由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地面發射系統、相關配套設備組成。

火箭採用三級固體動力+末級液體助推的串聯式佈局,

全長約20米, 起飛品質約30噸, 最大直徑1.4米, 太陽同步圓軌道的運載能力為200公斤/700公里, 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300公里。

快舟一號火箭採用水準總裝、水準測試、水準運輸的“三平測發模式”, 有效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由移動發射車在普通硬實地面實施發射, 不需要複雜的發射塔架, 簡化了發射保障設施;火箭具有先進末級, 可同時保證多軌道發射能力和高精度入軌姿態, 滿足一箭多星用戶的快速發射和部署需求。

快舟一號甲通用型的前身快舟一號是世界上首個星箭一體, 我國首個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軌、柵格舵等創新特點的小型固體運載火箭。

在此前的2013年和2014年, 中國航太科工四院已經成功發射了“快舟一號”和“快舟二號”兩顆對地觀測衛星,

開創了我國用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衛星的先河。

吉林一號靈巧視頻03星是新型多功能遙感觀測衛星, 主要用於獲取目的地區域高清彩色視頻影像, 為國土資源監測、林業普查、環境保護、交通運輸、防災救災等領域提供資訊支援服務。

行雲試驗一號衛星是低軌窄帶衛星通信系統首顆試驗驗證星, 主要驗證低軌短報文下行通信技術。

凱盾一號衛星是新一代海事衛星(VDES)系統的首顆試驗驗證星, 主要驗證星載接收機以及其演算法可靠性。

另外, 我國還專門研製了快舟十一號火箭, 採用車載移動發射方式(更像導彈了), 起飛品質78噸, 箭體直徑2.2米, 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1500公斤, 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1000公斤/700公里,主要承擔400-1500公里近地和太陽同步軌道小衛星、微小衛星單星及多星組網發射任務,計畫2017年首飛。

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1000公斤/700公里,主要承擔400-1500公里近地和太陽同步軌道小衛星、微小衛星單星及多星組網發射任務,計畫2017年首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