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活2300萬人,成都能像北京一樣包容嗎?

近日, 成都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方案向公眾徵集意見, 確定成都十年的發展方向。

具體規劃是:戰略定位為四川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世界文化名城。 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 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控制在1360萬。

這相當於什麼概念?

對比一下北京, 今年9月, 北京公佈城市總體規劃, 確定到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 2020年以後長期穩定在這一水準。

也就是說, 在人口規模這一指標上, 成都有望趕上北京。

人口集聚, 利弊共生。 於是有人擔心, 在不遠的將來, 會不會“有2000萬人假裝生活在成都”。

成都印象

成都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音樂人高曉松說, 成都是一個有“粘度”的地方, 能吸引音樂人留下來, 去沉澱、分泌、創作和生活。

民謠歌手趙雷說, 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中新社發 鐘欣 攝

導演張藝謀說, 成都是一座來了就離不開的城市。

在更多人眼中, 成都是一座慵懶的城市, 可以在喝茶、打麻將、吃火鍋中度過無數個下午。

成都的“慢文化”令人嚮往。

但如果2300萬人同時生活在成都, 它還會讓人留戀嗎?

按照規劃, 到2035年, 成都有望養活2300萬人。 相當於, 在2016年末常住人口1591.8萬人的基礎上, 再增加約700萬人。

700萬人是什麼概念?它幾乎與整個香港的人口數量相當。

再來看土地面積。 同樣養活2300萬人, 成都的規劃總面積為14334平方千米, 北京的規劃總面積為16410平方千米, 較成都多出了2076平方千米。

利用更少的土地, 養活與北京相當的人口, 閒適不再, 成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人們想要“逃離的城市”。

以北京為例, 近年來, 已經在著手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大城市病”問題。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明確,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 讓城市更宜居。

成都信心

在吸納人口的同時, 繼續保持宜居優勢, 成都似乎充滿信心。

從社會環境角度來看, 成都規劃提出到2035年, 中心城區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約98平方千米。 同時, 基本實現城鄉社區“15分鐘生活圈”覆蓋率100%。

同時, 成都將繼續推動中心城區公共服務佈局優化, 要求進一步提升文化設施、體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教育設施、社會福利設施以及殯葬設施的品質。

中新社發 曹寧 攝

從自然環境角度來看, 成都規劃構建“兩山、兩網、兩環、六片”的生態格局, 劃定城市通風廊道界限, 加強龍門山、龍泉山生態保育和生態修復, 保護河湖濕地, 加強林盤保護和開發利用。

當然, 城市的宜居也離不開經濟的持續發展。 過去十年, 成都GDP由2750.48億元增長至12萬億元, 增長了近44倍。

2017年, 前三季度, 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725.4億元, 同比增長8.1%, 高於全國1.2個百分點, 與全省持平。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所在。 對成都而言,

宜居的重要條件還包括文化。

成都的文化歷史悠久, 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都江堰, 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 蜀繡、蜀錦、川劇、茶藝都是成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文化的傳承和保留, 是成都未來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根基。

成都角色

新時代背景下, 成都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

2016年, 《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 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 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至此, 成都成為繼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之後第六座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城市。

在這裡, 有必要強調“國家中心城市”這一定位。

新公佈的成都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方案意見徵集稿也明確, 要把成都建設成為構築面向歐亞腹地、融入全球體系的國家中心城市。

中新社發 白桂斌 攝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綠色城市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城市規劃師徐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戰略發展中,中國的西部需要一個國際門戶型中心城市,而在西部城市中,成都具備著很大的優勢。

“成都正在成為中國內陸地區通往歐洲的‘前哨’。”徐輝說。

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成都處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疊覆蓋區域,是連接“一帶一路”的樞紐與咽喉,也是向西開放的重要支撐點。

以航空交通為例,成都正在積極建設第二機場——天府國際機場,一期工程計畫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

投入運營後,天府國際機場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等級最高的航空港,負責成都出港的全部國際航線。

此外,提高成都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功能,成都規劃:拓展蓉歐通道,強化國際貨運網路;建設高鐵出川通道,提升區域輻射能力;對接高速公路,構建通達全國的高速鐵路網;加快資訊網路建設,提升通信樞紐聯通能力。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張文絞

編輯:許桂寶

要把成都建設成為構築面向歐亞腹地、融入全球體系的國家中心城市。

中新社發 白桂斌 攝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綠色城市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城市規劃師徐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戰略發展中,中國的西部需要一個國際門戶型中心城市,而在西部城市中,成都具備著很大的優勢。

“成都正在成為中國內陸地區通往歐洲的‘前哨’。”徐輝說。

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成都處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疊覆蓋區域,是連接“一帶一路”的樞紐與咽喉,也是向西開放的重要支撐點。

以航空交通為例,成都正在積極建設第二機場——天府國際機場,一期工程計畫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

投入運營後,天府國際機場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等級最高的航空港,負責成都出港的全部國際航線。

此外,提高成都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功能,成都規劃:拓展蓉歐通道,強化國際貨運網路;建設高鐵出川通道,提升區域輻射能力;對接高速公路,構建通達全國的高速鐵路網;加快資訊網路建設,提升通信樞紐聯通能力。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張文絞

編輯:許桂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