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後的生還者》的劇情,已經趕超80%的電影電視劇

在那充滿絕望與暴力衝突的末日世界的包裝下, 是對人性與道德觀念的解析, 也是情感藝術渲染的昇華。

網易愛玩百萬稿費活動投稿, 作者 藥莢,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後會無期

“爸爸:

你常常不在家, 討厭我最喜歡的音樂, 又瞧不起我喜歡的電影, 但奇怪的是每年你還是能成為最佳爸爸。 你是如何辦到的?

生日快樂, 耶!

愛你的莎拉”

德州郊區小鎮一戶普通民宅裡, 半夜被叔叔湯米一通電話吵醒的莎拉, 這時才想起生日賀卡還未送出, 今天是父親喬爾的生日, 相依為命的父女二人平日裡關係十分親密, 雖然母親早早離去, 但平靜的生活仍舊幸福美滿。

高能之前必有溫馨

然而當噩夢來臨時, 他們就和世界上所有無助的平凡人一樣, 對災難的降臨毫無準備……電視上播放著城市中暴亂的鏡頭, 報紙上刊登著詭異的殺人事件, 遠處不時傳來的慘叫與喧鬧聲令原本還睡意朦朧的莎拉清醒過來;目睹父親遭到發瘋的鄰居襲擊, 讓莎拉明白事態遠比她想像的要嚴峻得多, 隨後趕到的叔叔湯米將他們接上了車, 和附近的居民一樣打算先離開這片混亂的環境找個地方避難。

絕佳的氛圍渲染、考究的鏡頭角度、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和感染力強烈的配音,

這便是《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在開場帶給我們的衝擊。 當《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在上個主機世代開創了“過山車式電影演出”後, 這種將玩家的視角置於某個旁觀者, 以有限的操作維持互動體驗, 在一段長鏡頭式的演出中加入大量資訊與情感敘述的手法, 在PS3平臺末期的《最後生還者》上迎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謝幕演出”。

在COD4裡, 我們作為一個被奪走國家的總統, 在僅保留鏡頭控制權的車內, 看著自己的國家被叛軍和傭兵逐步推向滅亡;IW出色的腳本演出令這一整個只能“看”的關卡, 受到了無數的讚譽, 玩家通過這個很快就領了便當的角色, 迅速地領略到反派人物的惡行與戰爭的殘酷。

而在《最後生還者》的開場中, 玩家則化身成為主角的女兒莎拉, 頑皮狗在情感渲染的細節與把握能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玩家不僅瞭解到這場災難爆發初期, 整個世界的局勢, 也通過一個普通家庭的遭遇, 投影到了這個世界上每個不幸遇難者的心態;平靜的生活在來歷不明的災難面前瞬間被摧毀,

喬爾連家當都顧不上, 只能帶上女兒和匆匆趕來的弟弟一起踏上避難之旅。

莎拉(玩家)透過車窗看到這個災難初來臨的世界

開發組的高明之處就在於, 玩家不僅看到了整個故事大局的形勢, 還切身地感受到了人物的心境:通過父女最初溫馨的互動、房間佈置的細節、人物配音從平穩逐漸到不安與悲痛,用比文字記載更加自然的方式為玩家介紹了故事中的角色。

當你開始進入角色時,便會關注他們的命運,就如同身在被塑造得非常優秀的世界觀裡,容易令你產生“挽救世界”的使命感一樣,玩家在控制權換成父親的身份抱起莎拉時,往往也是一心想著要帶她逃離到安全的地方,到了這裡,多數人在面對那名突然出現,語氣越來越不對勁的士兵時,大概也都和喬爾一樣慢慢被恐懼和不安的情緒壓倒了吧。

當他們遇到這個不對勁的士兵時,筆者也和喬爾一樣緊張起來了

正是對平凡細微之處的追求,那些虛擬遊戲中的人物與故事才能留存在人們心中,當玩家越是在乎,就越能感受到作為一個父親的喬爾,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悲劇時,那世界和價值觀都隨之崩潰的絕望。

當災難將喬爾生命中最寶貴的事物奪走的那一刻,玩家的心也被頑皮狗給“擊碎”了。

一個遊戲在開場便瞬間抓住玩家的心,幾乎可以說是成功一半了。

不一樣的廢土

自神秘的病毒感染爆發,導致全面性的秩序崩潰已經過去了20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政府嘗試著維持秩序,組織醫療科學團隊,對未知的真菌進行研究並找到治癒方法,但所有努力最終都功虧一簣。

隨之而來的便是絕望的人們引發暴動,整個世界面目全非——政府體系完全改變,人類退化到了如同中世紀的聚落時期一樣,躲在圍牆後面被軍隊用毫無人道的方式管理著;圍牆外,倖存的暴民建立了各種派系和組織,如同蠻荒野人一般過著蠶食同類的生活;一個名為“火螢”的組織在近幾年慢慢崛起,號召著對政府體系不滿的人們加入其中,與軍隊進行戰鬥;而那些被變異真菌感染的人,則變成了類似僵屍一般的怪物,失去人性並尋找著新鮮的血肉。

對於當權者來說,人民已經變成了一種可以用資料計算的資源

喬爾在圍牆裡做起了走私販的生意,遭遇了喪女之痛的他並沒有選擇放棄生命,而是渾渾噩噩地在接下來的末日中掙扎著活下去。這些年他樹立了不少敵人,也結交了一些朋友,但即便有那麼幾個關係不錯的同伴,喬爾始終都將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以冷酷無情的態度面對這個世界。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不知多久,直到某日喬爾生意上的搭檔泰絲過來告訴他:先前二人的一批貨被名叫羅伯特的地頭蛇暗地裡私吞了,在這個時代,解決生意糾紛的最佳手段便是暴力,二人前往羅伯特的老巢,將擋在自己面前的幫派成員殺死,並從羅伯特口中得知被私吞的貨已經轉手賣給火螢了。

正當二人一籌莫展的時候,火螢的老大瑪琳突然出現,表示由於之前遭到軍隊襲擊,他們無力將一件“貨物”送出城市,如果喬爾能答應幫忙的話,便能拿回自己應得的東西。

將信將疑的二人隨同這位火螢女王一起前往“貨物”的藏匿地方,才發現所謂的“貨物”既不是什麼貴重資源,也不是埋伏或騙局,而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雖然瑪琳對這位名叫艾莉的少女身份三緘其口,但看在豐厚報酬的份上喬爾還是暫時答應了委託,最後和泰絲一起踏上了護送艾莉前往火螢組織接收貨物的地點。

起初是三個人一起冒險

末日廢土題材,自從2008年的《輻射3》重出江湖後,正式成為娛樂文化圈的流行詞彙,甚至一些與後啟示錄時代完全無關的作品,也想要沾上一點廢土風格。《最後生還者》作為這一題材的新晉IP,它沒有超凡脫俗的創意,沒有精細飽滿的世界觀,甚至災難的起源也是有點爛大街的僵屍病毒題材。

但是頑皮狗並沒有說要去創造一個多麼生動豐富的廢土世界,《最後生還者》的末世更多是為內在的情感與思想做背景設定,是以表現這個世界觀之下的微觀故事為核心,而不是事無巨細地去描寫整個世界的林林總總。製作組對遊戲的加減法十分考究,將主要的精力集中在人物臺詞互動以及感情衝突上,對於世界觀的刻畫更多是點到為止,讓玩家始終處於一個比較主觀的狀態去看待這個世界。

這不是廢土的故事,而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在遊戲過程中,玩家通過喬爾與同伴(主要是艾莉)的互動,逐漸清晰了人物乃至整個世界的樣貌——從喬爾對咖啡等過去事物的懷念,艾莉來到圍牆外對各種事物或嚮往或疑惑的看法,以及流程中路過的一個個場景中擺放的物件等等,讓一個“有故事”的末日世界逐漸呈現在玩家腦海之中。

遊戲是一種隨著時間的流逝與投入,慢慢展現內涵的藝術手法,當玩家越是對細節有所瞭解,就越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元素。雖然不像《掠食》這種環境敘事巔峰作品那般令人驚歎,缺乏選擇權的線性流程也略顯緩慢,但任何一位元隨著流程體驗完整個故事的玩家都能感受到《最後生還者》那獨具匠心的敘事技巧。

末日下的人文情懷

很快的,靠著喬爾豐富的經驗與嫺熟的戰鬥技巧,他們順利來到了圍牆之外,而喬爾也瞭解到火螢為何那樣重視艾莉:三周前,艾莉被真菌感染者襲擊,然而原本應該在兩天之內便發作的病毒卻毫無動靜,瑪琳於是推論艾莉很有可能是真菌免疫體,希望她前往火螢基地協助疫苗的研究。

早已對人性絕望,也不想考慮所謂救贖的喬爾極力反對,但原本同樣也是個功利主義者的泰絲在面對這個情況時,卻選擇了相信這個不現實的理想計畫,她鼓勵喬爾完成這個委託,並在一路上漸漸地把艾莉當成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一開始的“貨物”,甚至為了保護她不惜以身犯險。

當一個原本遵循利己主義的生存者,突然轉變了思維與行動方針,這個人往往就要面對殘酷的結局。

事實上,雖然看似殘酷無情,但泰絲內心始終有著一份理想與善良的情懷,她不斷地想救贖自我,相信能通過某些行為去洗刷罪惡。當瞭解到艾莉有可能成為救世主之後,無論是出於同情也好,利用也罷,她下定決心將其送到火螢,讓自己的人生中有一件“正確的事”。即使被真菌感染者咬了,並目睹會合地點的火螢成員全滅之後,她依然對世界能夠變好存有希望,並囑咐喬爾完成自己的遺願。

“這是我最後一站了”,泰絲說道

雖然出場時間並不多,但泰絲這個人物在許多方面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她與喬爾之間的關係,還是她對艾莉寄託的希望,乃至玩家對其行為出發點的討論都是如此。事實上,在整個出場人物都不算多的《最後生還者》中,幾乎每一個配角都具有其代表性和象徵性,他們是這個末日世界中的縮影,也是開發者留存在故事中的觀點表述。

從泰絲的犧牲開始,喬爾與艾莉才算是真正走上了關係建立的過程,原本無論對艾莉還是委託都充滿困惑的喬爾,在泰絲離去後更是陷入了十分煩躁的心態當中,但是出於責任感他還是決定完成委託。

二人情誼的建立過程顯得真實又可信

他帶著艾莉離開了自己生活的波士頓,去到了阿莫斯特縣,計畫將艾莉帶到密西西比洲的傑克遜市,尋求在那定居的弟弟湯米的幫助。但波士頓位於美國東海岸,而密西西比洲則在美國南部,想要徒步完成這段旅程實在是一個過於艱巨的任務,於是他便考慮先找一輛可以代步的汽車;正好,阿莫斯特縣這裡有個叫比爾的傢伙曾經欠過喬爾一個人情,於是喬爾便考慮是時候該讓比爾還債了。

玩家在遊戲的過程中,時不時地能通過一些隻言片語瞭解到喬爾的過去,在這20年裡發生的事情太多,自然無法詳細陳述,但頑皮狗仍然“頑皮”地通過一些小細節勾引著玩家的好奇心:從初期圍牆裡人們對喬爾的態度、泰絲與他的關係、“欠了人情債”的損友等等,都讓人不禁想瞭解一下“喬三磚”的奮鬥史。

《最後生還者》雖然是一個廢土末世,但它主要講述的是關於人,而非世界的故事,而喬爾作為玩家主要的扮演對象,圍繞著他的性格、遭遇和心境的變化便成為遊戲的敘事核心。

彼此的救贖

自從20年前那個晚上遭遇了喪女之痛後,喬爾內心的某些東西也隨之一同死去了。

即便在這近乎崩潰的世界上已經頑強地生存了20年,喬爾始終沒有完全從悲痛中走出來,從他一直戴著那個早已壞掉的手錶,以及他有意識地拒絕艾莉就能看出來了。而面對著泰絲的死亡,雖然表面上喬爾沒有顯示出什麼情緒波動,但內心也許漸漸地有了一絲轉變。

雖然並非出於無私,但同樣是為了尋求救贖,即便是喬爾自己也一直在害怕再次失去與渴望重新獲得生存動力之間搖擺。

一開始,他對艾莉的態度即不屑又專橫,對她的好奇心與幽默感到十分不耐煩,即便艾莉在一同冒險的過程中展現出了遠超她年齡和外表的機智與堅強,但喬爾始終難以對其打開心扉。

艾莉有著遠超她年齡的勇氣

但製作組的高明之處也在於此:遊戲有至少三分之二的篇幅是純粹講述二人在末世環境下的冒險故事,通過一幕幕與關卡設計融合在一起的故事,玩家看到了艾莉的成長和喬爾的轉變;它沒有突兀地讓喬爾或艾莉一下子就關係密切,而是通過許多對話與事件令二人的關係分分合合,從最初只是互相利用,到逐漸熟悉,並用偶爾的小衝突與磨難考驗著二人,令其之間的聯繫一步步變得緊密。

當喬爾在車庫中第一次稱讚艾莉時;當他放下過度保護的長輩身份,給予艾莉保護自己的權利時;當艾莉喊著“你不會讓我沉下去”縱身跳入水中,而喬爾隨之用身體幫她擋住石頭時;玩家都能切身感受到人物之間情感的逐步升溫,而不是生硬、尷尬地突變。

遊戲用前半程的篇幅,令玩家隨著角色一同成長,瞭解世界的樣貌,並慢慢陷入到對人物關係發展的好奇心裡。當一切都順理成章時,故事也自然而然地迎來了高潮。

二人在幾個月後抵達傑克遜郡,此時他們之間的關係早已今非昔比,過去悶悶不樂的喬爾在與艾莉的交談中也變得更加開朗。原本要前往傑克遜市尋找湯米的二人,沒想到剛好遇到他和妻子在郊區附近的大壩修理發電機——即便沒有軍隊或火螢的保護,人類也逐漸自發地恢復起了秩序。

在與哥哥分別的那段時間裡,湯米曾經回到故鄉德州,他在僅存不多的廢墟裡找到了一些過去的物品,其中就有喬爾與莎拉的父女照片;然而對往事無法釋懷的喬爾不願意收下照片,還要求湯米接下自己的責任,把艾莉帶到火螢的基地。但已經建立起家庭的湯米並不想再去做這麼危險的工作,而聰明的艾莉也看出了喬爾打算甩開她,在二人爭執的時候便自己騎上營地的馬獨自溜走。

“每個我在乎的人不是死了就是丟下我,每個人都這樣,除了你這個混蛋。所以別再跟我說和誰在一起更安全,這樣只會讓我更害怕!”

整個遊戲的流程中,有無數令人動容的演出與場景,而在喬爾與湯米在樹林小屋中找到艾麗,二個人獨自在屋中這段對話,以及接下來三人沉默不語地騎行在林中的這段劇情,在意境上對於筆者來說,這就是整個遊戲演出的巔峰。

喬爾害怕再一次承受那種痛苦,但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艾莉早已打破自己那封閉多年的心靈,只是他的恐懼令其在這時仍然決絕地說出“你不是我女兒”的話語。但在接下來和湯米一同返回居住地的路上,他自己內心明顯做了無數次的爭鬥,但頑皮狗在這裡高明地用三人沉默不語的氣氛來陳述。

在憂傷舒緩的吉它獨奏聲中,三人在夕陽下穿越過鬱鬱蔥蔥的針葉樹林,鏡頭給了走在最後的喬爾一個特寫——看著艾莉的背影,他的眼神透著不舍與糾結,在他的內心中早就進行了無數次的思想鬥爭。

在這段回程的路上,喬爾終於想明白了:艾莉對自己到底意味著什麼?自己的生命中是否還能尋找到光明?這段旅程的終點究竟在哪裡?他沒有將這些問題的答案用話語表達出來,而是告訴湯米要回去找自己的家人,默默地讓艾莉和自己同騎一匹馬。

“你準備好了?”

“我準備好了。”

二人共騎一匹馬

唯一的選擇

如果用最簡單的方式去介紹《最後生還者》,那麼大概可以簡單地歸類為“在末日的背景下,一個大叔保護蘿莉的遊戲”,但事實是,遊戲中艾莉絕非傳統認知中的“被保護者”;和《生化危機4》的艾什莉僅僅是在某些時候幫忙開個門,從最初登場到故事結束始終是需要被人保護與挽救的公主不同,艾莉的成長與轉變同樣是這個遊戲最關鍵的元素之一。

作為一個在末日降臨後出生的孩子,她比任何從和平時代走來的人都要更加堅強,從她降臨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便註定需要為了生存去抗爭。14年的歲月裡,她始終居住在高牆之下的隔離區,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這一次與喬爾的旅途讓她逐漸看到了世界的真面目:在這個世界上,比那些真菌感染者更可怕的怪物,恰恰是丟掉人性,為了生存與尋樂殺害同類的人。

在官方的續作預告片中,艾莉成了最核心的元素,也許預示著她將成為續作的絕對主角

但無論是在生死存亡之際第一次親手殺死匪徒,還是在喬爾受了重傷之後,獨自經歷那個讓她迅速成長的嚴冬,艾莉的內心始終還保留著少女的純真與善良。當她與喬爾在大學的天臺上沐浴著陽光,靜靜欣賞遠處空地上悠閒踱步的長頸鹿時,獲得短暫平靜的二人終於感受到了彼此之間超越血脈的感情。

“等這一切結束後,我們就去你想去的地方,好嗎?”

這一幕融化了多少玩家的心

幾乎所有的玩家,在體驗完整個《最後生還者》的過程後,無一例外地都對其劇本報以好評,而遊戲的爭議點,基本都集中在對結局的探討上面——當喬爾與艾莉終於找到火螢,已經勢單力薄的瑪琳告訴他製造疫苗是以犧牲艾莉為前提時,喬爾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將艾莉帶走,甚至不惜對火螢展開屠殺。

頑皮狗沒有採用流行的分支選擇,讓玩家來決定是為大義犧牲艾莉,還是和喬爾一樣為了親情做出這種瘋狂的行為。對於已經將艾莉視為女兒的喬爾來說,他是別無選擇的,無論這是否會令世界失去獲救的可能性,“殺死威脅艾莉生命的存在”是唯一驅動他行動的標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既是最自私的利己主義,也是喬爾做出的最無私的犧牲:為了艾莉,他選擇背負這份罪孽活下去,哪怕是成為毀滅人類希望的罪魁禍首。

當我們在爭論喬爾應該做什麼選擇時,卻很少有人想到他其實“完全沒有選擇的餘地”

劇本另一個高明之處還在於:喬爾是因為體制的選擇而失去女兒的,莎拉正是因為軍隊高層做出“犧牲小部分人”的決定而遭到殺害,對於他來說,20年前士兵扣動扳機的那一瞬間,當權者口中所謂的大義就再也無法信任了。當受傷的火螢女王求他饒了自己一命時,喬爾毫不猶豫地將其射殺,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人類在某種程度上斷送了自己獲救的希望,也是一種諷刺吧。

艾莉:“向我發誓,你所說的關於火螢的一切都是真的。”

喬爾:“……我發誓。”

艾莉:“好吧。”

後話

《最後生還者》中殘忍暴力的殺戮,更加反襯了現實生活的美好;那些欺騙與背叛,讓我們更能珍惜忠誠與信任;面對喬爾失去一切時的絕望,以及看到喬爾的心中再次升起希望,讓我們懂得了在現實世界中,有家人的陪伴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幸福。

還切身地感受到了人物的心境:通過父女最初溫馨的互動、房間佈置的細節、人物配音從平穩逐漸到不安與悲痛,用比文字記載更加自然的方式為玩家介紹了故事中的角色。

當你開始進入角色時,便會關注他們的命運,就如同身在被塑造得非常優秀的世界觀裡,容易令你產生“挽救世界”的使命感一樣,玩家在控制權換成父親的身份抱起莎拉時,往往也是一心想著要帶她逃離到安全的地方,到了這裡,多數人在面對那名突然出現,語氣越來越不對勁的士兵時,大概也都和喬爾一樣慢慢被恐懼和不安的情緒壓倒了吧。

當他們遇到這個不對勁的士兵時,筆者也和喬爾一樣緊張起來了

正是對平凡細微之處的追求,那些虛擬遊戲中的人物與故事才能留存在人們心中,當玩家越是在乎,就越能感受到作為一個父親的喬爾,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悲劇時,那世界和價值觀都隨之崩潰的絕望。

當災難將喬爾生命中最寶貴的事物奪走的那一刻,玩家的心也被頑皮狗給“擊碎”了。

一個遊戲在開場便瞬間抓住玩家的心,幾乎可以說是成功一半了。

不一樣的廢土

自神秘的病毒感染爆發,導致全面性的秩序崩潰已經過去了20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政府嘗試著維持秩序,組織醫療科學團隊,對未知的真菌進行研究並找到治癒方法,但所有努力最終都功虧一簣。

隨之而來的便是絕望的人們引發暴動,整個世界面目全非——政府體系完全改變,人類退化到了如同中世紀的聚落時期一樣,躲在圍牆後面被軍隊用毫無人道的方式管理著;圍牆外,倖存的暴民建立了各種派系和組織,如同蠻荒野人一般過著蠶食同類的生活;一個名為“火螢”的組織在近幾年慢慢崛起,號召著對政府體系不滿的人們加入其中,與軍隊進行戰鬥;而那些被變異真菌感染的人,則變成了類似僵屍一般的怪物,失去人性並尋找著新鮮的血肉。

對於當權者來說,人民已經變成了一種可以用資料計算的資源

喬爾在圍牆裡做起了走私販的生意,遭遇了喪女之痛的他並沒有選擇放棄生命,而是渾渾噩噩地在接下來的末日中掙扎著活下去。這些年他樹立了不少敵人,也結交了一些朋友,但即便有那麼幾個關係不錯的同伴,喬爾始終都將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以冷酷無情的態度面對這個世界。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不知多久,直到某日喬爾生意上的搭檔泰絲過來告訴他:先前二人的一批貨被名叫羅伯特的地頭蛇暗地裡私吞了,在這個時代,解決生意糾紛的最佳手段便是暴力,二人前往羅伯特的老巢,將擋在自己面前的幫派成員殺死,並從羅伯特口中得知被私吞的貨已經轉手賣給火螢了。

正當二人一籌莫展的時候,火螢的老大瑪琳突然出現,表示由於之前遭到軍隊襲擊,他們無力將一件“貨物”送出城市,如果喬爾能答應幫忙的話,便能拿回自己應得的東西。

將信將疑的二人隨同這位火螢女王一起前往“貨物”的藏匿地方,才發現所謂的“貨物”既不是什麼貴重資源,也不是埋伏或騙局,而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雖然瑪琳對這位名叫艾莉的少女身份三緘其口,但看在豐厚報酬的份上喬爾還是暫時答應了委託,最後和泰絲一起踏上了護送艾莉前往火螢組織接收貨物的地點。

起初是三個人一起冒險

末日廢土題材,自從2008年的《輻射3》重出江湖後,正式成為娛樂文化圈的流行詞彙,甚至一些與後啟示錄時代完全無關的作品,也想要沾上一點廢土風格。《最後生還者》作為這一題材的新晉IP,它沒有超凡脫俗的創意,沒有精細飽滿的世界觀,甚至災難的起源也是有點爛大街的僵屍病毒題材。

但是頑皮狗並沒有說要去創造一個多麼生動豐富的廢土世界,《最後生還者》的末世更多是為內在的情感與思想做背景設定,是以表現這個世界觀之下的微觀故事為核心,而不是事無巨細地去描寫整個世界的林林總總。製作組對遊戲的加減法十分考究,將主要的精力集中在人物臺詞互動以及感情衝突上,對於世界觀的刻畫更多是點到為止,讓玩家始終處於一個比較主觀的狀態去看待這個世界。

這不是廢土的故事,而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在遊戲過程中,玩家通過喬爾與同伴(主要是艾莉)的互動,逐漸清晰了人物乃至整個世界的樣貌——從喬爾對咖啡等過去事物的懷念,艾莉來到圍牆外對各種事物或嚮往或疑惑的看法,以及流程中路過的一個個場景中擺放的物件等等,讓一個“有故事”的末日世界逐漸呈現在玩家腦海之中。

遊戲是一種隨著時間的流逝與投入,慢慢展現內涵的藝術手法,當玩家越是對細節有所瞭解,就越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元素。雖然不像《掠食》這種環境敘事巔峰作品那般令人驚歎,缺乏選擇權的線性流程也略顯緩慢,但任何一位元隨著流程體驗完整個故事的玩家都能感受到《最後生還者》那獨具匠心的敘事技巧。

末日下的人文情懷

很快的,靠著喬爾豐富的經驗與嫺熟的戰鬥技巧,他們順利來到了圍牆之外,而喬爾也瞭解到火螢為何那樣重視艾莉:三周前,艾莉被真菌感染者襲擊,然而原本應該在兩天之內便發作的病毒卻毫無動靜,瑪琳於是推論艾莉很有可能是真菌免疫體,希望她前往火螢基地協助疫苗的研究。

早已對人性絕望,也不想考慮所謂救贖的喬爾極力反對,但原本同樣也是個功利主義者的泰絲在面對這個情況時,卻選擇了相信這個不現實的理想計畫,她鼓勵喬爾完成這個委託,並在一路上漸漸地把艾莉當成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一開始的“貨物”,甚至為了保護她不惜以身犯險。

當一個原本遵循利己主義的生存者,突然轉變了思維與行動方針,這個人往往就要面對殘酷的結局。

事實上,雖然看似殘酷無情,但泰絲內心始終有著一份理想與善良的情懷,她不斷地想救贖自我,相信能通過某些行為去洗刷罪惡。當瞭解到艾莉有可能成為救世主之後,無論是出於同情也好,利用也罷,她下定決心將其送到火螢,讓自己的人生中有一件“正確的事”。即使被真菌感染者咬了,並目睹會合地點的火螢成員全滅之後,她依然對世界能夠變好存有希望,並囑咐喬爾完成自己的遺願。

“這是我最後一站了”,泰絲說道

雖然出場時間並不多,但泰絲這個人物在許多方面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她與喬爾之間的關係,還是她對艾莉寄託的希望,乃至玩家對其行為出發點的討論都是如此。事實上,在整個出場人物都不算多的《最後生還者》中,幾乎每一個配角都具有其代表性和象徵性,他們是這個末日世界中的縮影,也是開發者留存在故事中的觀點表述。

從泰絲的犧牲開始,喬爾與艾莉才算是真正走上了關係建立的過程,原本無論對艾莉還是委託都充滿困惑的喬爾,在泰絲離去後更是陷入了十分煩躁的心態當中,但是出於責任感他還是決定完成委託。

二人情誼的建立過程顯得真實又可信

他帶著艾莉離開了自己生活的波士頓,去到了阿莫斯特縣,計畫將艾莉帶到密西西比洲的傑克遜市,尋求在那定居的弟弟湯米的幫助。但波士頓位於美國東海岸,而密西西比洲則在美國南部,想要徒步完成這段旅程實在是一個過於艱巨的任務,於是他便考慮先找一輛可以代步的汽車;正好,阿莫斯特縣這裡有個叫比爾的傢伙曾經欠過喬爾一個人情,於是喬爾便考慮是時候該讓比爾還債了。

玩家在遊戲的過程中,時不時地能通過一些隻言片語瞭解到喬爾的過去,在這20年裡發生的事情太多,自然無法詳細陳述,但頑皮狗仍然“頑皮”地通過一些小細節勾引著玩家的好奇心:從初期圍牆裡人們對喬爾的態度、泰絲與他的關係、“欠了人情債”的損友等等,都讓人不禁想瞭解一下“喬三磚”的奮鬥史。

《最後生還者》雖然是一個廢土末世,但它主要講述的是關於人,而非世界的故事,而喬爾作為玩家主要的扮演對象,圍繞著他的性格、遭遇和心境的變化便成為遊戲的敘事核心。

彼此的救贖

自從20年前那個晚上遭遇了喪女之痛後,喬爾內心的某些東西也隨之一同死去了。

即便在這近乎崩潰的世界上已經頑強地生存了20年,喬爾始終沒有完全從悲痛中走出來,從他一直戴著那個早已壞掉的手錶,以及他有意識地拒絕艾莉就能看出來了。而面對著泰絲的死亡,雖然表面上喬爾沒有顯示出什麼情緒波動,但內心也許漸漸地有了一絲轉變。

雖然並非出於無私,但同樣是為了尋求救贖,即便是喬爾自己也一直在害怕再次失去與渴望重新獲得生存動力之間搖擺。

一開始,他對艾莉的態度即不屑又專橫,對她的好奇心與幽默感到十分不耐煩,即便艾莉在一同冒險的過程中展現出了遠超她年齡和外表的機智與堅強,但喬爾始終難以對其打開心扉。

艾莉有著遠超她年齡的勇氣

但製作組的高明之處也在於此:遊戲有至少三分之二的篇幅是純粹講述二人在末世環境下的冒險故事,通過一幕幕與關卡設計融合在一起的故事,玩家看到了艾莉的成長和喬爾的轉變;它沒有突兀地讓喬爾或艾莉一下子就關係密切,而是通過許多對話與事件令二人的關係分分合合,從最初只是互相利用,到逐漸熟悉,並用偶爾的小衝突與磨難考驗著二人,令其之間的聯繫一步步變得緊密。

當喬爾在車庫中第一次稱讚艾莉時;當他放下過度保護的長輩身份,給予艾莉保護自己的權利時;當艾莉喊著“你不會讓我沉下去”縱身跳入水中,而喬爾隨之用身體幫她擋住石頭時;玩家都能切身感受到人物之間情感的逐步升溫,而不是生硬、尷尬地突變。

遊戲用前半程的篇幅,令玩家隨著角色一同成長,瞭解世界的樣貌,並慢慢陷入到對人物關係發展的好奇心裡。當一切都順理成章時,故事也自然而然地迎來了高潮。

二人在幾個月後抵達傑克遜郡,此時他們之間的關係早已今非昔比,過去悶悶不樂的喬爾在與艾莉的交談中也變得更加開朗。原本要前往傑克遜市尋找湯米的二人,沒想到剛好遇到他和妻子在郊區附近的大壩修理發電機——即便沒有軍隊或火螢的保護,人類也逐漸自發地恢復起了秩序。

在與哥哥分別的那段時間裡,湯米曾經回到故鄉德州,他在僅存不多的廢墟裡找到了一些過去的物品,其中就有喬爾與莎拉的父女照片;然而對往事無法釋懷的喬爾不願意收下照片,還要求湯米接下自己的責任,把艾莉帶到火螢的基地。但已經建立起家庭的湯米並不想再去做這麼危險的工作,而聰明的艾莉也看出了喬爾打算甩開她,在二人爭執的時候便自己騎上營地的馬獨自溜走。

“每個我在乎的人不是死了就是丟下我,每個人都這樣,除了你這個混蛋。所以別再跟我說和誰在一起更安全,這樣只會讓我更害怕!”

整個遊戲的流程中,有無數令人動容的演出與場景,而在喬爾與湯米在樹林小屋中找到艾麗,二個人獨自在屋中這段對話,以及接下來三人沉默不語地騎行在林中的這段劇情,在意境上對於筆者來說,這就是整個遊戲演出的巔峰。

喬爾害怕再一次承受那種痛苦,但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艾莉早已打破自己那封閉多年的心靈,只是他的恐懼令其在這時仍然決絕地說出“你不是我女兒”的話語。但在接下來和湯米一同返回居住地的路上,他自己內心明顯做了無數次的爭鬥,但頑皮狗在這裡高明地用三人沉默不語的氣氛來陳述。

在憂傷舒緩的吉它獨奏聲中,三人在夕陽下穿越過鬱鬱蔥蔥的針葉樹林,鏡頭給了走在最後的喬爾一個特寫——看著艾莉的背影,他的眼神透著不舍與糾結,在他的內心中早就進行了無數次的思想鬥爭。

在這段回程的路上,喬爾終於想明白了:艾莉對自己到底意味著什麼?自己的生命中是否還能尋找到光明?這段旅程的終點究竟在哪裡?他沒有將這些問題的答案用話語表達出來,而是告訴湯米要回去找自己的家人,默默地讓艾莉和自己同騎一匹馬。

“你準備好了?”

“我準備好了。”

二人共騎一匹馬

唯一的選擇

如果用最簡單的方式去介紹《最後生還者》,那麼大概可以簡單地歸類為“在末日的背景下,一個大叔保護蘿莉的遊戲”,但事實是,遊戲中艾莉絕非傳統認知中的“被保護者”;和《生化危機4》的艾什莉僅僅是在某些時候幫忙開個門,從最初登場到故事結束始終是需要被人保護與挽救的公主不同,艾莉的成長與轉變同樣是這個遊戲最關鍵的元素之一。

作為一個在末日降臨後出生的孩子,她比任何從和平時代走來的人都要更加堅強,從她降臨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便註定需要為了生存去抗爭。14年的歲月裡,她始終居住在高牆之下的隔離區,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這一次與喬爾的旅途讓她逐漸看到了世界的真面目:在這個世界上,比那些真菌感染者更可怕的怪物,恰恰是丟掉人性,為了生存與尋樂殺害同類的人。

在官方的續作預告片中,艾莉成了最核心的元素,也許預示著她將成為續作的絕對主角

但無論是在生死存亡之際第一次親手殺死匪徒,還是在喬爾受了重傷之後,獨自經歷那個讓她迅速成長的嚴冬,艾莉的內心始終還保留著少女的純真與善良。當她與喬爾在大學的天臺上沐浴著陽光,靜靜欣賞遠處空地上悠閒踱步的長頸鹿時,獲得短暫平靜的二人終於感受到了彼此之間超越血脈的感情。

“等這一切結束後,我們就去你想去的地方,好嗎?”

這一幕融化了多少玩家的心

幾乎所有的玩家,在體驗完整個《最後生還者》的過程後,無一例外地都對其劇本報以好評,而遊戲的爭議點,基本都集中在對結局的探討上面——當喬爾與艾莉終於找到火螢,已經勢單力薄的瑪琳告訴他製造疫苗是以犧牲艾莉為前提時,喬爾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將艾莉帶走,甚至不惜對火螢展開屠殺。

頑皮狗沒有採用流行的分支選擇,讓玩家來決定是為大義犧牲艾莉,還是和喬爾一樣為了親情做出這種瘋狂的行為。對於已經將艾莉視為女兒的喬爾來說,他是別無選擇的,無論這是否會令世界失去獲救的可能性,“殺死威脅艾莉生命的存在”是唯一驅動他行動的標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既是最自私的利己主義,也是喬爾做出的最無私的犧牲:為了艾莉,他選擇背負這份罪孽活下去,哪怕是成為毀滅人類希望的罪魁禍首。

當我們在爭論喬爾應該做什麼選擇時,卻很少有人想到他其實“完全沒有選擇的餘地”

劇本另一個高明之處還在於:喬爾是因為體制的選擇而失去女兒的,莎拉正是因為軍隊高層做出“犧牲小部分人”的決定而遭到殺害,對於他來說,20年前士兵扣動扳機的那一瞬間,當權者口中所謂的大義就再也無法信任了。當受傷的火螢女王求他饒了自己一命時,喬爾毫不猶豫地將其射殺,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人類在某種程度上斷送了自己獲救的希望,也是一種諷刺吧。

艾莉:“向我發誓,你所說的關於火螢的一切都是真的。”

喬爾:“……我發誓。”

艾莉:“好吧。”

後話

《最後生還者》中殘忍暴力的殺戮,更加反襯了現實生活的美好;那些欺騙與背叛,讓我們更能珍惜忠誠與信任;面對喬爾失去一切時的絕望,以及看到喬爾的心中再次升起希望,讓我們懂得了在現實世界中,有家人的陪伴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幸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