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國家衛計委:白血病患兒短缺藥巰嘌呤已恢復供應

新京報快訊近日, 備受關注的“白血病患兒遭遇廉價國產藥短缺”一事有了最新進展。 記者今日(11月21日)從國家衛生計生委獲悉, 白血病患兒的短缺藥品巰嘌呤目前已恢復供應, 並於昨日陸續發貨, 市場供應已經得到保障。

此前, 有媒體報導稱“巰嘌呤片”這一治療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必備藥, 在全國多地形成“藥荒”, 一些地方甚至連續5個月出現斷貨。 由於藥物奇缺, 國產“巰嘌呤片”以前僅40元一瓶, 如今被炒到148元還很難買到。

據中國政府網11月20日消息, 李克強總理近日對此作出批示, 要求有關部門切實加大國產廉價藥生產供應保障力度。 李克強在批示中說, 白血病患兒缺藥將使這些家庭雪上加霜, 要將心比心, 高度重視所反映問題,

抓緊採取有效措施, 特事特辦, 切實加大國產廉價藥生產供應保障力度, 切實緩解患兒家庭的“用藥之痛”。

據瞭解, 巰嘌呤主要用於白血病和絨毛膜上皮癌等腫瘤治療, 尤其是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後期維持治療。 國家衛生計生委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副司長張鋒表示, 實際上, 衛生計生部門近兩年建立的短缺藥品監測網路此前已監測到巰嘌呤的短缺風險。 今年8月份, 國家重點監測的139個短缺藥中就有巰嘌呤。

追問1:巰嘌呤到底為何短缺?

國家衛生計生委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副司長張鋒表示, 巰嘌呤每年全國臨床用量約300萬片, 臨床用量小, 利潤不高, 生產供應不充分。 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食藥監總局核查發現,

目前國內有巰嘌呤原料藥批准文號生產企業3家, 但僅1家實際在產;製劑生產企業6家, 但僅2家企業近兩年實際在產。

2016年下半年, 在產的1家企業因原料藥價格上漲過快採購困難停產。 2017年上半年, 在產的另一家企業——浙江浙北藥業因GMP(藥品生產品質管制規範)認證停產, 導致巰嘌呤出現短缺。 對此, 國家衛生計生委、食藥監總局兩部門與有關企業會商協調, 加速GMP認證審批程式。

“近日, 浙江浙北藥業已恢復巰嘌呤生產供應, 第一批295萬片已完成生產檢驗並做好了發貨準備, 這可以滿足一年臨床用量。 ”張鋒說。

追問2:當前還有哪些藥品短缺?

張鋒表示, 目前139個短缺藥品中的大部分藥品短缺問題已經解決,

不過還有一些藥品短缺亟待解決, 有27個藥品屬於“老大難”問題。 比如, 用於麻風病治療的藥品氨苯碸, 原料和製劑國內企業已停產多年, 目前臨床主要使用慈善捐贈的國外藥品, 恢復生產難度大、用時長。

新京報記者獲悉, 下一步我國將建立國家、省兩級短缺藥品清單管理制度。

張鋒透露, 下一步國家衛生計生委將制定發佈國家短缺藥品清單管理辦法, 並按辦法規定的程式制定發佈短缺藥品清單, 指導地方建立省級短缺藥品清單管理制度。 根據短缺原因、短缺程度、影響範圍等, 及時啟動國家或省級應對機制, 健全完善短缺藥品資訊發佈制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