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華領銜團隊斬獲超算領域“諾貝爾獎” 有多牛?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17日淩晨, 在全球超級計算大會上, 由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教授付昊桓等領導的團隊所完成的“非線性大地震類比”獲得國際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最高獎“戈登·貝爾”獎, 該獎項被稱作超算領域的“諾貝爾獎”。

首次高解析度模擬唐山大地震

據付昊桓介紹, 他們研究地震波已經很多年, 對唐山大地震的模擬開始於去年底。 團隊包括清華大學、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山東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平行計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單位。 團隊將地震發生時的唐山地區劃出一個320公里乘以312公里, 深40公里的研究區域, 按照8米解析度、18赫茲頻率劃分出7.8萬億個格點, 這需要佔據724TB的電腦記憶體空間。

並且, 團隊利用國產“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平臺, 首次實現了對唐山大地震的高解析度精確模擬, 模擬空間解析度高達8米。

團隊參與者、此次獲獎的12人之一的清華大學博士生何聰輝告訴新京報記者, 團隊以華北地區的地質結構、地形資料、唐山地震震來源資料作為基礎, 限定了包含唐山、北京、天津等重要城市的模擬範圍(320公里x312公里x 40公里), 隨後在神威超算機上建立模型和演算法, 進行類比。 模擬出隨著地震的發生時每個時刻每一個點震動的速率, 這次唐山大地震的模擬一共模擬了150秒。

而上述的一連串數位中, 類比空間解析度高達8米意味著該“非線性地震類比”工具可以模擬的最小的點位是8米x8米x8米,

點位越小, 意味著越精細。 頻率18赫茲, 意味著類比效果可以很好地指導建築防震涉及, 超過10赫茲, 地震波模型就能和建築模型進行匹配, 赫茲越高, 意味著描述高頻資訊的能力越準確。

後續如何應用?

“非線性地震類比”工具獲得國際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最高獎“戈登·貝爾”獎, 那後續會有何應用?

我國有23條地震帶, 7度以上高烈度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50%。 即使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 預測地震的手段仍非常有限, 全世界科學家們都在努力研究和模擬地震。

“精確地模擬大地震不僅能為地震之後預防和控制次生災害發揮關鍵作用, 而且通過模擬重現地震過程, 探索地震傳播規律, 將模擬結果與其它技術相結合, 可以在地震高發區對各項基礎設施進行合理規劃設計,

以防患於未然。 也就是說, 通過精確模擬, 可以一定程度上做到防災減災, 對在潛在可能發生地震的地點發生地震後對周邊會造成的影響、每個地點會受到多大的災害做定量的分析。 同時也是科學家的一個工具, 可以通過科學家的工具, 進一步的增強對地震發生過程中的瞭解。 ”付昊桓告訴記者。

背景
依託“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

“非線性地震類比”工具依託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 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超級電腦, 安裝在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 由清華電腦系楊廣文教授及團隊負責運營, 它擁有最高每秒12.5億億次的計算能力。 超級計算能力, 加上團隊對於軟體系統的深度優化, “神威·太湖之光”在模擬唐山大地震時發揮了全機15%的峰值性能。

據瞭解,“神威·太湖之光”在今年全球超級計算大會上公佈的500強榜單中衛冕世界第一,這是“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的四連冠,也是我國國產超算系統在世界超級電腦冠軍寶座的十連冠。

“神威·太湖之光”在模擬唐山大地震時發揮了全機15%的峰值性能。

據瞭解,“神威·太湖之光”在今年全球超級計算大會上公佈的500強榜單中衛冕世界第一,這是“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的四連冠,也是我國國產超算系統在世界超級電腦冠軍寶座的十連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