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第四屆微米納米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科研成果轉化學生大賽在沙區舉行 重慶大學研發團隊參賽作品獲優勝獎

11月20日, 第四屆微米納米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科研成果轉化學生大賽在沙坪壩區融匯麗笙酒店舉行, 來自清華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等十組學生參加比賽。 經過激烈角逐, 重慶大學研發團隊帶來的新型可擕式細菌螢光檢測晶片系統及檢測方法等4個作品獲得優勝獎。

重慶大學科研成果參賽作品“SH-SAW生物感測器”

記者在現場看到, 清華大學的研發團隊帶來了一款可對微小的病原體核酸進行檢測的系統;西安交通大學利用敏感元件在重力場中受到重力加速度的變化值,

設計出新型大量程高精度傾角感測器, 重慶大學研發團隊帶來了新型可擕式細菌螢光檢測晶片系統及檢測方法專案……

經過選手們的講解和展示, 專家們根據作品的創新性、研究的進展情況, 產業化前景等方面進行綜合打分和評估, 重慶大學的新型可擕式細菌螢光檢測晶片系統及檢測方法, 西安交通大學的新型大量程高精度傾角感測器、清華大學的可拓展的全集成病原體核酸檢測系統以及天津大學的基於體聲波諧振器的新型氣體感測器技術獲得優勝獎。

據瞭解, 重慶大學團隊帶來的新型可擕式細菌螢光檢測晶片系統及檢測方法專案, 建立了一套新型可擕式細菌即時檢測晶片系統, 設計製備了集成叉指微電極的微流控細菌晶片。 該系統還配有獨立電源系統, 能夠在檢測系統內部直接完成檢測分析和資料輸出, 實現細菌的可擕式即時檢測。 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毛明健告訴記者:“可擕式細菌檢測儀將更加方便, 以往細菌檢測往往需要一到兩天, 而我們現在從取樣到出結果只需要幾十分鐘就可以完成”。

據介紹, 微米納米技術是涵蓋電子、機械、材料、製造、物理、化學及生物的多學科交叉前沿技術, 被認為是21世紀的新興科技。 隨著微米納米材料製備與結構加工技術的日趨完善, 近年來微米納米技術已走出實驗室, 開始了產業化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社會經濟效益, 在通信、交通、醫療、能源、環境等多方面發揮了革命性的作用。

主辦單位: 沙坪壩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

主編:蔣頻 編輯:李勁松

主辦單位: 沙坪壩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

主編:蔣頻 編輯:李勁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