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慶市農業委員會關於市政協四屆五次會議第0747號提案的復函

渝農複〔2017〕168號

A

致公黨重慶市委:

貴單位提出的《我市農村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及對策建議》(第0747號提案)收悉。 經與市財政局共同研究辦理, 現答覆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 我們不斷強化農技推廣體系建設, 積極推動農業科研成果和先進適用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 農技推廣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農業現代化水準不斷提高。

(一)強化產業技術攻關, 農業科研成果更加豐富

我市農業科研單位針對農業發展需求開展基礎和應用研究, 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2013年以來,

先後承擔動植物品種選育、農作物品種改良、農業生物技術研發等項目1485項, 申請專利1984項, 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146項。 其中, 甘藍型黃籽油菜遺傳機理與新品種選育、榮昌豬品種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柑桔良種無病毒三級繁育體系成果應用等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家蠶基因組功能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長江上游雜交中稻—再生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獲得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 研發了適宜重慶丘陵山地耕作的犁旋一體耕整機、小型乘坐耕作機、手扶小型收割機、蔬菜嫁接機器人等先進適用農機具, 提升了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準。 科技對我市農業的貢獻率已從2012年的54%上升到2016年的58%。

(二)紮根基層開展服務,

農技推廣工作成效明顯

2013年以來, 我市大力加強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圍繞糧油高產創建和綠色增收, 建設水稻、油菜、馬鈴薯等農作物高產示範面積160萬畝。 開展測土配方施肥1.6億畝, 提高肥料利用率5.5個百分點。 推廣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 糧油、蔬菜等主要農作物病蟲損害控制在5%以內, 年均減少病蟲鼠害糧食129.5萬噸。 實施秸稈腐熟還田195萬畝, 壓青綠肥還田69.2萬畝, 改良土壤酸化面積8.1萬畝。 對牲畜口蹄疫、豬瘟、小反芻、藍耳病、禽流感實施強制免疫1.03萬億份, 確保了重大動物疫情總體平穩。 推廣創新畜禽清潔養殖、快速育肥等22項綜合配套技術, 增加產值4.3億元。 在133.6萬畝水面推廣水產品健康養殖技術,

實現總產值20.34億元。 加強農田灌溉技術推廣, 在21個區縣實施8個大型灌區專案, 新增恢復灌面124萬畝、改善灌面239萬畝。 在江津、南川、大足等10個國家級產糧大縣, 520個重點產糧鄉鎮, 廣泛應用標準化種植、植保、收穫、烘乾、秸稈處理等機械耕作技術。 萬州開展柑橘果園農機深松整地作業, 每畝平均增產15%, 秀山實施2萬畝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示範, 平均每畝節省勞務成本350元。 完善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體系, 提升農業標準化生產能力, “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數量達2740個。 推進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 發展追溯點500個, 註冊上線農產品生產企業287家。 推進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計畫, 在榮昌、酉陽等5個區縣實施資訊進村入戶示範工程,
建立502個村級資訊服務站。 在黔江、渝北等10個區縣建立水稻、蔬菜和生豬等10個品種物聯網技術示範基地, 提升了生產管理資訊化水準。 建成“12316”農業便民綜合服務平臺, 年均發送技術服務短信4.39萬條, 解答農業政策、介紹生產技術等3.4萬人次。

(三)改革農技推廣管理體制, “一主多元”推廣體系基本建成

按照法律法規關於鄉鎮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管理體制的規定, 我市結合實際, 加快改革步伐, 整合鄉鎮農技、林業、水產、農機等站所, 成立履行公益性職能的農業服務中心, 全部列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將基層農技推廣機構人、財、物管理許可權下放到鄉鎮, 強化了鄉鎮政府的調控能力。 加強農技推廣機構編制配備,

為市級單位配備事業編制2300餘名, 區縣級單位平均配備編制21名, 鄉鎮級單位平均配備編制14名。 截至目前, 全市共有國家農技推廣機構2066個, 農技推廣人員2.07萬人, 出臺了《農技人員聘用制度》、《農技人員推廣責任制度》等, 健全了運行管理機制, 促進了農技推廣隊伍的穩定健康發展。

(四)加大農技推廣保障力度, 規範化建設水準不斷提高按照法律法規關於保障農技推廣經費、改善人員待遇和工作條件的規定。 我市切實加大對農技推廣的投入, 財政資金總投入保持穩步增長。 2016年市級以上投入達到6.6億元, 比2013年增長37%, 年均增長11.2%, 其中市級投入2.3億元, 比2013年增長109%。 782個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新建或改建辦公用房、服務大廳、培訓教室和檢測室共計8.1萬平方米。 裝備病蟲害測報設備7940台(套),農藥殘留速測儀等檢測設備2286台(套),電腦、印表機等辦公設備1.2萬台(套),農技服務車212台。進一步改善了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工作條件,提升了農技推廣服務效能。採取異地研修、集中辦班和現場實訓等方式,每年培訓農技推廣人員1.2萬人次左右,著力提升其知識水準和服務能力。積極開展農技推廣人員職稱評定工作,人員晉升通道更加暢通。目前,已評聘正高職稱147人、高級職稱2173人、中級職稱6552人、初級職稱6220人。忠縣、秀山有4個鄉鎮農技推廣機構被評為全國“五星級”服務中心,黔江、璧山、梁平、巴南、開州、墊江等區縣的多個基層農技推廣機構被評為全國示範站。

(五)明確管理責任,加強資金監管

為切實解決好財政支農資金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市財政不斷加大監管力度。一是完善相關資金管理辦法,細化財政部門、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責,進一步強化基層財政資金監管職責和作用,防止惠民惠農資金“最後一公里”的跑冒滴漏。二是依託專項審計、專項檢查、績效評價等方式,重點對扶貧資金、農業產業發展資金等涉農專項資金開展監督檢查。三是清理整治專項資金。通過實行“大專項+績效清單”的管理方式,推進專項轉移支付預算編制環節源頭整合改革,進一步創新和完善資金管理使用機制,深入推進“放管服”相關工作落到實處。四是完善涉農補貼支援方式。明確要求各區縣、各部門更多運用擔保、貼息、貼費、保險、基金等方式撬動金融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對涉及個人的補助,通過直補打卡的方式及時準確補助到位,對涉及企業的補助,更多採取直接補貼(後補助)、以獎代補的方式,減少直接補助。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為進一步做好農技推廣體系工作,我們將重點規範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管理,完善專業技術人員考評制度,加大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力度。

(一)優化農技推廣人員編制配備。我們將在充分調研的基礎,配合相關職能部門,根據所在服務區域的種養殖規模、服務範圍和工作任務,科學合理的配備農技人員編制。

(二)規範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管理。一是建立推廣責任制度。區縣農業部門和鄉鎮政府,根據農技人員不同崗位,確定崗位職責、明確工作任務、劃定服務範圍、量化工作指標,實行分片分工推廣責任制。二是建立三方績效考評制度。建立由所在鄉鎮政府、區縣農業部門、技術服務物件三方共同參與的考核制度,對農技人員進行“德、能、勤、績、廉”綜合考評,考評結果作為農技人員績效工資分配、技術職稱晉升和年終評先評優的首要條件。

(三)完善農技人員職稱評定制度。根據農技推廣工作實際,基層農技人員評定高級農藝(畜牧、獸醫)師突出專業知識、突出工作業績和突出科技成果,增加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中高級職稱指標,激勵農技人員潛心從事農業科技推廣工作。

(四)加強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我們將計畫利用3年時間,把全市基層農技人員輪訓一遍,重點加強糧油高產創建、綠色增產攻關、蔬菜高效栽培、水產生態養殖、農業防災減災、病蟲統防統治、農機農藝融合、鮮活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農業資訊化運用為主的先進實用技術培訓,著力提升農技人員服務效能。

關於你們提出增加農技人員數量,降低管理成本和完善補助支付體系的三條針對性建議,我們認為:

一是機關和事業單位有編制限制,大幅增加農技人員數量需向國家編辦積極爭取。同時,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民的總體數量會減少,農民的總體素質在不斷提高,農技人員的工作主要是幫助解決農業生產難題和技術瓶頸,並將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到生產中去。我們將進一步提高農技人員的能力和水準,以更好地承擔起為現代農業服務的職責。

二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規定,我市設立了市級、區縣級和鄉鎮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他們各自發揮不同的作用。正如提案中提到的,我市幅員廣、農民眾多,並且素質普遍不高,還需要面對面、手把手地進行技術指導,所以目前的設置相對合理。今年,我們將要求每個農技人員安裝“中國農技推廣APP”,以便及時掌握先進的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和新裝備的推廣運用,同時也能動態跟蹤農技人員的服務情況,保障管理上意下達、下情上達,降低管理成本。

三是農業專案補助資金使用有嚴格管理規定,要求項目資金做到專款專用,嚴禁將資金用於專案建設以外的其它方面支出,並且要進行跟蹤績效審計考核。對於你們的建議,我們將會同市財政局、市審計局等相關部門行進行調查研究,在相關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爭取早日利用互聯網技術核對個人和企業資訊,減少中間環節,防止直補資金被挪用的現象發生,真正發揮財政資金在支農、惠農上的作用。

此復函已經市農委主任路偉同志審簽。對以上答覆您有什麼意見,請填寫在回執上寄給我們,以便進一步改進我們的工作。

重慶市農業委員會

2017年11月14日

(連絡人:徐嘉,聯繫電話:89133173,郵遞區號:401121)

重慶市農業委員會辦公室 2017年11月17日印發

裝備病蟲害測報設備7940台(套),農藥殘留速測儀等檢測設備2286台(套),電腦、印表機等辦公設備1.2萬台(套),農技服務車212台。進一步改善了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工作條件,提升了農技推廣服務效能。採取異地研修、集中辦班和現場實訓等方式,每年培訓農技推廣人員1.2萬人次左右,著力提升其知識水準和服務能力。積極開展農技推廣人員職稱評定工作,人員晉升通道更加暢通。目前,已評聘正高職稱147人、高級職稱2173人、中級職稱6552人、初級職稱6220人。忠縣、秀山有4個鄉鎮農技推廣機構被評為全國“五星級”服務中心,黔江、璧山、梁平、巴南、開州、墊江等區縣的多個基層農技推廣機構被評為全國示範站。

(五)明確管理責任,加強資金監管

為切實解決好財政支農資金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市財政不斷加大監管力度。一是完善相關資金管理辦法,細化財政部門、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責,進一步強化基層財政資金監管職責和作用,防止惠民惠農資金“最後一公里”的跑冒滴漏。二是依託專項審計、專項檢查、績效評價等方式,重點對扶貧資金、農業產業發展資金等涉農專項資金開展監督檢查。三是清理整治專項資金。通過實行“大專項+績效清單”的管理方式,推進專項轉移支付預算編制環節源頭整合改革,進一步創新和完善資金管理使用機制,深入推進“放管服”相關工作落到實處。四是完善涉農補貼支援方式。明確要求各區縣、各部門更多運用擔保、貼息、貼費、保險、基金等方式撬動金融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對涉及個人的補助,通過直補打卡的方式及時準確補助到位,對涉及企業的補助,更多採取直接補貼(後補助)、以獎代補的方式,減少直接補助。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為進一步做好農技推廣體系工作,我們將重點規範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管理,完善專業技術人員考評制度,加大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力度。

(一)優化農技推廣人員編制配備。我們將在充分調研的基礎,配合相關職能部門,根據所在服務區域的種養殖規模、服務範圍和工作任務,科學合理的配備農技人員編制。

(二)規範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管理。一是建立推廣責任制度。區縣農業部門和鄉鎮政府,根據農技人員不同崗位,確定崗位職責、明確工作任務、劃定服務範圍、量化工作指標,實行分片分工推廣責任制。二是建立三方績效考評制度。建立由所在鄉鎮政府、區縣農業部門、技術服務物件三方共同參與的考核制度,對農技人員進行“德、能、勤、績、廉”綜合考評,考評結果作為農技人員績效工資分配、技術職稱晉升和年終評先評優的首要條件。

(三)完善農技人員職稱評定制度。根據農技推廣工作實際,基層農技人員評定高級農藝(畜牧、獸醫)師突出專業知識、突出工作業績和突出科技成果,增加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中高級職稱指標,激勵農技人員潛心從事農業科技推廣工作。

(四)加強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我們將計畫利用3年時間,把全市基層農技人員輪訓一遍,重點加強糧油高產創建、綠色增產攻關、蔬菜高效栽培、水產生態養殖、農業防災減災、病蟲統防統治、農機農藝融合、鮮活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農業資訊化運用為主的先進實用技術培訓,著力提升農技人員服務效能。

關於你們提出增加農技人員數量,降低管理成本和完善補助支付體系的三條針對性建議,我們認為:

一是機關和事業單位有編制限制,大幅增加農技人員數量需向國家編辦積極爭取。同時,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民的總體數量會減少,農民的總體素質在不斷提高,農技人員的工作主要是幫助解決農業生產難題和技術瓶頸,並將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到生產中去。我們將進一步提高農技人員的能力和水準,以更好地承擔起為現代農業服務的職責。

二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規定,我市設立了市級、區縣級和鄉鎮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他們各自發揮不同的作用。正如提案中提到的,我市幅員廣、農民眾多,並且素質普遍不高,還需要面對面、手把手地進行技術指導,所以目前的設置相對合理。今年,我們將要求每個農技人員安裝“中國農技推廣APP”,以便及時掌握先進的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和新裝備的推廣運用,同時也能動態跟蹤農技人員的服務情況,保障管理上意下達、下情上達,降低管理成本。

三是農業專案補助資金使用有嚴格管理規定,要求項目資金做到專款專用,嚴禁將資金用於專案建設以外的其它方面支出,並且要進行跟蹤績效審計考核。對於你們的建議,我們將會同市財政局、市審計局等相關部門行進行調查研究,在相關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爭取早日利用互聯網技術核對個人和企業資訊,減少中間環節,防止直補資金被挪用的現象發生,真正發揮財政資金在支農、惠農上的作用。

此復函已經市農委主任路偉同志審簽。對以上答覆您有什麼意見,請填寫在回執上寄給我們,以便進一步改進我們的工作。

重慶市農業委員會

2017年11月14日

(連絡人:徐嘉,聯繫電話:89133173,郵遞區號:401121)

重慶市農業委員會辦公室 2017年11月17日印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