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灞橋區惠東村村史來了,有沒有你不知道的事呢?

今天惠東村被小編翻牌子了, 話不多說, 往下看吧

惠東村簡介

​惠東村位於田洪正街慶華十字南約300米處, 南臨灞河, 北靠洪慶原, 有水有川, 地貌獨特。 101省道(原312國道)從村正中穿過, 田王戰備路、西康鐵路擦邊而過, 交通便利。 周邊航太四院、北方特種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西安慶華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為群眾生活、市場貿易提供了方便條件。

惠東村有685戶, 2920人, 分為四個村民小組。 民風淳樸, 熱情好客。 有可耕地1340畝。 近幾年來, 河道抽水站、機井的廣泛使用, 耕地旱澇保收。 多以桃、葡萄、獼猴桃等果木和蔬菜種植為主。 2007年人均純收入達到5960元, 屬城郊型經濟模式。

村名來歷

惠東村原稱惠家莊村, 公社化時期分為五個生產小隊, 1969年第五生產隊成為一個行政村。 而有惠東村、惠西村之分。

據《長安咸寧志》載:惠家莊是因為明嘉慶年間, 有一姓“惠”的人家在此居住, 從而得名。

又有傳說東漢時期, 漢光武皇帝逃走南陽, 車駕卸在這裡, 而稱“卸駕莊”。

歷史沿革

惠東村以這塊頭枕東驪, 腳踩灞水的寶地招納四方百姓。 北漢劉旻[mín]皇帝家族後裔劉福海在明正德年間(1518年)逃往陝西藍田黑水劉村, 他的後人在清朝乾隆三十一年(1778年)遷徙到此地。

到清朝末年就形成了一個多姓氏的近千人口的大村。

民國時期, 這裡定為惠家莊鄉, 鄉公所設在現惠西村委會所在地(原稱老爺廟)。

新中國成立前, 惠家莊村有耕地五千餘畝, 旱澇保收。 但國民黨統治時期, 魚肉百姓, 苛捐雜稅, 弄得民不聊生, 家破人亡。 饑寒交迫的惠家莊人流離失所, 過渭北、去三原、走富平逃荒要飯, 做生意, 求生存。

新中國成立後, 惠家莊鄉撤銷, 納人灞橋區豁口鄉管理。 搞土改, 分田地, 惠家莊人民過上了好日子。

1953年, 羅志宣、劉克明、李壽謙率先在這裡成立互助組。 之後, 1955年成立合作社, 全村分為五個合作社, 1956年改為高級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隸屬灞橋區灞橋公社。 1960年灞橋公社劃分成立紅星人民公社, 隸屬紅星人民公社管理。

文革時期改名為洪慶人民公社, 稱惠家莊生產大隊。 1969年分村後, 稱惠東生產大隊。 1970年稱東風生產大隊, 1973年又恢復原稱。


發展變化

經過60年的變遷, 在歷屆黨總支、村委會的領導下, 全村上下緊密團結, 同心同德, 發展經濟, 建設家園, 使惠東村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如今, 惠家莊村消滅了貧窮, 解決了溫飽, 大部分家庭過上了小康生活。

走進惠東村, 一排排裝飾全新的二層小樓, 一座座典雅別致的庭院, 水泥路修到門前, 水龍頭安在灶邊, 電話家家都有, 就連電腦、空調也很普遍。 據統計, 全村各類汽車就有百餘輛, 其中, 奧迪、桑塔納等高級小轎車十餘輛, 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三輪車比比皆是, 前幾年的拖拉機都已經被淘汰了。


經濟建設

幾年來,全村機井得到恢復,抽水站正常運營,田間U型水泥渠四通八達,農業結構進一步調整,農業增收方式改變,種植業、養殖業全面發展。豬、雞、鴨飼養和桃、櫻桃、獼猴桃、葡萄等種植業成為大多數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惠東村原為蔬菜種植村,這幾年一直是城市菜籃子的主要供應點。

惠東村村風純樸,耕讀為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村民團結,和睦和諧。多年來,很少有宗族、宗派爭鬥現象。20世紀70年代,村辦企業興旺,惠東預製廠聞名遐邇。近幾年來在原集體企業基礎上,非公企業也有所發展,私營、民營、個體企業有十多家,其中,民營企業西安永鑫軸件有限公司年產值達到3000萬元。煙酒副食、餐飲水果等小型個體商戶幾十家。全村一產、二產、三產的比重基本達到4:3:3,出外打工只是個別人農閒時掙零花錢的手段。


文化生活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惠東村人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尊老愛幼,尊婆愛媳,以鄰為善,助人為樂的社會主義風尚蔚然成風;重科技,重教育,以人為本已成為村民的普遍追求。村裡年年唱大戲,小型歌舞會、秦腔自樂班每個小組都有。鑼鼓隊、秧歌隊、“柳木腿”、獅子龍燈、耍社火、跑旱船,年到頭把村裡鬧得紅紅火火…

為了方便村民生活,村委會非常重視全村合作醫療辦理;把村裡大街小巷的水泥路都修了起來;把主要路段的路燈也安裝起來了,村裡還添幾個公廁……惠東村一直在向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發。

本村名人

羅江繼:曾任區外經貿(招商)局,黨委書記、副局長

康健:曾任文化局副局長,區人大教科文衛工委主任。

以上惠東村村史來源於中共灞橋區委宣傳部、灞橋區灞橋文化學會、灞橋區文化體育旅遊局共同編寫的《灞橋村史》下。截止於2008年。

關於更多惠東村近年來的變化及發展希望各位網友踴躍留言補充。

(文圖來自:灞水家園 感謝辛勤整理)


經濟建設

幾年來,全村機井得到恢復,抽水站正常運營,田間U型水泥渠四通八達,農業結構進一步調整,農業增收方式改變,種植業、養殖業全面發展。豬、雞、鴨飼養和桃、櫻桃、獼猴桃、葡萄等種植業成為大多數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惠東村原為蔬菜種植村,這幾年一直是城市菜籃子的主要供應點。

惠東村村風純樸,耕讀為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村民團結,和睦和諧。多年來,很少有宗族、宗派爭鬥現象。20世紀70年代,村辦企業興旺,惠東預製廠聞名遐邇。近幾年來在原集體企業基礎上,非公企業也有所發展,私營、民營、個體企業有十多家,其中,民營企業西安永鑫軸件有限公司年產值達到3000萬元。煙酒副食、餐飲水果等小型個體商戶幾十家。全村一產、二產、三產的比重基本達到4:3:3,出外打工只是個別人農閒時掙零花錢的手段。


文化生活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惠東村人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尊老愛幼,尊婆愛媳,以鄰為善,助人為樂的社會主義風尚蔚然成風;重科技,重教育,以人為本已成為村民的普遍追求。村裡年年唱大戲,小型歌舞會、秦腔自樂班每個小組都有。鑼鼓隊、秧歌隊、“柳木腿”、獅子龍燈、耍社火、跑旱船,年到頭把村裡鬧得紅紅火火…

為了方便村民生活,村委會非常重視全村合作醫療辦理;把村裡大街小巷的水泥路都修了起來;把主要路段的路燈也安裝起來了,村裡還添幾個公廁……惠東村一直在向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發。

本村名人

羅江繼:曾任區外經貿(招商)局,黨委書記、副局長

康健:曾任文化局副局長,區人大教科文衛工委主任。

以上惠東村村史來源於中共灞橋區委宣傳部、灞橋區灞橋文化學會、灞橋區文化體育旅遊局共同編寫的《灞橋村史》下。截止於2008年。

關於更多惠東村近年來的變化及發展希望各位網友踴躍留言補充。

(文圖來自:灞水家園 感謝辛勤整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