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8個人創辦的市值千億的公司除了阿裡巴巴還有她

1999年, 十八個年輕人蝸居在租來的民房中, 一起創業。 那時候, 他們捨不得買空調, 在悶熱的空氣中夜以繼日地工作。 “幾乎天天吃盒飯, 有時候餓了就啃個黃瓜充饑。 ”同樣也被送盒飯的人誤以為是傳銷窩點, “1999年、18個創始人、民房、億萬富翁, 吃盒飯, 市值千億”這樣的字眼, 像極了杭州湖畔花園馬雲領銜的18羅漢創辦的阿裡巴巴, 其實不是, 她與阿裡同年“出生”, 但市值卻不輸阿裡, 她就是科大訊飛。 18年後, 這家公司市值逼近1000億元, 18位創始人中, 有2位離職, 而那些最後堅持下來的, 如今, 個個都是億萬富翁。

科大訊飛logo

18個技術大牛聚集,
一起創業

就像馬雲是阿裡十八羅漢的靈魂人物一樣, 劉慶峰是科大訊飛的領軍者。 所不同的是, 相比馬雲的“語不驚人死不休”, 劉慶峰要低調得多。

作為締造者的劉慶峰, 只在科大訊飛被譽為中國人工智慧二級市場第一股時, 才敢理直氣壯地宣稱, “我堅信數年內科大訊飛一定是人工智慧領域中國的No.1, 毫無爭議的No.1。 ”

而且, 創業之初, 曾經的英語老師馬雲凝聚這批人靠的是“個人夢想”的狂熱, 而當時的學生劉慶峰則巧妙地煽了煽“技術報國”情懷。

然而區別最大的是, 劉慶峰領銜的科大訊飛團隊, 起點比馬雲的阿裡巴巴要高。

科大訊飛創辦之初, 目標明確——All in 人工智慧語音;技術過硬——18個創始人不是中科大實驗室裡的成員,

就是中科大BBS版主;資金雄厚——三家投資機構以“3060萬元占股51%”的條件投資科大訊飛。

“我想一邊攻讀博士, 一邊辦公司創業, 將語音技術產業化, 其中最核心的訴求是, 設立股權機制。 ”當時還在中科讀博士的劉慶峰鼓起勇氣向王仁華教授提議。

沒想到, 王仁華教授立即答應, “當然可以, 而且你的股份應該比我拿得還要多。 ”

於是, 激動萬分的劉慶峰大臂一揮, 高呼“技術報國”, 同一實驗室的一幫師師兄弟紛紛響應。 爾後, 劉慶峰拉來了科大BBS中最優秀的八個版主中的六個, 搭建起了科大訊飛最早的班底——18人的創業團隊。

在這些人裡, 有當年中科大電子工程系的第一名胡鬱;電腦系第一名、獲得中科院自動化所保研機會的胡國平;以及中科大BBS駭客版版主,

網路ID名為“絕地戰警”的陳濤。

當初劉慶峰邀請陳濤加盟時, 被陳濤反過來挖, 只不過, 劉慶峰以一句“你給別人打工沒意思, 我們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將來能做產業領導。 ”就收服了桀驁不馴的“絕地戰警”陳濤。

實際上, 劉慶峰本人更是人工智慧語音領域的佼佼者。 還只是一名本科生時, 他牽頭做了一個語音合成系統, 在當年的國家863計畫成果比賽中贏得桂冠, 還説明華為優化114電話諮詢平臺的語音。 後來, 在微軟找上門時, 他又拒絕了微軟提供的獎金。

科大訊飛AI

多年不盈利, 頻頻遇挫

1998年的夏天, 天氣異常炎熱, 十八個年輕人蝸居在租來的民房中, 忍受著悶熱的空氣, 夜以繼日地工作。 那時候, 他們一心撲在研發創新上, 完全把研發的產品交給福建一家企業, 忽略了諸如品牌、行銷甚至公司註冊等工作, 認為那些純屬浪費時間。

很快, 現實就狠狠地煽了他們一個耳光。 由於產品賣不出去, 這家福建企業陷入困境, 開始拖欠劉慶峰團隊的工資。 無可奈何的兄弟們找到劉慶峰說,

“這樣幹不行, 要不你出來當CEO, 要不我們就解散!”

過了大半年時間, 劉慶峰才猛然醒悟, 這完全是一個錯誤。 他想起了組建團隊之初, 王仁華教授曾對他說的話, “這事兒能成, 這麼多優秀的年輕人能團結在一起, 在科大還從來沒有過。 ”

好不容易聚集了這麼多學霸, 要解散劉慶峰自然一百個不願意。 他硬著頭皮對著兄弟們說, “行!我試一試, 如果做不好, 半年我就走人!”

於是, 1999年, 26歲的劉慶峰正式創立科大訊飛。 這時, 他們也得到了三家投資機構3060萬元的投資。

拿著3000多萬, 整個科大訊飛一頭紮進語音技術, 開發了一款名叫“暢言2000”的電腦軟體, 雖然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但很快劉慶峰悲哀地發現, 儘管技術很強, 這款產品根本掙不了錢,因為商業模式出現了問題。

錢燒得差不多,可是盈利遙遙無期,甚至是血本無歸,當時公司賬上只剩下十幾萬,而所有員工一個月的工資要20萬。偏偏又碰上過年需要發工資,無奈之下,劉慶峰只好借錢發工資。

整個2001年,整個團隊都在一種莫大的痛苦中煎熬。而且,一些股東和同事不停質問怎麼不盈利。整個團隊軍心動搖,甚至有人提議語音業務賺不了錢,不如改做網路遊戲或者房地產。

面對這種種質疑與雜音,劉慶峰只好專門將團隊拉到合肥巢湖邊上開會,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了一通後,他最終擲地有聲地說了一句話:“如果不看好語音,請走人!”眾人立即鴉雀無聲。

從此,科大訊飛明確了“語音是唯一方向”的戰略,此後無人再有任何異議。

背水一戰,成AI霸主

幸運的是,就在科大訊飛再次陷入危機之際,複星的郭廣昌和聯想的柳傳志看好人工智慧語音,給他們雪中送炭。

直到2004年,在語音市場上咬牙堅持了5年的科大訊飛靠著這些血續命,也終於扭虧為盈,開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隨後,憑藉過硬的技術,科大訊飛陸續在多個國際專業大賽上拔得頭籌。

有著如此厚實的條件,最終劉慶峰自然沒有讓資本市場失望。在科大訊飛創辦的第九個年頭,也就是2008年5月,科大訊飛成功登陸深交所,成為中國第一個由在校大學生創業的上市公司,也是中國語音產業唯一的上市公司。

科大訊飛上市的市值是32億元,如今市值為971.11億元,也就是說9年來翻了30倍,營收規模也從上市之初的2.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33億元。

更重要的是,今年6月27日,《MIT科技評論》評選“全球最聰明50家公司”的榜單在北京全球首發,科大訊飛一舉超過騰訊大疆、阿裡巴巴、百度等公司,排名國內第一,全球第六。

也就是說,科大訊飛在人工智慧領域這個兵家必爭之地,憑藉技術壁壘和產業規模,尤其是語音這一塊,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業界霸主,其在國際市場上僅次於美國紐昂斯公司,而在國內市場上難逢對手。

不過,高處從來都是不勝寒的,人工智慧這塊肥豬肉,有太多人在盯著。BAT三巨頭更是主動出擊,阿裡巴巴在暗暗佈局;對語音有著剛需的騰訊,表現得有些矛盾又微妙,它在移動QQ上直接採用科大訊飛的技術,但在微信上,則採用自己的語音技術。

而想要挽救掉隊之頹勢的百度,更是不惜all in 身家性命。因此,劉慶峰在參加2013年兩會時碰到百度李彥宏,李廠長私下對他說,“有領導來百度考察,發現我們也在嘗試做語音搜索,就對我說,你們還是別做了,直接用科大訊飛的技術吧。你們的技術是很好,但我們必須自己做,這是我們的身家性命啊。”

如今,在人工智慧大戰中屢屢獲勝的劉慶峰,絲毫不掩飾自己在留住人才方面的得意之情,“18位創始人中,只有2位離職,從2008年上市以來,公司總監以上的30個人核心成員沒有一個離職。上市至今人才總流失率每年不到1%,這在業界非常難得。”

這款產品根本掙不了錢,因為商業模式出現了問題。

錢燒得差不多,可是盈利遙遙無期,甚至是血本無歸,當時公司賬上只剩下十幾萬,而所有員工一個月的工資要20萬。偏偏又碰上過年需要發工資,無奈之下,劉慶峰只好借錢發工資。

整個2001年,整個團隊都在一種莫大的痛苦中煎熬。而且,一些股東和同事不停質問怎麼不盈利。整個團隊軍心動搖,甚至有人提議語音業務賺不了錢,不如改做網路遊戲或者房地產。

面對這種種質疑與雜音,劉慶峰只好專門將團隊拉到合肥巢湖邊上開會,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了一通後,他最終擲地有聲地說了一句話:“如果不看好語音,請走人!”眾人立即鴉雀無聲。

從此,科大訊飛明確了“語音是唯一方向”的戰略,此後無人再有任何異議。

背水一戰,成AI霸主

幸運的是,就在科大訊飛再次陷入危機之際,複星的郭廣昌和聯想的柳傳志看好人工智慧語音,給他們雪中送炭。

直到2004年,在語音市場上咬牙堅持了5年的科大訊飛靠著這些血續命,也終於扭虧為盈,開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隨後,憑藉過硬的技術,科大訊飛陸續在多個國際專業大賽上拔得頭籌。

有著如此厚實的條件,最終劉慶峰自然沒有讓資本市場失望。在科大訊飛創辦的第九個年頭,也就是2008年5月,科大訊飛成功登陸深交所,成為中國第一個由在校大學生創業的上市公司,也是中國語音產業唯一的上市公司。

科大訊飛上市的市值是32億元,如今市值為971.11億元,也就是說9年來翻了30倍,營收規模也從上市之初的2.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33億元。

更重要的是,今年6月27日,《MIT科技評論》評選“全球最聰明50家公司”的榜單在北京全球首發,科大訊飛一舉超過騰訊大疆、阿裡巴巴、百度等公司,排名國內第一,全球第六。

也就是說,科大訊飛在人工智慧領域這個兵家必爭之地,憑藉技術壁壘和產業規模,尤其是語音這一塊,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業界霸主,其在國際市場上僅次於美國紐昂斯公司,而在國內市場上難逢對手。

不過,高處從來都是不勝寒的,人工智慧這塊肥豬肉,有太多人在盯著。BAT三巨頭更是主動出擊,阿裡巴巴在暗暗佈局;對語音有著剛需的騰訊,表現得有些矛盾又微妙,它在移動QQ上直接採用科大訊飛的技術,但在微信上,則採用自己的語音技術。

而想要挽救掉隊之頹勢的百度,更是不惜all in 身家性命。因此,劉慶峰在參加2013年兩會時碰到百度李彥宏,李廠長私下對他說,“有領導來百度考察,發現我們也在嘗試做語音搜索,就對我說,你們還是別做了,直接用科大訊飛的技術吧。你們的技術是很好,但我們必須自己做,這是我們的身家性命啊。”

如今,在人工智慧大戰中屢屢獲勝的劉慶峰,絲毫不掩飾自己在留住人才方面的得意之情,“18位創始人中,只有2位離職,從2008年上市以來,公司總監以上的30個人核心成員沒有一個離職。上市至今人才總流失率每年不到1%,這在業界非常難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